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示范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的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按整群、分层、随机的原则,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按统一的方法对385名示范高中学生和186名普通高中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示范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阳性检出率较高的因子是强迫、敌对、人际敏感、偏执,并且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结论示范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忽视,亟待提高;针对不同的年级和性别,干预措施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为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改善家庭环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485名贫困生和496名非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生在SCL-90量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贫困生;贫困生在FES-CV的亲密度、娱乐性因子方面得分显著低于非贫困生,在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因子方面,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矛盾性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结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生,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张海芳  陈青萍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339-1340
目的探讨高中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工具,调查陕西省西安市3所中学的320名高中生,使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高中生家庭环境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矛盾性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亲密度和控制性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亲密度和矛盾性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中生的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和孤独倾向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存在多项显著负相关(r=-0.118~-0.326),矛盾性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存在多项显著正相关(r=0.151~0.341,P<0.01)。家庭组织性、亲密度、娱乐性、矛盾性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R2=0.225,0.179,0.339,0.279)。结论家庭环境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家庭客观环境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3-5月采用自制基本情况量表和Kessler10(K10)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运用t/F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潍坊市12所中学的3 250名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1.89%,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5,P=0.71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一、高二、高三年级(OR=2.301、1.435、2.046)、农村(OR=1.318)、父亲职业为商业或服务业(OR=1.900)、家庭收入状况差(OR=2.171)、从不与母亲交流(OR=3.653)、从不与父亲交流(OR=2.230)均是影响中学生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家庭客观环境影响,在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应针对不同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张家口市一所中学212名在校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以了解目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显示①所有参加测试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主观感觉不适,有少数学生症状表现得比较严重;②通过十个因子分反映了学生在诸如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两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其次是偏执、忧郁和敌对;③不同性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同,在症状达到比较严重和严重者中女生高于男生。经过调查分析后,我们提出了三条应对原则,以改善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既是人格塑造最后一个比较理想的时期,也是心理问题的易发期,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生理发育过程中伴随着一场"心理革命",生理发育逐步成熟,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面对社会竞争、学习紧张、个人成长等外界各种压力时,一些人容易出现心理困惑和失衡,产生烦恼、忧虑、失落、愤怒、绝望等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及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南医学院本科的学生从大一到大五各一个班.共526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文版来调查影响网络成瘾的心理因素,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来调查网络成瘾的家庭社会环境因素。结果调查的医学生SCL-90中的各因子中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人际敏感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ES—CV中除了控制性与全国常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它各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矛盾性比全国常模较高.其它因子均比全国常模较低:ES—CV量表中的亲密度、组织性与SCL-90量表中各因子呈正相关,而矛盾性与SCL-90量表中的各因呈负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纪、亲密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学生的心理问题高于一般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家庭环境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及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南医学院本科的学生从大一到大五各一个班,共526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文版来调查影响网络成瘾的心理因素,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来调查网络成瘾的家庭社会环境因素。结果调查的医学生SCL-90中的各因子中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人际敏感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ES-CV中除了控制性与全国常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它各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矛盾性比全国常模较高,其它因子均比全国常模较低;ES-CV量表中的亲密度、组织性与SCL-90量表中各因子呈正相关,而矛盾性与SCL-90量表中的各因呈负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纪、亲密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学生的心理问题高于一般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家庭环境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济南市某山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家庭环境特征间的相关关系,为有效开展山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家庭环境特征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该山区703名在校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山区小学生心理健康偏离总检出率为14.2%,主要存在学习障碍(18.5%)、性格缺陷(17.2%)、行为障碍(15.8%)等心理问题。男生的MHRSP总分及学习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不良习惯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P0.05)。三年级小学生的MHRSP总分及学习障碍、社会适应障碍、不良习惯得分均为最高(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环境特征部分因子与山区小学生的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性格缺陷、行为障碍等因子得分呈显著相关(r=-0.365~0.111,P0.05)。