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1年1~10月期间于神经内科门诊收集急性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100例。通过量表搜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以及相关临床资料如卒中类型、卒中次数、合并症及名称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上述相关因素对卒中后抑郁的程度是否存在影响并计算影响的OR值。结果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轻度抑郁所占百分比为57.1%,中度所占百分比为34.3%,重度抑郁百分比为8.6%。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家庭关系、卒中次数、合并症种数对抑郁严重程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家庭关系影响程度最大。结论加重卒中后抑郁程度的相关因素有年龄轻、家庭关系差、卒中次数多、合并症种数多,其中家庭关系的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10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调查,分析影响卒中后抑郁程度的相关因素及不同程度抑郁患者的治疗。方法:对10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年龄、性别、职业、家庭关系、卒中次数、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探讨与抑郁程度相关的因素,同时应用抑郁自评表和汉密尔顿抑郁表对102例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其中轻度抑郁者58例,中重度抑郁者44例。将轻度抑郁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中重度抑郁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2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心理治疗和氟西汀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心理治疗。治疗后通过采用社会支持评定表、中风病患者生存质量评定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年龄、家庭关系、卒中次数和合并症是影响卒中后抑郁程度的相关因素,年龄越大、卒中次数越多、存在合并症会增高卒中后抑郁发生几率,家庭关系和睦有利于降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单纯心理治疗轻度抑郁患者疗效较好,试验组与对照组间临床疗效无差异,相对于中重度抑郁患者,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家庭关系、卒中次数和合并症是影响卒中后抑郁程度的相关因素,对于轻度抑郁患者,单纯心理治疗就可取得较好疗效,对于中重度抑郁患者,心理治疗联合氟西汀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3.
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探讨抑郁好转程度、神经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改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脑卒中并发抑郁的病例70例,调查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职业、性格、学历、居住地、月经济收入、社会支持、家庭关系、卒中类型、卒中次数、颈动脉狭窄、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代谢紊乱),并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21项、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中风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OLIS 1.0版)评分。结果①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职业、性格、卒中次数、年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②卒中后抑郁患者经治疗后抑郁好转程度、神经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改善有相关性。结论①降低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有抑郁程度严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劳动、内向、卒中次数多、年龄大。②抑郁好转程度越明显,神经功能恢复越好,生活质量提高越大。  相似文献   

4.
80例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祥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5):1980-1981
目的:了解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0例脑卒中患者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调查抑郁的发生情况、特点。结果:PSD的发生率42.5%,对抑郁影响的相关因素主要是反复卒中病史,其次是性别、年龄、职业、家庭关系、合并疾病的种类、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发生部位和卒中后病程、有无抑郁病史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在老年人脑卒中后PSD的防治工作中,PSD明显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和神经功能的康复,所以在临床工作中,既要重视神经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也要重视社会支持、心理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病因,并观察其抗抑郁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2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相关因素,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该研究200例患者,发生脑卒中后抑郁148例,其发病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脑卒中位置、脑卒中次数、合并症病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有关;148例患者给予原发病治疗、心理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其中2例死亡,其余均好转出院。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病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抗抑郁联合治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保证了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初发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分析初发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从而为临床上采取相应的干预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简明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对康复医学科住院的364例初发脑卒中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生活方式等一般情况以及病程、病变侧、脑卒中性质、病变部位、病灶特点、合并症等疾病特征.采用Logistic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筛选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 上述13种相关因素中,仅初发脑卒中的病变部位、病灶特点、有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变侧、合并症、教育程度、年龄等7种相关因素可进入回归方程.多元相关系数为0.849,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721,即表中7个变量能联合预测MMSE量表评定得分72.1%的变异量.结论 大脑前部病变、多部位/大面积病变、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左侧大脑半球病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教育程度较低、年龄较大等因素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王丽 《西部医学》2009,21(2):331-332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2005年5月~2007年10月收治的226例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与医学、心理、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分别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性格、病灶部位、病变次数、家庭的和谐性、经济状况等因素关系密切。结论应重视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而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与医学、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彤  吕祥兄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1):1272-127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发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让201例脑卒中患者填写自制的PSD发病相关因素调查表,主要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灶位置、病灶性状、性别、家庭关系、性格及康复训练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符合PSD诊断的患者72例(35.8%),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家庭关系、性格、康复训练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神经功能缺失严重、家庭关系差、性格内向及无康复训练等均为脑卒中患者发生PS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其发病14d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依据得分分为抑郁组(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和非抑郁组.计算PSD的发生率,并比较2组患者之间情况,了解影响PSD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PSD总的发生率为38.3%;患者发病前性格、近期负性事件等都与PSD的发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高血压、糖尿病与PSD的发生有关,并且危险因素越多,越易发生PSD(P<0.05);卒中次数、卒中病灶个数越多,越容易发生PSD(P<0.05),与卒中部位无相关性.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PSD主要以轻、中度抑郁为主,PSD患者的发病前性格、近期负性事件、家庭关怀、收入及居住地都与PSD的发生都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多病灶患者PSD的临床发病率要高于单病灶患者;高血压、糖尿病与PS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患者预后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1年2月本院住院治疗的28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280例患者中确诊为卒中后抑郁者62例,将32例接受早期干预治疗的卒中后抑郁者为观察组,30例未接受早期干预者为对照组。