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标本(良性28例、恶性18例)和21例正常肾上腺组织标本中VEGF、iNOS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相关性。结果 VEGF、iNOS阳性表达率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正常肾上腺组织(P0.01)。直径≥5 cm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VEGF、iNOS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直径5 cm的瘤组织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中VEGF和iNOS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2,P0.001)。结论 VEGF和iNOS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上腺组织,二者的表达随着肿瘤增大而增强,恶性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良性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共同影响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水平(Malondialdehyde,MDA)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的表达及与意义。【方法】选择住院手术治疗、并经并病理证实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1例,正常健康对照者10例,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病例组患者术前、术后7d血清中总SOD(Total SOD,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opper/Zinc SOD,Cu/Z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OD,Mn-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病例组患者术前血清中T-SOD、Mn-SOD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1),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病例组术前与术后相比,T-SOD、MDA、Cu/Zn-SOD、Mn-SO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术后T-SOD、Cu/Zn-S0D、Mn-SOD,MD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n-SOD活性与尿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SOD和MDA随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发生和切除发生明显改变,这可能说明氧化剂/抗氧化剂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血清中的平衡失调,联合检测SOD、MDA,特别是Mn-SOD,可能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肾上腺良性嗜铬细胞瘤(BPCC)和恶性嗜铬细胞瘤(MPCC)中的表达,探讨诊断MPCC的辅助指标,为鉴别嗜铬细胞瘤(PCC)的生物学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996至2009年期间我院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完整的PCC手术标本141例(其中BPCC113例为良性组,MPCC28例为恶性组),另取10例因良性肾疾患行肾切除时获取的同侧正常肾上腺髓质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PCC、MPCC及对照组中CXCR4的表达;同时随机选取60例标本,其中BPCC40例,MPCC2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XCR4在MPCC组中的表达率为85.71%,明显高于其在BPCC组中的表达(38.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示MPCC组发病年龄明显低于BPCC组,MPCC平均发病年龄为38岁,BPCC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P<0.05)。结论:CXCR4可作为MPCC的预判指标。对年龄较轻的PCC患者,应警惕其为恶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和12例正常脑组织中Survivin、VEGF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正常脑组织中仅2例VEGF呈弱阳性表达,阳性率为16.7%;Survivin均未见阳性表达。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Survivin、VEGF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3.3%(38/60)、70.0%(42/60),其表达强度均显著强于正常脑组织(Uc=3.668、3.403,P〈0.01)。高级别星形细胞瘤Survivin、VEGF的表达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均高于低级别组(χ2=4.341、6.609,Uc=2.318、3.141;P〈0.05、0.01)。Survivin、VEGF在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71,P〈0.001)。结论Survivin、VEGF的表达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且二者具有正相关性;二者的检测可能成为评价脑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与预后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5.
NSE-ELISA技术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快速提高良性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 ,建立一种快速诊断嗜铬细胞瘤良性恶性的方法。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分别分离培养良性恶性嗜铬细胞瘤细胞 ,培养 3天后 ,应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ELISA方法对两种培养的细胞进行NSE表达的量进行检测 ,最后对用于反映细胞中NSE含量的光密度OD值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良性嗜铬细胞瘤细胞组的OD值为 0 .5 14± 0 .0 2 3 ,而恶性组的OD值为 0 .64 7± 0 .0 2 6。结论可以依据嗜铬细胞瘤细胞NSE水平的高低检测出肿瘤的良恶性 ,为进一步诊治嗜铬细胞瘤细胞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VMA检测方法及结果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了本院1300例普通高血压患者、嗜铬细胞瘤51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交感神经节瘤1例、肾上腺肿瘤22例、正常健康对照组50例,24h尿中VMA的含量。