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血管内超声指导小血管病变支架置入的临床疗效 ,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10 2例冠脉造影确定的小血管病变患者 ,随机分为冠脉造影指导组 (冠脉造影组 )和血管内超声指导组 (超声组 ) ,血管内超声组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置入支架 ,冠脉造影组在单纯冠脉造影指导下置入支架 ,根据各自不同的判定标准 ,对支架置入达不到理想标准的再次行高压球囊扩张或加置支架。在支架置入前、置入后即刻和术后 6个月不同时间定量冠脉造影测定病变长度、直径或面积狭窄率、病变最小血管直径 (MLD)、参照血管直径 ,观察 6个月内的再狭窄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冠脉造影组 5 2例患者 4 9例成功置入支架 ,超声组 5 0例患者全部完成血管内超声检查 ,4 8例成功置入支架。超声组和冠脉造影组比较 :支架置入前 ,两组所选支架长度、内径大小有显著差异 ;支架置入后即刻 ,超声组和冠脉造影组病变MLD分别是 (2 .78± 0 .30 )mm、(2 .5 0± 0 .2 7)mm ,直径狭窄率分别是 (8± 3) %、(12± 5 ) % (P <0 .0 1) ;6个月随访时超声组和冠脉造影组再狭窄率分别是 2 5 %、4 6 % (P <0 .0 1) ,总不良心血管事件分别是 6例(12 % )和 17例 (32 .7% ) (P <0 .0 5 )。结论 血管内超声指导小血管病变支架置入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安  相似文献   

2.
徐明珠  蒋廷波  周亚峰  刘志华  杨向军 《临床荟萃》2010,25(21):1841-1844,184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在诊断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3月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23例,其中变异型心绞痛患者1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例.对每位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对病变斑块的性质、形态、部位、血管管腔面积狭窄程度、血管重构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变异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两组斑块偏心指数分别为0.90±0.06 vs 0.70±0.25,局部面积狭窄率分别为(53.56±3.88)%vs(68.66±14.52)%,管腔面积狭窄率分别为(41.23±23.91)%vs(63.10±14.64)%,以上指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内超声检测病变血管重构指数,正性重构、负性重构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以血管内超声为参照,以节段为基础,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测血管管腔平均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测轻中度管腔面积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管腔面积狭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目标斑块以偏心性斑块为主,血管管腔面积狭窄程度以轻中度狭窄为主,血管重构以正性重构为主.冠状动脉造影低估病变管腔面积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3.
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腔内超声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比较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下粥样斑块的特征。方法  2 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 (IRA)在成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即刻行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 ,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定量和定性比较。结果 ①在PTCA部位 ,平均面积狭窄 5 0 %~ 70 % ,斑块横截面积是血管横截面积的 (5 0± 18) % ;②冠状动脉内超声下病变的近端和远端粥样硬化发生率为 70 % ,而冠状动脉造影下上述部位的病变率仅 30 % (P =0 .0 0 1) ;③ 6 9%的斑块属于软斑块 ,硬斑块占 31% ,但是其斑块面积却大于前者 [(5 0± 16 ) %vs (39± 19) % ,P =0 .0 1] ;④PTCA部位所有近端与远端参考段血管腔内斑块面积与血管横截面积之间相关性良好 (r =0 .49,P =0 .0 0 0 1) ,病变段血管腔内斑块面积与血管截面积之间相关性良好 (r =0 .49,P =0 .0 0 3)。结论 冠状动脉内超声下梗死部位斑块负荷极重 ,同时病变的近远端存在广泛性粥样硬化和代偿性扩张  相似文献   

4.
