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冬锦 《校园心理》2009,7(5):327-328
<正>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我国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开始就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团体辅导是一种特殊的、新型的、有效的途径。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角色扮演模式是一种应用很广,实施较为容易且行之有效的辅导方法。目前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这一模式也较为常见,角色扮演作为团体心理辅导常用的技术之一更是显示出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一年级的两个班,一个为团体心理辅导班46人,进行为期30课时,共15次的团体辅导,另一个班为对照班(50人),不进行团体辅导。团体辅导前后采用SCL-90分别对两个班的学生施测,团体辅导班学生另自评课程内容和教学效果。结果:团体辅导班与对照班相比,团体辅导后学生的SCL-90总分及除恐怖、躯体化因子外的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班,有统计学显著意义(t=2.14-4.38,P<0.01),其SCL-90总分降低值(24.47±7.23)大于对照班的总分降低值(13.35±2.49,t=6.24,P<0.01)。除学习辅导、生涯规划外,团体辅导班有93.4%(43/46)的人认为专题辅导对自己有不同程度的帮助,学生满意的专题与活动排在前三位的是小组成立、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结论:团体辅导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创造性地展开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对话,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团体心理辅导促进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促进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效果。方法同时对2所高校各9名贫困生分别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比辅导前后两组团体成员自尊、抑郁、焦虑、孤独、羞怯量表的得分差异,并在辅导后进行自我主观评价、团体活动反馈和开放性团体效果的评估。结果两组团体成员辅导后各量表平均分均低于辅导前,除某高校团体成员羞怯量表前后测差异不显著外,其余量表前后测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所有成员都认为自己在理解别人、乐于交友、有责任感方面进步最大;团体内容有益有价值;学会了正确认识并应对贫困。结论针对性强、团体气氛好的团体心理辅导对于促进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具有实效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4.
团体辅导在基层部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士兵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士兵心理健康水平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以某部队90名日常军事生活环境中的士兵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15次团体理辅导,对照组处于常态。团体辅导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CSS)分别对两组的士兵施测,检验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干预组士兵采用自编团体心理辅导成员评估表在干预后进行主观评估。结果团体辅导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SCL-90总分及除恐怖、躯体化目子以外的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成员的应付方式问卷得分除“幻想”分量表差别细微外,“解决问题”、“求助”2个分量表分数增高,“自责”、“退避”、“合理化”3个分量表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自身比较,后测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比前减少,除恐怖、躯体化因子以外的各因子分和总分均有统计学意义;后测的应付方式问卷得分除“幻想”分量表变化细微外,“解决问题”、“求助”2个分量表分数增高,“自责”、“退避”、“合理化”3个分量表分数降低。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帮助士兵更多采用积极有效的应付方式,提高士兵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团体心理辅导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一二年级的研究生60人,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30人,分成5个小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控制组30人,不接受任何心理干预.用Rosenberg的自尊量表、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信赖他人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成人希望特质量表进行前后测,运用t检验对比实验效果.结果 团体心理辅导对研究生的自尊水平、社交行为、信赖他人、社会支持、成人希望特质等均有显著的干预效果.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是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城市、农村重点中学各1所,在2所学校各随机抽取初一年级4个班,共8个班,分别随机分为干预组4个班(城、乡各2个班),对照组4个班(城、乡各2个班).对干预组进行为期3年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进行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海民 《校园心理》2012,(4):260-262
<正>心理辅导是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员,致力于同来访者建立一个具有治疗功能的关系,来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以致克服成长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使人生具有统合、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的过程,它对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军校,心理辅导越来越被广大学员所接受和认可。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自尊影响的长期效果.方法 以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对河北师范大学59名学生进行长达一个学期的团体心理辅导.并于课程结束10个月后对辅导的效果进行再评估.结果 1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的自尊干预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辅导前与辅导后差异显著(t=6.531,P<0.001);2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有长期效应,辅导后与辅导结束10个月后差异不显著(t=1.168,P>0.05).结论 进行预防性干预的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帮助更多大学生了解自己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的心理问题,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和发挥潜能,防止并消除在其成长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异常问题.  相似文献   

9.
朋辈心理辅导以其独有的“朋辈”优势来辅导他人,而团体心理辅导以其独有的“团体”优势来辅导他人,因此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具有“朋辈”和“团体”的优势,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本研究主要探讨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各个方面的影响作用,从而为学校改善大学新生适应性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改善服刑青少年心理和谐状况的作用。方法:将某未成年犯管教所20名被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进行共10次团体心理辅导,以国民心理和谐状态问卷进行前后测及重测。结果: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自我状态、家庭气氛、人际关系和心理和谐状态总分上差异显著(t=2.656,4.905,5.424,3.536;P0.01);实验组成员心理和谐状态的改善,显著大于同期对照组成员心理和谐的变化(t=2.920,4.076,2.856,3.397;P0.01)。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服刑青少年心理和谐干预有效,且存在延续性。  相似文献   

