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心理疾病患者自我污名现状及负面后果.方法: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理卫生科206名求诊患者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理疾病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我污名;自我污名程度在年龄、婚姻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内化污名的生活无意义、刻板印象认同、价值否定、社交退缩等维度对患者的自尊、自我效能、抑郁状态、社交回避状况和康复信心有显著预测力;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刻板印象认同、社交退缩、歧视体验等维度对患者主动求医行为预测作用显著.结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中,心理疾病患者的自我污名在一定程度上可解释患者治疗和康复受阻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和心理求助态度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3所高等院校400名大学生,对其施测专业心理求助自我污名量表和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结果: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和心理求助态度在性别、年级和心理求助史等变量存在显著差异。在心理疾病污名得分上男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t=2.546,P0.05),在心理求助态度总分、耻辱忍受性和人际开放性上女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t=-2.216,-2.740,-2.853;P0.05);大一学生的心理疾病污名化程度显著高于大四学生(F=3.627,P0.05),大四学生在求助态度总分上及其各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级学生(F=12.313,P0.001);有专业心理求助经历的大学生在求助态度总分和自我认知维度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无专业心理求助经历的大学生(t=2.335,2.703;P0.05);求助态度总分及其各个维度与心理疾病污名存在显著负相关(r=-0.295,P0.05)。结论:消除心理疾病污名,提升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积极性,才能帮助大学生度过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查大学生群体对心理疾病患者是否存在内隐污名,同时考察心理学专业和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内隐污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刻板解释偏差测量问卷对50名心理学专业和50名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对普通人群体的消极行为做了更多的解释;两个专业大学生对心理疾患群体的消极行为倾向于内归因,对普通人群体的消极行为倾向于外归因.结论: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内隐心理疾病污名;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比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内隐污名程度深.  相似文献   

4.
姚聪燕 《校园心理》2009,7(4):251-253
<正>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存在负面心理情绪。大学生因心理疾病退学者达到退学总人数的50%以上,因心理疾病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且有上升趋势。心理危机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个体发展和学校稳  相似文献   

5.
地震灾难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及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针对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性事件后人们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提出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就重大灾难性事件后可能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及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探讨。结果经历特大地震这样的突发性灾难事件后,假如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极有可能给受害者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甚至影响其今后的正常生活。结论积极开展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对维护和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心理疾病内化污名量表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在中国文化背景中初步应用心理疾病内化污名量表.方法: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理卫生科的206名患者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经过文化调适的心理疾病内化污名量表包括5个维度,维度构成与原量表基本一致.累计贡献率为59.55%,因素负荷从0.442~0.788;问卷总体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16,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17~0.810之间,各维度与总问卷分的相关在0.773~0.829之间,各维度分间的相关在0.459~0.617之间.结论:心理疾病内化污名量表在我国的初步应用表现出较好的信度、结构效度和一定鉴别效度,可作为衡量心理疾病患者自我污名程度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心理求助的污名、行为意向与态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求助的污名量表、行为意向量表和态度量表,对天津市623名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心理求助的态度部分中介污名与行为意向的关系。2心理求助的态度完全中介公众污名与行为意向的关系。3心理求助的态度对自我污名和行为意向没有中介作用。4自我污名完全中介行为意向和公众污名的关系。结论:心理求助的态度在污名与行为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我污名和自我怜悯在公众污名与心理求助态度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心理求助污名问卷、自我怜悯问卷、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问卷,采用方便取样抽取样本813人。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公众污名、自我怜悯、自我污名和心理求助态度之间,除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之间及自我怜悯和心理求助态度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其余均为两两显著负相关。②自我污名在公众污名和心理求助态度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自我怜悯和自我污名在公众污名和心理求助态度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结论:自我怜悯和自我污名在公众污名和心理求助态度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冠病毒感染后医护人员污名与心理应激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睡眠质量和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通过网络问卷平台对某医院的1032名医护人员进行在线调查。使用应激感受量表-10、社会影响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其进行调查,并对污名进行潜类别分析,比较不同类别的心理应激差异。结果:污名可分为社会排斥型,社会隔离型及内在羞耻型三种类别,其中社会排斥型的心理应激程度最高。且污名对心理应激有正向预测作用。心理弹性、睡眠质量及社会支持在污名对心理应激的作用中起多重序列中介作用,即污名分别通过心理弹性、睡眠质量、社会支持、心理弹性→睡眠质量、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睡眠质量及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睡眠质量对心理应激起显著间接作用。结论:污名可以直接影响感染新冠病毒医护人员的心理应激,也可以通过心理弹性、睡眠质量及社会支持的多重序列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其心理应激。  相似文献   

