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监狱民警工作倦怠与压力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监狱民警的工作倦怠状况以及监狱民警工作倦怠与压力源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干预监狱民警工作倦怠提供现实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通用版和自编压力源问卷,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243名监狱民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来自工作方面的压力因素对情绪衰竭与冷嘲热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687,0.758;P<0.001,P<0.001),对职业效能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424,P<0.001),来自生活方面的压力因素对情绪衰竭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13,P<0.001),对职业效能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275,P<0.001)。结论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是监狱民警工作倦怠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社会因素对大学生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调查429名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情况。采用分层回归分析和简单斜率检验,探讨社会因素对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1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显著负相关(r=-0.409,P0.001),情感承诺对学习倦怠的预测量最大;2专业承诺对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3.851,P0.001),而社会因素对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2.84,P0.001),专业承诺和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项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β=0.971,P0.05);3在低社会因素条件下,大学生专业承诺对学习倦怠的预测作用显著(β=-0.438,t=-4.250,P0.001),即专业承诺越高,学习倦怠的程度就越低。但在高社会因素条件下,大学生专业承诺对学习倦怠的预测作用不显著(β=-0.230,t=-1.622,P=0.111)。结论:社会因素在大学生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之间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教师隐性评价对小学生自尊及其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教师隐性评价行为问卷、流调中心儿童抑郁量表(CES-DC)和Rosenberg自尊量表(SES),调查352名8~13岁小学生。结果:1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对隐性评价的知觉存在差异;2教师隐性消极评价对学生抑郁症状有较强的正向预测作用(β=0.15,t=-2.77,P0.001),积极评价则反向预测学生的抑郁症状(β=-0.32,t=5.98,P0.001)。教师隐性总体评价对自尊有较强的正向预测作用(β=0.34,t=5.69,P0.001),而消极评价则反向预测学生的自尊水平(β=-0.12,t=2.07,P0.001)。结论:隐性评价对学生自尊、抑郁症状的影响具有独立性。学生感知到的隐性评价对其自尊和抑郁症状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学生应对方式改善学习倦怠进而提高学习成绩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方法:以"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为例,以北京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课程前后应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评估学习倦怠情况,课程结束后以"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调查应对倾向,统计PBL课程结束后的考试成绩。PBL学习前后完成学习倦怠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的学生共201人(78.82%),其中男生114人(56.7%),女生87人(43.3%)。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维度与PBL之后学习倦怠(r=-0.400,P0.001)及情绪低落(r=-0.366,P0.001)、行为不当(r=-0.312,P0.001)和成就感低(r=-0.351,P0.001)3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学习成绩得分(r=0.180,P0.01)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维度与学习倦怠(r=0.223,P0.01)及情绪低落(r=0.224,P0.01)、行为不当(r=0.204,P0.01)2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成就感低和学习成绩无显著相关性。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积极应对维度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完全是通过学习倦怠发挥的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62.01%。积极应对维度高分组学生,在PBL学习之后,学习倦怠尤其情绪低落因子显著减轻。结论:学生积极应对维度,可以通过减轻学习倦怠发挥提高学习成绩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大学文科新生的非智力因素对统计课考试成绩的影响。方法:研究工具采用《数理统计学习经验问卷》,有效人数187名大学新生。结果:1学习态度性别差异显著(t=-1.92,P0.05);焦虑得分的独生子及生源地差异显著(t=3.432,P0.001;t=-2.722,P0.01);2女生的数理统计成绩显著高于男生(β=0.860,t=4.482;P0.05);3学习态度对数理统计考试成绩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283,t=2.063;P0.05);4学习投入动机对数理统计考试成绩的预测效果受到性别调节(β=0.500,t=2.232;P0.01)。结论:学业成绩不仅受非智力因素影响,而且也会受个体的社会属性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情绪预测倾向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大学生情绪预测倾向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情绪预测倾向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2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在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预测方面,性别(t=-3.70~-5.31,P0.001)和专业(F=12.55~29.93,P0.001)差异显著;积极情绪强度预测高估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低估组,消极情绪持续时间预测低估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高估组,预测的积极情绪强度(β=-0.28,P0.001)和消极情绪持续时间(β=0.279,P0.05)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女生、文科生和艺术生认为未来情绪体验会更强烈和持久;高估未来积极情绪强度、低估未来消极情绪持续时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更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情绪应对策略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情绪应对策略问卷、人格五因素问卷、控制源测量问卷、生活定向测验和应对效能量表,对61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1相关分析表明,5个人格变量与积极情绪的调节和情绪加工都有显著的相关(r=0.145~0.446,P0.01),神经质、外倾性与情绪表达存在显著相关(r=0.193,0.282;P0.01),神经质、外控性、乐观倾向与消极情绪的调节存在显著相关(r=0.183~0.261,P0.01);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对情绪表达和消极情绪的调节具有显著预测作用(β=0.263、0.299,P0.001),外倾性对4种情绪应对策略均有显著预测作用(β=0.094~0.444,P0.001),控制源、乐观倾向对积极情绪的调节和消极情绪的调节都有显著预测作用(β=0.079~0.217,P0.001),应对效能则可以显著地预测积极情绪的调节、情绪加工和情绪表达策略(β=-0.089~0.314,P0.001)。