结果 VMA的含量在成人间性别、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铬细胞瘤患者与其他疾病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疾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VMA的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治疗有效;同位素放疗法或化疗与手术法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方法无差异。结论 24小时尿VMA是诊断、治疗、预后观察儿萘酚胺代谢疾病最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髓质分泌物CgA、NSE和SYN在髓质病变中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肾上腺髓质分泌物嗜铬蛋白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突触素在肾上腺髓质病变中的分布特点;证明肾上腺的内分泌功能是一有机整体,在肾上腺髓质发生病变时,髓质可能参与皮质功能的调节,从而导致皮质功能的异常;阐明出现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一致性的可能原因;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皮、髓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肾上腺髓质增生、嗜铬细胞瘤和嗜铬细胞癌病例进行嗜铬蛋白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突触素染色,正常肾上腺作为对照,观察其在皮质中分布特点。结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嗜铬细胞癌的皮质中均可见嗜铬蛋白A染色阳性细胞,髓质增生和正常肾上腺病例皮质肾上腺髓质分泌物嗜铬蛋白A染色阴性;肾上腺髓质增生和嗜铬细胞癌皮质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呈阳性,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皮质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呈阴性;肾上腺髓质增生、嗜铬细胞瘤和嗜铬细胞癌的皮质中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呈阳性,正常肾上腺皮质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呈阴性。结论:肾上腺髓质分泌物嗜铬蛋白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突触素分布特点可以帮助鉴别肾上腺髓质增生、嗜铬细胞瘤和嗜铬细胞癌。肾上腺皮、髓质之间联系紧密,受共同机理所调控,除经典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外,肾上腺皮、髓质之间存在相互调节的解剖学和内分泌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肾上腺肿瘤鉴别诊断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肾上腺肿瘤鉴别诊断上的应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肾上腺皮质肿瘤和嗜铬细胞瘤进行内皮素(ET)-1,嗜铬蛋白(Cg)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蛋白基因产物(PGP)9.5,突触素(Syn)及突触小泡蛋白(SV2)检测。结果:100%肾上腺皮质和皮质腺瘤ET-1染色阳性,阳性物以环状和颗粒状存在于瘤细胞胞浆内,30.0%皮质腺癌和12.5%嗜铬细胞瘤也含少许ET-1阳性细胞,但免疫反应物呈粉尘状,CgA仅出现在肾上腺髓质和嗜铬细胞瘤的细胞浆内,NSE几乎出现在所有病例中,Syn和PGP9.5多见于癌和所有嗜铬细胞中,SV2主要见于正常皮质和所有嗜铬细胞瘤,结论:CgA阴性,ET-1阳性免疫反应物为环状,颗粒状的肿瘤可能为皮质腺瘤,CgA阴性,NSE,PGP9.5,Syn或SV2阳性,ET-1阴性或瘤细胞胞浆内含粉尘状免疫反应物,可能是皮质腺癌。CgA和其他神经标记物阳性的肿瘤为嗜铬细胞瘤,但少数肿瘤也见粉尘状ET-1免疫反应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良、恶性腹水癌胚抗原mRNA(CEA mRNA)检测差异,探讨应用CEA mRNA鉴别诊断良、恶性腹水的价值。方法对38例恶性腹水和32例良性腹水检测CEA mRNA和CEA,比较各组此2个指标结果的差异。结果CEAmRNA和CEA的阳性率分别为:恶性腹水78.9%和52.6%,良性腹水9.4%和6.2%。恶性腹水组CEA mRNA和CEA阳性率均高于良性腹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性腹水检测CEA 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CE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恶性腹水CEA mR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EA,对鉴别诊断恶性腹水比CEA更有帮助,但对肝癌性腹水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良、恶性周围神经肿瘤DNA倍体分析,佐以检测p53基因表达,研究其与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及临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65例良、恶性周围神经肿瘤石蜡包埋组织进行肿瘤单细胞DNA倍体分析;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P5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23例良性肿瘤DNA倍体检测均为二倍体;42例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PNST)中检出异倍体4例,二者差别无意义。SPF、PI值在良、恶性周围神经肿瘤中差别有显著意义(χ^2=28.674、23.730,P〈0.001),且与MPNST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rs=0.418、0.347,P〈0.01、0.05)。P53阳性表达在MPNST显著高于良性者(χ^2=34.719,P〈0.001);P53阳性表达强度与MPNST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s=0.326,P〈0.05)。P53阳性表达强度与异倍体的出现及SPF、PI值均呈正相关(rs=0.318~0.354,P〈0.05)。结论SPF、PI值在良性周围神经肿瘤向恶性转化过程中会不断升高,对良、恶性周围神经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临床应用价值。检测P53表达是鉴别诊断良、恶性以及判断MPNST恶性程度高低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14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9例PCa和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CD146、VEGF的表达情况,并检测CD34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PCa组织中CD146的阳性表达率(82.05%)明显高于BPH组织(15.00%,P〈0.05),其表达与PCa的病理分级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PCa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74.36%)明显高于BPH组织(10.00%,P〈0.05),其表达与PCa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PCa中MVD(37.41±7.95)显著高于BPH(17.62±2.40,P〈0.05),MVD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PCa中CD146阳性组及VEGF阳性组MVD(39.73±6.68、40.79±6.03)均高于CD146阴性组及VEGF阴性组(26.83±3.24、27.62±3.24,均P〈0.05),CD146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643,P〈0.05)。