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优选面瘫的针刺治疗方案.方法:将63例面瘫患者按正交设计L9(3)4表随机分组、安排试验,采用A(针刺时机)、B(选穴配方)、C(刺激量)、D(电针时间)4因素3水平不同组合方案治疗,观察面神经功能积分的变化,对影响面瘫针刺疗效的A(针刺时机)、B(选穴配方)、C(刺激量)、D(电针时间)4因素3水平组合方案进行优选.结果:B(选穴配方)、D(电针时间)为显著因素(P<0.05),其中B(选穴配方)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B(选穴配方)、D(电针时间)各自3水平中,B3(交替针刺两组穴位)、D3(电针疏密波治疗30 min)为最佳.结论:交替针刺两组穴位,电针疏密波治疗30 min为本试验的最佳方案.
Abstract:
Objective To optimize acupuncture treatment programs for facial paralysis. Methods Sixty-three cases of facial paralysis were randomly grouped according to orthogonal design L9 (3)4table,and treated by different combined programs of 4 factors,A(acupuncture opportunity),B(combination of points ),C(stimulating quantity),D(electroacupuncture time) and 3 levels,and changes of the functional score of the facial nerve were observed,and the different combined programs of the 4 factors,A(acupuncture opportunity),B(combination of point),C(stimulating quantity),D(electroacupuncture time) and 3 levels influencing acupuncture therapeutic effect on facial paralysis were optimized. Results B(combination of points) and D(electroacupuncture time) were obvious factors(P<0.05),among them,B(combination of points ) was the most main influencing factor;among the 3 levels of B(combination of points ) and D(electroacupuncture time),B3(alternately needling two groups of acupoints) and D3(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at sparse-dense wave for 30 min) were the best. Conclusion Electroacupuncture at sparse-dense wave for 30 min,alternately needling two groups of acupoints is the best program for treatment of facial paralysis.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各因素对疗效干预作用量效关系的分析,优选周围性面瘫的最佳电针治疗方案,为提高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54只,雌雄各半,采用神经卡压法造成左侧面神经损伤动物模型。54只兔随机分为9组(每组6只),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采用针刺时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电针波形(密波、疏波、疏密波)、腧穴配伍(面部+头穴、面部+体穴、面部+头体穴)的三因素三水平搭配组合方案,随机分入L9(34)正交表安排的9组实验中,共观察4星期。采用电生理的方法测定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结果采用急性期、选择电针疏密波形、取面部+体穴针刺治疗实验性周围性面瘫可以使MCV恢复最快,且各因素对疗效影响从大到小排列为针刺时机电针波形腧穴配伍。结论不同因素对电针治疗兔实验性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不同,其中针刺时机的正确选择为主效应因素,其次为电针波形,再次为腧穴配伍。电针治疗兔实验性周围性面瘫最佳方案为急性期,选择电针疏密波形,取面部+体穴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3.
卫彦  寇吉友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2):830-832
目的通过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各因素对疗效影响的差异,优选周围性面瘫的最佳电针治疗方案,为提高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共90例患者,随机分为9组,每组10例,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采用针刺时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电针波形(密波、疏波、疏密波)、腧穴配伍(面部+头穴、面部+体穴、面部+头体穴)的三因素三水平搭配组合方案,随机分入L9(34)正交表安排的9组试验中,进行试验观察,共观察4星期。采用电生理的方法测定面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正交分析采用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结果采用急性期、选择电针疏密波形、取面部+体穴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使面神经波幅恢复最快,且各因素对疗效影响从大到小排列为针刺时机〉电针波形〉腧穴配伍。结论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最佳方案为急性期、疏密波形、取面部+体穴针刺。不同因素对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不同,其中针刺时机的正确选择对疗效影响最大,其次为电针波形,再次为腧穴配伍。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正交设计为基础,筛选出无痛胃镜检查术针药复合麻醉的最佳组合方案。方法:将216例胃镜检查患者按照4因素3水平的正交表L9(34)随机分为九组,分别采用针刺时机(A)、腧穴选择(B)、电针频率参数(C)、麻醉药物配伍(D)4个因素及相应的3水平进行干预,评价综合防治效果,对影响胃镜检查针药复合麻醉防治效果的针刺时机(A)、腧穴选择(B)、电针频率参数(C)、麻醉药物配伍(D)4因素3水平组合方案进行优选。结果:影响胃镜检查防治效果的关键是麻醉药物配伍;在青、中年组,针药复合麻醉的最佳方案为:针刺时机在术前10 min进行、腧穴选择头部和肢体穴位、电刺激参数选择低高频交替(2/100 Hz)、麻醉药物配伍选择异丙酚+芬太尼(0.5μg/kg);在老年组,针药复合麻醉的最佳方案为:针刺在术前20 min进行、腧穴选择头部和肢体穴位、电刺激参数选择低高频交替(2/100 Hz)、麻醉药物配伍选择异丙酚+芬太尼(0.5μg/kg)。结论:应用正交设计方法能高效地筛选出无痛胃镜检查术针药复合麻醉的最佳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针灸结合主动功能锻炼分期治疗肩周炎的优化方案,并观察其远期疗效。