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40例重症病人机械通气时营养支持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机械通气患者全胃肠内、全胃肠外以及混合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并发症以及综合指标,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5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病病例,其中27例接受全胃肠内营养支持(TEN),22例接受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26例采用混合营养支持。比较此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肠道菌群失调、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病率,并比较患者脱机时间、病死率、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14天后三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质、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均较入院时增加,TEN组与TPN组比较,营养指标增高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过程中,TPN组的肠道菌群失调、转氨酶升高、高血糖的发生率均高于TEN组和混合组,TEN组和TPN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各组之间的综合指标,TPN组脱机时间、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显著延长(P〈0.05),病死率显著高于TEN组(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缩短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是机械通气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病人的营养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小敏 《医学文选》2005,24(3):447-449
机械通气是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营养不良又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营养不良不仅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诱发肺部感染,同时加重呼吸肌疲劳,导致呼吸衰竭,使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1]。因此,对于机械通气的病人,合理而有效的营养支持,可增加能量供给,改  相似文献   

4.
莫彩鲜 《广西医学》2007,29(6):908-909
重症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术后死亡的病例约50%与呼吸功能衰竭有关[1].随着对呼吸生理认识的提高,机械通气机理和技术的进展,临床呼吸治疗效果不断提高,重症患者术后呼吸衰竭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病人营养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79例大面积烧伤病人营养供给全部以口服和末梢静脉穿刺或插管为主,辅以营养液消化道管饲,并监测、外周静脉血,总蛋白(T-Pro)、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LYNPH)、白细胞(WDC)、Fn、IgG值和每日入出氮量。结果79例病人病程经过平稳,全部治愈出院。各项监测指标随病情好转、创面覆盖而改善并恢复,病人伤后6周实现正氮平衡的同时,也减少了血浆及全血的输入量,保持了水、电解质的平衡。结论营养护理关系到营养支持的成败,大面积烧伤的营养支持宜采用胃肠道与静脉营养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沐舒坦联合PEEP机械通气治疗ARDS 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剂量沐舒坦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对3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血气、PaO2/FiO2等与治疗的关系。结果:对30例ARDS的患者应用大剂量沐舒坦联合呼气末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率73.32%,死亡原因为肾功能衰竭、严重左心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ARDS一旦发生,应在严密监测情况下及早给以大剂量沐舒坦联合PEEP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7.
李潮 《当代医学》2008,(2):64-65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98例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只给予针对病因的标准治疗;治疗组:在进行标准治疗同时采用Babylog8000plus型呼吸机治疗,通气方式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和间歇正压通气(IPPV) 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每日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并监测生命体征.结果 组治疗PaO2:,PaCO2、SaO2和PH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呼吸机能迅速改善呼吸衰竭患儿的气体交换和生命体征,提高救治成功率,可以作为患者首选的通气支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治疗中的价值及特点.方法 通过对2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其应用的必要性.全肠外营养(TPN)全部自中心静脉供给.分阶段逐渐由TPN过渡到全肠内营养(TEN)或口服饮食(OD).结果 营养支持虽不能改变急性胰腺炎的病理过程和病情发展,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结论 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使用机械通气的急性肾衰病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呼吸衰竭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的可行性、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机械通气的急性肾衰病人在使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能耐受每次12~24h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全部病人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碱平衡失调明显得到纠正,尿素氮和肌肝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前后血压平稳,水、电解质紊乱亦有改善,无死亡病例。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使用机械通气的急性肾衰病人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救治措施,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氦一氧机械通气对动物急性肺损伤(ALI)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鼠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模型,分别用空-氧混合气和氦-氧混合气(Heliox)进行机械通气,观察肺组织形态的差别.结果 氦-氧机械通气对动物急性肺损伤模型的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未能产生影响.结论 氦-氧机械通气不能改善动物急性肺损伤的组织形态,对动物急性肺损伤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彦斌 《医学综述》2009,15(22):3513-3514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对危重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8例机械通气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全胃肠外营养(TPN)组和[肠外营养(EN)+肠内营养(PN)]组,对两组患者的营养支持状况及并发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N+EN组的氮平衡、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等指标与TPN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PN+EN组并发症、病死率均较TPN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规范化支持能显著降低危重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危重患者获得合理、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评价营养支持管理方案指导营养支持治疗对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且因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营养支持治疗后第1、7和14天的血清总蛋白( TB)、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 PA)、丙氨酰氨基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 AST)和血红蛋白( HGB)。