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目的观察促酰化蛋白(acylation stimulating protein,ASP)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中。脂肪特异性的功能酶脂蛋白脂酶(LPI。)、二酰基甘油转酰酶(DGAT)以及脂肪细胞特异性功能蛋白adipsin表达的时序性和强度。方法以3T3-L1前脂肪细胞为实验对象,用ASP代替经典激素鸡尾酒诱导刺激中的胰岛素。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分别在诱导分化1、2、4、6、8d收获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分化过程中LPL、DGAT和adipsin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在ASP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LPL、DGAT、adipsinmRNA表达逐渐升高。其中LPL mRNA表达最早,在分化1d时就有低水平的表达。分化2d时出现DGAT mRNA的表达,并随着脂肪细胞的进一步分化成熟,LPL和DGAT mRNA表达水平逐步升高,持续到分化终末期;adipsin mRNA表达出现最晚,在分化4d时才有表达,随后其表达水平急剧升高,持续到分化终末期。结论ASP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时序性依次诱导脂肪特异性的功能酶LPL、DGAT和功能蛋白adipsin的mRNA表达,是脂肪细胞生物学功能成熟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ASP诱导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促酰化蛋白 (ASP)对 3T3 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克隆增殖的影响 ,以进一步探讨ASP诱导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3 H胸腺嘧啶掺入法和MTT法分别检测ASP诱导 3T3 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DNA合成量及细胞增殖的情况 ,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分化后细胞周期构成的变化。结果 ①ASP组在诱导分化 2 4h时 ,DNA合成量明显增加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在 4 8h和 72h时DNA合成量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②诱导分化 2 4h时 ,ASP组细胞增殖明显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诱导分化 4 8h、 72h时 ,ASP组细胞增殖不明显。③ASP组可促进处于生长停滞期的前脂肪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 ,G0 /G1期细胞减少 ,S期的细胞明显增多 ,细胞处于分裂增殖状态。结论 诱导分化过程中 ,ASP可促进 3T3 L1前脂肪细胞发生克隆增殖。ASP促进细胞克隆增殖的作用 ,可能是其诱导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许志刚 《医学综述》2012,18(15):2345-2347
近年来研究显示促酰化蛋白(ASP)作为一种新型脂源性激素,与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SP信号途径及ASP调控能量代谢的机制也有了进一步的发现。ASP与胰岛素相比,可能具有更强的促进脂肪组织合成三酰甘油的能力,影响餐后脂肪酸的代谢分布,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现就近年来ASP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龚雪萍  廖均梅 《安徽医学》2015,36(10):1200-1202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症儿童促酰化蛋白(ASP)和脂联素(ADPN)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科内分泌门诊就诊及健康体检的2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性肥胖组62例,超重组73例和健康对照组65例。根据患者的身高和体质量计算出体质量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促酰化蛋白(ASP)和脂联素(ADPN)。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肥胖组和超重组的 FPG、FINS、LDL-C、TC、TG、ASP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均升高(P <0.05);HDL-C、ADPN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降低(P <0.05)。与超重组比较,肥胖组的 FPG、FINS、LDL-C、TC、TG、ASP和 IRI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DL-C、ADPN和 ISI显著降低(P <0.05)。血清 ASP和 ADPN的浓度变化呈负相关。结论单纯性肥胖症儿童体内脂肪细胞因子ASP水平显著升高,而ADPN显著降低,并与BMI、血脂代谢及胰岛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Wen Y  Wang HW  Hu XF  Cianflone K  Wei J  Xia Z  Li RZ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114-118
