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改善疗效的因素。方法:23例ARDS患者按诱发因素分为肺内因素组(A组)和肺外因素组(B组)。选择不同呼吸机和鼻(面)罩行NIPPV,采用双相压力支持通气(BiPAP);多功能呼吸机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 呼气末正压(PEEP)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PSV PEEP。通气3—10h,不适合NIPPV的患者改建人工气道通气。结果:全程进行NIPPV治疗的患者A组5例,B组12例;NIPPV治愈A组为55.6%(5/9);B组为85.7%(12/14),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合理选择呼吸机、呼吸模式和治疗参数,并改善对NIPPV不利的影响因素,可以减少人工气道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ALI/ARDS患者实施NPPV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NPPV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PaO2/FiO2)、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NPPV治疗成功率为55.6%(10/18),8例NPPV治疗失败患者中7例改用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总死亡率为33.3%(6/18)。NPPV成功组50%(5/10)为ALI患者,治疗后1~2h PaO2/FiO2、RR和HR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NPPV失败组均为ARDS患者,治疗后1-2h PaO2/FiO2、RR和HR无明显变化。结论 NPPV对部分ALI/ARDS患者是有效的支持治疗手段,尤其是ARDS早期的ALI阶段可考虑选用NPPV。如NPPV治疗失败,应及时转换为气管插管有创通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无创正压通气与有创通气治疗淹溺者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63例淹溺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无创正压通气组,B组为有创通气组,分别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和有创通气治疗,观察两种通气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机械通气0.5h、1h,4h、12h后两组pH、Pa02、PaCO2及HR、RR均明显改善(P〈0.05)。B组HR、RR在机械通气0.5h、1h后下降较A组快,但在机械通气4h后两组HR、RR变化一致。这与B组气管插管时应用镇静麻醉剂或肌肉松弛剂有关。A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平均住院费用、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少于B组(P〈0.05),治愈率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方法和有创通气方法治疗淹溺者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无创正压通气方法优于有创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945-946
将108例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综合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随着时间的延长,参数均不断提高,且观察组改善趋势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82,P=0.025;F=6.032,P=0.019);两组不良反应有胃肠胀气,鼻黏膜干燥、出血,鼻梁皮肤压迫损伤,气压伤,观察组7.41%,对照组22.22%,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P=0.030),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情况均得到改善。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症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和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使用NPPV治疗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3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20~76岁,平均(49±17)岁;NPPV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Ⅰ(APACHE Ⅰ)评分(14±8)分,氧合指数(PaO2/FiO2)(123±32)mm Hg(1 mm Hg=0.133 kPa).②NPPV成功率为74.2%(23/31),非肺部感染所致ARDS的成功率显著高于肺部感染所致ARDS(100%比60%,P=0.017).③与NPPV前相比,成功组NPPV治疗后2 h及24 h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PaO2/FiO2均有显著改善(P均<0.01),而失败组上述指标不但无显著改善,尚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逐渐升高(P<0.05).患者均无NPPV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无NPPV禁忌的ARDS患者,NPPV可作为一线呼吸支持手段;但对于在短期应用NPPV后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无显著改善者,尤其是肺部感染诱发ARDS时应及早改为有创通气.  相似文献   

6.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SARS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无创正压通气 (NIPPV)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氧合作用 ,并初步探讨机械通气时机把握问题。方法 :对 2 5例 SARS合并呼吸功能不全而使用 NIPPV治疗 2 4 h后患者的生理指标和氧合功能进行分析 ,然后再将他们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 ,比较两组患者 NIPPV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 (APACHE )评分、改良呼吸指数 (PO2 / Fi O2 ,MRI)的变化。结果 :虽然 NIPPV 2 4 h内多数患者呼吸困难有不同程度缓解、心率 (HR)和呼吸频率 (RR)明显减慢 (P均 <0 .0 5 )、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 (Sp O2 )和 MRI显著升高 (P均 <0 .0 5 ) ,但死亡组患者从发病到 NIPPV治疗的平均时间明显晚于生存组患者 ,且死亡组患者经NIPPV2 4 h后 APACHE 、RR仍显著高于生存组 (P均 <0 .0 5 ) ;Sp O2 、MRI明显低于生存组 (P均 <0 .0 5 )。