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DTICH)在CT应用前发现较少,我院1987-1995年共收治32例,占同期颅脑损伤病人的2.9%。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7~55岁。头部外伤至出现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时间:最短17小时,最长26天。3天以内出现者33例,占71.8%;3天至2周以内出现者5例,占155%;伤后2周内发生较多,占87.4%。受伤机制:减速性损伤20例,占62.5%;加速性损伤12例,占37.5%。临床表现①症状与体征:伤后有意识障碍者20例,清醒者12例,进行性意识障碍22例。频繁呕吐16例。癫痛发作8例。一侧瞳孔…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轴索损害(DiffuseAxconalInjury,DAI)是严重颅脑损伤后出现的一种病理改变,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现将我院收治的14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4例中,男12例,女2例,年龄11~67岁,其中21~48岁11例,占78.57%。所有病例均为交通事故致伤。伤后至入院时间最短25min,最长6h,平均为4h20min。格拉斯哥昏迷分度(GCS)3~5分5例,6~8分6例,9~12分3例。昏迷持续时间为5d~3周。其中2例有中间清醒。3例伴有瞳孔改变。全部病例均行腰穿检查,压力在2.IkPa以下11例,占78.57%,3例弥漫性脑肿胀的患者压力在2.6~…  相似文献   

3.
杨本孝  贾涛 《西部医学》2010,22(2):301-303
目的评价早期脊髓复苏在急性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其中脊髓完全性损伤17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69例。早期脊髓复苏方案包括: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和足够有效的血容量,维持平均动脉血压在100mmHg以上,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②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③行颅骨牵引制动或复住颈椎。④早期进行颈椎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⑤术后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死亡6例,失访4例,76例获得12~54个月的随访。随访病例中56例神经功能获得改善,其中完全性损伤组有效率为23.5%,不完全性损伤组有效率为73.9%,总有效率为65.1%。结论颈脊髓损伤后,早期复苏治疗是保留和恢复残存脊髓神经功能较为有效的措施,应在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关志宏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0):1188-1189
我院骨科自1999年6月~2004年6月,应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48例,疗效十分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21~66岁。损伤节段:T12 4例,L126例,L218例。骨折按Denis分型:爆裂型28例,压缩型14例,骨折脱位6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28例,压砸伤10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损伤按美国ASIA分级:A级10例,B级12例,C级18例,D级4例,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者占91%。受伤后至接受手术时间10h~5d(平均3d),其中22例在伤后1d内手术。均于术前、后有CT片对照。随访18个月以匕。  相似文献   

5.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创伤,是创伤骨科中致死、致残率较高的疾病.我们自1994年~1997年8月收治颈椎骨折脱位伴有脊髓损伤的21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降低早期病死率加以探讨.临床资料本组21创,男18例,女3例,年龄25岁~68岁,平均395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5例,车祸3例,撞击伤2例,跌倒致佚1外伤情:C4椎体骨折4例,C5椎体骨折12例,C5.6脱位3例,C6.7脱位1例,C7椎体骨折1例.其中19例为脊髓完全性损伤,2例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治疗情况:所有病人均行颅骨牵引、头颈制动,并给予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  相似文献   

6.
张启栋  王彬  姜妍芳  夏睿  孔荣  尚希福  刘朝晖 《重庆医学》2008,37(15):1727-1729
目的 探讨急性颈椎脊髓损伤患者外伤后1周内白细胞变化及年龄、性别、时间、严重程度等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 检测66例颈椎损伤患者外伤后7d之内的血常规,并排除可能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其他因素,分析白细胞变化特点.结果 66例被研究的颈椎脊髓损伤患者伤后7d内白细胞计数(10.61±0.91)×109/L.完全瘫痪组白细胞计数(12.52±1.58)×109/L;不完全瘫痪组白细胞计数(9.94±1.14)×109/L;无神经症状组白细胞计数(8.99±1.05)×109/L.结论 颈椎脊髓损伤患者7d内白细胞升高,损伤程度、受伤时间、损伤节段与白细胞升高有关,而年龄、性别与白细胞升高无关.  相似文献   

7.