方法:将192例肩周炎患者按分层的原则按L827的正交设计表随机分组,分别采用A (针刺时机)、B (选穴配方)、C(灸法)、D(主动锻炼)4个因素及相应的2水平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对影响肩周炎针刺疗效的 A(针刺时机)、B (选穴配方)、C(温针灸)、D(主动锻炼)4因素2水平组合方案进行优选。结果:A(针刺时机)、B(选穴配方)、C(温针灸)、D(主动锻炼)均为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并优选出最佳治疗方案。结论:肩周炎急性期采用局部取穴结合温针灸与主动功能锻炼,慢性期采用远端取穴结合温针灸与主动功能锻炼为最佳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有着较好的远期疗效,在临床治疗中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性别、肩关节功能状态与疗程对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针刺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案进行初步优选。方法将63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才藤荣一7级评价法为观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研究针刺时机(A因素,A1为1~10 d,A2为11~20 d,A3为21~40 d)、选穴配伍(B因素,B1为项穴,B2为项穴+舌咽穴,B3为项穴+舌咽穴+辨证取穴)、针刺深度(C因素,C1为浅刺,C2为中刺,C3为深刺)、疗程(D因素,D1为治疗2个疗程,D2为4个疗程,D3为6个疗程)4因素3水平的不同搭配组合方案,对脑梗死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初步确定脑梗死吞咽障碍针刺治疗优选方案。结果 4因素3水平的最佳水平及搭配方案(直观分析)为A1(或A2)B3C3D2,即在病程20 d内,选用颈项部、舌咽部穴位,配合辨证选穴,采用深刺法,治疗4个疗程能取得最好的效果。4因素的作用主次比较(方差分析)显示,因素A、C为显著因素(P0.05),因素B、D为不显著因素(P0.05)。显著因素A、C不同水平间的优劣比较(多重比较)显示,A1或A2优于A3(P0.05),C3优于C2、C1(P0.05),C2优于C1(P0.05)。结论对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结论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在病程1~20 d内(A1或A2),采用项部穴(B1)为主,或结合舌咽穴(B2),或配合辨证取穴(B3),行深刺法(C3),治疗4~6个疗程(D3),为脑梗死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针刺治疗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7.
Sun XR  Fan GQ  Dai XZ 《中国针灸》2011,31(10):879-882
目的:对脑梗死吞咽障碍针刺治疗方案进行初步优选.方法:以63例脑梗死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洼田饮水试验为观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针刺时机(A因素:A1:1~10天,A2:11~20天,A3:21~40天),选穴配伍(B因素:B1:项部穴,B2:项部穴十舌咽部穴,B3:项部穴十舌咽部穴十辨证取穴),针刺深度(C因素:C1:浅刺,C2:中刺,C3:深刺),疗程(D因素:D1:2疗程,D2:4疗程,D3:6疗程)4因素3水平的不同搭配组合方案,对脑梗死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初步确定脑梗死吞咽障碍针刺治疗优选方案.结果:正交设计法的直观分析显示,4因素3水平的最佳水平及搭配方案为A1(或A2)、B3、C3、D3,即在病程20天内,选用项部穴、舌咽部穴位,配合辨证取穴,采用深刺法,治疗6个疗程,对洼田饮水试验起最佳改善作用.4因素的作用主次比较(方差分析)显示:因素A、C为显著因素(P<0.05),因素B、D为不显著因素(P>0.05),说明针刺时机与针刺深度在获得临床疗效方面作用显著.显著因素A、C不同水平间的优劣比较(多重比较)显示:A1、A2显著优于A3(P<0.001),A1与A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3显著优于C2、C1 (P<0.001,P<0.01),C2显著优于C1(P<0.05).结论:对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结论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对于所考察的4因素3水平而言,在病程1~20天内,采用项部穴为主,或结合舌咽部穴,或配合辨证取穴,行深刺法,治疗4~6个疗程,为脑梗死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针刺治疗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Liao YY  Sun DM  Zhong CP  Lai XS 《中国针灸》2011,31(6):499-502
目的:分析方法、选穴、留针时间3因素对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即时效应影响的差异,优选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观察临床病例32例,随机区组分为8组,每组4例,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采用方法(电针、补泻手法)、选穴[C4-C7夹脊穴、颈三针(天柱、颈百劳、大杼)]、留针时间(5 min、15 min)3因素2水平,以L8(27)正交表安排试验,观察针刺前后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Vm)变化.结果:采用电针连续波、C4-C7夹脊穴针刺后5 min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即时变化影响最显著,且方法及选穴两因素对结果影响大(均P<0.05).结论: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优化即时效应为电针+C4-C7夹脊穴+5 min.不同因素对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痛的即时效应影响,从大到小排列为:选穴>方法>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正交试验设计为基础,优选电针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优化规范方案。方法:将64例急性腰扭伤患者按照3因素2水平的正交表L8(27)随机分组,以VAS评分为指标,观察针刺深浅(A)、电针频率(B)、留针时间(C)3因素2水平对针刺疗效的即时效应和1周后疗效影响。结果:即时疗效和1周后疗效均示,三因素重要性从大到小排列为BAC,即电针频率对针刺疗效影响最大,其次是针刺深浅,再次是时间。针刺深浅、电针频率是影响患者主观疼痛感觉改善的显著因素,而留针时间不是影响患者主观疼痛感觉改善的显著因素。结合K值,最佳方案为A2B2C1或者A2B2C2。结论:电针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优化规范方案为深刺、电针频率100Hz、留针20min或40min。  相似文献   

10.
从选穴方法(辨证选穴、经验选穴、远端取穴)、针刺方法(毫针、电针、穴位注射、特殊针法)、灸法、综合方法等方面综述近年来针灸治疗面瘫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