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循证医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明确、明智地利用已有最好证据来解决每个患者的治疗问题。它认为任何医疗决策都应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依据[1]。循证医学使得各种应用医学面临巨大的挑战。经验医学转向循证医学,成为本世纪应用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临床输血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临床输血学的研究与发展也受到了循证医学的影响。1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与特点循证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当  相似文献   

2.
循证医学是指导临床医生应用最佳证据,促进制定临床决策的新兴学科,现已在许多临床分支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在医学教育中也显示出重要价值,利用循证医学理念并融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逐渐成为国际上医学教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全科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可以有效提高全科医生临床决策能力,促进全科医学服务模式转变,丰富全科医学内涵。将循证医学理念应用到全科医学教育的途径包括强化全科循证医学师资力量、创新全科循证医学教学方式、将循证医学技能评价与考核引入全科医生考核体系。全科医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教育尚面临诸多问题,需持续改进全科医生循证医学教学手段,科学开展全科医生循证医学教学评估。  相似文献   

4.
<正>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不仅能促使临床医疗决策科学化、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同时也能紧跟现代学科发展前沿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素质。下面就循证医学临床实践中应用的一般问题进行介绍。1 临床实践应用循证医学的意义1.1 规范医疗行为,科学选择诊疗方案很多研究发现,对同一临床问题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社区  相似文献   

5.
循证医学 (EBM)又称有证据医学、求证医学、实证医学。循证医学的概念为 :“谨慎地、清晰地、明智地应用当代最佳证据 (资料 )对个体患者医疗作出决策”。循证医学是临床流行病学和现代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典范 ,它的研究结果直接为临床治疗、临床研究和卫生决策提供信息指导。它的产生虽然只有短短 10余年 ,但该学科对临床医学实践和治疗决策已产生了重大影响。1 循证医学的起源、背景、目的1.1 循证医学的起源 循证医学 (EBM)的观念源于2 0世纪 80年代 ,当时临床研究特别是临床试验非常活跃 ,发表结果越来越多地使 EBM有证可循…  相似文献   

6.
循证医学的临床应用对促进我国医疗卫生决策科学化,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和医生的权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循证医学和传统医学的区别和联系、循证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循证医学与疾病临床诊疗的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在妇产科临床中的作用。方法用循证医学在妇产科领域中的基本特征,与传统医学进行比较。结果循证医学注重证据,通过提出问题及证据的查询、评价、应用、再评价几个过程,对临床医师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应用现有最好的研究证据,为患者做出最佳的临床决策。结论循证医学优于传统医学。  相似文献   

8.
浅谈循证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金铎 《中国医刊》2004,39(2):13-14
21世纪的临床医学正从以经验医学为主向循证医学发展.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也有译为证据医学,是在Dr.Cochrane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设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80年代加拿大McMaster医学院正式命名;90年代,Sackett确定其涵义为:认真、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研究得到的最佳证据为病人制定处理决策.现在EBM已成为全球医学研究的热点,并正向纵深发展,延伸到医学各部门和临床各科,循证外科、循证心脏病学等相续产生.  相似文献   

9.
循证医学(一)——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良寿 《疑难病杂志》2004,3(5):317-319
循证医学 (evidence basedmedicine)在国际临床医学领域得到迅速发展 ,是由于循证医学为临床医疗决策科学化提供了手段。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虽在我国初见端倪 ,但推广、普及的任务十分艰巨 ,当务之急是要在临床工作者中普及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为此 ,我刊特邀第四军医大学军队流行病学教研究室李良寿教授及其同事编写了“循证医学”讲座 ,拟在本栏连续刊载。  相似文献   

10.
循证医学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并通过严格的检索、筛选和评价文献来回答问题,达到知识更新.以确保他们应用最新成就作出治疗决策及医疗管理决策.这对于作为医学信息中心图书馆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医学图书馆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就循证医学模式,文章阐述了医学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