目的 观察孕酮对3T3-L1(前)脂肪细胞促酰化蛋白(ASP)受体C5L2 mRNA和细胞表面C5L2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孕酮对ASP下游信号蛋白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3T3-L1细胞,诱导细胞分化,不同浓度孕酮作用于3T3-L1(前)脂肪细胞,孵育过夜后收获细胞,分别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ASP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基础状态和ASP激发后Gαq/11,Gβ,p-PKCα和p-PKCζ蛋白表达.结果 孕酮最大抑制成熟脂肪细胞14% C5L2 mRNA (P>0.05)和蛋白表达22%(36%±15%vs 46%±12%,P<0.01),高浓度孕酮(1 × 10-6 mol/L)能显著性抑制前脂肪细胞66%C5L2 mRNA(0.17±0.11 vs 0.50±0.18,P<0.01)和29%C5L2蛋白表达(36%±16%vs 51%±20%,P<0.05).高浓度孕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ASP激发后成熟脂肪细胞Gαq/11,Gβ,p-PKCα和p-PKCζ的表达,各蛋白表达分别减少了41%(0.71±0.21 vs 1.20 ±0.24,P<0.05),63%(0.55±0.32 vs 1.48±0.40,P<0.05),49%(0.53±0.20 vs 1.04 ±0.19,P<0.01)和32%(0.36 ±0.10 vs 0.53 ±0.20,P>0.05).在前脂肪细胞,高浓度孕酮显著性抑制ASP刺激的59%Gαq/11(0.42 ±0.18 vs 1.04±0.28,P<0.01),43%Gβ(0.77 ±0.09 vs 1.35 ±0.27,P<0.05),51%p-PKCα(0.44 ±0.15 vs 0.90 ±0.25,P<0.05)和30%p-PKCζ(0.27±0.08vs 0.39±0.12,P<0.05)蛋白表达.结论 孕酮诱导ASP抵抗的发生,ASP抵抗参与了高浓度孕酮引起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状态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3T3-L1成熟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状态下促酰化蛋白(acylation stimulating protein,ASP)对炎性因子(IL-6、MCP-1、MIP-1α和TNF-α)分泌水平以及炎性信号因子(JNK1、IKKβ)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3T3-L1成熟脂肪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0、0.125、0.5、1.0mmol/L)油酸(C18∶ 1)或棕榈酸(C16∶ 0)温育过夜,诱导胰岛素抵抗,在此基础上给予ASP刺激,用ELISA测定IL-6、MCP-1、 MIP-1α和TNF-α 4种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JNK1和KKβ蛋白表达。 结果 油酸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下,ASP刺激的脂肪细胞IL-6和MCP-1的分泌水平轻度下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SP刺激的脂肪细胞MIP-1α和TNF-α的分泌水平显著下降,MIP-1α和TNF-α的分泌分别下调57%(P<0.05)和48%(P<0.05)(1.0mmol/L油酸组)。棕榈酸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下,ASP刺激的脂肪细胞IL-6分泌水平呈下降趋势,最大下调50% IL-6(P<0.05);22% MCP-1(P>0.05),35% MIP-1α(P>0.05)和38%TNF-α(P>0.05)的分泌。高浓度(1.0mmol/L) 油酸和棕榈酸诱导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状态下,ASP刺激的炎性信号蛋白JNK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分别为34%(P<0.05)和54%(P<0.01)。但IKKβ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脂肪酸诱导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状态下,ASP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炎性因子分泌,参与调节JNK、IKK/NF-κB信号通路中重要信号分子的功能,ASP参与了脂肪细胞脂毒性-炎性反应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新型脂源性激素促酰化蛋白(ASP)是否具有诱导前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以3T3F442A前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学观察、油红染色测定脂肪细胞分化率,测定脂肪细胞甘油三酯合成率和甘油三酯总量,采用3H胸腺嘧啶掺入法,反映ASP诱导3T3F442A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克隆增殖的情况,并与经典的诱导分化剂胰岛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①单独的ASP刺激即可诱导3T3F442A前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的形态转变,且分化率较高,与胰岛素刺激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ASP促进3T3F442A前脂肪细胞的甘油三酯合成,并增加细胞甘油三酯的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睾酮对3T3-L1(前)脂肪细胞促酰化蛋白(ASP)受体C5L2-mRNA和细胞表面C5L2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睾酮对3T3-L1(前)脂肪细胞Gαq/11,Gβ,p-PKCα和p-PKCζ蛋白以及ASP刺激的Gαq/11,Gβ,p-PKCα和p-PKC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T3-L1细胞,诱导细胞分化,用不同浓度睾酮作用于3T3-L1(前)脂肪细胞,孵育过夜后收获细胞,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ASP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基础状态和ASP刺激的Gαq/11,Gβ,p-PKCα和p-PKCζ蛋白表达。结果:睾酮呈浓度依赖性均抑制3T3-L1成熟脂肪细胞C5L2-mRNA和蛋白的表达,10-6mol/L时mRNA和蛋白分别减少了60%(P<0.01)和27%(P<0.01)。但前脂肪细胞C5L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高浓度(10-6mol/L)睾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ASP刺激的成熟脂肪细胞Gαq/11,Gβ,p-PKCα和p-PKCζ的表达,分别减少了52%(P<0.05),27%(P>0.05),50%(P<0.01)和57%(P<0.05);在前脂肪细胞,ASP-C5L2下游信号分子Gαq/11,Gβ,p-PKCα和p-PKCζ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睾酮抑制成熟脂肪细胞ASP信号分子表达,睾酮诱导ASP抵抗的发生机制与下调脂肪细胞表面ASP受体功能有关,与干扰ASP-C5L2信号转导途径有关。