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肝功能指标、肠内营养达标率、静脉营养支持比例、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ICU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结果:治疗第7天,营养支持组PA水平高于对照组,而AS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营养支持治疗14 d后,营养支持组TP、ALB、PA和HG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ST和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且,营养支持组肠内营养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营养支持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 P<0.05)。结论:营养支持管理方案有助于提高肠内营养达标率,降低静脉营养支持比例,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黔  卫波  余猛进  陈晓宏  石正蒙  杨瑛 《医学综述》2011,17(7):1089-109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早期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方法 56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27例)、肠内外联合营养组(29例),分别给予肠内营养(EN)及肠内外联合营养。观察机械通气7 d内高血糖、电解质紊乱、EN不耐受发生率及脱机成功率,并检测患者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的变化。结果肠内外联合营养组患者治疗7 d内的脱机率和EN不耐受率明显低于肠内营养组(P<0.05);高血糖、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肠内外联合营养组患者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改善优于肠内营养组(P<0.05)。结论肠内外营养联合治疗能较快改善COPD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营养水平,保护肠道屏障功能,提高早期撤机成功率,是一种较为合适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纪强  韩礼纲  王青山 《河北医学》2008,14(3):258-260
目的:探讨急重症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急重症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的治疗过程。结果:本组患者均给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15例死亡,死亡率为34.9%。结论:早期诊断并尽早呼吸机治疗可有效降低本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脑外伤患者早期实施机械通气的价值。方法将81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按常规进行内科治疗及相应的手术治疗 对照组38例先予鼻导管持续吸氧,出现呼衰时使用机械通气 观察组43例伤后或术后即刻实施机械通气 比较两组通气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等血气指标变化及伤后半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变化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通气效果更好,通气时间更短 GOS显示,观察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脑外伤患者早期实施机械通气能更有效改善重型脑外伤患者的缺氧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能改善生存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对ICU内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ICU内3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16例)和全肠外营养组(TPN,14例)。EN和TPN组患者接受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监测两组间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机械通气时间、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并计算氮平衡。结果:肠内营养组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氮平衡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EN组低于TPN组(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能更好的提供营养,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7.
早期预防低氧血症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志林  张爱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3):3084-3085,3092
目的:探讨早期预防低氧血症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作用。方法:根据预防低氧血症应用机械通气时间的早晚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即伤后或术后即应用机械通气预防呼吸衰竭低氧血症发生;对照组26例,经鼻导管持续给氧,出现呼吸衰竭时给予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机械通气前、后相比,两组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Paoz、PaCO2)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无明显差异,但消化道出血患者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死亡数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存活者于6个月后按GOS判断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预防低氧血症对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潮气量通气对脂多糖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以及谷氨酰胺的防护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实施麻醉和气管切开后,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5mg/kg,接小动物通气机进行机械通气,A组实施常规潮气量通气,B组实施大潮气量通气,C组大潮气量通气前1h静脉注入谷氨酰胺干预。每小时行1次动脉血气分析。通气4h后颈动脉放血处死大鼠。测定全肺湿重,并计算肺系数(肺湿重/体重×100)。测定BALF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蛋白含量、TNF-α、IL-6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INC-1)水平,肺组织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B组大鼠PaO2值、肺组织SOD水平较A组显著下降,肺系数、BALF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蛋白含量、TNF-α、IL-6、CINC-1水平、肺组织MPO水平较A组显著增高;C组大鼠PaO2值、肺组织SOD水平较B组显著升高,肺系数、BALF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蛋白含量、TNF-α、IL-6、CINC-1水平、肺组织MPO水平较B组显著下降。结论大潮气量通气能加重脂多糖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而谷氨酰胺对此有较明显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70例,根据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5例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作为A组,另35例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作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A组(肠内营养支持)各指标水平变化较显著,B组(肠外营养支持)中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略高于营养支持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变化(42.8±3.9)g/L与对照组的(34.9±3.3)g/L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ICU机械通气患者,有效的满足了患者维持生命体征热量需求,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重症脑外伤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重症脑外伤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重症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胃肠道营养组(肠内组)和胃肠外营养组(肠外组),对比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伤后2周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肠外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内组(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重症脑外伤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