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辅以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结果26例均一次手术将肿瘤完全切除,25例均定期行膀胱药物灌注化疗。1例行输尿管口电切的患者术后未发生同侧输尿管口狭窄、膀胱输尿管返流。术中未发生大出血、严重膀胱穿孔等并发症。术后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43个月:23例均无瘤存活,3例患者死于其他疾病;其中4例复发,复发率为15.4%;4例复发患者,2例再次行TURBT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辅以术后灌注化疗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其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且没有增加肿瘤复发或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本组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63例,肿瘤单发36例,多发27例。肿瘤直径0.2~3.0cm,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所有患者均行TURBT,术后常规卡介苗或化疗药物膀胱灌注,定期复查膀胱镜。结果 6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6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62个月,平均36个月,38例长期稳定,未见复发;23例复发,复发率37.7%(23/61)。其中17例再次行TURBT,手术后9例病情稳定,8例术后再次复发,再行TURBT1~4次(其中5例临床分期增至T2,鉴于患者高龄或全身情况较差,仍采用TURBT治疗);6例术后复发,因临床分期增加至T2~T3,行开放手术,其中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随访期间死亡2例。结论对于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对于进展为T2期的老年体弱膀胱癌患者,多次TURBT可改善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生命,可有选择性地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价值。方法对26例不愿或不能接受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MIBC患者,先给予以顺铂、吉西他滨、明胶海绵颗粒髂内动脉化疗栓塞,4周进行1次,3~5次动脉化疗后,予以TURBT切除所有残余肿瘤,术后常规给予膀胱灌注化疗。观察动脉化疗栓塞效果,分析肿瘤降期率、肿瘤复发率,膀胱保留率,同时评价动脉化疗栓塞的不良反应。结果经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21例动脉化疗有效,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的缩小;5例化疗栓塞术后肿瘤无明显改变,但血尿症状明显改善。26例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术后肿瘤病理分期降低17例(65.4%),肿瘤复发8例(复发率为30.8%)。所有患者出现副反应均轻微、可逆。结论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髂内动脉化疗栓塞能使肿瘤降期及瘤体缩小,结合经尿道肿瘤切除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欧洲泌尿协会指南指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电切术后行膀胱灌注辅助治疗可降低肿瘤复发和进展成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风险。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和卡介苗(BCG)都能降低TaT1期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复发率。然而,膀胱灌注BCG相对于化疗药物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陈毅章 《临床医学》2013,33(9):50-51
目的通过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手段对于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以及治疗效果,把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手术要点,降低浸润性膀胱癌的病死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以沅江市人民医院近年收治的36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成两组。一组进行普通切除术手段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以化疗为辅助,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方式,作为实验组。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重量及复发率进行调查。结果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手段进行治疗者的生活质量相对于经过普通切除术者有明显提高,且病死率和复发率有所下降。结论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手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复发率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影响浸润性膀胱癌术后预后的因素分析——附10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桂晓  丘少鹏 《新医学》2006,37(10):663-664
目的:探讨影响浸润性膀胱癌术后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及Kaplan-Meier法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影响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病程、肿瘤部位、肿瘤类型、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手术方式及术后复发等。膀胱部分切除术及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T2期50%(7/14)、7/8,T3a。期42%(8/19)、58%(14/24),T3b期17%(2/12)、50%(7/14),T4期0/4、31%(4/13)。采用Log-Rank检验,P值分别为T2期0.064、Th期0.013、L。期0.042、T4期0.001,显示手术方式对L3a期、T3b期、T4期的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有明显差异,术后5年生存率均为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的患者大于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均为P〈0.05)。结论:年龄、病程、肿瘤部位、肿瘤类型、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手术方式及术后复发均是影响浸润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浸润性膀胱癌(L3a、L3b期及T4期)宜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而T2期患者则可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作为最常见的膀胱癌类型,其主要治疗方式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但术后复发率高。化疗药物膀胱灌注可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肿瘤的复发风险,并已经广泛应用于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膀胱癌患者的术后预防。由于化疗药物膀胱灌注会引起化学性膀胱炎、尿道狭窄、过敏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化疗药物膀胱灌注所致并发症也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谢盛堂 《临床医学》2020,40(3):60-61
