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犯罪青少年的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进行对比研究,从而为预防青少年犯罪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从成都市某少教所抽取49名年龄在14~17周岁的男性犯罪青少年作为犯罪组,并从成都市某职高抽取44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方面与犯罪组相匹配。用青少年一般情况问卷(自编)、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对两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犯罪青少年组的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均与职高学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犯罪青少年的社会支持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323)。结论青少年犯罪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均有一定的关系;改善家庭情况和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高职院校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山东几所高职院校随机整群抽取284名学生,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男生(t=-12.722,P0.01)、来自农村(t=2.869,P0.05)、独生子女(t=2.081,P0.05)有较高孤独感;生活事件(r=0.140~0.367,P0.05)、消极应对方式(r=0.157,P0.01)和社会支持(r=-0.251,0.296,-0.275;P0.01)都与孤独感有显著相关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能有效预测孤独感,其中社会支持是生活事件和孤独感之间关系的中介因素。结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知能力,能有效降低其孤独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研究生生命意义与生活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对514名在校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女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t=-3.56,P0.001);2生活满意度与生命意义体验、生命意义寻求和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3,0.09,0.23,P0.05),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16,P0.001);生命意义寻求与消极应对方式成正相关(r=0.12,P0.01);3生命意义感不仅对生活满意度有直接预测作用,还可以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起间接预测作用。结论应对方式是研究生生命意义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科院校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的现况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量表》(TCS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128名励志奖学金获得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特质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t=11.542,P<0.01)和消极应对(t=6.216,P<0.01)得分均高于常模;②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特质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与自我效能显著正相关(r=0.37,P<0.01);消极应对与自我效能存在显著负相关(r=-0.279,P<0.01);结论①医科院校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的应对方式多元化,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并存;②医科院校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的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学生父母控制、应对方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方便抽取北京市和哈尔滨市947名中学生作为被试,完成父母控制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BussPerry攻击问卷。结果:①男生的攻击行为水平高于女生(t=3.23,P0.05),其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水平也显著高于女生(t=3.06,3.91;P0.05);初三学生的攻击行为水平最高,明显高于初一、高二和高三学生(P0.05),初二学生和高一学生的攻击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高三学生(P0.05);②父母控制与消极应对、攻击行为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407,0.304;P0.05),与积极应对存在显著负相关(r=-0.128,P0.05);攻击行为与积极应对存在显著负相关(r=-0.115,P0.05),与消极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r=0.356,P0.05);③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父母控制预测攻击行为间起多重中介作用(χ~2/df=3.92,CFI=0.91,GFI=0.93,NFI=0.92,NNFI=0.89,RMSEA=0.04),中介效应占比52.45%。结论:父母控制既能直接影响中学生攻击行为,同时也可通过应对方式影响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离异家庭高中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42例离异家庭高中生(以下称离异组)及42例完整家庭高中生(以下称完整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离异组ASLEC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完整组,其中受惩罚和健康适应差异显著(t=2.93,2.78;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离异组TCSQ的积极应对评分低于完整组(t=2.68,P<0.01),消极应对评分高于完整组(t=-2.32,P<0.05),消极应对表现突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③离异组与完整组PSSS的因子评分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2.39,2.27,2.05;P<0.05)。结论离异家庭高中生所遭遇的生活事件较多,而且强度较大,社会支持不足,面对压力情景时倾向于消极应对。  相似文献   

7.
探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某高校在校本科贫困生17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显著相关(生活事件:r=0.315~0.703,P<0.01;应对方式:r=0.482~0.674,P<0.01);健康适应、丧失因子和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进入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回归方程,方程决定系数为75.4%。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其所面对的生活事件和自身的应对方式影响,应给予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超重、肥胖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抑郁的关系,并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在其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233名超重、肥胖青少年(年龄12~16岁)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成瘾量表(IAS)青少年生活事件自评量表(ASL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测量网络成瘾、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抑郁情绪。结果:网络成瘾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ASLEC、SDS得分均呈正相关(r=0.15~0.48,P0.01)。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表明,ASLEC得分在网络成瘾与抑郁得分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07,占总效应的26.92%;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在网络成瘾与抑郁得分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09,占总效应的34.62%;消极应对方式、SLSS得分在网络成瘾与抑郁得分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值为0.04,占总效应的15.38%。结论:网络成瘾、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是超重、肥胖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网络成瘾除了能直接影响超重、肥胖青少年的抑郁情绪,还可以通过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其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9.