ASP抵抗参与了高睾酮引起的胰岛素抵抗状态的病理生理过程,ASP抵抗可能参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肥胖症等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细胞脂联素受体在高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素抵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HepG2肝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液中孵育48h后,分别加入100μmol/L、200μmol/L和400μmol/L的软脂酸(PA)继续培养24h,提取总RNA,RT-PCR半定量分析脂联素受体(R1,R2)的表达量,并与未加PA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加入PA的HepG2细胞R2的表达下降。当PA浓度加至200μmol/L以上时,R2的表达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和PA100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各组细胞R1表达量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R2表达的下调可能参与了游离脂肪酸(FFA)诱导的I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囊泡分选蛋白13A(vacuolar protein sorting 13 homolog A,VPS13A)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 onic fibroblast cells,3T3-L1)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探索VPS13A对3T3-L1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Western blot及Q-PCR法检测3T3-L1细胞在分化过程中VPS13A的表达,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VPS13A稳定敲降细胞系,Western blot和油红染色检测VPS13A敲降后对3T3-L1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VPS13A的表达在3T3-L1分化过程的早期降低,在分化的后期升高。敲降VPS13A后,3T3-L1细胞中脂滴增多,参与调控脂肪细胞分化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结论:在3T3-L1细胞中VPS13A的表达水平在分化过程中被调控,敲降VPS13A可以促进3T3-L1细胞的分化成熟。  相似文献   

11.
气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清脂肪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大鼠酒精性脂肪肝血清中7种游离脂肪的含量。方法:选用10%丁二酸二乙二醇酯(DEGS)色谱柱,样品乙酸酯提取后,用三氟化硼-乙醚/甲醇甲酯化处理。内标采用正十七碳酸。结果:月桂酸、豆蔻酸、硬脂酸与花生四烯酸的线性范围在1-50mg/L,油酸与亚油酸的线性范围在10-100mg/L。7种脂肪酸的变异系数在0.9991-0.9998之间,7种脂肪酸的加样回收率在85.6%-94.3%,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可靠,为临床科学研究及疾病及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脂肪酸对肝脏胰岛素抵抗和蛋白激酶C-δ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FFA)短期增高对肝脏胰岛素抵抗及肝脏蛋白激酶C-δ(PKC-δ)活性的影响。方法:大鼠静脉输注脂肪乳,油酸,猪油和生理盐水7h,分别为4组,行清醒状态的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试验,观察不同种类脂肪酸对胰岛素抑制的肝脏葡萄糖生成(HGP)和对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利用(GU)的影响,并取肝脏测定肝细胞膜和细胞浆PKC-δ的含量。结果:在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状态,所有脂肪输注组比生理盐水组FFA增高(P<0.01),脂肪乳、油酸和猪油组的HGP分别是生理盐水组的2.2,3.2和4.2倍(P<0.01),GU分别降低约22%,29%,42%(P<0.01)。肝细胞膜和胞浆的PKC-δ比值在生理盐水、脂肪乳、油酸和猪油输注组分别是2,4.2,6.1,7.4(P<0.01)。结论:饱和脂肪酸引起的肝脏胰岛素抵抗较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更明显,PKC-δ转位在不同脂肪酸引起的胰岛素抵抗中均起重要作用,FFA可介导周围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槐花、槐米和槐叶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槐花、槐米和槐叶中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分别提取槐花、槐米和槐叶中的脂溶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其化学成分。结果:从槐花中分离鉴定了22个化学成分,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86.73%,从槐米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学成分,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55.74%,从槐叶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学成分,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66.5%。