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碳酸酐酶Ⅸ(CAⅨ/G250)在肾癌组织和血液中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62例肾癌患者癌组织和外周血液中碳酸酐酶Ⅸ(G250)mRNA的表达,以32例正常肾组织和非肾癌患者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62例肾癌患者碳酸酐酶Ⅸ(G250)mRNA阳性率在癌组织中为82.3%(51/62),在外周血中为54.8%(34/62),各对照组均无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外周血中碳酸酐酶Ⅸ(G250)mRNA阳性率分别为98%(49/50)和66%(33/50),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肾癌(P<0.05).结论 碳酸酐酶Ⅸ(G250)在肾癌尤其是透明细胞癌中有特异性的高表达,可以用于肾癌以及肾癌微转移的诊断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肾癌旁组织中CD34+/Flk-1+内皮祖细胞(EPCs)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肾癌浸润性生长的相关性。方法首先建立裸鼠原位肾癌模型,建模成功后第7、12、17、21天分别处死8只裸鼠,收取癌旁组织,对照组同时间收取相应部位肾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癌旁组织中EPCs占单个核细胞的比例,RT-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配体Flk-1表达强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旁组织平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肿瘤形成12、17、21d,癌旁EPCs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呈现上升趋势(P〈0.01)。各时间段癌旁VEGF表达递增(P〈0.01),但均低于对照组(P〈0.01)。Flk-1表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P〈0.01)。癌旁MVD表达与VEGF一致,整体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EPCs在肾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参与癌旁血管新生,可能与肾癌的浸润性生长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mRNA在HBsAg阳性肝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8例HBsAg阳性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结果:32例(84.2%)患者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呈阳性表达,其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亦为阳性;而阴性表达的6例(15.8%)其外周血甲胎蛋白mRHA和血清甲胎蛋白亦为阴性。HBsAg阳性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阳性率在合并肝硬化组为100%,合并血清甲胎蛋白〉25ug/L组为100%、无合并肝硬化组为57.1%,〈25ug/L组为57.1%,P〈0.05。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阳性率和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均于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癌组织甲胎蛋白RNA阳性表达与合并肝硬化呈正相关,而与有无门静脉癌栓或肝外转移及癌灶大小无相关性。结论:大多数HBsAg阳性肝细胞癌的甲胎蛋白基因处于活化状态,其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阳性表达和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均与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阳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EphA2/EphrinA1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22例肾癌组织和12例非肾癌正常肾组织中EphA2、EphrinA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并对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8例肾癌组织和24例正常肾组织中EphA2、EphrinA1的表达,分析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肾癌组织中EphA2和EphrinA1的mRAN和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1.60±0.80vs0.58±0.19,1.37±0.63vs0.91±0.40;424.38±43.14VS332.44±42.83,419.44±52.13vs325.36±42.33,均P〈0.01)。但两种蛋白与其mRAN表达均不存在相关关系(r=0.050,P〉0.05;r=0.171,P〉0.05)。在肾癌组织分级不同的各组间,EphA2、EphrinA1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75,P〈0.01)X^2=7.947,P〈0.05),且随着等级的增加,EphA2、EphrinA1蛋白的表达量也显著增加(r=0.350,P〈0.01;r=0.344,P〈0.01)。结论EphA2和EphrinA1蛋白高表达于肾癌高分期组、高分级组和淋巴结转移组,其高表达的机制除与基因表达上调有关外,EphA2蛋白降解受阻可能是导致其升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Survivin、EGFR和PCNA在人肾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三者在肾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82例肾癌与26例癌旁正常肾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Survivin、EGFR和PCNA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肾癌中Survivin、EGFR和PCNA的总表达率分别为74.4%(61/82)、57.3%(47/82)和78.0%(64/82),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P〈0.05)。Survivin和PCNA在肾癌中的表达随着病理分级升高而升高,Survivin和EGFR在肾癌中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肾癌的预后与Survivin、EGFR的阳性表达率有关(P〈0.05)。Survivin、EGFR、PCNA三者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关系密切(P〈0.01)。结论Survivin、EGFR、PCNA在肾癌中均有过量表达,可能参与肾癌的发生、发展。Survivin、EGFR阳性表达均可以提示肾癌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静脉血与肾静脉血中PDGF-BB、VEGF的水平及其与肾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29例肾癌患者术前24h、术后48、96h外周血及其中19例肾癌患者术中肾静脉血,12例肾结石患者术前24h外周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标本PDGF-BB、VEGF的水平。结果(1)肾癌组患者术前24h外周血清VEGF和PDGF-BB水平均高于’肾结石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肾癌组患者术后48h外周血清VEGF和PDGF-BB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术后96h较术后48h显著上升(P〈0.05);肾癌肾静脉血清VEGF和PDGF-BB水平高于外周血清(P〈0.05)。(3)临床分期Ⅲ-Ⅳ期肾癌组患者术前24h外周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病理分级G3显著高于G1~G2(P〈0.05)。(4)肾癌’肾静脉血清VEGF水平与肿瘤直径呈正相关(r=0.45,P=0.01)。结论正在肿瘤增殖的肾癌组织可能是PDGF—BB、VEGF的主要生成源;VEGF水平可作为一种肿瘤标记物,为肿瘤的诊断、疗效评定、监测复发以及评估预后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7.
