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Choi和Hans分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有详细随访资料的DLBCL 99例,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bcl-2、bcl-6、CD10、FOXP1、GCET1、MUM-1的表达情况。根据Choi和Hans两种分类法分别将所有病例分型。其中35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cl-6基因重排情况。结果 按Hans分类法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21例,非GCB(nonGCB)型78例;按Choi分类法GCB型23例,nonGCB型76例。GCB型生存率明显优于nonGC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FOXP1蛋白阳性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P=0.011),GCET1阳性表达则与预后呈正相关(P=0.027)。在35例DLBCL患者中,bcl-6基因重排阳性高发于nonGCB型患者,bcl-6基因重排与bcl-6蛋白的表达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Choi和Hans两种分类法免疫分型GCB型预后都优于nonGCB型。bcl-6、FOXP1、GCET1的表达与预后有相关性。Choi及Hans分类法对DLBCL的免疫分型、临床预后估计均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微小RNA-21(miR-2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探讨miR-21表达与DLBCL发生、发展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0例DLBCL存档蜡块和12例正常淋巴结中miR-21的表达,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bcl-2、p53在DLBCL中的表达。结果 miR-21在DLBCL中高表达,且在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亚型中高于GCB亚型,50例DLBCL中有18例(36.0 %)表达bcl-2,21例(42.0 %)表达p53。DLBCL中miR-21表达水平与bcl-2呈负相关(P=0.020),与p53表达、DLBCL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22;P=0.005),miR-21高表达的DLBCL患者3年生存率较miR-21低表达者低。结论 miR-21高表达可能是DLBCL恶性度高的标志,是促进DLBCL肿瘤细胞增殖的重要因素,可能对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bcl-2、p53可能是miR-21在DLBCL中发挥作用的靶标。  相似文献   

3.
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分子亚型的蛋白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蛋白水平上研究国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分子分型的蛋白表型特点,为DLBCL的病理诊断、预后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取DLBCL标本52例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在形态学分型的基础上,利用CD10、MUM1和bcl-6免疫标记对DLBCL进行分子分型,分为生发中心样B细胞样组(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GCB)和非生发中心样B细胞样组(non-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non-GCB),分析其在DLBCL中的构成比,及CD10、MUM1和bcl-6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DLBCL中,non-GCB的构成比超过GCB(69.2%/30.8%);统计学分析表明,GCB组间CD10、bcl-6、CD10/bcl-6的表达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CD10的表达率最高,bcl-6其次,CD10/bcl-6最低;non-GCB组间MUM1、MUM1/bcl-6的表达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我国的DLBCL多起源于后生发中心B细胞,以non-GCB为主,预后较差。DLBCL在CD10、MUM1和bcl-6表达的差异对判定GCB组和non-GCB组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治疗效果一直不佳.本研究检测DLBCL中A20(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induced protein 3 gene,TNFAIP3,A20 gene)基因缺失情况,探讨A20基因缺失对DLBCL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通路活化和P-gp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06-01-2015-05-31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60例DLBCL标本,以同期1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例作研究对照.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A20探针在60例DLBCL和1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例中DNA缺失的情况.免疫组织化PV两步法检测A20、p65、P-gp蛋白的表达,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结果 DLBCL病例中A20基因缺失率为21.7%(13/60),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例中未检出A20基因缺失;在DLBCL病例中活化B细胞样(Activated B cell-like,ABC)的A20基因缺失率30.5%明显高于生发中心B细胞样(germinal center B cell-like,GCB)的8.3%,χ2=4.190,P=0.041.A20蛋白表达与A20基因缺失之间呈低度负相关(r=-0.259,P=0.023),p65蛋白和P-gp蛋白表达与A20基因缺失之间呈低度正相关(r=0.280,P=0.015;r=0.278,P=0.020).P-gp在DLBCL阳性表达率48.3%(29/60),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表达率为16.7%(2/12),χ2=4.090,P=0.043.DLBCL中ABC-DLBCL的P-gp蛋白的表达阳性率61.1%明显高于GCB-DLBCL的29.1%,χ2=5.032,P=0.015.结论 DLBCL中A20的缺失和蛋白表达的下调可能降低了A20对NF-κB的负调节作用,使肿瘤内NF-κB异常活化,下游靶基因MDR1转录上调,P-gp表达增加,使肿瘤细胞对DLBCL的化疗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真核细胞转录因子κB(NF-κB) p65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宫颈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I3K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对比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REG4蛋白和Sp1蛋白阳性情况,分析PI3K和NF-κB p65蛋白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PI3K、NF-κB p65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2.90%和69.35%,癌旁正常组织中无阳性表达,两组比较,P<0.05。不同年龄、病理分型、肿瘤直径患者的PI3K、NF-κB p65蛋白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OⅢ~Ⅳ期患者PI3K和NF-κB p65阳性表达率为76.92%和82.05%,高于FIGOⅠ~Ⅱ期患者的39.13%和47.83%(P<0.05);不同分化程度患者PI3K和NF-κB p65阳性表达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低分化(83.33%,94.44%)、中分化(61.11%,63.89%)、高分化(25.00%,37.5%)(...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核因子-κB(NF-κ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40份肾癌组织及10份正常肾组织中的NF-κB p65和VEGF的表达,并结合肾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NF-κB p65在肾癌组织中显著表达(65.0 %),正常肾组织中呈阴性表达;VEGF在肾癌中表达率为67.5 %,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中 的表达率(20.0 %,P<0.05);肾癌中NF-κB p65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8,P<0.01);NF-κB p65表达阳性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VEGF表达阳性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NF-κB p65、VEGF双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双阴性组(P<0.01)。