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何生 《华西医学》1994,9(3):341-344
作者自1973年11月-1993年12月共施行各种类型的肝切除术180例,包括肝中央部肿瘤的肝切除24例,手术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2.2%),复生合并症39例(合并症发生率21.6%),作者结合180例肝切除的经验与教训,对肝切除术的方法,包括麻醉、体位、切口、肝血流阻断、断肝方法及手术进行了讨论,并阐述了自己对改进肝切除术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近3年来采用肝叶切除术治疗的5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及术后随访.结果 行左肝外叶切除34例,左半肝切除8例,右侧肝段切除6例,右半肝切除2例,左外叶+右后叶切除4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50例,胆肠内引流术4例.随访6个月~3年,总体优良率为94.4%,结石残留率11.1%,并发症发生率为24.1%.结论 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肝部分切除后并发症的防治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410011)皮执民李铁钢姚宏亮周建平笔者等在1981年8月至1996年8月收集因各种不同原因而施行的各类肝部分切除病例418例。对其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作了全面分析,并针对其具体情况,提出了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黄沙  刘初平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7):1083-1085
【目的】探讨肝切除治疗右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手术要领。【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5年9月52例因右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6~35个月,术后效果优良率为81.8%,并发症发生率19%,经胆道造影残石率为9%。【结论】肝切术治疗右肝内胆管结石能取得比较好的临床效果,远期疗效明显。肝的充分显露、肝门阻断带的合理使用、肝切断平面的划定、残肝的正确处理是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左侧肝叶切除术32例分析胡谱绵315300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我院外科自1977年7月至1993年6月共施行规则性左侧肝叶切除32例。在基层医院开展肝叶切除有其特点,现总结于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本组32例左侧肝叶切除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  相似文献   

6.
肝内胆管结石146例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许海根  陈刚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0):1132-1133
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1995年7月至2005年7月间采用肝段切除和非肝段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1例随访3个月~10年,平均5.6年,肝段切除组优良76例(90.4%),非肝段切除组优良40例(70.2%),两组残石率、症状复发率、再手术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肝段切除组无论是否作胆肠内引流,优良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肝段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较好的方法,其术后残石率、症状再发率和再手术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7.
不能切除的肝癌肝动脉结扎后二期切除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能切除的肝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11例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结扎、门静脉化疗泵置入术。术后每月1次经泵化疗,肿瘤缩小后二期手术切除。结果 一期肝动脉结扎术后肿瘤直径明显缩小,4—20个月后获得二期切除机会,切除后1年存活率100%,3年存活率72.7%,1例二期切除19个月肿瘤复发,获再次切除,1例二期切除9个月后膈肌转移性腺癌,行转移癌切除,此2例均存活2年以上。结论 部分不能切除的肝癌可通过肝动脉结扎获得二期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中各种术式选择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7例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7例中胆管局部切除13例;Ⅳb段加胆管切除7例;Ⅳb段、Ⅰ段加胆管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附加尾叶、胆管切除3例;肝中裂切开肝内胆管周围肝组织局部切除2例。根治性切除17例,姑息性切除10例。【结果】全组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姑息性切除10例中分别存活10~26个月,3例仍存活,分别为11~15个月;根治性切除17例中3例分别于术后25个月、30个月、35个月死于肿瘤复发,4例存活5年以上仍健在,余8例仍存活7~33个月。【结论】综合分析每个病例的临床资料后个体化选择切除术式,能更有效地达到提高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率、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活体肝部分移植手术的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于1997年6月30日成功地施行了国内首例血缘关系者活体肝部分移植手术。此手术由供体的肝切取、灌注、修 整和受体的病肝切除、新肝植入等重要步骤组成,是一项难度较高的外科手术。作者着重从手术室在术前手术同、物品、器械和敷料的准备,受体的病肝切除,新肝植入的配合步骤以及配合体会了作总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肝左外叶切除31例,左半肝切除3例,右半肝切除2例,右后叶切除6例。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出院,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并胆管炎41例,合并胆管细胞癌1例(术后8个月死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0/42),均经非手术治愈;术后肝内胆管残石率为7.1%(3/42),无明显胆道感染症状,未行处理。术后6个月至4年随访发现胆总管结石复发4例。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急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PLC)自发性破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肝切除治疗24例PLC自发性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急诊肝切除组(A组,n=14)和延期肝切除组(B组,n=10)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病死率、中位生存期和1、3年生存率。结果A、B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7%和20·0%(P=0·653),围手术期病死率分别为7·1%和10·0%(P=1·00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0个月(CI7·0个月,29·0个月)和18·0个月(CI13·4个月,22·7个月),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34·3%和70·0%、40·0%(P=0·5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急诊肝切除治疗PLC自发性破裂是安全可行的,可作为治疗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2.