结论:有7种化合物:硬脂酸、肉豆蔻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山嵛酸和植醇是槐花、槐米和槐叶所共有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游离脂肪酸 (FFA)是否会对大鼠肝细胞瘦素 (leptin)受体的基因、蛋白表达及酪氨酸磷酸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方法 :分离、培养新生Sprague Dawley大鼠肝细胞 ,分别与软脂酸 (0 .2 5mmol/L)或油酸 (0 .12 5mmol/L)孵育 12、2 4和 36h ,提取蛋白后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瘦素受体的蛋白水平。用RT PCR检测肝细胞内瘦素受体RNA含量的变化。应用免疫沉淀法检测瘦素受体的酪氨酸磷酸化程度。 结果 :软脂酸和油酸孵育后大鼠肝细胞瘦素受体的蛋白表达水平在孵育 12和 2 4h后无显著变化 ,在孵育 36h后显著下调 (P <0 .0 5 ) ;瘦素受体的RNA水平在孵育 12h后无显著变化 ,孵育 2 4和 36h后显著下调 (P <0 .0 5 ) ;瘦素受体的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在孵育 12h后无显著变化 ,孵育 2 4和 36h后显著下调 (P <0 .0 5 )。 结论 :FFA可对大鼠肝细胞瘦素受体的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及磷酸化程度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这可能是FFA导致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和黄体生成素受体(LHR)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子宫内膜癌标本中FSHR和LHR的表达。结果:FSHR和LHR在高分化内膜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6%和70.1%,在中分化内膜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7.8%和45.9%,在低分化内膜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8%和25.0%。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SHR和LHR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r=0.371,P〈0.01)。结论:FSHR和LH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表达水平同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子宫内膜癌患者可能从针对FSHR和LHR的辅助性内分泌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定各种脂肪酸对体外培养的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二脂酰甘油(DAG)和蛋白激酶C(PKC)水平的影响,探讨脂肪酸对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分离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在体外培养,分别用浓度为200 μmol/L的饱和脂肪酸软脂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处理后,然后将细胞分别用分离液和细胞裂解液处理,通过液闪计数仪测定32P-磷酸的cpm值(1 cpm=6.17×108 Bq),计算DAG和PKC.结果:饱和脂肪酸软脂酸和硬脂酸(200 μmol/L)分别作用24 h后,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的DAG水平分别为927.2和1 533.3 pmol/106个细胞,与对照组(190 pmol/106个细胞)有显著性差异(P<0.01).油酸增加细胞内DAG水平,为334.4 pmol/106个细胞(P<0.01).花生四烯酸对细胞内DAG含量无明显影响.酰基辅酶A抑制剂 Triacsin C能够完全抑制软脂酸对DAG的刺激作用.此外,软脂酸和硬脂酸均能刺激细胞内PKC活性,分别为553.7和557.2 cpm,对照组为394 cpm(P<0.05).结论:饱和脂肪酸可能通过其代谢产物酰基辅酶A促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DAG的合成和提高PKC活性,这可能与AS有关.  相似文献   

17.
郭启煜  高妍  丛琳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4):866-867
目的:观察游离脂肪酸对大鼠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和胰岛素信号传导蛋白Grb2及ERK2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骨骼肌细胞,分别与软脂酸(0.25mmol/L)或油酸(0.125mmol/L)孵育12、24、36h,提取蛋白后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GLUT4、Grb2和ERK2的蛋白水平;用斑点印迹杂交法检测骨骼肌细胞内GLUT4 RNA含量的变化。结果:经软脂酸和油酸孵育12、24、36h后,大鼠骨骼肌细胞GLUT4的蛋白和RN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Grb2和ERK2的蛋白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游离脂肪酸可抑制GLUT4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和降低胰岛素信号传导蛋白Grb2和ERK2的蛋白表达水平,这可能会影响胰岛素的信号传导作用和骨骼肌的葡萄糖摄取,引起骨骼肌的胰岛素抑抗。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诊断意义。 方法: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酶法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FFA浓度,并以非糖尿病外科手术病人血清FFA浓度作为对照。 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FFA浓度0.6268±0.2971 mmol/L,高于对照组血清FFA浓度0.5333±0.2230 mmol/L(P<0.05)。 结论:2型糖尿病可引起血清FFA浓度升高;高FFA血症是2型糖尿病发展进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