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瑞芬太尼和异丙酚抑制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在七氟醚麻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苏醒期使用的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90例,随机分为S组(七氟醚维持麻醉,n=30)、SR组(七氟醚维持麻醉,苏醒期应用瑞芬太尼,n=30)和SP组(七氟醚维持麻醉,苏醒期应用异丙酚,n=30)。记录术毕苏醒时间、躁动例数以及拔管时、拔管后5min心率、血压、SpO2等指标。结果术毕各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S组明显多于SR组和SP组(P<0.05)。S组拔管时患者的心率、血压较术前有明显加快(P<0.05),SR拔管1min时SpO2低于术前水平(P<0.05),但很快回升。结论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均能有效减少七氟醚维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苏醒期躁动,对患者苏醒以及拔管时间无明显影响,且应用瑞芬太尼可使患者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丙泊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复合异氟烷应用于神经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5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半小时肌注鲁米那0.1、阿托品0.5 mg,常规麻醉诱导后给予丙泊酚3~4 mg- kg-1·h-1,瑞芬太尼4.0 ~6.0 μg·kg-1·h-1微量泵泵注,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20~30 mg/h,并吸入0.5 ~1.0%异氟烷维持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股动脉穿刺置管时(T2)、放置支架、填充弹簧圈时(T3)、拔除气管导管时(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观察术中有无体动反应,并记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唤醒、拔管时间,观察苏醒期患者有无呛咳、呕吐、躁动等麻醉并发症,术后询问有无术中知晓.结果 气管插管结合丙泊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复合异氟烷应用于神经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中血压、心率控制平稳,术后苏醒较快,拔管早,无术中知晓,术后呛咳、呕吐、躁动等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56例患者术中未出现动脉瘤破裂.结论 气管插管结合丙泊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复合异氟烷应用于神经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作用确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控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后患者的苏醒质量。方法ASAⅠ级择期行乳突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S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每组30例。两组麻醉诱导方式相同,且均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0.1Ⅱ级择期行乳突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S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每组30例。两组麻醉诱导方式相同,且均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0.10.15μg·kg-1·min-1。S组吸入七氟烷(浓度1.5%0.15μg·kg-1·min-1。S组吸入七氟烷(浓度1.5%2.5%),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七氟烷并加大氧流量至6 L·min-1;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62.5%),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七氟烷并加大氧流量至6 L·min-1;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68 mg·kg-1·h-1,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术毕观察并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听从指令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苏醒期躁动情况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评价拔管后30 min内镇静-觉醒(OAA/S)评分。结果与P组比较,S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延长(P<0.05);呼之睁眼时间、听从指令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缩短(P<0.05)。两组间躁动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拔管后两组患者OAA/S评分均逐渐增高,S组拔管即刻和拔管后10 min时的OAA/S评分高于P组(P<0.05),拔管后20、30 min时两组OA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快,但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患者拔管时间更早,苏醒更快、更彻底,苏醒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开腹阑尾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6月于贺州市人民医院行常规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吸入七氟烷麻醉,研究组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呼吸状态恢复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时间,麻醉后不同时间点心率、血压、动脉压,家长麻醉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家长麻醉满意度优于对照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呼吸状态恢复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诱导时两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结束研究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动脉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开腹阑尾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确切,可减少麻醉苏醒期躁动,且对血压、心率、动脉压的影响较小,还可缩短恢复时间,提高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诱导气管插管的效果,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术后完全清醒的时间,评价其可行性。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行腺样体、扁桃体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在无肌松药下应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七氟烷诱导插管,Ⅱ组应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罗库溴铵诱导插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各时点的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两组气管插管成功率均为100%,T0、T1时两组HR和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两组T2、T3、T4、T5的HR和MAP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Ⅰ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少于Ⅱ组(P<0.05),Ⅰ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Ⅱ组(P<0.05)。结论无肌松药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应用在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中,麻醉诱导平稳,能够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七氟烷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评价其对患儿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在我院行外科手术的小儿238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各119例,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3 min、手术开始3 min后、手术结束前 3 min、拨管后5 min 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两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躁动例数、躁动评分及不良反应。 结果:丙泊酚组 SBP、DBP 与 HR 不同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七氟烷组SBP、DBP与HR水平不同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丙泊酚组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与定向力恢复时间均长于七氟烷组(P均<0.05),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躁动率、镇静躁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恶心、呕吐、分泌物增多、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患儿的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苏醒质量更高,是小儿外科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右美托咪定对采取七氟烷麻醉的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均采取七氟烷麻醉,研究组在注射七氟烷前10 min予以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静脉泵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气管插管时(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5 min(T3)、手术结束即刻(T4)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且观察两组术后拔管时与苏醒时躁动评分、术后拔管与苏醒时间。结果:在T2、T3、T4时刻两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均较T1时刻提高,但研究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拔管时与苏醒时躁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拔管与苏醒时间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维持行七氟烷麻醉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水平,且可减少苏醒期躁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丙泊酚和七氟烷应用于老年患者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两种麻醉药物的优劣势以寻求最适用于老年患者的麻醉方式.