我院1991~2 0 0 2年收治腹部闭合性多脏器损伤患者8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6例中男74例,女12例,6~6 8岁,平均39岁,占同期腹部闭合性损伤的17 7% ( 86 / 4 85 ) ,其中车祸伤5 3例。本组死亡2 4例,手术前死亡8例,术后1~15d死亡16例。诊断性腹腔穿刺或灌洗阳性率95 0 % ( 76 / 80 ) ,CT检查阳性率94 9% ( 5 6 / 5 9) ,B超检查阳性率6 5 2 %( 4 5 / 6 9)。根据患者损伤情况行单一脏器或多脏器全部或部分切除(主要为脾、肾、胰尾切除) ,或受损修补、造瘘等。本组伤后1h手术治疗2 4例,死亡2例;伤后1h~12h手术4 1例,死亡12例;受伤12h…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为主的全身多发伤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因不同原因所致创伤性脊髓损伤合并其他多器官损伤的特点,了解以脊髓损伤为主的全身多发伤的受伤模式和相关因素,总结此类损伤的处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1996年8月至2002年7月间收治的132例包含脊髓损伤的全身多发伤的临床资料,分析伤者的年龄分布,受伤原因,合并伤情况,脊髓损伤的主要节段和程度,处理方式,以及临床后果。结果 本组132例伤者中,男性94例,女性38例。年龄14~65岁,以青壮年为主。最主要的致伤原因是车祸,占62%,其次为坠落伤,占24.5%。最常见的合并伤是四肢创伤(约51.5%),其次为头伤(约32%)和胸伤(约30%)。脊髓损伤的主要节段发生在C1-2,C6-T1,T6-T8和T12-L1。合并伤越重,后果越差,本组共死亡34例(约为26%),主要死因是呼吸系统并发症导致呼吸衰竭和重型颅脑损伤。完全性脊髓损伤者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不完全脊髓损伤者中有41例(约54%)经治疗后按ASIA标准可恢复Ⅰ级以上。结论 合并伤对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治疗和预后都有重要的影响,了解以脊髓损伤为主的全身多发伤的受伤模式和临床后果有助于早期判断和处理这类复杂的多发创伤,也对制定有关安全防护措施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生率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都很高,在外伤中仅次于四肢伤居第二位。其发生的死亡呈现三个峰值分布,第一个死亡高峰发生在伤后1h以内的现场,占50%;第二个死亡高峰发生在伤后1~2h以内,占30%;第三个死亡高峰在住院后30d以内(1~4周),占20%。院前急救主要针对第一高峰和第二高峰期的危重伤员,而且早期复苏效果直接决定了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1992年~1996年收治眼球亨通伤(合眼球破裂伤)9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外伤情况本组男56例,女36例,左眼34例,右眼58例,均为单眼发病。年龄3岁~58岁。角膜穿通伤43例,角巩膜穿通伤21例,巩股穿通伤16例;眼球破裂伤12例。伴球内异物8例,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或/和晶体脱位者70例。1.2就诊时间受伤后24h内来我院就诊者47例,占51.2%。1d-3d内就诊32例,占34.8%,3天后就诊13例,占14.1%。5例曾在当地医院或卫生所就诊后转入我科治疗,占5.4%。1.3治疗经过入院后行清创缝合术回冽,行清创缝合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抽取颈髓损伤患者210例, 颈髓损伤程度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完全性损伤28例(A级),不完全性损伤182例,其中B级18例,C级89例,D级75例;另选择颈椎外伤未并存颈髓损伤患者47例为对照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低钠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115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发生低钠血症(54.76%),其中完全性损伤26例(92.86%),不完全性损伤89例(48.9%),明显高于对照组(6.38%).颈髓损伤患者的血钠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完全性损伤与不完全性损伤,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指出低钠血症与颈髓损伤程度、合并感染、低蛋白血症、气管切开、红细胞比容以及血红蛋白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钠血症与颈髓损伤程度以及合并感染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低钠血症是颈脊髓损伤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颈髓严重损伤、合并感染是颈髓损伤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颈髓损伤程度越严重,往往低钠血症程度也十分严重.临床医师应着重关注颈髓损伤严重患者血钠情况,并积极预防感染,降低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对颈脊髓损伤的早期处理方法及原则。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颈脊髓损伤患者86例,根据患者的适应情况分别行外固定术、药物治疗、高压氧、颅骨牵引、手术等治疗,并对其评价并发症和预后恢复情况。结果:经随访观察,86例病例中,住院期间死亡7例(8.1%),其中4例死于颈脊髓损伤并发症,3例死于脑出血、休克等其他合并伤;65例均获得随访,5例死于脊髓损伤后期并发症;Frank分级14例,6例神经功能有1-2级改善,8例无明显改善。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正确规范的早期处理及院前救治可相应减少死亡发生的几率,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70年至1987年,我院收治158例颈椎及颈髓损伤的病人,男125例、女33例各年龄组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共损伤189个椎体,72%病人合并颈髓损伤或颈神经根损伤。本文讨论了:伤后24小时以内就诊者可达46.8%,由于 X 线片显示阴性和并发损伤给早期定位诊断带来一定困难;颈髓损伤的死亡率高达23.5%,在颈椎各种损伤中颈椎脱位是引起颈髓或颈神经根损伤的主要原因,颈推损伤后不宜主观的行屈曲位或后伸位颅骨牵引,而应顺从伤后颈屈度椎平行牵引;颈髓完全性损伤,手术效果不佳,而部分性颈髓损伤的病例,尽早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颈髓损伤的伤情、合并伤和并发症,提出早期治疗原则。方法:对292例急性颈髓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髓完全性损伤183例,不完全性损伤109例,合并症有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合并伤有颅脑损伤、四肢骨盆骨折、血气胸等。保守治疗包括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高压氧治疗、脱水剂、神经营养药物;对存在脊柱不稳、脱位和脊髓压迫者,进行减压内固定手术。合并伤均给予专科处理。结论:及时正确的早期处理,重视处理合并伤,预防脊髓继发性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重视早期康复指导是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颈椎脊髓损伤急救和早期处理的经验,探讨其处理原则及特点。