结论 CD146、VEGF在PCa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CD146、VEGF表达和微血管的形成在PCa的发生、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145例不同卵巢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交界性卵巢肿瘤和卵巢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高于正常卵巢和良性卵巢肿瘤,差异有显著性(P〈0.05);卵巢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有统计学差异(P〈0.01)。VEGF表达在正常卵巢和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均明显低于交界性卵巢肿瘤和卵巢癌(P〈0.01)。卵巢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VEGF表达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s=0.439,P=0.000)。结论:在缺氧状态下,卵巢癌组织中HIF-1α基因被激活,过渡表达HIF-1α蛋白,并通过VEGF的上调而刺激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促进卵巢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卵巢上皮性癌(EO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EOC的预后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EOT)组织以及50例EOC组织中TIMP-2和VEGF的表达情况。术后随访3~5年,分析术后有无复发患者的TIMP-2、VEGF表达和VEGF/TIMP-2的比值情况。结果 TIMP-2和VEGF在EOC组织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EOT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术后复发患者的EOC组织VEGF和TIMP-2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的患者,而VEGF/TIMP-2的比值≥2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复发的患者(P<0.05)。结论 TIMP-2和VEGF在EOC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情况和VEGF/TIMP-2比值与EOC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生存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端粒酶活性(TA)含量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腹水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46例良恶性肿瘤患者胸腹水中Survivin、VEGF和TA进行了检测。结果:73例恶性胸腹水中Survivin、VEGF和TA指标分别为233.45±50.27ng/L、320.31±59.62μg/L.32.92±10.44μg/L,均分别显著高于73例良性胸腹水78.90±27.16ng/L、76.20±22.94μg/L、8.40±2.78斗g/L三者的含量(P均〈0.01);Survivin、VEGF和TA在恶性胸腹水q-的诊断阳性率依次为72.6%、76.7%、75.3%,三项指标联各测定后阳性率捷高到86.3%。结论:Survivin、VEGF和TA测定对于良恶性胸腹水性质的鉴另,具有重要价值,将survivin、VEGF和TA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阳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Fascin蛋白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9例肾细胞癌组织、20例肾脏良性肿瘤和20例正常肾脏组织中Fascin蛋白和Ki-67的表达,分析Fascin蛋白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指标及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109例肾细胞癌中有58例(53.2%)Fascin蛋白呈阳性表达,20例肾脏良性肿瘤和20例正常肾脏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例数分别为2例(10.0%)和0例(0%),肾细胞癌中Fascin蛋白表达与肾脏良性肿瘤和正常肾脏组织中Fascin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肾细胞癌组织中Fascin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Ki-67表达均呈正相关(均P〈0.01);与肿瘤组织学分类无相关性(P〉0.05)。结论Fascin蛋白在肾细胞癌中表达上调且和肿瘤的恶性程度及侵袭行为有关。Fascin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结合能够更好地判断肾细胞癌的预后,且其有可能成为肾细胞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肾细胞癌、肾脏良性肿瘤标本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研究不同性质肾脏肿瘤血管生成的差异。方法:肾细胞癌标本39例,良性肾脏肿瘤标本12例。采用“热点(hotpoint)”法计数MVD,VEGF的定量标准为VEGF染色强度与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值的乘积。结果:MVD、VEGF在肾细胞癌和良性肾脏肿瘤均有表达。肾细胞癌组织MVD(18.3±6.9)计数/视野,VEGF乘积值3.63±2.5(×400),转移者MVD和VEGF乘积值分别为(26.2±7.8)计数/视野、5.83±2.4,未转移者MVD和VEGF乘积值分别为(14.4±4.6)计数/视野、2.06±2.7;12例良性肾脏肿瘤MVD为(2.5±1.3)计数/视野,VEGF乘积值为0.32±0.2。肾细胞癌组织MVD和VEGF表达显著高于良性肾肿瘤(P〈0.01),转移组肾细胞癌MVD和VEGF表达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1);肾细胞癌组织MVD与VEGF统计学上呈正相关(r=0.684,P〈0.001)。结论:肾细胞癌MVD及VEGF表达均显著高于良性肾脏肿瘤,提示不同性质的肾脏肿瘤其血管生成情况不同.