14例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脏切除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脏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收治的肝门胆管癌病例中联合肝切除术者14例进行总结。其中联合行左半肝切除10例(71%),右半肝、左三叶、右三叶、全肝切除各1例(各占7%)。结果14例患者无围手术死亡。中位生存时间17.6个月,最长生存时间已超过2年。结论对肝门部胆管癌应持较积极的手术态度,肝切除是其根治性切除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科治疗中有潜力与前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半肝切除联合肝十二指肠脉络化清扫治疗Bimuth-Corlett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经验。方法:采用肝外胆管切除,肝十二指肠脉络化联合半肝切除治疗Bimuth-CorlettⅢ型肝门部胆管癌7例,其中联合右半肝切除1例,单纯左半肝切除3例,左半肝+部分尾叶切除3例(其中左半肝+部分尾叶+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结扎切除1例),均实施左或右肝内胆管空肠Roux-en-Y型胆肠吻合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切除标本切缘均无癌细胞,死亡病例中位存活时间18个月。存活4例,已分别无瘤生存11、9、7和3个月。结论:肝叶切除联合肝十二指肠脉络化是治疗Bimuth-CorlettⅢ型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手术方法,有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达到临床根治,并可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疗效。方法 采用肝切除术治疗13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并对其结石部位和手术方式、手术后并发症、残石率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肝内胆管结石以左肝为主(91例),肝切除也以左肝叶段切除为多(119例);27例(19.85%)有肝内胆管狭窄,经肝门胆管成形后开与空肠吻合;26例(19.12%)出现手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术后残石ll例(8.09%),119例随访6个月—10年,效果优良者达92.43%。结论 肝切除手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肝良性畸胎瘤一例报告欧阳雄健患者,女性,31岁,住院号:311772。患者于1982年剖腹产时发现并切除卵巢畸胎瘤,术后三个月体检发现下腹肿物,再次到韶关市人民医院切除畸胎瘤及子宫。以后每年体检均未发现异常。1990年8月4日体检发现肝内占位病变,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因肝癌接受大范围根治性肝切除患者术后接受预防性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ranscather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否安全有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因肝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根治性肝切除,且术后1个月时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的患者,按肝切除范围是否超过3个肝段分为大范围肝切除组40例和小范围肝切除组40例,对比其TACE术后肝功能、淋巴细胞数值变化以及短期预后。结果 TACE术后两组患者总体肝功能、凝血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未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肝功能衰竭等;TACE术后两组患者辅助性T细胞表达均显著增加,抑制性T细胞表达减少,大范围肝切除组患者更加明显;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对于因肝癌接受大范围根治性肝切除的患者,术后预防性TACE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和短期预后,且不增加肝功能衰竭风险,大肝癌患者更能通过预防性TACE获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行非规则切除的处理方法。方法 在近8年中对103例肝癌行非规则肝切除,术式包括联合肝段切除、部分肝段切除、联合右前后叶部分切除、左内叶楔形切除及左右半肝切除、左三叶肝切除等。对中央型(Ⅳ、Ⅴ、Ⅶ段)肝切除,由于其于第一、二肝的关系密切,紧贴或累及大血管,切除时应预置血管阻断带。Ⅶ段切除时应注意至少保留肝中或肝右静脉一支,以利肝静脉回流。肝断面处理提倡尽可能对拢缝合。结果 无手术中死亡。91例痊愈,3例因肝硬变严重术后15 d内死于肝衰,8例有不同程度胸腹水和肺部感染。随访82例,1、3、5年生存率为62.2%、25.6%和12.2%。结论 非规则肝切除毋需解剖肝门,手术步骤简化,便于普及且对合并肝硬变者可以减少切肝量,利于防止肝衰、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从1987~2007年在肝门H沟中阻断各肝叶、肝段或肝亚段的入肝血管分支施行各种类型肝切除341倒的经验。方法(1)对HCC(199例)、肝内胆管癌(13例)、肝门胆管癌(14例)、胆囊癌(12例)、转移性肝肿瘤(15例)、肝血管瘤(32例)、肝内胆管结石(48例)、慢性肝脓肿(3例)和肝包虫病(5例)患者根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分别施行大型肝切除(65例)、间隔性多个肝亚段切除(15例)、邻接多个肝亚段切除(215例)和单个肝亚段切除(46例)、其中含肝尾叶切除29例;(2)血管阻断情况:肝左外段切除时在肝门左纵沟外侧游离,切断从门静脉左干矢状部外侧发出的左外上、下分支和肝左动脉。肝左内段切除时游离、切断从门静脉左干矢状部内侧发出的左内上、下分支和肝中动脉。肝右前段切除时游离、阻断肝右纵沟前支中的门静脉右前支和肝总管后方的肝右动脉。肝右后段切除时阻断右纵沟后支中的门静脉右后支和肝右动脉。肝左、右叶切除时在肝门横沟中分别阻断门静脉左干或右干,肝左动脉或肝右动脉;(3)断肝时尽量保护相应的肝静脉主干。结果(1)术后死亡10例,死亡率2.9%,死于肝衰8例,出血2倒;(2)长期疗效:HCC生存11~20年9例,肝内胆管癌术后生存1/2~3年。肝门胆管癌生存12、6、4年各1例。胆囊癌生存1/2~1年。良性肝病切肝后皆痊愈。6例肝内胆管结石尚需处理他处残留结石。结论(1)间隔性多个肝段切除是一次手术治愈多支肝内胆管簇集性结石的有效方法;(2)本手术免去了阻断全入肝血流,缩小了术中肝缺血的范围,有效地减少了术中失血,提高了大肝癌的切除率,减轻了术后肝功能损害,满足了各种肝病各种肝切除的要求,是一个合理、有效、成本低廉的切肝手术方法;(3)术后长期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我院自1990年-1995年5月施行20例肝门部胆管癌骨骼化切除及肝中央部分切除的手术配合护理体会,着重强调特殊器械及用物准备,手术体位,手术方法及配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无论原发、继发性肝肿瘤的患者均有相当一部分经行肝切除手术而治愈。血管阻断和肝实质切除技术显著减少了术中出血,增加了肝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本文对肝脏肿瘤切除和最近肝切除的新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