结论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对情绪应对策略有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三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方法采用社会适应能力量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自编主观成功感量表及学习满意度量表对402名重点高中的高三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社会适应能力与时间管理倾向、主观成功感、学习满意度存在显著相关(r=0.262~0.430,P<0.01);应届生和复读生在社会适应能力存在显著差异(t=-2.661,P<0.01);主观成功感,学习满意度,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性别差异(t=2.668,P<0.01;t=1.987,P<0.05;t=-2.521,P<0.01),学习满意度存在文理科差异(t=3.040,P<0.01);②主观成功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对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预测作用(β=0.178~0.224,P<0.01);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有6条路径显著影响社会适应能力(P<0.01~0.001),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成功感在学习满意度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起着中介作用。结论高三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主观成功感及学习满意度对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传统文化及现代文化对人际信任的不同影响,探讨心理传统性及现代性对大学生普遍信任与特殊信任的影响心理机制。方法:426名大学生完成了心理传统性与现代性量表、普遍信任问卷和特殊信任问卷。结果:1心理传统性的关系取向、宿命迷信、孝亲敬祖对特殊信任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324,P0.001;β=0.074,P0.05;β=0.099,P0.05),心理传统性的关系取向、宿命迷信对普遍信任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208,P0.001;β=-0.090,P0.01);2心理现代性的内控取向、公平正义、独立自主对普遍信任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279,P0.001;β=0.114,P0.05;β=-0.119,P0.01;β=0.154,P0.05),消费取向对特殊信任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201,P0.001)。结论:大学生的心理传统性及现代性对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具有不同心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考学生班级环境与自测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人口学问卷、我的班级问卷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207名高考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除学习负担外,师生关系(r=0.258,P0.01)、同学关系(r=0.450,P0.01)、秩序纪律(r=0.173,P0.05)和竞争(r=0.156,P0.05)均与高考学生健康总分显著正相关;(2)同学关系能够正向预测自测健康总分,且能够解释21.7%的变异。结论:班级环境是高考学生自测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同学关系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应该加强高考学生班级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小学生受欺负应对方式的现状,以及归因风格与受欺负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归因风格问卷—修订版和"What I Would do"问卷对257名4~6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应对方式各维度的分数差异显著(F=95.260,P0.001);②应对方式的"默默承受"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3.437,P0.01);应对方式的年级差异不显著;③归因风格显著预测应对方式,具体为,正性事件普遍性(β=0.152,t=2.351,P0.05)、个体性(β=0.139,t=2.154,P0.05)显著预测"问题解决";负性事件普遍性(β=-0.145,t=-2.282,P0.05)和正性事件个体性(β=0.135,t=2.127,P0.05)显著预测"向大人求助";正性事件永久性(β=0.153,t=2.399,P0.05)显著预测"忽视";负性事件普遍性(β=0.196,t=3.194,P0.05)、个体性(β=0.139,t=2.272,P0.05)显著预测"默默承受";负性事件个体性(β=0.132,t=2.061,P0.05)显著预测"以牙还牙"。结论:小学生归因风格与受欺负应对方式存在密切的关系,归因风格越乐观,遭受欺负时的应对方式越积极;归因风格越悲观,遭受欺负时的应对方式越消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中生学习适应的基本情况,探讨学习适应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山东潍坊某中学的678名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测试,然后获得期中考试的语文、数学和英语成绩。结果:1高中生学习适应总体状况较好,学习适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的占75.8%;2学习适应在性别、年级、文科理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的学习技术总体状况显著地优于男生(t=-3.472,P0.01),女生的学习态度显著地好于男生(t=-2.612,P0.05);高二学生的心身健康显著高于高一(t=-2.277,P0.05);文科生的学习技术显著地优于理科生(t=2.212,P0.05);3学习环境能够显著地预测语文成绩(β=0.106,P0.05);学习态度能够显著地预测数学成绩(β=0.186,P0.05);学习技术能够显著地预测英语成绩(β=0.078,P0.05)。结论:高中生学习适应总体状况较好,学习适应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英语教师教学行为对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方法采用学习自我调节问卷、一般性学习动机问卷、英语教师教学行为问卷对662名初中生进行测试。结果在控制了一般性学习动机之后,英语教师的自主性支持行为会积极促进学生内在动机(β=0.34,P<0.001)和认同调节动机(β=0.22,P<0.001)的发展,组织行为对学生的认同调节动机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β=0.10,P<0.01),控制行为则增强学生的外部调节动机(β=0.19,P<0.001)和投射调节动机(β=0.08,P<0.05)。初中生的一般学习动机和英语学习动机存在交互作用。结论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具有独特影响,同时可以通过英语学习动机,影响学生的一般性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正确评价高中生自我接纳程度与学业自我妨碍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自编人口学问卷和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问卷、自我接纳问卷对整群抽取的某县级高中60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总体来讲,男生的学业自我妨碍水平显著高于女生(t=5.521,P0.001);2独生子女的学业自我妨碍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13.435,P0.001);3自我接纳可以较为显著地预测高中生学业自我妨碍。