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抗核抗体特征及其临床相关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的特征并探讨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慢性乙型肝炎(CHB)、乙肝后肝硬化(LC)、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共569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AMA、SMA、LSP等自身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ANA谱。结果1)569例中ANA阳性245例(43%),CHB、LC、HCC组ANA检出率分别为42.1%(90/214)、38.2%(108/283)、65.3%(47/72),3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7%(2/30),HCC组ANA阳性率显著高于CHB组和LC组(P<0.01)。2)CHB、LC和HCC组ANA以低滴度(1∶100)为主,分别为75.6%(68/90)、68.5%(74/108)、66%(31/47)。3组中ANA荧光模式以颗粒型常见;抗核仁型抗体的比例在HCC组中最高为19.1%(9/47)。3)45例ANA≥1∶320的患者检测了ANA谱,仅2例LC患者dsDNA阳性,1例LC患者SSA阳性,余患者阴性。4)ANA滴度1∶100组与≥1∶320组的ALT、AST、HBVDNA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感染者出现的自身抗体以ANA为主,HCC组阳性率最高。ANA荧光模式以颗粒型常见,核仁型在HCC和LC组高于CHB组。70.6%的HBV感染者ANA为低滴度阳性,其滴度的高低与肝细胞损伤未见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1年3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部慢性HBV感染患者190例,其中4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8例慢性重型肝炎(CLF),102例乙肝后肝硬化(LC),25例原发性肝癌(HCC),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血清ANA、ENA谱、RF。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并常规测定ALT、AST、TBIL、ALB。结果:慢性HBV感染者自身抗体的总检出率32.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HB、CLF、LC、HCC组的自身抗体检出率分别为24.4%、27.8%、33.3%、44.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但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HBV DNA阳性与阴性组自身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感染者自身抗体阳性与性别无明显关系,与年龄、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密切关系(t年龄=2.37,P=0.019;tALT=4.33,P=0.000;tAST=2.60,P=0.01;tTBIL=3.53,P=0.001;tALB=-2.47,P=0.014)。结论:慢性HBV感染可诱发自身免疫性反应,导致多种自身抗体的产生。这种自身免疫性反应与感染者的性别、病毒复制无关,与年龄、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自身抗体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特点.方法 将血清样本分为3组:乙型病毒性肝炎组(HBV) 30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组(AIH)235例和健康对照组150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欧蒙印迹法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Ⅰ型(LKM-1)抗体和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体等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结果 (1) HBV组和AIH组ANA检出率分别为9.1%、80.4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IH组ANA阳性率显著高于HBV组(P<0.05).(2)HBV组ANA滴度1:100、1:320、1:1 000阳性率分别为6.2%、2.6%、0.3%,以低滴度(1:100)为主,AIH组1:100、1:320、1:1 000滴度阳性率分别为22.98%、41.28%、14.47%,以高滴度(≥1:320)为主.(3)HBV组AMA、ASMA、抗LKM-1及抗SLA/LP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0.3%、0.9%、0.3%和0%,AIH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6.6%、25.1%、23%和2.55%,明显高于HBV组.(4)AIH组荧光模型以核均质型和核仁型为主;HBV患者以颗粒型为主.(5)采用1999年诊断积分系统评估,28例自身抗体阳性乙肝患者中有1例评分超过16分,达到自身免疫性肝炎确诊标准(≥16分).结论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具有高滴度的自身抗体;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低滴度的自身抗体不构成自身免疫性肝炎,高滴度的自身抗体要结合临床资料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  相似文献   

4.