曾亚  何佳  汤参娥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899-1901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7(CCR7)和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检测43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和35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CCR7mRNA和COx-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CCR7mRNA和COX-2mRNA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79%和58.14%,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9±0.28和0.66±0.21,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阳性率(分别为14.29%和8.57%)和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3±0.05和0.09土0.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CR7mRNA和COX-2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相对表达量均随癌细胞浸润程度的加深、临床分期的增加及淋巴结转移明显增高(P〈0.05),但与性别和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CCR7和COX-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癌细胞的浸润与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 Survivin 在肾细胞癌(RCC)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液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 RCC 行肾癌根治术患者和10例非肿瘤原因切肾患者术前1 d、术后第7天外周血中 Survivin 含量表达变化情况。结果10例非肿瘤原因切肾患者术前1 d、术后第7天外周血中Survivin 的含量分别为(10.90±14.69)pg/mL、(5.00±10.58)pg/mL;30例 RCC 患者术前1 d、术后第7天外周血中 Survivin 的含量分别为(125.80±49.28)pg/mL、(31.53±23.70)pg/mL。对照组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CC 组术前、术后相比,术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 RCC 组相比,术前术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肾细胞癌根治术后,Survivin 在外周血中含量随之明显下降,进一步说明了 Survivin 与 RCC 的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测定外周血中 Survivin 含量可作为监测肿瘤发生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将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碳酸酐酶IX(carbonic anhydrasesIX,CAIX)的检测在。肾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经病理确诊的肾癌患者,检测其外周血血清中VEGF及CAIX的水平。结果30例肾癌患者中出现转移7例(23.3%),肿瘤转移患者外周血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而CAIX水平低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检测外周血血清CAIX表达水平在肾癌转移诊断中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检测外周血血清CAIX水平可能有助于恶性肿瘤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张伟  李军  吴荣佩  李晓飞 《新医学》2010,41(6):371-374,378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及IGF-1受体(IGF—1R)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GF-1及IGF-1R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IGF-1mRNA和IGF-1R mRNA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在相应癌旁组织中均为80%。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IGF-1mRNA和IGF-1R mRNA的相对表达强度分别为0.42±0.05、0.38±0.02,对应癌旁组织中分别为0.05±0.01和0.06±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AJCC分期越高,IGF-1、IGF-1R水平越高(P〈0.0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普遍表达IGF-1和IGF-1R基因,其中肾透明细胞癌存在IGF-1和IGF-1R高表达;IGF-1和IGF-1R与肾透明细胞癌密切相关,可有助于预测患者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对42例肾细胞癌患者术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肿瘤的峰值强度,术后CD34单克隆抗体染色肿瘤组织,显微镜下计数肿瘤的微血管数。结果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的峰值强度为(35.64±5.00)dB,微血管密度为(65.71±20.14)条/HP,均高于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P〈0.05)。肾细胞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性(r=0.665,P=0.000)。结论肾细胞癌的峰值强度反映微血管密度,可用于术前评估肾细胞癌的血管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并分析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肾癌、癌旁组织、正常肾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7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标本包括:47例肾癌组织、41例癌旁组织、38例正常肾组织、35例患者外周血标本,制备组织抽提液及外周血清.运用ELISA法检测三种组织及血清中TSP-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TSP-1在肾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肾组织三者间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6.44±4.80ng/mL、42.55±4.12ng/mL、46.55±1.55ng/mL,依次递增,三种组织间的表达水平,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TSP-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随着肾癌TNM分期与Fuhrman分级的提高而均降低,且都呈负相关(r=-0.84,P<0.01;r=-0.70,P<0.01).结论 TSP-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可能在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SP-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肾癌的TNM分期和Fuhrman分级关系密切,可作为评判肾透明细胞癌发展及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R-34a在肾癌组织中表达、miR-34a对人肾癌ACHN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iR-34a在20例肾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miR-34a mimics转染入肾癌ACHN细胞中,试验分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miR-34a mimics转染组。实时PCR检测转染24 h后miR-34a表达量;噻唑蓝(MTT)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Transwell及Matrige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实时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后转录因子YY1表达水平。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20例癌组织中miR-34a平均表达量为1.06±0.67,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62±0.83,P<0.01);转染后24 h,miR-34a mimics转染组的miR-34a表达量为157.04±13.01,较阴性对照组显著上调(P<0.01);miR-34a mimics转染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1),细胞生长被阻滞在G0/G1期;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1);转染miR-34a mimics后YY1基因在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蛋白水平下调。结论 miR-34a在肾癌中低表达,可能与肾癌的发生有关;miR-34a调控YY1的表达可能是抑制肾癌细胞生物活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组织中Mina5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测定96例肾细胞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Mina53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其蛋白水平的表达,分析其结果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Mina53平均模板量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的表达(P〈0.01),且在Ⅲ期、Ⅳ期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期、Ⅱ期的表达水平(P〈0.01),Mina53蛋白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肾组织的表达水平(P〈0.01);Mina53高表达者的预后较低表达者明显要差(P〈0.01)。