具体而言,自我评价能够显著地负向预测行为式自我妨碍,自我接纳总分可以显著地负向预测自我妨碍的各维度。结论:高中生的自我接纳程度能够较显著地预测其学业自我妨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编制幼儿教师期望问卷,并考察其性别和年级发展特点。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构建幼儿教师期望因子结构,编制初始问卷,对其使用探索性结构方程进行结构分析和检验,使用方差分析考察幼儿教师期望的性别和年级发展差异。结果:问卷包括12个题目,分为认知期望、行为期望、交往期望3个维度,问卷结构拟合良好(CFI=0.983,TLI=0.965,RMSEA=0.064),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1,分半信度为0.86,重测信度为0.89,与教师期望简表的校标关联效度在0.242~0.447之间。教师期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s0.05)和年级差异(Ps0.001)。结论:自编的幼儿教师期望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幼儿教师期望的评定工具;教师对女孩的期望水平高于男孩,且年级发展趋势一致;教师期望随年级的增长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油区初中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求助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和学业求助量表对296名油区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①油区初中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工具求助行为(t=-2.421,P<0.05)。不同年级学生在工具求助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F=4.537,P<0.05),在执行求助行为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F=15.269,P<0.001),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表明,初一学生工具求助行为显著高于初三学生,初二和初三学生的执行求助行为极其显著高于初一学生;②油区初中生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业求助行为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对工具求助行为具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373,P<0.001),对执行求助行为和回避求助行为均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320,-0.321,P<0.001);学业自我效能感对执行求助行为和回避求助行为均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306,-0.203,P<0.001)。结论油区初中生工具求助行为受性别、年级因素影响,执行求助行为受年级因素影响;研究结果支持"脆弱假说",即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越容易表现出求助行为,而自我效能感越低的学生越容易避免求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与压力性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压力性生活事件问卷和学习倦怠问卷对35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相关分析表明,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其他均与学习倦怠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19,P0.001;r=0.13,P0.05;r=0.14,P0.05);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均与身心耗竭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18,P0.001;r=0.27,P0.001;r=0.15,P0.01;r=0.16,P0.01;r=0.19,P0.001);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均与低成就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11,P0.05;r=0.18,P0.01;r=0.13,P0.05;r=0.14,P0.01;r=0.16,P0.01);(2)回归分析表明,学习压力显著正向预测学习倦怠(β=0.27,P0.01)。结论:压力性生活事件是大学生学习倦怠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三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探讨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平衡量表对237名高三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学习压力(β=-0.272,t=-2.464,P0.05)、受惩罚(β=-0.047,t=-2.486,P0.05)是影响高三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生活事件总应激量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②问题解决(β=1.881,t=3.572,P0.001)、退避(β=1.605,t=2.652,P0.01)、忍耐(β=-1.028,t=-1.993,P0.05)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显著;求助(β=-0.189,t-2.074,P0.05)对正性情感具有显著影响。结论①重要生活事件对高三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②积极应对对主观幸福感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③积极方式的调节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专业承诺对其研究性学习的影响。方法采用专业承诺量表和研究性学习问题自编问卷对67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大学生在专业承诺总分和理想承诺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t=-1.786,-0.752;P<0.01);规范承诺、感情承诺、理想承诺和承诺总分在学业成绩上差异显著(F=4.562,P<0.05;F=18.430,12.298,14.610;P<0.001);对研究性学习的态度,在学业成绩上差异显著(F=4.003,P<0.05);是否愿意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学习在性别和学业成绩上均存在显著差异(F=3.992,P<0.05;F=7.296,P<0.01);专业承诺对研究性学习有明显预测效果。结论专业承诺对研究性学习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团队认同在教师人格与职业倦怠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和团队认同量表对2300名中小学教师测评。结果:多层线性模型结果表明:1开放性显著负向预测成就感丧失(β=-0.91,P0.001),责任心显著负向预测成就感丧失(β=-1.38,P0.001)和热情枯竭(β=-2.90,P0.001),外向性显著负向预测成就感丧失(β=-0.57,P0.001)、精力枯竭(β=-2.63,P0.001)和热情枯竭(β=-3.51,P0.001),宜人性显著负向预测成就感丧失(β=-0.74,P0.001)、精力枯竭(β=-1.38,P0.01)和热情枯竭(β=-3.65,P0.001),神经质显著预测成就感丧失(β=0.50,P0.001)、精力枯竭(β=4.68,P0.001)和热情枯竭(β=3.71,P0.001);2团队认同显著负向预测成就感丧失(β=-0.39,P0.05)和热情枯竭(β=-2.12,P0.01);3团队认同与外向性(β=0.37,P0.05)和宜人性(β=0.41,P0.05)的交互作用显著预测成就感丧失。结论:教师的人格各维度和团队认同对职业倦怠有不同的预测作用,团队层面的认同可以减缓个体低外向性和低宜人性对成就感丧失的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