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Q-T间期(Q-Tc)变化及Q-Tc与肝硬化的病因、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94例肝硬化患者与50例非肝硬化患者心电图Q-Tc、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组间比较Q-Tc的变化及肝功能不同Child分级间Q-Tc的异常率。结果肝硬化组Q-Tc为(435±40)ms,非肝硬化组为(405±33)ms,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肝硬化组中ChildC级的Q-Tc异常率(68.8%)与A级(33.3%)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Q-Tc与Child积分呈正相关(r=0.32,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Child积分与Q-Tc相关。结论随肝硬化病情加重,Q-Tc异常率升高,Q-Tc延长与严重心律失常及猝死有关;对肝硬化病情严重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测,纠正异常Q-Tc对肝硬化患者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胆汁酸的变化情况,探讨血清胆汁酸对肝硬化病情程度的评估作用。方法:以59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比较89例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各肝功能指标情况,研究各肝功能指标Child—pugh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组与对照组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各肝功能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升高;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组任意两组TBA、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级组ALT水平与c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级组AST水平与B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A、TBIL与Child—pugh评分均呈正相关(r=0.692、0.529,P〈0.05)。结论:血清TBA与Child—pugh评分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准确反映肝硬化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瘦素(1eptin)、肿瘤坏死因子一α(TNF—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0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标准进行分级,其中Child.A级13例,Child—B级18例,Child—C级9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并检测上述指标;分析4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TNF—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瘦素、TNF—d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与Child—A相比,Child—B、Child—C组瘦素、TNF一α均明显高于Child.A组(P〈0.01),与Child—B组相比,Child—C组瘦素、TNF一α均明显高于Child—B组(P〈0.01或P〈0.05)。②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与TNF一α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血清瘦素和TNF—α明显升高,而血清瘦素的升高与TNF—α呈明显正相关,表明瘦素与TNF—α在肝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协同作用,在肝纤维化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与肝功能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进  王建国  汤世伟  吴中平 《浙江医学》2006,28(12):975-977,1027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的变化,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BNP水平与肝功能状况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50例肝硬化患者血浆BNP浓度、肝肾功能、心电图QTc间期(校正的QT间期)等。(1)所测BNP值与37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2)不同Child Pugh分级者的BNP值进行两两比较;(3)BNP值与ChildPush积分、血清白蛋白水平、QTc间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肝硬化组BNP值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肝功能ChildA级者的BNP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处于临界值(P=0.092)。而Child B及Child C级者的BNP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值在不同ChildPush分级间依次升高,而且Child A、B、C级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NP值与ChildPugh积分呈正相关(P〈0.01),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P〈0.01),与QTc间期则无相关性。肝硬化组QTc间期延长20例(20/50),发生率为40%。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BNP水平升高。并且与肝硬化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结合传统的ChildPush分级能正确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并且评价PA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70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对照组血清PA含量,肝硬化组分为肝炎后肝硬化和非肝炎后肝硬化,并按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肝炎后肝硬化组PA含量显著低于非肝炎后肝硬化组(P〈0.01)。按Child—Pugh分级,PA含量在肝硬化组A级与对照组、B级与A级、C级与B级之问有显著差异(P〈0.01);并且随Child-Pugh分级而明显降低。结论血清PA可作为肝硬化的诊断和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的敏感指标,对病情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脂的变化与Child—plugh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肝硬化患者110例及健康对照组8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组各项血脂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Child—pugh C级血脂明显低于Child—pugh A、B级,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值越高,肝功能损害越严重,血脂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及预后判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及预后判断的相关实验项目变化。