结论 NF-κB在肾癌中呈异常活性表达,其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肾癌的发生、发展;NF-κB对于VEGF的高表达可能具有潜在的正向调节作用。NF-κB、VEGF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和核转录因子kappaB p65(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样本中的蛋白SATB1和NF-κB p65的表达,分析其相互关系,并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80例乳腺癌组织样本中SATB1和NF-κB p6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0%和56.25%.SATB1和NF-κB p65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ER受体状态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年龄和TNM分期无关.SATB1和NF-κB p65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SATB1和NF-κB p65在乳腺癌组织中协同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anoString荧光条形码技术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分子分型中的临床应用,分析细胞起源亚型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12例及北京大学医学部8例DLBCL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采用Hans模型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1例和非GCB型19例。在mRNA水平利用NanoString技术平台分析样本中15个Lymph2Cx分子分型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对20例DLBCL患者分型,并分析按此分型组间预后的差别。结果:通过NanoString荧光条形码技术对20例DLBCL患者样本进行检测并进行聚类分析后分型显示,11例为类GCB样型,9例为类活化B细胞(ABC)样型;10例类GCB样型按Hans模型为非GCB型。生存分析显示,类GCB样组总生存优于类ABC样型组( P=0.019)。 结论:NanoString荧光条形码技术可用于DLBCL的细胞起源分型,该分子分型策略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亚型与一线CHOP化疗方案的疗效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检测60例DLBCL石蜡组织中MUM-1、bcl-6和CD10的表达,确定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亚型。60例患者均采用CHOP或CHOP样方案化疗,观察各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GCB型和非GCB型各30例,GCB型组患者完全缓解率、稳定率合有效率分别为56.7%、6.7%和93.3%,非GCB型租患者完全缓解率、稳定率及有效率分别为26.7%、13.3%和76.7%,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B型组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非GCB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LBCL免疫学亚型与CHOP方案疗效存在一定关系,可以作为预后判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研究bcl-2、bcl-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73例DLBCL进行CD3、CD10、CD20、bcl-2、bcl-6、MUM-1的标记。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其中57例t(14;18)染色体异位bcl-2基因的异常情况和54例bcl-6基因所在的3q27染色体的断裂和扩增情况。结果 肿瘤细胞表达CD10、bcl-6、MUM-1、bcl-2的阳性率分别为15.1 %、38.4 %、71.2 % 、79.2 %。57例患者中16例(28.1 %)存在t(14;18)。bcl-2蛋白表达与免疫学亚型有相关性(P=0.035),t(14;18)与预后有相关性(P=0.045),t(14;18)与bcl-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710)。54例中3q27染色体断裂11例(20.4 %),扩增14例(25.9 %)。bcl-6阳性表达较阴性者预后好(P=0.041)。bcl-6与3q27断裂和扩增无相关性(均P=1.000)。结论 bcl-2、bcl-6蛋白和基因表达是各自独立的事件,它们在DLBCL中的意义不同。bcl-2蛋白是与免疫学亚型相关的预后标志物,bcl-2阳性的GCB型预后较差;t(14;18)是独立预后事件,阳性者预后较差,对靶向治疗患者应检测t(14;18);bcl-6蛋白的表达有助于DLBCL的预后判断,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子。3q27染色体断裂可能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乳腺癌耐药蛋白(ABCG2)和核因子κB(NF-κB)p65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4例鼻咽癌和10例正常鼻黏膜组织中ABCG2和NF-κB p65的表达。结果鼻咽癌组织中ABCG2及NF-κB p6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和64.7%,正常鼻黏膜中分别为10.0%和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组织ABCG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NF-κB p65表达仅与临床分期有关,两者呈正相关(r=0.694,P<0.01)。结论 ABCG2和NF-κB p65可能共同在鼻咽癌进展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淋巴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子分型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l ymphoma,DLBCL)分子分型及免疫组化特点,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标记88例结外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CD10、bcl-6、MUM1、ki-67的表达并进行分子分型。结果88例结外DLBCL中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36例,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52例,GCB组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大于75.0%有17例,占47.2%(17/36),non—GCB组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大于75.0%有37例,占71.2%(37/52)。结论结外DLBCL以non—GCB多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NF-κB p50、VEGF和MVD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2例DLBCL组织和10例反应增生淋巴结组织中NF-κB p50、VEGF及MVD进行检测。结果:62例DLBCL组织中NF-κBp50阳性表达率为63%(39/62),VEGF阳性表达率为68%(42/62),二者在反应增生淋巴结组织中都不表达。NF-κB p50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和治疗反应有关(P〈0.05)。VEGF和MVD的表达与IPI、LDH值、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和治疗反应有关(P〈0.05)。NF-κB p50,VEGF阳性表达组的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NF-κB p50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285,P=0.025)。结论:NF-κB p50对VEGF表达有正向调节作用,在DLBCL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p65)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VEGF、p53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测定45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8例慢性胰腺炎和9例正常胰腺组织中NF-κB的活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NF-κB、IκB-a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腺癌中VEGF、p53、p65蛋白表达。