下肢血管MRA的临床应用和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MRA对下肢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 0例资料完整的下肢血管性病变行 2DTOTMRA检查 ,其中 45例同时行动态增强MRA(DCEMRA)。 12 0例中 2 1例与血管造影对照 ,35例与手术对照 ,6 6例与超声检查对照研究。结果 :MRA与血管造影符合率 92 .2 6 % (15 5 /16 8) ,与手术符合率 93.0 2 % (88/94) ,与超声符合率 93.10 % (189/2 0 3)。结论 :2DTOTMRA能清楚显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动脉瘤、血管瘤、动 -静脉畸形 ,以及下肢深静脉狭窄和血栓形成。DCEMRA能进一步显示病变范围、术后吻合口、移植血管和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引流血管。MRA和血管造影、手术、超声对照符合率高(>90 % ) ,当MRA与超声结果一致时 ,基本上可取代创伤性的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自膨胀支架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 3例临床表现为反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或脑梗塞患者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颈动脉狭窄 ,超声检查内容包括 :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径、最狭窄处内径、最大血流速度 (Vmax)、阻力指数 (RI)、搏动指数 (PI)、斑块的大小 ,计算狭窄的程度。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并行自膨胀支架置入成形术治疗 1 7例 ,术后 1周和 5~ 1 3个月(平均 9.3个月 )复查上述指标 ,并与 DSA对照。结果 :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总准确率为 70 .97% ,超声测量颈动脉内径和狭窄程度与 DSA测值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术后超声显示支架定位准确 ,与术前相比 Vmax减低、RI降低、PI无明显变化。超声及 DSA随访 1 0例患者均无再狭窄。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有无狭窄和狭窄程度的判断 ) ,可用于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初选、疗效评价和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6.
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声像图改变。方法 对 8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应用体表超声测量颈动脉血管总面积、管腔面积、斑块面积、面积狭窄率和偏心指数。结果 斑块部位斑块面积与血管总面积正相关 ( r=0 .5 6 ,P <0 .0 5 ) ,与管腔面积无相关性 ,管腔面积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 r=-0 .35 ,P <0 .0 5 )。当狭窄程度≤ 2 5 %时 ,管腔面积与狭窄程度无相关性 ,当狭窄程度 >2 5 %时 ,管腔面积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 r =-0 .38,P <0 .0 5 )。软斑组血管总面积与斑块面积正相关( r=0 .6 6 ,P <0 .0 2 ) ,硬斑组血管总面积与斑块面积亦呈正相关 ( r =0 .5 9,P <0 .0 1)。向心性斑块组斑块面积与血管面积呈正相关 (r =0 .5 7,P <0 .0 1) ,与管腔面积无相关性 ,管腔面积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r =-0 .6 3,P <0 .0 0 5 )。偏心性斑块组斑块面积与血管面积呈正相关 (r =0 .71,P <0 .0 1) ,与管腔面积无相关关系 ,管腔面积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 r =-0 .46 ,P <0 .0 5 )。结论 高频体表超声可准确反映周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像。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神经外科在国内率先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以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起病的颈动脉狭窄 ,效果良好 ,且与传统的内膜切除外科手术相比 ,具有创伤小、术中几乎无出血、术后康复快的优点 ,现将护理体会总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 0 0 2年 7月~ 2 0 0 3年 1月 ,共行颈动脉支架放置术 10例。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5 0~ 70岁。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经脑血管造影确诊为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所致。平均狭窄率 76± 6 %。1.2 血管内支架治疗的适应症(1)有TIA症状的颈动脉狭窄 >5 0 % ;(2 )无症状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估冠心病支架术前、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价值。方法  2 8例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对狭窄的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 (PTCA)后各置入 1枚支架。分别于术前、术后 72h内 ,采用经胸超声多普勒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检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远端静息舒张期血流峰速 (r Vd)、注射潘生丁时最大舒张期血流峰速 (d Vd)及CFR。结果  2 8例患者行支架术均获成功 ,狭窄率由术前 84.2 %± 8.6%降至术后 5 .4%± 0 .8% ,(P <0 .0 5 ) 。 