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行为与自我意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内抽取6690名未成年人,对其施测一般资料问卷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结果1农民工子女未成年犯(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者)组的自我意识各因子和总分得分都低于城市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农民工子女未成年犯组的行为、合群、幸福因子及总分得分低于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组,躯体外貌和焦虑因子得分高于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组的行为、智力、焦虑和幸福因子及总分得分低于本地居民未成年子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我意识状况对未成年人的社会化水平,越轨行为问题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亲家庭小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在其自我意识与社会期望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2018年9月-2018年12月在上海某区5所小学进行问卷调查,筛选单亲家庭157名2~5年级小学生,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社会期望量表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进行评定,并进行相关分析与中介效应分析。结果:(1)不同学校小学生在三方面的程度上有显著差异(χ~2=14.826,19.443,31.035;P0.05);性别对自我意识程度高低有显著性差异(χ~2=6.392,P0.05),且焦虑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t=2.783,P0.05);是否独子在社交焦虑程度(χ~2=6.225,P0.05)及得分(t=2.133,P0.05)上均有显著性差异;(2)自我意识各维度与儿童社交焦虑(r=-0.504,P0.01)及各因子(r=-0.486,-0.236;P0.01)均呈显著负相关;儿童社会期望与儿童社交焦虑(r=-0.340,P0.01)及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293,-0.179;P0.05),与自我意识除躯体外貌与属性因子外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3)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儿童社交焦虑和儿童自我意识合群因子是儿童社会期望的影响因素(P0.01);社会期望在合群和社交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单亲家庭小学生自我意识、社会期望和社交焦虑的关系密切,社会期望受合群因子、社交焦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及自我意识状况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及自我意识状况。方法 以艾森克人格问卷(7~15岁)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作为调查工具,将160例外出务工农民的留乡子女作为研究组,154例非外出务工的在乡子女作为对照组进行上述量表测评,对测评结果进行两组比较、方差和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在内外向、神经质,行为、智力与在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幸福与满足及总分方面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研究组在内外向、躯体外貌及其属性两项因子与父母分离的年龄相关;在内外向、神经质、行为、智力与学校、合群及自我意识总分方面呈性别差异。结论 研究组个性及自我意识的发展并不乐观.是当前迫切需娶关注的问题.应尝到外出务工老、抚养老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民工子女与非民工子女的父母养育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 BU)、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对嘉兴市民工子女小学和普通城市小学的小学生进行养育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分析。结果民工子女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偏爱被试显著低于非民工子女(t均〉2.14,P〈0.05或P〈0.01);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的8个因子均显著高于非民工子女(t均〉4.17,P〈0.01);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偏爱被试与心理健康的多个因子显著负相关(r均〉0.167,P〈0.05或P〈0.01)。结论民工子女缺乏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关爱,从而导致更多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自我意识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形成与儿童自我意识及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问卷对长沙市五所小学四、五年级1209位学生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退缩低分组在自我意识量表上各因子得分都明显高于高分组,并且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中,父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得分也显著高于高分组,而父母亲的拒绝否认和父母亲的惩罚严厉因子得分却显著低于高分组。退缩行为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呈低度负相关,与父母亲拒绝否认、父亲惩罚严厉呈低度正相关,与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均呈中度负相关.与躯体外貌、焦虑、合群以及幸福满足呈低度负相关。结论:家庭教养方式和自我意识是社会退缩行为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意识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意识的状况。方法 以北京市某打工子弟学校30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施测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结果 ①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自我意识水平偏低的学生相对较多。而自我意识水平偏高的学生相对较少;②男生和女生在躯体外貌与属性分量表及总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城市儿童常模(P〈0.05);③男生在智力与学校情况及幸福与满足分量表显著低于中国城市儿童男生常模(P〈0.001);④男生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分量表及总分较女生得分低(P〈0.01);⑤独生子女组与非独生子女组各分量表及总分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自我意识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初中生考试焦虑与自我意识的现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2018名初中生的考试焦虑及自我意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考试焦虑及自我意识在不同性别、年龄的分布情况,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初中生自我意识得分为(52.83±12.62),不同性别初中生自我意识总分及行为、智力与学校、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等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躯体外貌与属性因子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初中生在行为、智力与学校、焦虑、幸福与满足及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初中生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考试焦虑得分与自我意识因子分及总分均呈负相关,其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初中生人群中考试焦虑及自我意识偏低情况普遍存在,且二者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少年体像障碍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体像障碍自评量表(BDDS)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淮南市176名高中生进行测评。