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索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钙黏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钙黏蛋白、MMP-2蛋白及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2种组织中3种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该3种蛋白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其E-钙黏蛋白的表达下调(P〈0.05),而MMP.2蛋白和MMP.9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T3+T4期、N1~N3期及Ⅲ+Ⅳ期胃癌组织中E-钙黏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低于T1+T2期、NO期及Ⅰ+Ⅱ期胃癌组织(P〈0.05);MI期和Ⅲ+Ⅳ期胃癌组织中MMP-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高于M0期和I+Ⅱ期胃癌组织(P〈0.05);T3+T4期、Ⅲ+Ⅳ期及低-未分化的胃癌组织其MMP.9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高于T1+T2期、I+Ⅱ期及高-中分化胃癌组织(P〈O.05)。结论E-钙黏蛋白可能参与胃癌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MMP-2蛋白可能参与胃癌的远处转移,而MMP-9蛋白可能参与胃癌的分化及肿瘤浸润。该3种蛋白可作为判断胃癌分期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CD24mRNA和蛋白在胃癌原发灶、癌旁黏膜及区域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收集的55例胃癌患者的标本.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CD24在胃癌原发灶、癌旁黏膜及区域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24的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中CD24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癌旁黏膜(P〈0.05):转移淋巴结中CD24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未转移淋巴结(P〈0.05)。除男性患者CD24的表达高于女性患者(P〈0.05).CD24的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并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CD24的高表达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和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61(Cyr61)、环氧合酶-2(COX-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意义。方法:将标本分成3组,分别为胃癌组45例、癌旁组(距癌缘2 cm)45例和正常组(距癌缘5 cm以上)45例,采用RT-PCR方法检测Cyr61和COX-2的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RT-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Cyr61 mRNA及COX-2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均〈0.001),癌旁组织高于正常组织(P〈0.05)。Cyr61和COX-2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均〈0.05),结论:Cyr61 mRNA、COX-2 mRNA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联合检测Cyr61和COX-2对指导胃癌临床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磷脂酶Cε1(PLCε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浙江省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125例胃癌手术标本及其癌旁胃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PLCε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中41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LCε1mRNA表达水平。分析PLCε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LCε1蛋白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6%(67/125)和24.0%(3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65.9%(27/41)的胃癌组织中PCLε1mRNA表达水平较癌旁胃黏膜上调2倍以上。PLCε1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0.01)。PLCε1阴性与阳性表达者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4.O%和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多因素分析显示,PLCε1表达并不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PLCε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跨膜丝氨酸蛋白酶4(TMPRSS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33例新鲜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TMPRSS4的mRNA与蛋白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8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石蜡切片中TMPRSS4的表达,并分析TMPRSS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胃癌组织中TMPRSS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TMPRSS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5.56% vs. 18.52%)(P<0.05),其高表达与癌灶大小 (≥5 cm)、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3个)有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MPRSS4高表达患者5年总体生存明显差于低表达患者(P=0.035);COX多因素分析发现TMPRSS4蛋白高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45)。 结论:TMPRSS4的表达与胃癌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Snail、E-cadherin、N-cadherin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胃癌肿瘤起始细胞表面标志物CD133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50例胃癌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MT相关因子及CD133蛋白的定位及定量表达,分析EMT相关因子及CD133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EMT相关因子和CD133表达的关系,Kaplan-Meier方法分析EMT相关因子及CD133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①胃癌组织中Snail、N-cadherin及CD133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明显高于其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Snail:0.599±0.114比0.259±0.108,P=0.020;N-cadherin:0.754±0.154比0.329±0.134,P=0.001;CD133:0.635±0.119比0.485±0.116,P=0.029),E-cadherin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明显低于其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0.378±0.123比0.752±0.156,P=0.003)。②Snail蛋白、N-cadherin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5 cm和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5 cm和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而E-cadherin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无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CD133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 cm和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 cm和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③Snail、N-cadherin蛋白表达与CD133蛋白表达分别均呈正相关(rs=0.278,P=0.048;rs=0.406,P=0.003),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CD13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504,P=0.000)。④Snail、N-cadherin及CD133蛋白低表达组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其高表达者(P〈0.05),联合EMT相关因子和CD133蛋白表达能够最有效预测患者生存。