2 8例患者共 40支病变血管中 ,3 4支狭窄冠状动脉远端检测到多普勒频谱 (检出率 85 % )。支架术后r Vd较术前r Vd有增加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 >0 .0 5 ) ;术后静脉注射潘生丁后最大d Vd及CFR均较术前明显增加 [( 0 .94± 0 .2 1)m/s对 ( 0 .5 1± 0 .18)m /s ,3 .2 1± 1.2 1对 1.89± 0 .40 ,均P <0 .0 5 ]。结论经胸超声多普勒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结合潘生丁试验是一种简便、易行、无创性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储备变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血管重构类型对单纯球囊扩张的影响。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内超声对 76例心绞痛患者 (不稳定型 3 7例 ,稳定型 3 9例 )在球囊扩张前、扩张后即刻及术后 3个月时连续观察。对发生再狭窄的患者进行切割球囊成形术和血管内放射治疗。结果  76例患者中具有典型血管正向重构(VPR)的患者 3 7例 ,非正向重构 (NPR)的患者 3 9例 ,两组年龄及性别等参数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VPR患者的重构指数 (PR) [1.40± 0 .13 )mm2 ]大于NPR组 [( 0 .79± 0 .11)mm2 ] ;VPR的总发生率为 49% ,这一部分患者中冠状动脉内超声下不稳定斑块的检出率为 70 % ( 2 6/ 3 7) ,后者中脂肪核的检出率为 46% ( 12 / 2 6) ,尤其以近 2 4h内具有静息心绞痛 ( 14例 )的患者多见 ( 9/ 14 ,64 % ) ;VPR组术后 3个月时血管外弹力膜面积增加值 [( -0 .2 5± 1.13 )mm2 ]明显小于NPR组 [( 0 .40± 1.2 3 )mm2 ] ,而血管腔截面积丢失值 [( -1.5 7± 0 .14 )mm2 ]明显大于NPR组 [( -0 .88± 0 .12 )mm2 ] ,再狭窄率高于NPR组。两组再狭窄病变在血管内照射时痉挛的发生率较高 ,且以VPR组最明显 ( 70 % )。再狭窄主要见于病变的近端边缘处。结论 冠状动脉超声下VPR组轻中度狭窄患者斑块多为不稳定型 ,VPR组单纯球囊扩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血管内超声特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血管内超声 (IVUS)的特点。方法 在 3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其中不稳定心绞痛 19例 ,急性心肌梗死 12例 )和 12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 IVUS检查。应用 IVUS分别观察比较冠状动脉内斑块的性质 ,同时测量冠脉病变部位及其参考部位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 (EEMA)、管腔面积 (L A)、斑块面积 (PA)及管腔面积狭窄率 ,并计算斑块的偏心指数 (EI)及血管的重构指数(RI)。结果 在 4 3例患者中发现 ,不稳定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中脂质斑块分别占 73.7% (14 / 19)及 75 .0 % (9/ 12 ) ,而稳定性心绞痛主要为纤维性斑块及混合性斑块 ,脂质斑块仅占 8.3% (1/ 12 )。同时发现 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与稳定性心绞痛的斑块相比较 ,不稳定心绞痛的斑块具有较大的偏心性 (P<0 .0 5 ) ,EEMA、 PA及管腔面积狭窄率明显大于前者 ,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0 1) ,不稳定斑块呈现明显的正性重构 ,占 74 .2 % (2 3/ 31) ,而稳定斑块主要表现为负性重构 ,占 75 .0 % (9/ 12 )。结论  IVUS能够准确地识别 AS不稳定斑块 ,本研究为早期发现不稳定斑块并预测斑块破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检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局部血流加速现象及其在诊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经胸超声检测45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左前降支各段血流信号,显示清晰的彩色血流信号后,用脉冲多普勒在显示段多点取样,记录血流频谱,测量各点舒张期峰值流速,记算该段血流最高速度与最低速度的比值,以比值≥1. 5为判断局部血流加速的标准。结果 45例患者中检出有局部血流加速者23例, 20例为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局部存在不同程度狭窄(直径狭窄60% ~98% )。22例无局部血流加速者中冠状动脉造影证实18例左前降支正常或狭窄<60%, 4例左前降支存在重度狭窄(直径狭窄≥95% )或完全闭塞。最高与最低血流速度的比值在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与异常的两组患者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 3±0. 2对1. 9±0. 3,P<0. 01),并与有无狭窄高度相关(r=0. 77,P<0. 01),以比值≥1. 5为标准时,诊断左前降支狭窄(60% ~98% )的准确率为84. 4% (38 /45),特异性为85. 7% (18 /21),敏感性为83. 3% (20 /24)。结论 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时在静息状态下存在局部血流加速现象,经胸超声检测左前降支局部血流加速能准确诊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直径狭窄60% ~98% )。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9,自引:11,他引:29  
