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介绍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手术的体会。方法:2000年12月至2006年3月,5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手术,患者年龄43~81岁,平均60·5岁,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19例,Ⅲ级31例,Ⅳ级7例;二尖瓣病变29例,主动脉病变13例,联合瓣膜病变15例,瓣膜病病因中,风湿性31例,退行性13例,缺血性9例,二瓣化畸形4例。共搭桥103支,平均1·8支,根据患者的年龄及病变血管情况选用乳内动脉、桡动脉及大隐静脉做血管桥。行二尖瓣成形17例,二尖瓣置换12例;主动脉瓣成形10例,主动脉瓣置换12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6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13例。术中放置经食管超声监测检测瓣膜成形效果。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术后并发症为出血、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和小面积脑梗塞。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瓣膜成形效果满意;术后随访平均13·5个月,无明显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改善。结论:风湿性瓣膜病患者,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瓣膜成形,手术效果满意。综合使用多种成形技术行主动脉瓣成形,取得较好的近中期效果。术中经食管超声检测并结合注水试验对于了解成形术的效果有重要意义。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地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及床旁血滤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 76例瓣膜替换或成形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危险因素 ,并介绍此类手术的成功经验。方法 行瓣膜替换或成形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76例。男 6 1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5 6岁 ,共移植旁路血管 117支 ,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 (AVR) (1~ 3支桥 ) 2 5例 ,二尖瓣置换 (MVR) (1~ 4支桥 ) 31例 (MVR TVP 3例 ,MVR AVR 2例 ) ,双瓣置换 (BVR)(1~ 3支桥 ) 18例 (BVR TVP 2例 ) ,及MVP (1支桥 ) 1例 (MVP TVP 1例 )。 6 7例瓣膜病理改变为风湿性瓣膜病变 ,9例为瓣膜退行性病变或先天性畸形。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手术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6例 (7.89% )。 6 3例患者有术后远期随访记录 ,随访率 90 % ,平均随访 2 6 .8个月 ,6 2例心功能明显改善 ,1例远期死亡 (术后 9个月死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结论 瓣膜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危险性高于单一手术 ,术前心肌梗塞中、心功能、EF、体外循环时间和动脉阻断时间与手术死亡率相关。彻底解除瓣膜病变、充分的心肌再血管化和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30例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进行瓣膜手术,年龄40-76(62.9±10.4)岁。其中缺血性瓣膜病变22例,风湿性瓣膜病变8例。术前冠状动脉造影诊断26例,术中发现冠脉严重病变4例。全组共移植血管133支(平均4.43支)。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置换术12例、二尖瓣成形术8例、双瓣膜手术7例。结果术后住院死亡1例(3.3%),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术后心功能Ⅰ级22例、Ⅱ级7例,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手术安全、有效。冠心病与心脏瓣膜病同时存在明显加重了心肌损害,完善纠治瓣膜病变、充分心肌再血管化和严格的术中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方法 1979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随访837例瓣膜置换患者,年龄19~84岁,包括主动脉瓣置换478例(378例置换标准St.Jude瓣,78例置换Master系列瓣,22例置换HP系列瓣),其中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50例;二尖瓣置换359例(266例置换标准St.Jude瓣,93例置换Master系列瓣),其中有369例术前心功能NY-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实施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合并二尖瓣置换/成形术38例。主动脉根部2例行Wheat术,其余均行Bentall术;二尖瓣6例行二尖瓣成形术(MVP),32例行二尖瓣置换术(MVR)。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2例,孙氏手术4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病死率2.6%(1/38);1例患者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术后植入永久起搏器;1例患者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2例患者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1例患者并发真菌感染。2例患者因术后引流多行二次开胸探查术。术后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5±11)mm(36-83mm),较术前明显缩小。结论:主动脉根部联合二尖瓣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于主动脉瓣环较大的患者,经主动脉瓣口行二尖瓣手术能够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180例65岁以上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手术风险及手术并发症。方法 2008年2月—2013年6月,180例65岁以上患者接受心脏瓣膜手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65例,二尖瓣置换术30例,二尖瓣成形术25例,双瓣置换术25例,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成形术28例,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成形术4例,Bentall手术3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6例,三尖瓣成形术33例,房颤消融术34例,左心房取血栓术5例,室缺修补术1例。使用生物瓣153例(85%),机械瓣27例(15%)。结果全组患者住院死亡9例,其余171例患者治愈出院。结论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术前详细评估手术风险,术中加强心肌及肾功能的保护,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 目的 总结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从2010年1月~2013年5月间89例65岁以上风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同期瓣膜手术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2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70.6±3.4)岁;心功能II级10例,III级45例,IV级34例;二尖瓣病变45例,主动脉瓣病变22例,联合瓣膜病变22例;均伴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手术行二尖瓣成形17例,行二尖瓣置换28例,行主动脉瓣置换22例,行双瓣置换18例, 主动脉瓣置换和二尖瓣成形4例;30例为机械瓣置换,42例为生物瓣置换;冠脉搭桥平均2.2支/例。结果 手术体外循环时间(116.2±22.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0.5±13.6)min。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因主要为低心排出量综合症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恢复良好。随访79例,随访时间12~52月,随访期间死亡5例,1例为术后8、12个月消化道出血死亡,2例术后2年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术后4年死于肺癌。其余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对老年风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同期瓣膜置换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我院1989~1991年采用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保护心肌,在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手术中取得了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1.临床资料:男10例,女1例;年龄19~52岁,平均35岁。心功能Ⅱ~Ⅲ级。主动脉窦瘤破裂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9例(1例伴房间隔缺损),其中3例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6例均为联合瓣膜病变,2例行双瓣置换,4例行主动脉瓣置换的同时行二尖瓣或三尖瓣成形术,1例伴行血栓摘除术,1例伴行房缺修补术。根据主动脉阻断时间的  相似文献   

9.
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老年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置换术的围手术期特点。方法从2000年1月至2003年4月,共对16例老年患者(60~69岁)施行瓣膜置换术,其中行二尖瓣置换(MVR)10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AMVR)4例,主动脉瓣置换(AVR)2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TVP)1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例;16例患者均置换机械瓣。结果本组早期生存15例(93.8%),死亡1例(6.2%);出院后随访2~76个月,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2例,Ⅱ级3例。结论随着心肌保护水平的提高,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的成熟完善,老年瓣膜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心脏瓣膜替换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1995年1月至2009年5月,对急性心脏瓣膜功能障碍致急性心肺功能衰竭施行急诊瓣膜置换2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12~64岁,术前心功能均为Ⅳ级。二尖瓣病变17例,其中二尖瓣机械瓣替换术后血栓形成致人工瓣膜功能障碍7例,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并瓣周漏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致急性二尖瓣腱索及乳头肌断裂并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并预激症1例。主动脉瓣病变8例,其中感染性心内膜炎并主动脉穿孔致急性心力衰竭(心衰)3例,血栓形成致人工瓣功能障碍2例,主动脉关闭不全并主动脉窦瘤破裂致急性心衰2例,外伤性主动脉瓣撕裂致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1例。二尖瓣替换18例,其中再次心脏瓣膜替换11例,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9例,异常传导束旁路切断1例。主动脉瓣替换8例。置入机械瓣22例,生物瓣3例。主动脉阻断时间34~80 min,转流时间70~160 min。结果:早期死亡1例,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低心排),其余病例术后恢复顺利,随访1~13年,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及时、准确诊断,果断抉择手术时机,合理选择术式及良好围术期处理是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