11.
问题解决疗法是以认知心理学关于问题解决的理论研究为基础,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一套完整的心理治疗技术,旨在增进来访者的问题解决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社会适应,是一种理论精致、结构严谨、短时高效的心理疗法。它由6个部分组成:界定问题,确立目标,创想方案,评估方案,执行方案,评估初效。  相似文献   

12.
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practice,EBP),又译证据支持的实践,是指把最好的研究证据、治疗师的临床技术及经验以及病人的选择和评估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作为对某个病人制定治疗方案的依据。与循证实践相联系的术语还有:循证治疗(Evidence—based treatment)、实证支持的治疗(empiri—cally supposed treatment,empirically vali—dated treatment)等。  相似文献   

13.
对心理咨询及咨询师的期望与要求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了解中国人对心理咨询及咨询师的期望和要求。方法:分别让来访者回答“您认为目前的心理咨询工作存在什么问题”和“您认为咨询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两个开放式问题,及让咨询师自由地写出5条对咨询师的要求。结果:有45.53%和49.59%的来访者作了回答。存在问题较为突出的依次为:不普及,质量和效果不好,不方便,担心守密问题及太贵等。对咨询师的期望较为集中的依次为: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术,态度好,像长辈,有丰富的经验和阅历,口才好,像朋友,像老师,高尚的品德等。男女之间在对咨询师的期望中提及“朋友”及希望咨询师为长者或具备丰富的阅历上存在差异。对咨询师期望中,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在心理品质及知识、技术和能力的比例上存在差异。结论:社会文化、性别、不同角色等均是对心理咨询及咨询师期望和要求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考试焦虑集体治疗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集体心理治疗方式。方法:采用《考试焦虑诊断问卷》先后对同一所学校的两届高三学生进行测量,并对检出的中、重度考虑焦虑的学生进行包括泻泄,认知,放松训练等综合性集体心理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考试焦虑的测量,并与对照比较。结果:治疗后考试焦虑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表明此种集体心理治疗模式对于治疗高中生考试焦虑有效。  相似文献   

15.
心理治疗与咨询中的灵性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文章介绍了当代美国心理治疗的变化趋势之一是心理治疗与灵性(spirituality)的整合。但在治疗实践中如何进行灵性方面的干预,该文只是简略提及。尽管有文章认为,目前大多数这样的干预是有问题的,但治疗中的灵性干预显然还是具有了一定的框架或程式。本文旨在将这样的框架或程式介绍给感兴趣的读者。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大学生对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工作的认知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及治疗专业工作的认知状况。方法:采用自编《心理健康知识调查表》,从9个方面对北京市6所大学共440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对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的认识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大学生对与心理咨询与治疗这一专业领域本身还是持肯定和重视态度的,但是对于该专业工作的许多具体方面还存在着误解,对于该专业领域的现状也并不满意,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还有待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团体辅导在有同学丧失班级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5.12地震中有同学丧失的班级,采取团体悲伤辅导、艺术治疗等方式,帮助同学们理性面对丧失和走出悲伤,更好地投入未来生活。方法通过团体辅导和艺术治疗,对5.12地震后某高校有8名同学丧失的班级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并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后测评估工具。结果 SCL-90显示,该班级学生经心理干预后各因子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t=0.940,P0.05;t=-0.507,P0.05;t=-0.808,P0.05;t=-0.060,P0.05;t=0.092,P0.05;t=0.145,P0.05;t=0.787,P0.05;t=-0.248,P0.05;t=0.000,P0.05),显示干预取得了明显效果。结论团体哀伤辅导、艺术治疗手段以及后续的干预与支持,是大规模灾难后进行集体心理干预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8.
保密原则对心理咨询/治疗有重大的影响,在未成年人心理咨询或治疗时这一伦理议题尤为突出。本文将从法律层面、未成年来访者自主权、父母或监护人的权利等方面了解青少年(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保密原则,深入探讨其限制及与成人咨询保密原则的差别。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的咨询师或治疗师可能会面对保密相关的伦理困境,本文为他们提供相关的伦理信息和职业信息,并有助于尽早制定出适用于未成年来访者的伦理守则。  相似文献   

19.
美国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保密、保密的局限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保密是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最重要的伦理原则之一,这一原则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思想,良好的治疗关系的建立也依赖于此.伦理价值观中除了无伤害这个终极原则以外,再没有一个伦理原则比保密更常被业内人士拿来反复讨论,也没有一个伦理原则像保密这样,打破它反而比遵守它会引发更多的争议.  相似文献   

20.
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培训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近几年来,国内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各种培训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概括,了解各种培训的形式、内容、效果、师资等。方法多种途径搜集近几年教育培训信息达100条,并进行多维度的归纳分析。结果系统、规范的学历教育课程体系在某些高校开始实践;缺少学术机构的统一专业规范,培训目的、培训机构、培训师资、受训学员均呈现多样化的格局。结论应加强正规学历教育,重视基础理论方法的培训,规范培训领域,加强对培训者资质及学员参与培训效果的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