方法:分析对216例颈椎脊髓损伤患者的急救处理方法,评价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现场死亡18例(8.3%),颈椎脊髓损伤并发症致死亡10例,休克、脑出血等其他合并伤致死亡8例;转运途中无死亡。现场急救及入院后评估对比,无一例出现继发性损伤;19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2例脊髓损伤后期并发症死亡;入院治疗后,Frankel分级B~D级患者178例,神经功能有1~2级的改善,A级患者20例中,6例神经功能有1~2级改善,14例无明显改善。结论:正确的院前救治和早期处理能减少脊髓继发性损伤,对改善患者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高位颈脊髓完全损伤的预后,为颈椎过伸性损伤的诊治提供依据,确认颈脊髓损伤的早期死亡指标.方法 89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颈椎过伸性损伤的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相关影像学特点.结果 脊髓中央损伤综合症占39.32%,居首位,其中典型脊髓中央损伤综合症占16.85%,不典型脊髓中央损伤综合症占22.47%,以手部运动、感觉障碍为主占23.60%,居其次,前脊髓损伤综合症占13.48%,以上肢感觉障碍为主占12.36%,完全性脊髓损伤致四肢全瘫占3.37%,非典型Brown-Sequra征占3.37%,四肢无运动功能,但保留骶段感觉运动功能者占2.25%,颈部疼痛占2.25%.脊髓损伤性表现主要为脊髓内出血、水肿或弥漫性出血、水肿,椎前血肿、水肿、积液,椎间盘前缘及椎间盘水平裂,前纵韧带断裂,分别占65.17%、57.30%、25.84%、22.47%.25例C3、C4以上损伤中,3例为完全性脊髓损伤,均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颈椎过伸性损伤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颜面部皮肤损伤、影像学变化结合临床表现特点,为颈椎过伸性损伤的诊断提供依据.高位颈脊髓完全性损伤,是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的一个早期死亡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高海拔地区急性颈髓损伤早期并发症多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 月-2016 年12 月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02 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早期并发症的分布,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高海拔地区急性颈髓损伤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302 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中共241(79.80%)例存在不同类型的早期并发症,主要有便秘(75.49%)、心率减慢(47.35%)、低钠血症(45.03%)、高热(40.72%)、呼吸功能障碍(34.10%)和血压下降(30.79%)。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西宁市定居时间<1 年、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部位为C4及以上、合并颅脑损伤、未进行气管切开和未进行雾化吸入排痰为高海拔地区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发生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1.737、3.522、3.673、2.301、1.993 和2.942,均<0.05)。结论高海拔地区急性颈髓损伤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可以对西宁市定居时间<1 年、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部位为C4及以上、合并颅脑损伤、未进行气管切开和未进行雾化吸入排痰患者加强监控,降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478例颈髓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分为感染组(122例)和非感染组(356例).以是否发生HAP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时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颈髓损伤患者发生HAP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2例出现HAP(25.52%);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损伤节段、入院时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S)、伤后8h内甲泼尼龙注射液治疗情况、气管切开、吸烟史和肺部疾病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节段(OR =4.474)、入院时JOAS(OR=3.856)、气管切开(OR=2.452)和肺部疾病病史(OR=1.589)均为颈髓损伤患者HAP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急性完全性颈段脊髓损伤(CSCI)患者肺功能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分析方法对28例完全性(CSCI)患者进行一系列综合康复训练如:深呼吸(腹式呼吸)与咳嗽,胸部叩击,间歇训练,分别在15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对28例患者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I)等肺功能指标进行检查。结果:CSCI患者肺功能检测指标中VC、FVC、MVV、FEVl的预测百分比在综合康复训练对1个月内无明显改变,康复训练3个月有所上升,6个月上升明显,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改善。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对急性完全性颈段脊髓损伤肺功能影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①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②方法 对 4 2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 4 2例 ,CT扫描 2 5例 ,MRI检查 19例 ;手术治疗31例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4例 ,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2 7例。③结果 颈髓损伤组颈椎管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 =13.0 9,P <0 .0 0 5 )。MRI检查 19例提示颈髓损伤存在脊髓水肿、髓内出血和脊髓挫裂伤 3种形式。伤后 14d内手术者疗效优于晚期手术者。④结论 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颈椎失稳是该病的主要病理解剖基础。临床Frankel分级与MRI检查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对X线片或CT扫描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病人 ,应尽早行MRI检查 ,争取 14d内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