【结论】济南市该山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且与家庭环境特征部分因子呈显著相关,建议积极改善家庭环境特征,有助于提高山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心理状态与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本市3所幼儿园15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983年Coie和Dodge方法探讨同伴对儿童心理状态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测量采用美国学者Achenbach编制的儿童行为CBCL量表,由幼儿园各班带班教师根据儿童日常实际表现对儿童进行客观评定。结果:与普通儿童相比,受欢迎儿童社会偏爱分数和社会影响力分数显著增高,被忽视儿童和有争议儿童的社会偏爱分数和社会影响力分数则显著下降,被拒绝儿童的社会偏爱分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社会影响力分数与普通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儿童相比,受欢迎儿童CBCL评分虽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拒绝儿童和被忽视儿童的CBCL评分与普通儿童相比,显著升高(P<0.01);有争议儿童的CBCL评分与普通儿童相比略有升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心理状态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同伴接纳程度影响,同伴接纳程度可能受到个体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家庭亲子关系量表和自拟相关问题,对吉林省长春市2所中学538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家庭经济水平低的学生更易产生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等不良状态;(2)离异家庭的学生更易产生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适应不良的心理问题;(3)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4)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对其心理健康影响最大,其次是家庭经济条件、父母之间的关系。结论家庭的主客观因素均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行为发展有影响,家庭因素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刘小先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9):1210-1212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初中生人格、自我效能、心理健康状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留守(459人)和非留守初中生(24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留守初中生严重心理问题5人,检出率为1.1%,在不同方面存在轻微或中等程度心理问题人数较多的是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及身体症状,分别为133、129、98人,检出率分别为29.0%、28.1%、21.4%;女生身体症状、恐怖倾向、总焦虑倾向分别为(6.68±2.54)、(4.70±2.60)、(44.73±11.32)分,男生分别为(6.02±2.59)、(3.28±2.50)、(41.95±11.65)分,女生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效能对其焦虑倾向有明显负向预测作用(校正R2=0.045,P<0.001);情绪性、外向性和谨慎性对其焦虑倾向有明显预测作用(校正R2=0.235,P<0.001)。结论 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除积极人格的塑造之外,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是一条更为直接和更具操作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甲娜  常颖  付家亮  王烈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1424-1425
目的了解辽宁省沈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辽宁省沈阳市7所中学和4所小学的1 499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沈阳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19.3%,其中男生和女生的检出率分别为20.7%和18.2%;长处与困难问卷(SDQ)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社会行为得分和困难总分分别为(2.9±2.4),(2.5±1.8),(3.2±2.1),(3.2±1.7),(7.3±2.4)和(11.9±6.1)分,与常模比较,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同伴交往问题得分和困难总分均高于常模(P<0.01);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内外向(E)、精神质(P)、神经质(N)和掩饰(L)得分分别为(17.7±4.8),(3.6±3.3),(8.2±5.8)和(15.0±3.8)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E和L与社会行为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和困难总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P和N与社会行为因子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和困难总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格特征中E(β=-0.220)、P(β=0.195)、N(β=0.428)和L(β=-0.172)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并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P<0.01)。结论沈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多;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震灾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四川省汶川地震5个月后都江堰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状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都江堰市47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SCL-90总分阳性率为56.15(,其中抑郁因子阳性率为50.3%,焦虑阳性率为41.3%,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各因子分均高于男生;阳性和阴性心理症状组学生在EPQ量表中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和掩饰倾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内外向维度外,其他3个维度得分与SCL-90各因子得分均相关。结论地震5个月后灾区高中生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具有精神质倾向、情绪不稳定及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东城区4所中学的高中一、二、三年级各2个班,共1118名学生,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进行测评。结果1.7%的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以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躯体症状为多见,其检出率分别为50.8%、19.1%和18.7%。女生MHT全量表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重点学校学生显著高于非重点学校学生(P〈0.05),高一、高三学生显著高于高二学生(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身体健康状况、母亲教养方式、自我期望程度、学习压力程度、学习能力自我评价、同学关系、自尊水平、主观幸福感水平是MHT全量表分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应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并提出教育对策.方法 选取江西省3所中学279名留守.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同时进行日常生活状况调查.结果 以留守学生的焦虑总分为因变量回归分析发现,自变量有性别、平时回家的感觉、与同学的关系、父母的关心程度、心理话倾诉对象及为初二年级等进行了回归方程(F=8.562,P=0.000),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304(P=0.000),-0.202(P=0.004).-0.178(P=0.006),-0.149(P=0.030),-0.147(P=0.022),-0.125(P=0.049)等.结论 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较多,应该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应对方式对藏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786名藏族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分层回归分析显示,第一层人口变量中上学方式、年级、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留守、学习成绩进入藏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回归方程(F=8.526,P=0.000),控制人口变量后,应对方式能独立解释心理健康状况21.70%的方差变异。结论 住校、初一、留守、学习成绩差、家庭收入低的藏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差;管理者加强应对技巧的培训,能改善藏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