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血清自身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荧光定量PCR对108例乙肝孕妇的HBV标志物(HBVM)、HBVDNA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印迹法(WB)分别对HBV孕妇及40例健康孕妇行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ASMA),可提取核抗原抗体谱(ENA)、肝抗原自身抗体谱(anti-LKM1、anti-LC1、anti-SLA/LP、anti-A-MAM2)检测,采用速率散射法检测RF,采用金标法检测抗-dsDNA。结果108例HBV孕妇检出多种自身抗体,总阳性率为31.48%,显著高于健康孕妇对照组的12.50%(P<0.05),检出的自身抗体以低滴度为主且以ANA,RF为多见。HBV阳性孕妇自身抗体阳性组与自身抗体阴性组的年龄、妊娠周期及AL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HBeAg或/和HBVDNA阳性组自身抗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HBeAg或/和HBVDNA阴性组(P<0.01)。108例HBV孕妇检出1例ANA、ASMA同时阳性且滴度较高,2例anti-SLA/LP阳性,1例anti-LKM1阳性,其肝功能明显损害。结论孕妇HBV感染可引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多种以低滴度为主的自身抗体,这种免疫反应与HBV复制水平有关,而与孕妇年龄、孕周及ALT无关,且部分HBV孕妇可能重叠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特征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探讨HBV基因型与自身抗体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96例CHB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和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对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分析HBV基因型、HBV-DNA载量、生化指标、年龄、性别与自身抗体的关系。结果 196例CHB患者中67例(34.2%)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196例CHB患者中基因B型41例,C型134例,B+C型21例,其自身抗体阳性者分别为12例(29.3%)、46例(34.3%)、9例(42.9%),自身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高滴度组和低滴度组患者比较,其性别比例、年龄分布、HBV-DNA、生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慢性感染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低滴度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且不同HBV基因型诱发自身免疫反应的能力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鲁南地区肝细胞癌(HCC)、肝硬化(LC)患者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基本C区启动子(BCP)基因区A1762T/G1764A双位点变异之间的关系,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按慢性HBV感染者111例的不同临床分型,对其中HCC、LC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各3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PCR微板核酸杂交ELLSA技术进行HBV基因定量、分型检测;采用HBV基因多态性芯片检测BCP区A1762T/G1764A双位点变异;对不同性别、年龄、病毒基因型分布、临床分型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BCP区双突变,以及不同HBV基因型BCP双突变的比较.结果 在CHB、LC、HCC患者中,HBeAg阴性者分别为24.3%、75.7%和83.8%;HCC患者HBeAg阴性率较CHB患者明显升高(P<0.05).男、女性别HBV均以C基因型占优势,分别为57.3%和54.5%,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30岁组HBV以B基因型(40.3%)、C基因型(51.7%)占优势,≥30岁组以C基因型(67.2%)占优势,<30岁组B基因型构成比高于≥30岁组(29.6%,P<0.05);HCC、LC患者中HBV以C基因型为主,分别占73.0%和75.6%.BCP双突变率在HCC、LC分别为64.9%和56.8%;HBV C基因型多发生BCP双突变,占63.6% (42/66).结论 鲁南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和B型为主,其中LC、HCC患者基因型以C型占优势,HCC患者BCP双突变率显著高于CHB患者,在慢性HBV感染者中HBV C基因型多发生BCP双突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异同.方法 抽取确诊或疑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125例,同时采用IIFA法和ELISA法检测 ANA 82例,抗ds-DNA抗体检测57例,其中14例同时检测ANA和抗ds-DNA抗体.对两种方法 检测结果 不符者采用免疫印迹法复查抗可溶性核抗原(ENA).结果 82例 ANA阳性率IIFA法与ELISA法分别为87.8%和73.1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57例血清中抗ds-DNA抗体检测阳性率IIFA法与ELISA法分别为77.19%和71.9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cutoff值时两种方法 符合率比较,ANA、抗ds-DNA抗体检测结果 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法对一些稀有核型ANA检测符合率较低,而抗ds-DNA抗体的符合率在不同核型上没有差异.ANA检测以1:100为cutoff滴度,抗ds-DNA抗体以弱阳性为cutoff值时,两种方法 可获得较高的符合率,但在检测滴度1:100 ANA、弱阳性抗ds-DNA抗体时两种方法 存在明显的不一致.结论 IIFA法检测总ANA、抗ds-DNA抗体的敏感性均高于ELISA法, IIFA法作为ANA的筛查方法 ,阳性标本再进行ELISA法检测,可在获得荧光核型信息同时观察抗体滴度的变化情况,并且更快捷经济.两种或多种不同方法 学原理的实验互相佐证,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检测的检出率,探讨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60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进行抗核抗体(ANA)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血清HCV-RNA含量。结果 HCV感染者类风湿因子(RF)、ANA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CV感染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组其RF、ANA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组(P<0.0 5);HCV-RNA阳性组其RF、ANA阳性率明显高于HCV-RNA阴性组(P<0.05)。结论 HCV在机体感染过程中可诱导自身免疫反应,使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其检出率与肝脏损伤程度和病毒的复制水平有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符合AID诊断标准的患者2055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患者血清标本进行ANA检测,分析ANA的阳性率、核型及滴度的变化.结果 ANA滴度AID患者以1:160为主,对照组以1:80为主.AID检测患者中,ANA阳性率为80%,与对照组比较有...  相似文献   

10.