目的 探讨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放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8年11月赣州市肿瘤医院就诊的10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放化疗的方式。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 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 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 121,P 0. 05)。结论 采取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放化疗的方式,临床疗效效果更好,大幅提高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生存质量,对病情改善有着可观显效。临床价值显著,可广泛应用于对膀胱癌患者的治疗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与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激光组(采取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42例和电极组(采取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40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s,TURBT)术后即刻单次与术后1周开始多次膀胱灌注丝裂霉素C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效果。方法将67例行TURBT术术后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次灌注组34例,采用丝裂霉素C 40 mg加入生理盐水40 mL中行TURBT术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共1次。多次灌注组33例,采用丝裂霉素C40 mg加入生理盐水40 mL中在TURBT术术后1周行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随后每个月1次,共22次。观察2组患者术后3年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以及病理学分级为G1、G2+G3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等情况。结果单次灌注组、多次灌注组术后3年复发率分别为44.1%、30.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灌注组、多次灌注组病理学分级为G1复发率分别为18.8%、29.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灌注组、多次灌注组病理学分级为G2+G3复发率分别为66.7%、3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灌注组与多次灌注组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总体效果相当。但对于病理学分级(G2+G3)较高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多次灌注比单次灌注能更好的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新辅助化疗联合高-低氧吸入放射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1例无法耐受或拒绝接受膀胱全切手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保留膀胱治疗,先给予新辅助化疗2周期,然后给予盆腔适形放疗,放疗过程中先后吸入高低浓度氧。对肿瘤部分缓解及复发患者行保留膀胱的手术。结果肿瘤完全缓解率为71.0%(22/31),部分缓解率29.0%(9/31)。9例部分缓解的患者接受了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4例复发患者接受了再次手术治疗。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高-低氧吸入放疗为部分无法耐受或拒绝接受膀胱全切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新辅助化疗联合高-低氧吸入放射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1例无法耐受或拒绝接受膀胱全切手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保留膀胱治疗,先给予新辅助化疗2周期,然后给予盆腔适形放疗,放疗过程中先后吸入高低浓度氧.对肿瘤部分缓解及复发患者行保留膀胱的手术.结果 肿瘤完全缓解率为71.0%(22/31),部分缓解率29.0%(9/31).9例部分缓解的患者接受了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4例复发患者接受了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高-低氧吸入放疗为部分无法耐受或拒绝接受膀胱全切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新辅助化疗联合高-低氧吸入放射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1例无法耐受或拒绝接受膀胱全切手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保留膀胱治疗,先给予新辅助化疗2周期,然后给予盆腔适形放疗,放疗过程中先后吸入高低浓度氧.对肿瘤部分缓解及复发患者行保留膀胱的手术.结果 肿瘤完全缓解率为71.0%(22/31),部分缓解率29.0%(9/31).9例部分缓解的患者接受了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4例复发患者接受了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高-低氧吸入放疗为部分无法耐受或拒绝接受膀胱全切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发病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9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22例,平均年龄72.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辅助检查包括B超、盆腔CT及膀胱镜检+活检。另选同期膀胱尿路上皮癌51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术后1、3和5年生存率等差异。结果 59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膀胱腺癌13例、膀胱鳞癌10例、膀胱小细胞癌5例、膀胱平滑肌肉瘤2例、副神经节瘤4例和混合癌肿25例。其中行全膀胱切除术4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6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BRT)12例。术前新辅助治疗4例,术后辅助放疗14例,术后辅助化疗35例。有效随访53例,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1%、54.7%和28.3%。5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均经病理证实诊断,其中行全膀胱切除术12例,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TUBRT36例。术后成功随访43例,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76.7%和72.7%。结论膀胱非尿路上皮癌临床少见,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是首选手术方法,结合不同肿瘤类型的病理特点,辅助或新辅助放、化疗可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初发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膀胱部分切除术168例,其中T2a期103例,T2b期65例,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70例,其中T2a期34例,T2b期36例,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者行辅助化疗。随访2~18年,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复发135例,肿瘤转移102例,死亡108例,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6%、51.8%、32.4%。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肿瘤转移19例,死亡28例,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6%、73.7%、57.0%。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3年生存率与膀胱部分切除术相近(P〉0.05),但5年、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膀胱部分切除术(均P〈0.05)。