方法126例不同Child—pus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r-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汁酸(TBA)、总胆固醇(Tc)水平及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另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同时检测以上八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GGT、TBA血清含量明显升高,PA、TC、FIB含量明显下降,PT、APTT、TT时间延长,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hildA、B、C三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A、GGT、TBA、TC、PT、APTT、TT、FIB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分级,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前白蛋白(PA)、丁酰胆碱酯酶(BuChE)和腺苷脱氨酶(ADA)的检测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87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PA、BuChE和ADA及肝功能指标(包括白蛋白、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并按Child分级标准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A含量和BuChE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ADA活性明显升高(P〈0.01);按Child—Pugh分级,PA含量和BuChE活性随肝硬化的程度加重而降低,ADA活性则随肝硬化的程度加重而升高,各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A含量、BuChE和ADA活性的检测对判断肝硬化程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病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抗原125(CA125)水平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腹水量的关系。方法选肝硬化患者103例(Child—pugh A级36例,B级39例,c级28例;腹水阳性者55例,腹水阴性者48例),正常对照42例,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A125的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CA125水平为Child—pughC级〉B级〉A级,随着肝损害程度加重呈现进行性升高(P〈0.01);肝硬化腹水组及少量腹水组血清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无腹水组(P〈0.01),中量腹水组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少量腹水组(P〈0.01),大量腹水组与中量腹水组的血清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肝功能损害及腹水程度密切相关,可以被认为是反映肝硬化程度及监测腹水情况的一项敏感指标,对肝硬化腹水的早期诊断及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项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对肝硬化患者治疗、预后的意义。方法测定58例肝硬化患者(其中Child-A级25例,Child-B级21例,Child—C级12例)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含量。结果Child—A级与对照组比较,PT、APrr时间延长,D-二聚体含量增高,FIB血清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hild-B、Child—C级与Child—A级比较PT、APlTr延长,D-二聚体含量增高,FIB血清含量下降,并且随着分级的增加差异更加明显。结论通过联合检测凝血功能、D-二聚体含量可以观察病情,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肤(CGRP)含量变化。方法 选择肝硬化患者58例(其中腹腔积液患者42例)、正常对照32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血浆CGRP和ET-1含量。结果 肝硬化组血浆ET-1、CG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高于无腹腔积液患者(P〈0.0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C级高于B级、B级高于A级。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ET-1、CGRP水平增高,ET-1及CGRP在肝功能损伤及肝硬化高动力循环状态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动脉增强分数(arterial enhancement fraction,AEF)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招募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52例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B,C级肝硬化患者组分别为13,20及19例)和17例无肝脏疾病者作为对照。受试者均行肝3期增强CT扫描,利用CT Kinetics软件进行后处理获得AEF彩图及其定量参数肝AEF(hepatic AEF,HAEF)、肝与脾AEF比值(H/S)。比较不同Child-Pugh级别间HAEF,H/S的差异,并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对肝硬化患者的HAEF,H/S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HAEF,H/S的观察者间一致性高,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分别为0.918(95% CI:0.871~0.949),0.946(95% CI:0.915~0.966)。对照组与Child-Pugh A,B,C级肝硬化患者组间的HAEF,H/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01);肝硬化患者HAEF,H/S随Child-Pugh分级增加呈升高趋势,且除Child-Pugh A级组与B级组H/S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所有肝硬化患者中,HAEF,H/S用于诊断Child-Pugh A级的AUROC分别为0.933,0.821;用于诊断Child-Pugh C级的AUROC分别为0.925,0.915。肝硬化患者HAEF,H/S与MEL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HAEF:r=0.752,P<0.001;H/S:r=0.676,P<0.001)。结论:CT AEF相关参数HAEF,H/S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能简单、有效地评估肝功能损伤状况。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内镁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红细胞内镁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 32例肝硬化患者 ,按Child -Pugh分级法计肝功能B级 14例 ,C级 18例 ,合并肝性脑病 9例。对照组 5 9例为首次义务献血者。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受试者静脉血红细胞内镁浓度。结果 肝硬化组与对照组红细胞内镁浓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肝硬化肝功能B级、C级红细胞内镁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5 ,P <0 .0 1)。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 9例 ,其红细胞内镁浓度与C级无肝性脑病者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内镁浓度的变化与肝性脑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EV)程度与门静脉主干内径及肝功能Child-Pus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行胃镜检查了解EV情况,腹部B型超声测量门静脉主干内径,采用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肝功能分级,分析EV程度与门静脉主干内径、肝功能Child-Push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68例患者中EV程度轻度37例,中度17例,重度14例;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级17例,B级28例,C级23例。门静脉主干内径越宽,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重(r=0.498,P=0.000)。肝功能分级越高,门静脉内径越宽,且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重(r=0.360,P<0.01),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V程度、门静脉主干内径、Child-Pugh分级三者间呈正相关(r=0.498,P=0.000;r=0.360,P=0.003;r=0.230,P=0.049)。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主干内径、肝功能分级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综合分析可较准确地预测肝硬化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孔明  徐曼曼  陈煜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2):1455-1459