对可能引起脑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病变部位、偏瘫严重程度与患者脑卒中后抑郁显著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及卒中次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治疗后1、3及6个月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MBI评分及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病变部位、偏瘫严重程度是脑卒中患者发现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早期干预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显著优于未干预者,临床治疗中应给予早期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甲钴胺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合并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123例脑卒中后出现肩手综合征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肌肉注射甲钴胺联合康复治疗,B组给予肌肉注射甲钴胺治疗,C组单给予康复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Brunnstrom分期变化、简式Fugl-Meger运动功能(FMA)、Barthel指数(BI)分值的变化。结果 A组较治疗前HAMD、VAS分值明显下降,FMA、BI分值明显升高,Brunnstrom分期明显改变,HCY水平明显下降;B组HCY水平、HAMD有所下降,VAS、FMA、BI分值及Brunnstrom分期无明显变化;C组各项分值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与抑郁的发生呈正相关,抑郁程度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与抑郁的发生有关,抑郁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关。甲钴胺联合康复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明显改善其抑郁的状况,且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是临床值得推广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廖粤媛 《热带医学杂志》2014,(5):689-690,F0003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筛查情况及相关心理治疗的影响。方法将首次脑卒中发病1个月后的患者80例作为治疗组,另外选择同期住院的老年脑卒中抑郁患者7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每日口服百忧解20 mg,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分析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的因素,于治疗前、治疗8周和6个月后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情况判断,进行HAMD、SDS评分和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情况(CSS)比较,并统计治疗1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8周和6个月的HAMD、SDS和C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临床有效率达到91.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量表筛查和相关心理治疗指导,对缓解抑郁症状、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东颖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3):2862+2865
目的:观察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128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BI)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HAMD、S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B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并分析西酞普兰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旨在优化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在脑卒中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45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酞普兰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观察组总有效率82.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酞普兰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安全高效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黛力新和盐酸多塞平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周末进行评估,同时进行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定的NDS评分标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在第2周就开始明显改善,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HAMD评分在治疗第4、6周进一步明显降低(P〈0.05),且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6周后有效率为87.5%,疗效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治疗组治疗14d、28d的NDS和BI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可以采用黛力新治疗,同时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治疗组40例和常规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早期康复和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实施心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MESS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进行评定,并进行康复依从性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HAMD、MESSS、ADL评分及康复依从性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MESSS、ADL评分及康复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结论 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早期康复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康复对脑卒中后合并焦虑抑郁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87例脑卒中后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口服帕罗西汀片及心理治疗的同时给予正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口服帕罗西汀片及心理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8周后进行HAMD、HAMA、FMA、ADL的评分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间HAMD、HAMA、FMA、ADL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HAMA、HAMD评分下降,FMA、ADL评分上升,两组各项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组及对照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康复对脑卒中后合并焦虑抑郁治疗有积极疗效。  相似文献   

18.
刘毅  戢秋明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7):727-727,73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19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现状调查。结果:1)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6.86%;2)脑卒中后抑郁患者HAMD、ADL和NFDS评分高。结论: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影响,不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基于视觉刺激的图片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症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8 年3 月—2018 年11 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60 例PSD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 组20 例和研究组40 例。对照组采用早期康复和脑卒中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 于视觉刺激的图片疗法治疗1 个月。其中,将研究组再次随机分为图片疗法15 min 组和30 min 组,每组20 例。 结果 3 组患者治疗前HAMD、mR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 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 mRS 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图片疗法15 min 组和30 min 组治疗前后HAMD、mRS 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图片疗法30 min 组与图片疗法15 min 组治疗前后 HAMD、mRS 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PSD 患者早期康复和常规药物治疗的 同时应用基于视觉刺激的图片疗法,有助于改善PSD 症状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生物波穴位刺激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生活质量及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生物波穴位刺激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第1、2、3周运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MBI)、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依从性。  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第1、2、3周HAMD评分分别为(22.52±1.87)分、(15.16±2.62)分、(10.24±1.78)分,均低于对照组[(24.16±2.64)分、(19.22±2.97)分、(15.34±2.13)分,均P < 0.05]。2组患者MBI及SS-QOL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第1、2、3周MBI及SS-QOL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康复依从性为96.7%(58/60),优于对照组的83.3%(50/60),P < 0.05。  结论  生物波穴位刺激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可有效减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康复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