结论 :对重症 SARS患者而言 ,NIPPV是机械通气的选择方式 ,但它无法替代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 SARS时不能错过 NIPPV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时机 ,且绝不能拘泥于现行的无创或有创通气指征。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因其特殊的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导致其易患呼吸道疾病,并极易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同时小儿呼吸道保护功能较差,因误吸发生ARDS机率较高.因此呼吸支持日显重要。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作为人工呼吸支持的重要技术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作者于2006年10月-2008年3月,收治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21例ARDS患儿,报告如下。旨在分析和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儿科ARDS应用的效果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及有创正压通气(IPPV)治疗光气中毒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例光气中毒致ARDS患者,随机分别采用NPPV及IPP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镇静剂使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9例患者均康复出院。NPPV治疗组5例患者中,平均使用呼吸机时间76.5 h,平均住院时间13.8 d,均未使用镇静剂,均未发生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IPPV治疗组4例患者中,平均使用呼吸机时间82.5 h,平均住院时间22.2 d,均需要使用镇静剂,有2例患者出现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NPPV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明显短或少于IPPV治疗组。结论对光气中毒致ARDS早期患者,选择NPPV与IPPV治疗,都是有效可行的;两者相比,NPPV具有无创性,不需要使用镇静剂,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优于IPPV。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无创正压通气 (NPPV)和有创正压通气 (IPPV)救治急性呼吸衰竭 (ARF)的临床效果 ,评估NPPV在ARF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各种原因所致ARF 5 2例患者随机分为NPPV组 (2 6例 )和IPPV组 (2 6例 ) ,在给予病因治疗同时分别实施NPPV和IPPV。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动脉血气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结果。结果 NPPV组有 7例 (2 6 .9% )治疗失败转为气管插管IPPV ,其中 4例 (15 .4 % )死亡。IPPV组死亡 5例 (19.2 % ) ,两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两组治疗有效患者在分别接受NPPV和IPPV治疗后 6h动脉血气有相似的显著改善。NPPV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IPPV组 (P <0 .0 5 )。NPPV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PPV组 (P <0 .0 5 )。结论 在经过选择的ARF患者中 ,应用NPPV治疗的临床效果与IPPV相似。实施NPPV可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 ,减少并发症。且因为无创伤性 ,NPPV可作为经过选择的ARF患者首选的通气支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2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实施NIPPV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NPV)在多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流程中的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犬医院ICU人选的71例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达到临床撤机条件,但末能完成自主呼吸试验,排除NPPV禁忌证,将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无创通气序贯撤机(NPPV组,n=36)和传统撤机方法(IPPV组,n=35)两组.NPPV组拔管前予提高压力支持水平休息30 min,拔管后立即给予NPPV作为撤机方法;IPPV组传统方法撤机.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呼吸试验前后呼吸力学参数、动脉血气、循环指标的变化,以及分组后两组机械通气2 h后的心肺参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转归.结果 分绀后机械通气2 h后心肺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PPV组相比,NPPV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14.88 ±3.76)d vs.(20.68±2.79)d,P<0.01);(14.16±3.45)d vs.(2.57±7.71)d,P<0.01);IPPV组分别为(23.39±5.19)d vs.(33.89±8.58)d,P<0.01)],NPPV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IPPV组(22.9%vs.72.2%,P<0.01),特别是肺部感染发生率较低(6.1%vs.36.1%,P<0.01).结论 NPPV适用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的撤机过程.把握无创通气NPPV的适应证,以及在撤机过程中及早进行NPPV干预,可以提高NPPV住序贯撤机中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收住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ICU的71例ARDS患者分为APRV组(36例)和小潮气量(LTV)组(35例)。APRV组患者起初给予容量辅助控制通气模式,测量气道平台压后转为APRV模式;LTV组患者接受LTV通气,目标潮气量设置为6~8 mL/kg,依据ARDSnet协议调节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潮气量和呼吸频率。