目的评定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306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行超声扫描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其中男195例,女111例,平均年龄(57&;#177;12)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3组,A组172例,有明显的血管狭窄,即血管内径狭窄≥50%;B组8l例,血管内径狭窄&;lt;50%;C组53例,无血管狭窄。所有患者均于冠状动脉造影后3d内行肱动脉内皮功能检测。结果3组间基础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02;P&;gt;0.05)。反应性充血内径变化值A组与B组(t=4.78;P&;lt;0.05)、C组(t=16.92;P&;lt;0.001)以及B、C两组间(t=6.89;P&;lt;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反应性充血血流速度变化值A组与B组(t=5.57:P&;lt;0.05)、C组(t=12.08;P&;lt;0.001),以及B、C两组间(t=8.56;P&;lt;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肱动脉内皮功能不良可间接反应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是冠状动脉病变良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超声指导冠状动脉造影临界狭窄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超声 (IVUS)指导冠状动脉造影 (CAG)临界狭窄病变的介入治疗。方法 对 75例CAG示单支血管临界狭窄 (直径狭窄 40 %~ 70 % )的患者行IVUS检查 ,以最小管腔面积(MLA)≤ 4 .0mm2 或面积狭窄≥ 60 %为病理性冠脉狭窄判断标准 ,决定对患者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 (介入组 )或单纯药物治疗 (保守组 )。随访不良心脏事件 (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复发 )发生和硝酸酯类药物应用情况。结果 介入组 44例 (59% )均成功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 ,与保守组 31例 (41 % )相比 ,介入组更多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55 %对 2 9% ,P =0 .0 2 8) ,冠脉病变以软斑块 (64 %对 39% ,P =0 .0 33)和正性重构 (52 %对 2 9% ,P =0 .0 50 )更多见 ,在平均 (1 4± 7)月随访中 ,无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 ;介入组中 5例 (1 1 % )因支架内再狭窄而心绞痛复发 ,保守组中 4例 (1 3 % )因心绞痛复发行冠脉造影复查示冠脉狭窄加重 ,均成功接受血管重建术 ;两组分别有 1 8例 (41 % )和 1 4例 (45 % )患者停用硝酸酯类药物。结论 以MLA≤ 4 .0mm2 或面积狭窄≥ 60 %为病理性冠脉狭窄的判断标准 ,IVUS可有效指导CAG临界狭窄病变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怀疑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行X线透视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探讨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360例怀疑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时,以X光透视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有无。男218例,平均年龄(54.2&;#177;12.8)岁;女142例,平均年龄(58.5&;#177;10.1)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狭窄程度分成3组,A组:冠状动脉内径狭窄≥50% 192例,B组:血管内径狭窄<50% 103例(29%);C组:无明显狭窄65例。结果 68例X线透视下可见冠状动脉钙化(CAC),其中男患者42例、女患者26例(18%),无明显性别差异(x^2=1.02,P>0.05)。A组29.2%(56/192)、B组9.7%(10/103)、C组2%(1/65)可见钙化影,各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x^2=12.38,P<0.001)。所有68例冠状动脉钙化患者中,50岁以下3%(2/65)、50-59岁10%(9/89)、60-69岁22%(30/138)、70岁及以上40%(27/68)。各年龄组间差异显著(x^2=7.56,P<0.01)。AMI组28%(10/36)可见钙化影,其中8例(80%)为梗死相关血管,陈旧性心肌梗死33%(8/24)可见钙化影,其中7例(88%)为梗死相关血管,疑慢性稳定型心绞痛39例出现血管狭窄,55%(23/42)可见钙化影,18例(78%)疑为罪犯血管,疑不稳定型心绞痛(UA)93例(36%)出现血管狭窄,27%(25/93)可见钙化影,20例(80%)疑为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AMI)、陈旧性心肌梗死和UA患者血管钙化无明显差异(x^2=2.18,P&;gt;0.05),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与其它各组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x^2=6.82,P&;lt;0.01)。结论 冠状动脉钙化与年龄关系密切,无性别差异,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与梗死相关血管及心肌缺血的罪犯血管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在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病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变检测和指导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1例,4例为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3例为非Q波性心肌梗死,14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所有病例经冠状动脉造影主要冠脉未见直径狭窄>60%的病变.对靶血管(LAD 17例,RCA 3例,LCX 1例)行IVUS检查.结果 21例21处病变中14例(66.7%)为软斑块,2例(9.5%)为纤维斑块,4例(19.0%)为钙化斑块,1例(4.8%)为混合型斑块;共19例(90.5%)为偏心性斑块;13例(61.9%)正性重构,8例(38.1%)负性重构;重构指数为1.02±0.10( ̄x±s).21例患者中有5例发现有斑块破裂,占23.8%;2例发现血栓,占9.5%.