背景 肝硬化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等终末期肝病患者常存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摄入或吸收异常,但相关检测在临床尚未普及,终末期肝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确切水平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干预缺乏针对性。 目的 检测分析肝硬化、ACLF患者外周血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水平及其与病因(酒精性或非酒精性肝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为终末期肝病患者的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采用连续定点抽样方法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四科住院的ACLF(含前期)患者共21例为ACLF组。选择同期住院进行择期内镜下治疗或复查的肝硬化患者9例为肝硬化组,患者均为代偿期。选择5例健康对照者为健康对照组。根据病因将ACLF患者和肝硬化患者分为酒精性肝病亚组和非酒精性肝病亚组。应用质谱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维生素B1、维生素B6、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及微量元素血锌、血锰、血硒水平,分析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水平与病因和疾病严重程度〔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Child-Pugh评分和分级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关系。 结果 ACLF组TBiL、INR、Child-Pugh评分和分级、MELD评分均高于肝硬化组,ALB低于ACLF组(P<0.05)。ACLF组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血硒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肝硬化组(P<0.05),肝硬化组上述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LF组和肝硬化组血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酒精性肝病亚组和非酒精性肝病亚组维生素B1、维生素B6、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血锰、血锌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病亚组血硒水平低于非酒精性肝病亚组(P<0.05)。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与TBiL、INR、Child-Pugh评分和分级与MELD评分呈相关,与ALB水平呈正相关(P<0.05)。Child-Pugh C级患者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Child-Pugh A级患者(P<0.05)。 结论 肝硬化和ACLF患者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降低,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肝硬化和ACLF患者,尤其是酒精性肝病患者,血硒明显降低,临床治疗中可酌情予以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运动试验后Q-Tc离散度在老年陈旧性心肌梗塞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地64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心梗组)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测及临床随访平均24.12±7.7月;并以3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结果:心梗组运动试验前为Q-Tcd(40.21±15.21)ms,运动试验后为(59.3±20.17)ms;对照组Q-Tcd运动试验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Q-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对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0例肝硬化患者TT3、TT4、FT3、FT4、TSH的含量,并与对照组80例上述指标对照,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方法分级为A、B、C三级,各级之间进行对比。肝硬化患者按治疗效果不同,比较不同各组之间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肝硬化组患者入院时TT3、FT3、TT4、FT4降低,TSH升高,对照组TT3、FT3、TT4、FT4、TSH正常,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随肝硬化病变程度的加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越显著(P<0.05)。慢性肝硬化患者治疗疗效较好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得到改善。结论: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作为评估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大鼠肝移植前后脾脏功能变化。方法制备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硬化大鼠模型.采用。二袖套法”进行肝移植。观察肝移植前后大鼠外周血细胞数的变化。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肝移植前后大鼠血清中促吞噬肽(Tuftsin)含量的变化。结果肝硬化大鼠外周血细胞数显著降低.血清Tuftsin含量明显减少。肝硬化大鼠肝移植后.随着时间延长。大鼠外周血细胞数明显回升;血清Tuftsin含量也开始增加.并随时间推移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肝移植可使因肝功能严重损害而导致的脾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行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体外分离纯化脐血干细胞制成10mI。细胞悬液,通过肝动脉介入的方法移植入肝脏,并配合抗病毒及保肝退黄等对症治疗;对照组26例,予抗病毒及保肝退黄等对症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第2、4、8周评价肝脏功能、凝血功能变化,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并计算Child—Pugh评分。结果治疗组于干细胞移植术后第2周症状、体征及Child—Pugh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和第8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凝血酶原时间(PT)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胆碱酯酶(CHE)及白蛋白(Alb)较术前均有明显增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可作为中晚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补充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低氧血症的发病机理、发生率及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用自动血气分析仪测定42例肝硬化患者和14例正常者动脉血PaO2、SaO2、PaCO2和pH值。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饱和度(SaO2)明显低于对照组。肝硬化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达54.7%(23/42),在肝功能ChildC级中最为明显。结论肝硬化患者合并低氧血症与门脉高压和肺血管异常有关,肝储备功能下降时,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检测动脉血氧水平对于肝硬化预后的判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可作为肝肺综合征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