结论EMT与胃癌肿瘤起始细胞特性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并且两者与胃癌的高侵袭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联合EMT相关因子Snail、E-cadherin、N-cadherin与CD133能够最有效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HSP6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与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胃癌组织和35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HSP60蛋白的表达;通过测定CD34来衡量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胃癌组织HSP60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1),其中HSP60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分化和浸润程度密切相关(P〈0.05);胃癌组织MVD与肿瘤大小和浸润程度密切相关(P〈0.05);MVD与HSP60的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度相关(r=0.404,P〈0.05)。结论:HSP60的高表达与肿瘤微血管生成及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胃癌及其癌旁组织Kiss-1和KAI-1转移抑制基因信使核糖核酸(Kiss-1mRNA和KAI-1 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9例胃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用Kiss-1 mRNA和KAI-1 mRNA染色方法作为原位杂交染色法。结果胃癌组织中Kiss-1 mRNA和KAI-1 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正常至轻度不典型增生癌旁组织两者Kiss-1 mRNA和KAI-1 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病例(P〈0.05,P〈0.01)。侵袭深度T1~T2、区域淋巴结无转移、第1站淋巴结转移及无远处转移的胃癌Kiss-1 mRNA和KAI-1 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侵袭深度T3~T4、区域淋巴结有转移、第2站或第3站淋巴结转移及有远处转移的病例(P〈0.05,P〈0.01);但两者的表达与胃癌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胃癌组织中Kiss-1 mRNA表达评分与KAI-1 mRNA表达评分呈密切正相关(r=0.53,P〈0.01)。结论Kiss-1 mRNA和KAI-1 mRNA表达可能是反映胃癌侵袭和转移潜力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对胃良性病变者检测Kiss-1 mRNA和/或KAI-1 mRNA可能对早期发现及预防胃癌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变化,探讨mTOR、HIF-1α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及4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TOR和HIF-1α蛋白的表达,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70例胃癌组织中mTOR呈阳性表达36例,占51.4%,HIF-1α阳性表达47例,占67.1%,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10.7%和17.8%(χ2分别为19.408和26.751,P均〈0.01);mTOR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157,P〈0.05);mTOR、HIF-1α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胃癌组织的MVD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增高(t=4.358,P〈0.05)。mTOR、HIF-1α均阳性者MVD显著高于mTOR、HIF-1α均阴性者(F=23.090,P〈0.01)。结论:mTOR及HIF-1α在胃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胃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胃癌和癌旁组织中Aurka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并分析胃癌组织中Aurka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9月期间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的198例胃癌患者的手术标本,包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Aurka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同时探讨胃癌组织中Aurka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RT-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Aurka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6.62±1.85和7.10±1.59,癌组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8,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Aurka蛋白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93.9%(186/198)比16.2%(32/198),P0.01〕。胃癌组织中Aurka mRNA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术前癌胚抗原(CEA)和CA19-9表达均无关(P0.05),而与肿瘤TNM分期、T分期、N分期及分化程度均有关(P0.05)。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胃癌组织中Aurka mRNA的表达水平为15.38±1.73,高于HP阴性患者(7.20±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P0.01)。结论 Aurka基因及其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提示其作为一种致癌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及复发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Ezrin在胃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标本中Ez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Ezrin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采用t检验、x2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有33例(55%) Ezrin mRNA表达水平升高,45例(75%)Ez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60例胃癌组织中有21例(35%) Ezrin mRNA表达水平升高,22例(37%) Ez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Ezrin mRNA及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30±0.04和3.57±0.4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3±0.36和0.96±0.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9,22.617,P<0.05).胃癌组织中Ez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02,P<0.05).Ezrin mRNA和蛋白表达在胃癌不同病理分期、不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1,6.49,4.62;5.40,8.87,4.12,P<0.05),而在性别、年龄和分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0,0.07,1.07;0.01,1.16,1.96,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Ezrin表达水平降低,这可能是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组织中类肝素酶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炯  雷春  杜敏  李文波  汤厚阔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9):1502-1504
目的 探讨类肝素酶1(heparanasel,Hpal)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法检测37例胰腺癌组织中Hpal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 显示,Hpal mRNA在胰腺癌中相对表达量为23.53±4.13、在正常胰腺组织中为4.08±2.14、在癌旁组织中为16.93±3.06(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显示,Hpal蛋白在正常胰腺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36±0.14、在胰腺癌旁组织中为1.21±0.37、在胰腺癌组织中为1.76±0.28(P<0.05).胰腺癌组织中Hpal mRNA与Hpal蛋白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组织中Hpal mRNA表达与胰腺癌TNM分期、浸润神经和血管以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但是与组织学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胰腺癌组织中Hpal蛋白呈高表达,Hpal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GINS复合物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标本中GINS复合物4个基因PSF1、PS砣、PSF3和SLD5的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PSF1、PSF2、PSF3和SLD5mRNA的相对表达量(0.001853±0.000651、0.007757±0.004260、0.000967±0.000481、0.003248±0.001721)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0.000352±0.000169、0.002951±0.001216、0.000472±0.000271和0.001675±0.001156)(均P〈0.01)。PSF1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p〈0.01)有关;PSF2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P〈O.05)和淋巴结转移(P〈0.05)有关;PSF3mRN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SLD5mRNA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P〈0.01)有关。