面积狭窄率(斑块负荷)范围从43.0%至79.1%,平均为70.0%±8.8%.病变处最小管腔直径(MLD)为(2.29±0.50) mm.IVUS测得的直径狭窄率、面积狭窄率、最小管腔面积和参照血管直径均大于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所测得的数值(P均<0.05).根据IVUS检查结果,15例进行了血运重建术(1例冠脉搭桥术,14例支架植入术).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病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中,血管内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的程度、性质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病变的偏心性和正性重构可能是造成冠脉造影低估病变程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超声(简称IVUS)是20世纪90年代起应用于临床诊断血管病变的一种新的诊断手段。IVUS 仪器设备包括两部分,带微探头的导管和超声成像仪, 冠脉内超声就是在心导管的顶端放置一个超声探头, 即换能器,发出超声波。IVUS在冠脉造影时进行,在 X线透视下将0.014 in(1 in=2.54 cm)引导钢丝插至拟行IVUS成像的血管远端并固定,沿引导钢丝将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对QTd的影响。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 1 1 3例男性冠心病患者(5 5± 1 0岁 )同步记录 1 2导联心电图 ,测算QTd。结果 :3支血管病变时的QTd同 1支、2支血管病变相比明显延长[(6 9.5± 2 0 .0 )ms和 (5 4 .0± 1 2 .0 )ms、(5 7.0± 1 6 .0 )ms](P <0 .0 5 )。结论 :QTd随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血管内超声显像评价肾动脉重构与临床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取 2 1例显著单侧肾动脉狭窄 (管腔减少 >5 0 % )患者 ,根据是否存在高血压 ,分为高血压组 (10例 )和血压正常组 (11例 )。各例均行肾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抽取患侧及对侧肾静脉血 ,测定肾素浓度 ,并计算肾静脉肾素比 ,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两组正性重构 (5对 7)及节段收缩 (5对 4)患者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高血压组外弹力膜横截面积 [(12 8.3± 2 9.5 )mm2 对 (111.8± 3 0 .4)mm2 ]、斑块面积 [(94.4± 2 6.2 )mm2 对 (79.6± 2 8.5 )mm2 ]及面积狭窄程度 [(73 .3± 6.7) %对 (67.9± 11.2 ) % ]高于非高血压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肾静脉肾素比(2 .79± 0 .5 7对 1.0 9± 0 .2 8)高血压组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 (P <0 .0 1)。结论 肾性高血压的发生与肾动脉重构无关 ;两种重构方式 (正性重构和节段收缩 )均可导致临床高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定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306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行超声扫描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其中男195例,女111例,平均年龄(57±12)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3组,A组172例,有明显的血管狭窄,即血管内径狭窄≥50%;B组81例,血管内径狭窄<50%;C组53例,无血管狭窄。所有患者均于冠状动脉造影后3d内行肱动脉内皮功能检测。结果3组间基础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02;P>0.05)。反应性充血内径变化值A组与B组(t=4.78;P<0.05)、C组(t=16.92;P<0.001)以及B、C两组间(t=6.89;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反应性充血血流速度变化值A组与B组(t=5.57;P<0.05)、C组(t=12.08;P<0.001),以及B、C两组间(t=8.56;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肱动脉内皮功能不良可间接反应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是冠状动脉病变良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对评价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病变的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特点的临床意义和治疗价值。方法选取稳定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狭窄均<50%,其中靶血管累及LAD(左前绛支)26例、RCA(右冠动脉)15例、LCX(左回旋支)11例。对所有患者行IVUS检查。结果①定性分析:52例52处病变中偏心性斑块33例(63.4%),向心斑块19例(36.5%),其中软斑块32例(61.5%),纤维斑块10例(19.2%),钙化斑块6例(11.5%),混合型斑块4例(7.7%)。52例中斑块破裂14例(26.9%);1例发现血栓(1.9%)。②定量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测得管腔面积为9.4±3.6 mm2,面积狭窄率为(45.2±5.4)%,IVUS测得管腔面积为5.8±2.1 mm2,面积狭窄率为(65.6±8.9)%。两者测得的数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根据IVUS检查结果,22例进行了支架植入术。结论IVUS对评价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的心绞痛患者动脉斑块特点、狭窄程度、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