结果:①青少年体像障碍量表总分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呈负相关(r=-0.392,P0.05),与父亲惩罚严厉因子、过分干涉因子、拒绝否认因子呈正相关(r=0.504,0.469,0.613;P0.05);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呈负相关(r=-0.399,P0.05),与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拒绝否认因子、惩罚严厉因子呈正相关(r=0.54,0.573,0.563,P0.05);②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偏爱被试因子、拒绝否认因子,与母亲过分干涉与过度保护因子、拒绝否认因子对体像障碍有预测作用(回归系数值分别为-0.274,0.321,0.817,0.705,1.215;P0.05)。结论:父母越倾向于采取积极养育方式,体像障碍量表得分越低;父母越倾向于采取消极养育方式,体像障碍量表得分越高。父母养育方式是影响青少年体像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行为问题学龄儿童的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模式及父母养育模式对儿童人格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筛查行为问题儿童,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幼年版)(EPQ-Junior)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估56例行为问题儿童(研究组)及56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的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结果:(1)研究组的内-外向(E)维度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情绪稳定性(N)维度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6,P0.05;t=4.020,P0.01);(2)EMBU的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两个因子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448,P0.05;t=-4.607,P0.01),父亲惩罚、严厉与父亲过分干涉两项因子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307,P0.01;t=2.168,P0.05);(3)研究组内-外向(E)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307,0.299;P0.05),情绪稳定性(N)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r=-0.292,-0.264;P0.05),与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因子、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及父亲过分干涉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361,0.359,P0.01;r=0.300,P0.05)结论:行为问题学龄儿童的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模式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其人格特征与父母不良养育模式可能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内抽取2940名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对其施测一般资料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结果①广东籍贯组在惩罚严厉因子上父亲、母亲得分和拒绝否认因子上父亲得分都低于非广东籍贯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647,-3.012,-2.434;P0.05);②短期外居组(5年)在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上父母得分都低于长期外居组(5年),而惩罚严厉因子上母亲得分高于长期外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0,-2.784,2.343;P0.05);③不同文化程度下,父亲除过分保护因子,母亲除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因子外其他因子得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籍贯和文化背景、移居时间长短以及文化程度对农民工子女父母教养方式均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大学生版)、大五人格问卷和生涯决定量表对23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大学生在生涯自我概念、宜人性、尽责性、道德自我、家庭自我和自我概念总分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女大学生(t=.2.16,-3.89,-4.60;P〈0.05;t=-4.73,-4.67,-3.69;P〈0.001);工科大学生的生涯自信心和心理自我得分显著低于文科生和理科生(F=3.29,P〈0.05,F=4.62,P〈0.01);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职业生涯规划三者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人格特质对生涯规划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农村小学阶段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教养方式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从安徽省某农村小学,随机抽取三~六年级各1个班进行调查,共获有效被试190人,独生子女77人,女生18人,男生59人;非独生子女113人,女生80人,男生33人。利用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问卷进行测试。结果①父母对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教养方式的存在差异,独生子女在信任因子上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溺爱型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独生子女(t=2.383,-2.221;P0.05);②父亲、母亲对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教养方式上存在差异,父亲对非独生子女更为溺爱,母亲对独生子女更为信任(t=2.468,-2.031;P0.05);③父母对独生与非独生男、女在教养方式存在差异,父母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与独生男相比,父母对非独生男更为溺爱,与独生女相比,父母对非独生女更为溺爱也更为专制(t=-2.070,-2.187,-2.602;P0.05)。结论父母应注重和改善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以促进子女身心更加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自我概念及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以唐山市某高校362名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男女大学新生的自我概念在自我行动(t=2.260,P0.05)及自我批评(t=3.732,P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2双亲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大学新生自我概念在道德自我(F=6.572,6.376;P0.01)、心理自我(F=7.211,P0.001;F=5.403,P0.01)、家庭自我(F=4.942,4.902;P0.01)、自我认同(F=6.756,6.963;P0.001)、自我行动(F=3.242,P0.05)和自我概念总分(F=5.060,4.823;P0.01)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文化程度越高差异越显著;3不同自我概念水平组大学新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在父亲过分干涉(t=2.730,P0.01)、父亲过度保护(t=2.256,P0.05)、母亲温暖理解(t=-2.758,P0.01)、母亲过度干涉或过度保护(t=2.771,P0.01)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1大学新生在自我行动上,男生较女生积极;在自我批评上女生较男生积极;2双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大学新生的自我概念越积极;3父母给予子女情感温暖与理解,子女较易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而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则使子女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14.