10.
灾难应对及危机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与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所造成的灾难相伴.灾难不仅破坏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人类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还会导致受灾人群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精神疾病.因此,改变我国目前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灾难管理模式和灾后救助方式,已经迫在眉睫。只有学习国外的灾难管理理念,将灾难纳入政府危机管理,建立灾难预警系统和应急预案,充分发挥危机干预在灾难发生之前的预防干预作用;灾难发生之时的应急干预作用;灾难发生之后的心理干预作用,重视对受灾人群的心理援助,才能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防止社会心理失控,提升社会抗灾能力,维持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灾后心理重建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经被正式纳入灾后重建体系。近年来研究表明,灾后救灾干部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而且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灾后心理重建包括物质干预和心理干预等措施。现就灾后救灾干部心理重建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围术期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负性情绪、疼痛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股骨骨折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将所选患者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围术期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疼痛程度及满意度。结果:术前,对照组负面情绪评分与入院时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负面情绪评分与入院时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相比入院时均降低,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负面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F=27.189,35.197;P0.001)。术后1d,对照组患者相比入院时疼痛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相比入院时疼痛评分有明显降低;术后2d,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入院时;术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F=161.039,P0.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571,P0.05)。结论:对股骨骨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不良心理状况,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身体、心理、社会等功能达到最优化,加快疾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艺术疗法为媒介的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对地震灾后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亲历地震60名儿童,随机分为艺术团体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艺术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对照组处于常态。干预前后进行SCL-90、SAS和SDS测试,评估团体干预效果。结果:1干预后,艺术团体干预组的SCL-90总分及各个因子得分(t=-3.41~-7.83,P0.05)、SAS(焦虑无助情绪)总分(t=-9.51,P0.001)和SDS(悲观哀伤情绪)总分(t=-6.40,P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艺术团体干预组后测的SCL-90总指数明显低于干预前测(t=5.67,P0.001);而干预前两组间各量表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干预前后测得分无统计学差异;2艺术团体干预组成员SCL-90阳项均分(t=5.50,P0.001)、躯体化(t=4.94,P0.001)、强迫症状(t=3.88,P0.01)、人际关系(t=3.93,P0.01)、忧郁(t=6.44,P0.001)、焦虑(t=4.34,P0.001)、敌对(t=3.44,P0.01)、恐怖(t=5.31,P0.001)、偏执(t=2.14,P0.05)、精神病性(t=3.98,P0.001)和其他得分均有所下降(t=3.28,P0.01),SAS、SDS等指标有明显好转,后测分数显著低于前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前后测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艺术团体心理危机干预是地震灾后儿童心理辅导的一种有效干预技术,明显改善灾后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自然周期IVF/M取卵术前患者的心理分析,并进行护理干预以减轻患者的心里负担,从而提高自然周期IVF/M的治疗和成功率方法在接受自然周期IVF/M治疗的过程前期、中、期及后期给与护理干预结果通过相应的护理心理干预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心理的负面情绪结论不孕症治疗过程中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有效的心理干预给自然周期IVF/M起到正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女心理师》热播,我这个现实中的女心理师也追了两集,之后发现这部剧跟以往剧中常见的神化心理干预工作,丑化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很不一样,尤其开篇时通过心理热线进行危机干预的片段情节紧凑,具备一定的专业性,于大众而言,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揭开心理热线救援工作的神秘面纱的,但真正的热线救援到底是怎样的?这里我想借我一片工作实录的掠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该研究探讨抗压能力对心理危机干预的影响,心理弹性在抗压能力对心理危机干预影响路径中起到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以584名志愿者为样本,使用了坚韧人格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简明心境量表,探讨了抗压能力、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效果良好(RMSEA=0.057,TLI=0.9,GFI=0.83,CFI=0.91,AGFI=0.81)。抗压能力对心理干预效果的路径系数显著,为0.68(P0.01);抗压能力对心理弹性的路径系数显著,为0.82(P0.01);心理弹性对心理干预效果的路径系数显著,为0.35(P0.01)。结论:发现抗压能力对心理危机干预有积极作用,心理弹性在抗压能力与心理危机干预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12月18日早8时,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病房正式开区。根据心理疾病患者特点,病区管理模式不同于以往封闭病房管理,新病房实行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式管理模式,采用生物学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模式,病房环境布置也很温馨。同时,临床心理病房也完整地配备了具有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员,病房主任由危机干预与压力管理专家西英俊主任担任,病房拥有具有心理学背景的精神科医生5人,  相似文献   

18.
地震后儿童心理干预与转变过程探索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了解地震后儿童的心理状况,探索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总结地震前后的心理转变历程.方法 选取九江震中地区小学的6名小学生进行1个半月的团体心理干预,同时辅以SAS和CES-D量表前后测.结果 地震作为危机事件造成小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通过团体咨询可促进成员降低焦虑和抑郁水平.地震儿童团体干预前后的心理重构经历了4个阶段:①惊恐无助;②儿童式早熟;③摆脱负面情绪;④心理转变和升华.结论 地震后有必要进行心理干预,团体心理重构是积极有效地干预形式.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25日下午.华北煤炭医学院在心理学系会议室对赴川心理援助志愿者进行了培训。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煤炭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执行主编、心理学系主任李建明教授结合灾后各年龄段人员的心理问题特点.向后备梯队的60多名志愿者进行了一次系统的、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培训,为志愿者支援灾区、发挥心理干预专长提前做好了专业技术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职学生是否存在内隐学历污名效应及该效应对网络成瘾程度的影响,并分析内隐联想测验(IAT)测量高职院校学生学历污名效应的可行性。方法:以云南省某高职院校105名学生为被试,运用外显量表包括心理弹性问卷、网络成瘾问卷、自尊量表和内隐测验IAT为研究工具。结果:IAT测试中参与者对高职院校学历持消极内隐态度,人口学变量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存在显著的IAT效应(t=56.46,P0.001);内隐学历污名效应对网络成瘾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B=0.13,0.06;t=1.09);心理弹性对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B=-0.77,0.13;t=-7.08);自尊在内隐学历污名效应和网络成瘾中的中介作用显著,中介率为36.96%。结论:高职学生内隐学历污名效应是存在的。高职学生因为内隐污名效应导致其心理弹性和自尊变化从而对网络游戏产生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