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其机械通气第1天和第7天呼吸机参数、呼吸力学指标、血气功能指标、循环功能指标及预后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28 d生存情况。 结果机械通气第7天,APRV组和LTV组患者吸入氧浓度(FiO2)[(47 ± 5)% vs.(66 ± 5)%,t = 3.746,P < 0.001]、呼吸频率[(24 ± 4)次/min vs.(18 ± 4)次/min,t = 3.453,P < 0.001]、PEEP[(5.6 ± 2.3)cmH2O vs.(10.8 ± 4.4)cmH2O,t = 3.011,P < 0.001]、气道峰压[23.9(18.5,29.6)cmH2O vs. 25.1(11.3,31.8)cmH2O,H = 2.736,P = 0.014]、气道平台压[22.2(18.7,24.3)cmH2O vs. 19.6(17.2,22.4)cmH2O,H = 2.154,P = 0.023]、平均气道压[23.8(22.1,24.3)cmH2O vs. 15.4(13.9,19.4)cmH2O,H = 2.814,P = 0.018]、肺顺应性[52.7(37.4,62.3)mL/cmH2O vs. 41.8(31.5,57.6)mL/cmH2O,H = 2.008,P = 0.034]、动脉血氧分压(PaO2)[(89 ± 7)mmHg vs.(72 ± 7)mmHg,t = 2.324,P < 0.001]、PaO2/FiO2 [(201 ± 15)mmHg vs.(140 ± 12)mmHg,t = 2.743,P < 0.001]、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5.4 ± 2.1)% vs.(92.3 ± 1.8)%,t = 2.658,P < 0.001]、心率[(99 ± 9)次/min vs.(108 ± 9)次/min,t = 2.733,P = 0.014]及平均动脉压[(84 ± 11)mmHg vs.(74 ± 13)mmHg,t = 3.012,P = 0.0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PRV组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9.6 ± 2.2)d vs.(11.9 ± 2.9)d,t = 3.687,P < 0.001]、住ICU时间[(11.3 ± 3.1)d vs.(13.2 ± 2.7)d,t = 2.722,P = 0.008]、住院时间[(13.9 ± 2.5)d vs.(16.2 ± 2.4)d,t = 3.924,P = 0.004]均较LTV组显著缩短,拔管成功率[80.6%(29/36)vs. 54.3%(19/35),χ2 = 5.592,P = 0.018]显著升高,肺复张[5.6%(2/36)vs. 48.6%(17/35),χ2 = 16.753,P < 0.001]、俯卧位通气[11.1%(4/36)vs. 34.3%(12/35),χ2 = 5.460,P = 0.019]、气胸发生率[8.3%(3/36)vs. 28.6%(10/35),χ2 = 4.860,P = 0.028]及28 d住院病死率[13.9%(5/36)vs. 34.3%(12/35),χ2 = 4.054,P = 0.044]均显著降低。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APRV组ARDS患者生存情况显著优于LTV组(χ2 = 4.118,P = 0.015)。 结论与LTV组比较,早期应用APRV可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功能和呼吸系统顺应性,提高拔管成功率,降低气胸发生率,并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12头家猪静脉注射油酸建立ARDS模型,分为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均给予0(ZEEP)、10(PEEP10)、20 cm H2O(PEEP20,1 cm H2O=0.098 kPa)PEEP的机械通气15 min,监测家猪血流动力学、肺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指标;处死动物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俯卧位组ZEEP、PEEP10时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优于仰卧位组[ZEEP:(234.00±72.55)mm Hg比(106.58±34.93)mm Hg,PEEP10:(342.97±60.15) mm Hg比(246.80±83.69)mm Hg,1 mm Hg=0.133 kPa,P均<0.05];PEEP20时两组PaO2/Fi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EP10时两组肺复张容积(R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EEP20时俯卧位组RV显著高于仰卧位组[(378.55±101.80)ml比(302.95±34.31)ml,P<0.05].两组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指数(CI)、呼吸系统顺应性(Cst)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仰卧位组背侧肺组织的肺损伤总评分明显高于俯卧位组[(12.00±1.69)分比(6.03±1.56)分,P<0.05].结论 俯卧位通气联合合适的PEEP可改善ARDS家猪氧合,并且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力学,肺组织损伤的重新分布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有效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科学网(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2019年12月31日以前公开发表的关于APRV对ARDS患者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通过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引证检索。试验组采用APRV,对照组采用传统机械通气(CV);结局指标包括住院病死率、ICU住院时间、肺顺应性、氧合指数及平均气道压。纳入文献的质量由2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循证医学研究人员完成,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同时采用试验序贯分析(TSA)方法评价APRV对ARDS患者住院病死率样本量的情况。 结果纳入8篇文献,共纳入患者461例患者,其中APRV组232例、CV组229例。结果显示APRV能够降低ARDS患者住院病死率(OR=0.63,95%CI=0.40~0.97,P=0.04),TSA结果显示Meta分析的样本量还未达到期望信息量,为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出现,还需进一步扩大临床样本量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APRV能够缩短ARDS患者ICU住院时间(OR=-4.14,95%CI=-6.81~-1.47,P=0.002);同时APRV能够改善ARDS患者肺部顺应性(MD=5.12,95%CI=0.33~9.91,P=0.04);但2组在改善氧合及平均气道压方面并无差异。 结论APRV较CV能够降低ARDS患者住院病死率、缩短ARDS患者ICU住院时间、改善肺部顺应性;2组在改善患者氧合及平均气道压方面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