地震伤员外科救治医护人员的压力水平和特质应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地震灾害发生后的早期,救治伤员的外科医护人员的压力水平及特质应对方式。方法:在汶川大地震后第14天,方便选取成都市参加收治地震伤员的某医院外科医护人员37名,同期选取某医院精神科医护人员44名为对照组,用自制地震相关问题筛查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查。结果:外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自评问卷和消极应对方式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9.3±4.7)vs.(3.2±3.9),(29.8±6.2)vs.(26.1±7.1),均P0.05];外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自评问卷得分与消极应对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0.50,P=0.002);外科医护人员年龄与急性应激水平正相关(R2=0.168,P=0.012)。结论:震后外科医护人员有较高水平的急性应激反应,尤其以年长者、具有消极应对倾向者为甚,建议加强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心理知识宣传,以提高外科医护人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应对方式和神经质在生活事件与负性情绪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问卷、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30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神经质以及生活事件各因子与焦虑、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问题解决和求助的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均呈显著负相关(r=-0.09,-0.13,-0.16,-0.19;P<0.01),而其他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神经质、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与负性情绪间的中介效应显著(F=240.17,P<0.01)。结论大学生负性情绪与生活事件、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密切相关;神经质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的应激对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医学生特质应对方式、幸福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405名学生施测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TC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问卷(AFW-US).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探索.结果 ①医学生幸福感与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应对有显著正相关(r=0.353,0.281;P<0.01),而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102,P<0.05);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256,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261,P<0.01);②自我效能感和特质应对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医学生幸福感;自我效能感是应对方式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结论 自我效能感在特质应对方式影响医学生幸福感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质人格和应对方式在大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以及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3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相关分析表明,神经质、消极应对以及生活事件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而积极应对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中介作用检验结果表明:生活事件通过神经质到抑郁、生活事件通过神经质和积极应对到抑郁、生活事件通过神经质和消极应对到抑郁这三条中介路径均显著。结论:神经质和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应激与抑郁间存在链式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社会心理因素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生活事件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及社会支持问卷,测定48例精神分裂症照料者遭遇的生活事件及其身心健康状况,了解其采取的应付方式,现有的社会支持及其影响因素,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50例相同量表评定。结果精神分裂症照料者所经历的生活事件总频数,负性生活事件频数,精神紧张总值及负性紧张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978,5.064,6.694,9.282;P0.01),消极应付方式评分,抑郁及焦虑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8.195,9.815,7.174;P0.01)。积极应付评分,社会支持总分减低(t=-2.394,P0.05;t=3.616,P0.01);消极应付方式明显高于对照组(t=8.394,P0.01)。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生活事件频数,生活事件紧张总值,抑郁等因子维度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社会支持及应付方式上研究组与对照组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关注,必要时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离退休老干部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为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包头市4个干休所老年人共238人,分为两组,采用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调查.结果 实验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心理健康讲座后,与对照组相比,在偏执、焦虑、精神病因素、抑郁、强迫、敌对、人际关系和其他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95,-2.249,-3.218,-1.836,-3.547,-2.267,-2.258,-2.133;P<0.05),但在躯体化扣恐怖因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对照组(t=-2.176,P<0.05),而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对照组(t=1.793,P<0.05);干预后,实验组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呈现正相关(r=0.337,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呈现负相关(r=-0.302,P<0.05).