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肝病相关自身抗体在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以生物薄片马赛克技术制备的Hep-2细胞、猴肝、心肌、鼠肝、鼠肾、胃共6种组织细胞为抗原基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根据荧光反应强弱判定结果.结果 80例肝功异常患者(肝脏功能异常,ALT>50 U/L)自身抗体阳性率为11.25%,其中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及抗线粒体抗体(AMA)的阳性率分别为7.5%、5%和6.25%;女性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病毒性肝炎标志物阴性组自身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阳性组(P<0.05).结论 高滴度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肝功能异常的非病毒性肝炎病人适合进行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检测35例抗-HCV阳性者的自身抗体情况,并与30例HBsAg阳性者及32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发现,HCV阳性者ENA阳性率为42.9%,自身抗体总检出率为62.9%,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HBsAg阳性者(P<0.05)。提示抗-HCV及HBsAg阳性者可检出某种自身抗体,表明其免疫系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讨论了丙型肝炎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对3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分为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并发肝癌组)的Hp感染状况与HBV DNA定量、HBV DNA分型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和慢性胃炎组进行对比。 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56.2%)、乙型肝炎肝硬化组(69.9%)和乙型肝炎并发肝癌组(75.0%)Hp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3.4%)(P<0.01),各组与慢性胃炎组(57.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肝硬化组和并发肝癌组Hp感染率均高于肝炎组(P<0.05)。不同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不同病毒载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C和D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61.3%、63.3%和50.0%,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p感染率明显增加,且Hp感染率随着肝脏病变程度的进展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HBV-M表达模式和HBV-DNA定量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表达模式、HBV-DNA复制水平与原发性肝癌(HCC)的关系.方法 216例原发性肝癌(HCC组),35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分别检测两组血清HBV-M和HBV-DNA水平.结果 两组HBV-M表达模式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血清学小三阳(HBsAg、HBeAb、HBcAb阳性)表达率(62.04%)显著高于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表达率(18.98%);CHB组小三阳表达率为61.47%,大三阳为36.83%;CHB组大三阳表达率高于HCC组(P<0.05).HBV-DNA阳性率HCC组为56.5%,CHB组为7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HBV-DNA阳性患者中,HCC组HBV-DNA复制水平显著低于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患者HBV-M表达模式以小三阳为主,其HBV-DNA复制水平较CHB患者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中的作用以及两种病毒的相互关系。方法:168例HCC组和182例正常组的配对对照研究。结果:HCC组中HBV-DNA和HCV-RNA阳性率分别为74.4%及1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4%和3.3%,HBV-DNA或HCV-RNA阳性以及两者均阳性时发生HCC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52.7、30.2和84.0。此外,原发性肝癌还与既往肝硬化史、家族肝癌史有关,且以男性高发。结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HBV和(或)HCV慢性感染是主要危险因素之一。HBV感染除可能有直接致癌作用外,还可与HCV有协同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抗平滑肌抗体、抗核抗体与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慢性乙肝患者223例,检测抗平滑肌抗体、抗核抗体,并与由年龄、血小板计数、y-谷氨酰转肽酶及透明质酸四项指标构成的判别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数模型(Fibrolndex)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3例患者中有38例ASMA或(和)ANA阳性,29例患者为肝纤维化(≥S2),占76.3%;185例ASMA、ANA均为阴性的乙肝患者中107例患者为肝纤维化(≥S2),占57.8%;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ASMA或(和)ANA在136例肝纤维化(≥S2)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为21.3%(29/136),无纤维化患者中阳性检出率为7.1%(9/87);前者也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抗核抗体或(和)抗平滑肌抗体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易发展成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30份血液标本进行ANA检测,其中乙型肝炎组219例、乙肝后肝硬化组60例、乙肝后原发性肝癌21例及对照组130例。结果:对照组ANA阳性3例(2.30%)、乙型肝炎组ANA阳性24例(10.95%)、肝硬化组ANA阳性13例(21.67%)、原发性肝癌组ANA阳性6例(28.57%),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与乙型肝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组及肝癌组的酶标板吸光度(A)值较对照组及乙型肝炎组高。结论:ANA的检测对乙型肝炎的预后判断、发展和转归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A-dsDN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金银染色法(IGSS)和用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Dot-IGSS),检测SLE病人血清中ANA和A-dsDNA。结果 113例活动期SLE患者血清ANA阳性率97.3%,A-dsDNA阳性率71.7%;35例非活动期SLE患者血清ANA阳性率74.3%,A-dsDNA阳性率14.3%。活动期ANA、A-dsDNA阳性率与非活动期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活动期ANA平均滴度明显高于非活动期,A-dsDNA阳性组肾损害明显高于A-dsDNA阴性者(P<0.01)。结论 IGSS和Dot-IGSS检测ANA、A-dsDNA有高度特异性、敏感性与稳定性,较高滴度A-dsDNA提示有肾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非甲-戊型肝炎中自身抗体的检测和临床特征的研究,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认识.方法 对住院的143例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确诊的31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自身抗体以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为主;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外,大多为中年女性,多表现黄疽、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脾肿大,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免疫球蛋白明显升高.其他病因不明的非甲到戊肝炎患者以中青年男性、急性黄疸多见,肝功能受损轻.结论 自身免疫性肝病具有高滴度自身抗体、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