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其中七氟烷组预充七氟烷诱导麻醉和复合泵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组则是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并复合输注丙泊酚,对比两组在手术前(Tn)、手术开始10 min(T1)、手术开始30 min(T2)、手术结束前30 min(T3)、手术结束前10min(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气分析中(pH、P02、PCO2)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苏醒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T2、T3两个时间段的HR和MAP的两项指标和手术前10 min相比有明显的下降,七氟烷组T2时HR和MAP为(73.89±7.13)次/min、(80.69±9.43) mmHg,T3时为(72.11±6.25)次/min、(80.14±8.91) mmHg,丙泊酚组T2时HR和MAP为(66.24±7.24)次/min、(68.71±10.18)mmHg,T3时为(63.47±6.45)次/min、(67.13±11.35) 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T2、T3两个时间段丙泊酚组相较于七氟烷组HR和MAP下降程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七氟烷组PO2T2时为(247.51±71.47) mmHg、T3为(268.15±68.46)mmHg,丙泊酚组T2时为(189.17±73.32) mmHg,T3为(183.14±67.17) mmHg,两组患者在T2、T3时间段PO2水平也较T1时间段均有明显的升高(P<0.05),并且以七氟烷组患者升高的趋势更明显(P<0.05);丙泊酚组术后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10.4±2.5) min、(20.5±7.2)min、(35.8±8.6)min,七氟烷组上述指标分别为(6.2±1.9) min、(12.8±3.8) min、(24.6±6.1) min,七氟烷组患者术后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丙泊酚组(P<0.05);苏醒时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丙泊酚组为(4.2±0.4),七氟烷组为(4.1±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手术患者,七氟烷复合麻醉方式相比丙泊酚更具优势,不仅在手术过程中提供更稳定的生命体征,同时能够显著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七氟烷对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行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小儿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静脉注射麻醉组与七氟烷吸入麻醉组各52例,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期不同时点的呼吸(R)、心率(HR)以及两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躁动例数、躁动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切皮时(T2)、麻醉后5 min(T3)的HR、R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与定向力恢复时间均长于七氟烷组(P<0.05),两组患儿的术后躁动发生率与躁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与七氟烷均能用于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但七氟烷对患儿的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苏醒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或联合腺样体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和对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扁桃体或联合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两组均以七氟烷、阿曲库铵麻醉诱导,试验组加用舒芬太尼0.2μg·kg-1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氯化钠注射液。诱导插管后,术中均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术毕待患儿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记录诱导前(T0)、气管插管时(T1)、术中剥离扁桃体或联合腺样体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5 min(T4)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手术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拔管后5 min 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及躁动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T3时MAP、HR水平高于T0时(P<0.05),其余各时点与T0时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T1~T4时MAP、HR水平均高于T0时,且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T4时试验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清醒拔管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试验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vs.40%,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可使扁桃体或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患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并可有效预防术后躁动的发生,且不影响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对小儿七氟烷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ASA I级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者60例,根据手术结束前10min输注药物的不同分为3组(n=20),A组(依托咪酯0.1mg/kg)、B组(依托咪酯0.1mg/kg复合芬太尼1μg/kg)、C组(未加任何药物)。三组患者均给予8%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2μg/kg),继之气管插管,术中持续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各组术后苏醒时间,苏醒即刻躁动评分、CHEOP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寒颤及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儿的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和吸入时间以及术前、术中、术后MAP、HR、SpO2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苏醒时间长于C组(P<0.05);而CHEOPS镇痛评分及躁动评分低于A组及C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组及C组(P<0.05)。三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寒颤的发生率均低于10%,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静脉注射依托咪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可减少小儿七氟烷麻醉下的术后躁动,但苏醒时间稍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丙泊酚与七氟烷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择期手术的18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麻醉组和七氟烷麻醉组各90例。连续监测患儿收缩压(SBP)、心率(HR)、心电图(ECG)、舒张压(DBP)、麻醉深度(BIS)、血氧饱和度(SpO2)、PETCO2。记录患儿麻醉诱导后(T1)、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3min(T3)、手术完成时(T4)、睁眼时(T5)、完全清醒时(T6)的SBP、HR、DBP、BIS。结果:两组患儿组内各指标相比,麻醉诱导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与诱导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七氟烷组患儿手术完成时拔管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与丙泊酚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结论: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均能有效降压,稳定心率,维持相当的麻醉深度,但是七氟烷苏醒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局部浸润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小儿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局部浸润麻醉复合全身麻醉(F组)和单纯全身麻醉(D组),每组30例,术前F组用0.5%利多卡因10 ml在双侧扁桃体窝行局部浸润麻醉,D组用生理盐水10 ml进行对照。记录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及手术结束时(T2)各时点患儿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及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F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D组(P<0.05);T1、T2时F组HR、MAP明显慢于或低于D组(P<0.05);F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均明显减少D组(P<0.05或P<0.01)、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1)。结论 局部浸润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能减少全麻药用量,有利于患儿的术中管理,术后镇痛及尽快苏醒,减少术后躁动,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兰群飞  樊理华 《中国药业》2011,20(23):76-77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治疗小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 选择行下腹部手术的惠儿60例,年龄2~1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随机分成氟比洛芬酯组(I组)和生理盐水组(Ⅱ组),各30例,所有患儿均行面罩吸入8%七氟醚进行诱导,氧流量为4 L/min;术中麻醉用2%~3%七氟醚吸入维持,氧流量为2 L/min,维持麻醉深度在脑电双频指数(BIS)40~60.观察记录一般情况、手术麻醉时间、停药至清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并监测记录氟比洛芬酯或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前(T0)、注射后5 min(T1)、10 min(T2)、拔管前5 min(T3)、拔管即刻(T4)、拔管后5 min(T5)、拔管后10 min(T6)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以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在一般情况、手术麻醉时间、停药至清醒时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13.3%)显著低于Ⅱ组(43.3%),躁动程度显著轻于Ⅱ组(P<0.05,);I组围拔管期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显著低于Ⅱ组相应时点值(P<0.05);两组惠儿术后未发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镇痛效果良好,能有效减少小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5.