结论 Mina53基因及蛋白的高表达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其表达水平越高,预后越差,Mina53有望成为预后判断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肾细胞癌(简称肾癌)组织中EZH2和P57的表达,探讨其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癌组织(n=64)和正常肾组织(n=12)中EZH2和P57的表达,分析EZH2和P57表达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其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肾组织EZH2及P5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67%和75.00%:肾癌组织EZH2和P57的阳性表达率为78.13%和25.56%,肾癌组织EZH2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肾组织,P57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肾组织(均P〈0.01)。EZH2阳性表达率随肾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升高而增加,且淋巴结转移组EZH2阳性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57阳性表达率随肾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升高而呈下降趋势,且淋巴结转移组P57表达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二者差异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均无关(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57和EZH2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48,P〈0.05)。结论EZH2和P57异常表达与肾癌发生和临床进展关系密切,P57可能是EZH2的下游靶基因,但其靶向抑制的具体机制尚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F-box蛋白4(FBX4)和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相互作用核蛋白2(TIN2)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癌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收集110例明确诊断的食管鳞癌中心组织及其30例癌旁组织,采用SBY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FBX4和TIN2基因在食管鳞癌中心组织和癌旁组织mRNA水平的表达,并分析FBX4和TIN2 mRNA表达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 FBX4 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24±0.43(n=110),而在肿瘤旁组织中为0.40±0.27(n=3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食管鳞癌组织中TIN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59±1.19(n=101);肿瘤旁为2.54±1.89(n=3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TIN2 mRNA表达在临床各参数不同分组内均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FBX4 mRNA表达虽在不同性别、年龄、钡餐分型、临床分期和肿瘤长度中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不同病理分型中存在统计学差异,即相对于高分化鳞癌,低分化和中分化的鳞癌组织中的FBX4 mRNA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BX4和TIN2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1,P=0.000).结论 FBX4和TIN2 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均表现表达增高,且存在直线相关关系,提示FBX4和TIN2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肿瘤分化程度与FBX4表达相关,而与TIN2不相关,表明肿瘤分化还与FBX4介导的泛素化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肾细胞癌、肾脏良性肿瘤标本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研究不同性质肾脏肿瘤血管生成的差异。方法:肾细胞癌标本39例,良性肾脏肿瘤标本12例。采用“热点(hotpoint)”法计数MVD,VEGF的定量标准为VEGF染色强度与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值的乘积。结果:MVD、VEGF在肾细胞癌和良性肾脏肿瘤均有表达。肾细胞癌组织MVD(18.3±6.9)计数/视野,VEGF乘积值3.63±2.5(×400),转移者MVD和VEGF乘积值分别为(26.2±7.8)计数/视野、5.83±2.4,未转移者MVD和VEGF乘积值分别为(14.4±4.6)计数/视野、2.06±2.7;12例良性肾脏肿瘤MVD为(2.5±1.3)计数/视野,VEGF乘积值为0.32±0.2。肾细胞癌组织MVD和VEGF表达显著高于良性肾肿瘤(P〈0.01),转移组肾细胞癌MVD和VEGF表达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1);肾细胞癌组织MVD与VEGF统计学上呈正相关(r=0.684,P〈0.001)。结论:肾细胞癌MVD及VEGF表达均显著高于良性肾脏肿瘤,提示不同性质的肾脏肿瘤其血管生成情况不同.转移肾细胞癌血管生成水平亦高于未转移肾细胞癌,提示血管生成与肾细胞癌转移相关,肾细胞癌组织MVD和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大肠癌患者及3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Treg的变化;ELISA检测同一标本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36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Treg占CD4^+、淋巴细胞的比例为(6.92±1.31)%,与正常对照组(4.91±1,24)%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0例腺癌、7例黏液癌、9例未分化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Treg比例分别为(6.81±1.52)%、(6.99±1.21)%、(7.08±1.17)%,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高于对照组的(4.91±1.24)%,差异有显著性(P〈0,05)。IV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高于Ⅱ期大肠癌患者(P〈0.05)。大肠癌组外周血清中TGF—β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TGF—β水平增加,CD4^+、CD25^+、CD127^lo/-Treg比例逐渐增高,两者呈正相关。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Treg表达增高,与临床分期相关,但与组织学分类无关,导致机体免疫抑制,可能参与大肠癌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端粒保护蛋白TRF1、TRF2和POT1基因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33例明确诊断的食管癌中心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提取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采用SBYRGreen适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RF1、TRF2和POT1基因在食管癌中心组织和癌旁组织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TRF1mRNA在食管癌中心和癌旁表达所得CT值与β-actinmRNA所得CT值之差(即ΔCT值)分别为1.42±2.31和1.0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33);POT1在两者中的表达分别为4.72±1.47和3.80±1.0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33);TRF2为8.53±2.57和8.38±1.5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33)。结论虽然TRF2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和肿瘤旁表达没有差异,但TRF1和POT1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异常降低,提示TRF1和POT1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