医学生感恩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医学生感恩基本情况,讨论医学生的感恩与其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感戴量表(SCSG)、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河南某医学院校395名大学生集体施测。结果①在感戴总分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t=-2.95,P0.05);不同年级和不同生源地医学生在感戴密度上差异显著(F=2.630~2.659,P0.05);②除了父母亲偏爱,父母亲过度干涉外,其他父母教养方式均与感戴总分显著相关(r=-2.90~0.387,P0.01);③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精神质、内外向、母亲拒绝否认4个变量对感戴总分显著预测力(R2=0.275);④内外向(t=5.477,P0.05)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与感戴的总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内外向(t=6.825,P0.05)、精神质(t=-5.239,P0.05)在母亲拒绝否认与感戴总分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①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医学生的感恩水平;②人格的内外向,精神质因子在父母教养方式两个因子上与感戴总分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庆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性别、年级、是否是独生子女等为变量,对重庆市585名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1重庆市青少年多个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t=19.51,P0.01);2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t=3.02,P0.01);3独生子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比非独生子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低(t=0.63,P0.05);4随着年级的增高重庆市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呈升高趋势,但是初中生与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差异不大(F=4.84,P0.01)。结论重庆市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农村青少年需要得到社会、家庭、学校的特别关注,尤其对于其中心理问题特别严重的青少年要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人格状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把握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人格状况。方法采用卡特尔16PF测验对安阳市某高校268名青年教师进行人格因素调查。结果①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在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世故性和紧张性因素上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1.05,1.07,2.23,1.93,1.23,1.57;P<0.001),在有恒性、怀疑性、忧虑性、试验性、独立性因素上低于全国常模(t=-1.23,-2.14,-1.62,-1.19,-1.19;P<0.001);②女性教师在乐群性、敏感性、忧虑性人格因素上高于男性教师(t=-2.03,-2.27;P<0.05;t=-3.59,P<0.001),而稳定性上低于男教师(t=2.80,P<0.01);③文体类学科教师在有恒性、忧虑性、紧张性人格因素上高于理工科教师(t=-2.43,P<0.05;t=-2.74,P<0.01;t=-3.75,P<0.001)。结论该群体基本人格因素处于常态水平,但也存在个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短信交往行为的特点。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手机短信交往行为调查问卷对广州市65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73.7%的大学生短信的主要内容是联系同学、朋友、家人,81.8%的大学生发送短信的主要对象是自己的朋友。女生每月短信发送量高于男生(t男=288.34,t女=349.48,P0.05),独生子女每月短信发送量高于非独生子女(t独=344.19,t非=301.96,P0.05)。结论大学生短信交往行为,女生多于男生,独生子女多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西藏自治区高校大一新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方法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 aM innen av B ard-ndosnauppforstran,EM BU)对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不同民族的新生中,藏族学生在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上分值高于汉族学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t=2.72,2.350;P0.05);②在不同性别的新生中,男生在父母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上分值高于女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t=2.540,2.716,3.549,2.326;P0.05)等。结论西藏自治区大一新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特殊性,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实际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性别角色特质期待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和自编性别角色特质期待问卷,对192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 1男女大学生对自我性别角色特质期待除无私、真诚、宽容、勤俭外,其余特质差异显著(P0.05或P0.001);异性性别角色期待中除善良、细心、体贴、无私、真诚、现实、宽容、健谈外,其余特质差异显著(P0.001);2男女大学生在父亲温暖理解(t=-2.077,P0.05)、母亲温暖理解(t=-2.567,P0.05)、父亲过度保护(t=2.216,P0.05)3个因子上差异显著,城镇被试和农村被试在父亲偏爱被试(t=-2.280,P0.05)和母亲偏爱被试(t=-2.077,P0.05)两个因子上差异显著;3自我性别角色特质期待中,母亲拒绝否认与细心、体贴、善良、上进、真诚等特质呈显著负相关;父亲偏爱被试与细心、温柔特质呈显著负相关;4异性性别角色特质期待中,父母拒绝否认与善良、上进、真诚、稳重、温柔、宽容、体贴、理性等特质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温暖理解与勇敢、稳重等特质期待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性别角色特质期待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