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是英国物理学家享斯菲尔德(Hounsfield)发明的,于1969年设计成功,1972年问世。CT.的出现奠定了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础,大大提高了诊断的正确性和敏感性,是20世纪70年代医学上最重大的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2.
西门子公司在“创新·信实·惠众”方针指导下,应用领先的技术和研发实力,不断创新推出高品质医疗产品。在第23届“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介绍了全新的结合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PET)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的新系统——BiographmCT Flow。  相似文献   

3.
王成责  李开南  姚豹 《现代保健》2012,(26):163-164
普通×线;电子计算机×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CT);磁共振成像(Mang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相似文献   

4.
医学影像的存储与传输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医学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ationsystemPACS)是在现代微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通讯和多媒体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产生的。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出现了各种医学影像成像方法 ,基于传统的X线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产生了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摄影(X -CT)、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U -CT)、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CT)、血管数字减影术(DSA)、和具有观察形态病理生理改变、代…  相似文献   

5.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质量保证的测试续95/4)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工程科彭明辰二、X城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的专用名词定义1.CT剂量指数(CTDI):与断层面垂直方向上(Z轴方向),从-7个标称断层层面厚度到+7个标称断层层面厚度范围内的剂量分布的...  相似文献   

6.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质量保证的测试(续95/6)宣武医院工程科彭明辰(一)电气机械部件性能1.扫描定位好的准确性目的:检查扫描定位灯和扫描面的一致性。原理:病人的扫描部位一般由扫描定位灯来确定,定位灯可以定位于扫描架内的断层面,亦可在扫描架处相对...  相似文献   

7.
周优优 《中国卫生产业》2013,(36):117-117,119
目的 研究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特征,防止新生血管膜,避免出血性视网膜脱落,为老年性黄斑变性及早做出防治诊断.方法 对42例(49眼)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 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黄斑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显示黄斑部新生血管膜有5种表现,即边界清晰的新生血管膜21眼(42.8%)、边界不清的新生血管膜15眼(30.6%)、纤维血管性色素卜皮脱离6眼(12.3%)和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4眼(8.2%)、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3眼(8.2%).与荧光造影比较显示边界清晰的新生血管膜和纤维色素上皮脱离多表现为典型的新生血管膜,边界不清的新生血管膜和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多表现为隐匿性新生血管膜.结论 OCT 可以作为湿性型老年黄斑变性发生与发展的监测工具之一,对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早期诊断,防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国合并医疗保健公司开发了一项移动新技术,即帮助医护人员和病人用iPhone手机或iPoa触摸屏来查看医学数字影像资料,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X射线和其它图像等。  相似文献   

9.
人欧利希氏体病是一种新被认识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本文综述了分子生的学技术在人欧利希氏体的分类鉴定,临床样本和蜱媒中病原体的检测以及在抗原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彭明辰 《医疗设备信息》1995,10(4):28-30,19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质量保证的测试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工程科彭明辰[译文]编者按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简称X-CT)是现代医院医学影像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和提高医学影像的诊断质量在X—CT机使用期间确保最佳状态,应当定期对X—CT机...  相似文献   

11.
X射线摄影(X—radiography)、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等检查在儿科疾病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科临床医师了解和掌握儿科影像学检查方法和特点,并将影像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应用于儿科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李高亮  韩丽英 《中国保健》2009,(16):717-718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4mg,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进行扫描获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记录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3.0±0.6)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平均值分别为(397±102)μm和(204±9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能较准确定量测算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可对比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前后视网膜厚度变化,进而判断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谢银月 《现代保健》2010,(17):141-142
所谓医学图像处理(Medical Image Analysis),是指对医学图像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使其为医学诊断、医学治疗和医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是一门综合了医学、计算机、信息处理、光学等多方面理论的具有现代高科技特点的综合技术。医学图像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正电子放射层析成像(PET)、单光子辐射断层成像(SPECT)、  相似文献   

14.
激光打印机在医用透视图像中的应用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浙江315300)沈逸君近年来,随着电脑技术在医疗仪器领域的应用,现代医学影像诊断装置如核磁共振成像(MRI)、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以及B型超声波诊断...  相似文献   

15.
CT注射器密苏里XD(2001),用于计算机断层扫描。在使用过程中,笔者遇到了一些常见故障经过认真检查,逐一排除,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袁芳兰  贾慧丽 《智慧健康》2022,(11):179-182
目的 研究病理性近视引起视力下降的影像学病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医院从2018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97例病理性近视引起视力下降患者纳入研究。通过彩色眼底照相判定漆裂纹,以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以及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完成脉络膜新生血管(SNV)以及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IC)的评估,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完成黄斑区视网膜劈裂(MRS)以及黄斑萎缩、裂孔、前膜的评估。对比病理性近视所致视力下降不同病因患者相关参数。结果 97例病理性近视引起视力下降的影像学病因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MCNV、漆裂纹、MRS、黄斑萎缩、黄斑前膜、黄斑全层裂孔、黄斑板层裂孔及PIC,占比分别为63.92%、38.14%、34.02%、30.93%、28.87%、11.34%、10.31%、2.06%。病理性近视所致视力下降病因为MCNV、漆裂纹、MRS、黄斑萎缩、黄斑前膜、黄斑板层裂孔、黄斑全层裂孔患者的年龄分别为(52.39±1.40)岁、(53.10±1.41)岁、(52.57±1.38)岁、(53.45±1.45)岁、(54.22±1.47)岁、(5...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影像设备的迅速发展,显像技术的丰富化,儿童影像医学得到了质的飞跃,成为包括X射线(X—radi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超声成像(US)、r闪烁成像(rscintigraphy)、磁共振(magnitic resonanle imaging,MRI)、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像(ECT)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等多样化显像技术的崭新学科。  相似文献   

18.
庞涛 《家庭健康》2012,(4):47-47
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机(简称CT)至今已发展了五代产品,其图像质量越来越好,成像速度越来越快。它适用于身体的各个系统,尤其对有密度和形态变化的疾病更为敏感,如肿瘤、炎症、结核、外伤、血管性疾病和发育异常等。常用于头颈、胸腹、盆腔、脊柱和四肢的检查。简单来说CT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年来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的发展,PET/MR作为一种崭新的多模态分子影像设备已成功应用于临床。PET/MR--体机是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核磁共振断层扫描(MRI)有机组合在同一个机架内,真正实现了不同影像模式的空间和时间上的精确配准和融合。这一成像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分子功能成像和精细的解剖结构同步采集,能够提供多模态分子影像信息,在临床应用及科研领域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结合国内第一PET/MR一体机在我院的安装、测试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与磁共振(MR)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96例疑似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患者ECT和MR检查的诊断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正确诊断指数等。结果 96例疑似病例中,共有80例确诊为早期ANFH。ECT和MR对早期ANFH检查与病理诊断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ECT和MR检查早期ANFH的灵敏度分别为92.3%和95.0%(P>0.05),而MR特异度(80.0%)和正确诊断指数(0.75)显著高于ECT(特异度为55.6%,正确诊断指数为0.48)(P<0.05)。结论 ECT与MR在早期ANFH临床检查和诊断中,均有较高的灵敏度,MR的特异度和诊断正确指数优于ECT,更适用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