PSFl、PSF2和SLD5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54.3%和54.3%,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患者的77.1%、80.O%和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PSFlmRNA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P〈0.05)。结论GINS复合物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密切关系.其中PSFlmRNA表达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ema6D及其受体PlexinA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它们与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胃切缘正常胃黏膜Sema6D及其受体PlexinA1的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和20例胃正常黏膜中Sema6D、PlexinA1、肿瘤细胞增殖指数(Ki-67)和第Ⅷ因子(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 PT-PCR和Western blot示胃癌组织中的Sema6D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胃正常黏膜[(0.24±0.06)比(0.19±0.07),P<0.05,和(0.45±0.16)比(0.29±0.08),P<0.01];同时Plexin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亦明显高于胃正常黏膜[(0.71±0.37)比(0.60±0.25),P<0.05,和(0.47±0.16)比(0.21±0.08),P<0.01].肿瘤细胞增殖指数(Ki-67)随着Sema6D和PlexinA1表达的增高而增高(r=0.5996,P<0.01和r=0.5024,P<0.05);胃癌组织中MVD与Sema6D和PlexinA1存在明显正相关(r=0.5759,P<0.01和r=0.7286,P<0.01).结论 Sema6D及其受体PlexinA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与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调节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M(apoM)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2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apoM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例正常肠黏膜、6例肠炎组织、10例肠息肉、20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apoM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poM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前者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后者(0.05±0.01比0.19±0.05,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apoM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apoM蛋白表达中位分值为5.5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0.5,P〈0.05)、肠炎组织(9.75,P〈0.05)、肠息肉组织(11.0,P〈0.01)及正常黏膜组织(10.5,P〈0.05)。未见结肠癌组织中apoM蛋白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关(P〉0.05)。结论载脂蛋白apoM在肠癌组织中的mRNA及蛋白水平较正常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组织中apoM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IHC染色)检测ABCG2在45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应用RT—PCR和实时定量PCR检测3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胃切缘正常胃黏膜ABCG2的mRNA表达。结果ABCG2在胃癌原发灶组织中有较高程度的表达.其阳性率为62.2%;而30例正常胃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两者比较P〈0.05。ABCG2在低分化腺癌中的表达高于中-高分化腺癌(P〈0.05);胃癌组织中ABCG2mRNA水平的表达明显高于胃正常黏膜(P〈0.05).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ABCG2在胃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其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可以作为胃癌肿瘤干细胞研究的重要分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81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黏膜组织中CEBPB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EBPB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16%(13/81),癌旁组织中无表达或弱表达.单因素分析显示,CEBPB阳性表达与胃癌远处转移有关(P=0.048).CEBPB阳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19.4个月,低于CEBPB阴性表达患者的45.2个月(P=0.024).多因素分析显示,CEBPB阳性表达是影响本组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HR=2.544,95%CI:1.154~5.610,P=0.021).结论 CEBPB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丝氨酸蛋白酶Omi/HtrA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胃癌组织、15例癌旁组织及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Omi/HtrA2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Omi/HtrA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5%(50/68),高于癌旁组织(13.3%,2/15)和正常胃黏膜(6.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Omi/HtrA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 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本组胃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为63.3%,其中Omi/HtrA2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为72.0%和61.1%,两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mi/HtrA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但并不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胃癌高表达转录本1(lncRNA GHET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1(IGF2BP1)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R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行手术治疗、具有完整病理及临床资料的CRC患者组织标本90例,设为研究组,另取该组手术患者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标本中GHET1、IGF2BP1的表达情况;分析CRC组织GHET1、IGF2BP1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GHET1、IGF2BP1在CR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预后情况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CRC预后情况的因素。结果研究组标本中的GHET1 mRNA水平及IGF2BP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GHET1、IGF2BP1表达情况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GHET1 mRNA高表达及IGF2BP1蛋白阳性患者生存率均低于GHET1 mRNA低表达及IGF2BP1蛋白阴性患者(32.80%vs 75.00%,Log-rankχ2=17.775,P<0.05;33.33%vs 80.00%,Log-rankχ2=13.615,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GHET1 mRNA高表达、IGF2BP1蛋白阳性表达是影响CRC预后情况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RC患者癌组织中存在GHET1 mRNA水平及IGF2BP1蛋白阳性高表达,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B7-H1和IL-10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以探讨肿瘤局部IL-10的异常增高和B7-H1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5例胰腺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5例正常胰腺组织中B7-H1及IL-10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在胰腺癌、癌旁和正常胰腺组织中,B7-H1和IL-10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呈现出明显由高至低的趋势,且两两之间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也同样证实了胰腺癌中高表达B7-H1和IL-10,阳性率分别为60.5%±12.7%和65.3%±16.2%,而正常组织中未检测到表达.同时,相关性分析中显示肿瘤组织B7-H1高表达与IL-10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分别表现在mRNA表达水平(P=0.008,r=0.841)和蛋白表达水平(P=0.007,r=0.838).结论 胰腺癌细胞上调表达B7-H1可能是肿瘤局部高浓度IL-10形成的原因之一,由此导致的抗肿瘤免疫能力降低可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