结果NF-κB在肿瘤组织中被激活;NF-κB在胰腺癌、旁组织、慢性胰腺炎、正常胰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0%、20.0%、12.5%、0(P<0.05);NF-κB基因表达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和周围浸润有相关性(P<0.05);转移癌中NF-κB蛋白表达与VEGF、p53蛋白表达显著相关。结论核因子κB基因在胰腺癌中过度表达并与VEGF、p53一起参与胰腺癌的浸润、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和抑癌基因p5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 p65和p53蛋白在58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增生症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中NF-κB表达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症组织,NF-κB表达强度与组织学分级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无关。乳腺癌中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症.p53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无关。NF-κB p65与p5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302,P〈0.05)。结论 提示乳腺癌中NF-κB和p53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Xia KD  Chen XM  Lin QA  Dong HY  Chen S  Zhang LF 《癌症》2005,24(11):1350-1353
背景与目的:已表明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及其抑制蛋白κB(inhibitorproteinκB,I-κB)对凋亡基因的调控起重要作用,NF-κB在某些肿瘤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有关,但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以及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关系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癌组织中NF-κB、I-κB、bcl-2的表达及其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6例宫颈癌和26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NF-κB、I-κB、bcl-2蛋白检测,用PCR技术对组织标本的HPV-DNA进行检测。结果:NF-κB、bcl-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0.9%(28/46)和52.2%(24/46),在正常对照组的表达率分别为23.1%(6/26)和0(0/26),宫颈癌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κB在宫颈癌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表达率分别为30.4%(14/46)和57.7%(15/26),宫颈癌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NF-κB与bcl-2的表达呈显著性相关(P<0.05)。HPV-DNA阳性的宫颈癌组织中NF-κB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I-κB、bcl-2的阳性率在HPV-DNA阳性和阴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F-κB、bcl-2的高表达和I-κB的低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过程可能有关;HPV感染可能与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NF-κB p65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以及1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两组患者的NF-κB p65蛋白阳性表达率,分析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体内的NF-κB p65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F-κB p65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侵袭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皮肤组织鳞状上皮细胞核基本未见p65表达,胞质p65表达阳性;癌前病变中,病变鳞状上皮细胞细胞核见散在p65弱表达,胞质弱阳性;高度恶性鳞状细胞癌组织病变鳞状上皮细胞细胞核可见较多p65表达,胞质呈弥漫性阳性,血管内皮细胞胞核表达,胞质散在弱阳性。结论 NF-κB p65蛋白参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形成和发展,随患者病情的进展,NF-κB p6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53突变蛋白表达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预测作用,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 随机选择初治DLBCL患者6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突变蛋白和CD10、bcl-6、MUM1的表达,分析p53突变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分子分型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48.4 %(30/62)的患者表达p53突变蛋白。p53突变蛋白表达与初始治疗反应有关(χ2=20.365,P=0.040),阳性组的完全缓解率为33.3 %(10/30),阴性组为59.4 %(19/21);与分子分型有关(χ2=31.023,P=0.021),阳性组非生发中心型比例显著高于阴性组,分别为83.3 %和56.2 %;与其他临床特征无关。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53突变蛋白表达是独立的预后预测因子,阳性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均短于阴性组(χ2=36.784,P=0.005和χ2=35.276,P=0.006)。结论 p53突变蛋白表达是DLBCL独立的不良预后因子,能够用来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OX-2及NF-κB p6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者60例(对照组),子宫内膜癌60例(观察组),两组都进行COX-2及NF-κB p65的表达检测,同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COX-2阳性表达率为3.3%,观察组为55.0%.对照组NF-κB p65阳性表达率为23.3%,观察组为63.3%,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随着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增加、分化程度的减少、淋巴结转移的发生,COX-2、NF-κB p65的阳性表达率都呈现增高的趋势,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X-2与NF-κB p65的表达呈正相关(γ=0.307,P<0.05).结论 COX-2、NF-κB p65在子宫内膜癌中呈现高表达状况,且分化程度低、分期晚、发生转移者高于分化程度高、分期早、未发生转移者,两者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共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乳腺癌耐药蛋白(ABCG2)和核因子κB(NF-κB ) p65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4例鼻咽癌和10例正常鼻黏膜组织中ABCG2和NF-κB p65的表达.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ABCG2及NF-κB p6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和64.7%,正常鼻黏膜中分别为10.0%和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组织ABCG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NF-κB p65表达仅与临床分期有关,两者呈正相关(r=0.694,P<0.01).结论 ABCG2和NF-κB p65可能共同在鼻咽癌进展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