转移肾细胞癌血管生成水平亦高于未转移肾细胞癌,提示血管生成与肾细胞癌转移相关,肾细胞癌组织MVD和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 SP70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经临床明确诊断为良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各90例,采集患者胸腔积液标本,检测 SP70、CEA、Cyfra21-1和 NSE 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 SP70、CEA、CYFRA21-1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2.2%、58.9%和53.3%,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的10.0%、13.3%和22.2%(P <0.05);恶性胸腔积液组NSE 阳性率(31.1%)与良性胸腔积液组(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恶性胸腔积液组 SP70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72.2%、89.2%和81.6%,CEA 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58.9%、84.9%和74.2%,Cy-fra21-1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53.3%、67.1%和58.4%,NSE 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31.1%、78.0%和50.2%。两组患者血清 SP70检测率分别为5.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胸腔积液 SP70检测率分别为10.0%、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P70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具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潜在的辅助作用,可为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良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和CD9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4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25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癌、30例卵巢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标本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HMGA2和CD9染色方法为EnVision免疫组化法.[结果]卵巢癌HMGA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CD9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卵巢良性肿瘤(均 P〈0.01),正常卵巢组织HMGA2表达均阴性,CD9表达均阳性;HMGA2表达阳性和(或)CD9表达阴性的良性肿瘤病例的卵巢上皮均呈中至重要不典型增生.组织学分级G1、淋巴结未转移及临床分期Ⅰ期病例HMGA2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G3、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Ⅳ期病例(P〈0.05或P〈0.01);但CD9表达则相反(P〈0.05或P〈0.01); HMGA2表达阳性病例术后生存期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病例,但CD9表达阳性病例术后生存期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病例(均P〈0.01); HMGA2阳性表达或CD9阴性表达与术后生存率呈负相关,与死亡率呈正相关,是危险因素,均为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HMGA2和CD9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发生、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潘建英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4):1140-1141,1144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3种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52例肺癌组、60例肺部良性疾病组、58例健康对照组血清CEA、CYFRA21-1、NSE水平。结果肺癌组CEA、CYFRA21-1、NSE水平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腺癌中CEA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和小细胞癌(P<0.01),敏感度也最高;鳞癌中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腺癌和小细胞癌(P<0.01),敏感度也高于两者;小细胞肺癌中NSE水平和敏感度高于鳞癌和腺癌(P<0.05)。三者联合检测对肺癌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93.2%。结论 3种肿瘤标志物在肺癌分型中有重要价值,联合检测血清CEA、CYFRA21-1、NSE能提高肺癌诊断的阳性率,特异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20.
HIF-1α、Caspase-3及Survivin在胸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Caspase-3及Survivin在胸腺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上皮性胸腺肿瘤和30例非肿瘤胸腺组织中HIF-1α、Caspase-3、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HIF-1α蛋白在胸腺瘤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1.67%(37/60),显著高于非肿瘤胸腺组织阳性率3.33%(1/30)(P〈0.01);在侵袭性胸腺瘤中的阳性率为84.62%(33/39),显著高于非侵袭性胸腺瘤阳性率19.05%(4/21)(P〈0.01);在恶性胸腺瘤中的阳性率为73.91%(34/46),显著高于良性(或低度恶性)胸腺瘤中的阳性率21.43%(3/14)(P〈0.01)。Caspase-3蛋白在胸腺瘤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8.33%(17/60),显著低于非肿瘤胸腺组织阳性率96.67%(29/30)(P〈0.01);在侵袭性胸腺瘤中的阳性率为5.13%(2/39),显著低于非侵袭性胸腺瘤阳性率71.43%(15/21)(P〈0.01);在恶性胸腺瘤中的阳性率为10.87%(5/46),显著低于良性(或低度恶性)胸腺瘤中的阳性率85.71%(12/14)(P〈0.01)。Survivin蛋白在胸腺瘤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3.33%(44/60),显著高于非肿瘤胸腺组织阳性率6.67%(2/30)(P〈0.01);在侵袭性胸腺瘤中的阳性率为92.31%(36/39),显著高于非侵袭性胸腺瘤阳性率38.10%(8/21)(P〈0.01)。在恶性胸腺瘤中的阳性率为84.78%(39/46),显著高于良性(或低度恶性)胸腺瘤中的阳性率35.71%(5/14)(P〈0.01)。结论HIF-1α、Caspase-3及Survivin与胸腺瘤的发生有关;与胸腺瘤的恶性程度及侵袭性有关。检测HIF-1α、Caspase-3与Survivin可作为判断胸腺瘤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