王越 《海峡药学》2012,24(8):158-160
目的观察比较七氟烷、一氧化二氮和七氟烷-一氧化二氮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麻醉苏醒过程。方法随机选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使用吸入式麻醉的患者83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A组:给予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B组:给予吸入一氧化二氮维持麻醉;C组:给予吸入七氟烷复合一氧化二氮来维持麻醉。术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在50~60,并观察记录术后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出恢复室时间和唤醒时刻脑电双频指数的值,同时记录术毕即刻(T0)、术毕10min(T1)、拔管前1min(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min(T4)、10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 C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出恢复室时间和唤醒时刻脑电双频指数的值均低于A组和B组,且C组生命体征稳定。结论吸入七氟烷复合一氧化二氮的麻醉效果明显,术后苏醒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苏醒质量。方法:2015年2月~2016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七氟烷组、丙泊酚组各60例,分别采用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结果:丙泊酚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低于七氟烷组,丙泊酚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高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PAED峰值、均值,m-CHEOPS峰值、谷值、均值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苏醒质量,相较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辅以异氟烷吸入麻醉应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18例,麻醉诱导后,以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辅以异氟烷吸入行麻醉维持,于完成脊柱矫形内固定术时行唤醒试验,唤醒成功后以丙泊酚、芬太尼加深麻醉后维持。记录患者手术用时、唤醒时间及苏醒时间,并观察患者唤醒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变化情况。结果手术用时(316±47)min,唤醒时间(524±85)s,唤醒质量均满意,苏醒时间(397±83)s。唤醒后MAP、HR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辅以异氟烷吸入麻醉应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可控性好,生命体征平稳,唤醒质量高,术后苏醒及时,无术中知晓,是1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曲马朵超前镇痛对学龄儿童七氟醚吸入麻醉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循环、苏醒期躁动及镇静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阑尾切除术的患儿90例,年龄6~10岁,ASAⅠ级,随机分为小剂量曲马朵组(T1)、大剂量曲马朵组(T2)及对照组(C),每组30例。各组患儿以七氟醚、芬太尼和阿曲库铵诱导插管,T1、T2组分别于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曲马朵1mg/kg、2mg/kg,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术毕待患儿清醒拔管。结果:各组患儿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T2组患儿拔管时及拔管后10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后镇静满意率明显升高(P<0.01),T1组HR、MAP及躁动发生率较C组有一定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mg/kg的曲马朵超前镇痛可以有效预防学龄儿童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躁动的发生,获得较为满意的镇静效果,拔管时及拔管后循环更平稳,且不影响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七氟烷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方案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8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各40例。七氟烷组给予七氟烷、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方案,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方案麻醉,对两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苏醒时间、苏醒评分、术后头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的优良率高于丙泊酚组,瑞芬太尼用量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瑞芬太尼联合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术中持续输注小剂量舒芬太尼对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下患者术后的痛觉过敏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6月~2015年6月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共60例。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30例和生理盐水组(NS组)30例。2组术中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和丙泊酚4~8 mg/(kg·h)维持麻醉。手术开始之后,SF组与NS组分别输注舒芬太尼和生理盐水。记录呼唤睁眼、自主呼吸恢复、拔管时间;苏醒后5 min、30 min、12 h、24 h、48 h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T2)、术中(T3)、拔管时(T4)、拔管后10 min(T5)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过度镇静、呼吸抑制、术中知晓、苏醒时躁动、术后呕心/呕吐、静注曲马多等情况。结果 2组呼唤睁眼、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的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F组苏醒后5 min、30 min和4 h VAS评分低于NS组(P<0.05);在T4、T5时点比较,SF组MAP和HR低于NS组(P<0.05);SF组后使用曲马多发生率、疼痛(VAS评分≥3)、苏醒时躁动均低于NS组(P<0.05)。结论术中持续输注小剂量舒芬太尼可有效改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下患者术后的痛觉过敏,具有良好的临床麻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