结论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生存率与首次手术方式有关,术后长期生存率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好于膀胱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A report is presented on 95 ileal conduit operations. Of these cases 16 had either neurogenic bladder disorders or shrunken bladder after radiation therapy and 79 had carcinomas of the bladder without radiotherapy. 19 of the latter patients were treated palliatively with an ileal conduit without cystectomy, whereas the remaining 60 patients underwent ileal conduit including total cystectomy. Early complications were seen in 42% and late complications in 27% of the patients.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for all stages of carcinoma was 34% and the 10 years survival rate was 18%. There is a definit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duced survival rates in cases of increased tumour staging and grading.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9例,均为男性,年龄40~64岁,平均55岁。尿路上皮癌8例,按WHO分级标准,Ⅱ级5例,Ⅲ级3例;腺鳞癌1例。肿瘤多发6例,均为尿路上皮癌,肿瘤最大径1.5~11.0cm。TNM临床分期:T2N0M07例,T3N0M01例,T4N1M01例。结果手术时间210~330min,平均260min。术中出血量200~800ml。输血5例,输血量400~600ml。病理分期:T2aN0M05例,T2bN0M01例,T4aN0M02例,T4N2M01例。9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64个月。7例无瘤生存,肾功能良好;2例术后2年死亡(1例腺鳞癌者死于全身转移,1例死于意外事故)。所有病例白天控尿均良好,夜间控尿良好5例,剩余尿量0~50ml。1例术后出现上尿路扩张积液、肾功能不全,为两侧输尿管末端粘连所致,经内镜下粘连松解后积液消退,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年龄〈50岁者,术后6个月有阴茎勃起,服用西地那非片可完成性活动。结论改良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More than 350,000 new cases of bladder cancer are diagnosed worldwide each year; the vast majority (> 90%) of these are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s (TCC). The most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ladder cancer are smoking and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toxic chemicals. Painless visible haematuria is the most common presenting symptom of bladder cancer; significant haematuria requires referral to a specialist urology service. Cystoscopy and urine cytology are currently the recommended tools for diagnosis of bladder cancer. Excluding muscle invasion is an important diagnostic step, as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muscle invasive TCC are less favourable. For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followed by intravesical chemotherapy (typically Mitomycin C or epirubicin) or immunotherapy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 is the current standard of care. For patients failing BCG therapy, cystectomy is recommended; for patients unsuitable for surgery, the choice of treatment options is currently limited. However, novel interventions, such as chemohyperthermia and electromotive drug administration, enhance the effects of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and are being evaluated in Phase III trials. Radical cystectomy (with pelvic lymphadenectomy and urinary diversion) or radical radiotherapy are the current established treatments for muscle invasive TCC.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s recommended before definitive treatment of muscle invasive TCC; cisplatin‐containing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is the recommended regimen. Palliative chemotherapy is the first‐choice treatment in metastatic TCC.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联合髂内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因高龄高危不能耐受根治性膀胱全切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2016年5月26例经B超、CT及膀胱镜检查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但不能耐受根治性膀胱全切的高龄高危患者采用TURBt联合髂内动脉栓塞及灌注化疗进行治疗,TURBt可于灌注化疗前或灌注化疗后进行,具体视肿瘤大小及患者病情而定。结果 26例患者手术及髂内动脉栓塞化疗均顺利完成。术前栓塞化疗16例,术后栓塞化疗1次18例,2次9例,3次5例。术后7例复发者再次行TURBt,2例2次复发,行第3次TURBt,复发者再次术前栓塞化疗1次3例。6例合并前列腺增生(BPH)致排尿困难者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肌层浸润性移行细胞癌。灌注化疗期间未发生骨髓抑制、贫血和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毒副作用。术后随访3个月~6年,2年内死亡2例,2~5年内死亡4例,18例生存至今,2例失访。结论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高龄高危患者,TURBt联合髂内动脉栓塞化疗,具有微创、痛苦小、并发症少的特点,避免了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带来的高风险性,以及由于尿流改道而造成的生活质量下降,有效延缓了病情的进展。方法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膀胱憩室癌的诊治(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膀胱憩室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1999年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6例膀胱憩室癌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病因,诊治方法和预后。结果:5例患者为移行细胞癌,1例为鳞状细胞癌。5例行膀胱憩室切除术或膀胱部份切除术。憩室切除采用膀胱内外联合入路。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5例术后予以膀胱灌注化疗,2例加作放疗。6例获随访,存活时间1-9年,平均5年。结论:确立诊断首选膀胱镜检查及活检,B超、CT和MR对肿瘤分期具有重要意义。对膀胱憩室癌行手术联合化疗或放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