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可以有效改善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自尊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青海和宁夏两省2所高校203名贫困大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①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分(t=1.98,P0.05)和消极应对(t=2.47,P0.01)存在显著性别差异;②自尊(r=0.346,P0.005)、积极应对(r=0.361,P0.005)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228,P0.01);③应对方式在自尊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贫困大学生的自尊不仅直接影响其主观幸福感,还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情绪弹性在中学生应激和应对方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青少年情绪弹性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8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中学生应激、情绪弹性和应对方式三者间两两显著相关。应激与积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r=-0.138,P0.01),而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r=-0.310,P0.01);情绪弹性与应激显著负相关(r=-0.372,P0.01);情绪弹性与积极应对显著正相关(r=0.312,P0.01),与消极应对显著负相关(r=-0.298,P0.01);2情绪弹性在应激与积极应对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情绪弹性在应激与消极应对间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应激和情绪弹性都是影响应对方式的重要因素,情绪弹性在应对方式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心理一致感与应对方式对中国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影响,并检验应对方式在心理一致感与创伤后应激反应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事件影响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234名经历创伤事件的消防员进行现场调查。结果:①积极应对方式与创伤后应激反应及其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r=-0.276,-0.250,-0.299,-0.195;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创伤后应激反应及其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r=0.438,0.394,0.443,0.336;P0.01);心理一致感与创伤后应激反应及其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r=-0.446,-0.406,-0.429,-0.355;P0.01);心理一致感与积极应对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显著负相关(r=0.276,-0.606;P0.01);②心理一致感可以直接预测创伤后应激反应(β=-0.29,P0.01);心理一致感可以预测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β=0.29,-0.72;P0.01);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能预测创伤后应激反应(β=-0.19,0.26;P0.01);③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在心理一致感与创伤后应激反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1.48%、34.82%。结论:心理一致感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途径影响消防员的创伤后应激反应。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心理一致感与创伤后应激反应之间具有双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硕士生特质应对方式在自我接纳与特质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1040名硕士生,采用自我接纳量表(SA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特质焦虑问卷(T-AI)评估其自我接纳、特质应对方式与特质焦虑。结果:(1)女生在消极应对方式方面的得分高于男生(t=-2.60,P0.05),城市学生自我接纳得分高于农村学生(t=-2.37,P0.05);(2)自我接纳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负相关(r=-0.57,P0.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50,P0.001);特质焦虑得分与自我接纳(r=-0.61,P0.001)、积极应对方式(r=-0.49,P0.001)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58,P0.001);(3)自我接纳直接预测特质焦虑(β=-0.61,P0.001),又通过消极应对方式间接预测特质焦虑(β=0.34,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1.8%;又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间接预测抑郁(β=-0.25,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5%。结论:硕士生特质焦虑与自我接纳、特质应对方式密切相关,特质应对方式在自我接纳与特质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护理专业女生焦虑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护理专业女生焦虑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个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应对方式问卷、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及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 (SAS) ,对广州市某护校 40 6名 15岁~ 18岁女生进行测查。结果 :焦虑检出率 18 47% ,一、三年级组SAS分及其焦虑检出率显著高于二年级 (P <0 0 1) ;消极应对分 ,N、L分均与SAS分和生活事件应激值显著正相关(r =0 4865 ,0 3 886,0 2 164 ,0 1783 ,P <0 0 1) ,各因子间也存在一些显著性相关 ;多元回归分析提示 :生活事件应激值 ,消极应对分 ,N量表分 ,积极应对分 ,L量表分对焦虑评分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 :一、三年级是焦虑发生的高危人群 ;对护理女生焦虑的发生 ,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个性既有直接影响又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军队驾驶员的特质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以特质应对方式问卷(CSQ)测评390名驾驶员特质应对方式。结果驾驶员积极特质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常模(t=-26.41,P<0.01),消极特质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常模(t=36.56,P<0.05),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已婚者的积极特质应对方式得分高于未婚者(t=7.78,P<0.01);相关分析显示,军队驾驶员的文化程度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21,P<0.01),交通差错与消极特质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107,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仅文化程度被纳入消极特质应对方式的回归方程(t=2.396,P=0.017)。结论军队驾驶员的特质应对方式较一般人群消极,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交通差错是影响驾驶员特质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