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1例(22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1个月至1年,对比术前、术后视力,观察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和眼压变化.结果 20只眼眼压控制正常,2只眼需滴降眼压药物,22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9例(39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用黏弹剂分离前房角。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患眼术后3月眼压平均为(12.6±3.1)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前房角镜检查发现术后前房角均有增宽,房角关闭及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减小;中央前房深度增加。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4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和房角。术后随访3~24mo。结果:术后45眼视力均提高,其中33眼(73%)最佳矫正视力≥0.5。术后所有患者眼压明显降低(P<0.01),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加深(P<0.01),房角增宽。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可有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使眼压降低、前房加深、房角增宽、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和眼压的变化及手术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病例为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49眼,对26眼临床前期或房角检查动态下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的患者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23眼动态下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对有青光眼发作史的所有患眼联合行房角粘连分离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房角.随访3mo~2a.结果:术后47眼视力提高,2眼无变化,≥0.5者35眼(71%).术后所有患者眼压明显降低(P<0.01)、前房明显加深(P<0.01),房角增宽.47眼眼压得到长期良好控制.2眼术后1mo眼压再次升高,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晚期高眼压下手术的患者.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使前房加深、眼压降低、房角增宽;但对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的患者应同时行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治疗的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48例(48眼),术前查前房角,前房角关闭粘连小于180°范围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术后分析比较眼压、视功能及前房深度,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48眼眼压全部控制在21.0 mmHg以下,无严重并发症。46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眼视力无变化。术前术后视力及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合并有白内障的前房角关闭粘连小于180°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行单纯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不同房角关闭状态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48例64眼,术前及术后常规行视力、裂隙灯、Goldmann前房角镜检查、前房深度、眼压检查。结果:术后随访3~12mo,52眼视力较前有明显提高。59眼术后眼压〈21mmHg。64眼前房深度均加深,术前前房深度平均1.803mm,术后前房深度平均3.143mm。术前关闭的前房角有不同程度的开放,虹膜平坦,虹膜周边前粘连的范围明显缩小。64眼均未发生后囊膜破裂及角膜失代偿。结论: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但能够有效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还可恢复视功能,并能减少小梁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例(14眼),视力<0.4,晶状体不同程度浑浊,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月~3年。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的变化。结果12眼(房角关闭<1/2周)术后眼压控制正常;2眼(房角关闭>3/4周)需滴降眼压滴眼液。其中1眼在1月后再次眼压急性升高,经YAG激光虹膜造孔后好转。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房角关闭小于1/2周者手术有效;房角关闭大于3/4周的病例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 0 0 1年 1月~ 2 0 0 4年 4月 ,2 4例 2 7眼合并晶状体浑浊的急性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UBM及前房角镜观察手术前后的前房角粘连范围和前房深度的变化。随访 2月至 3年 ,平均 2 4月。结果 术后随访 2 5眼 (92 5 9% )最佳矫正视力比术前明显提高 ,最终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增加。 2 0眼 (74 0 7% )术后前房角全开放。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能使此类患者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和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4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入院后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mo。结果:术后最佳校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3mo眼压平均为(13.5±3.2)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前房角镜检查发现术后前房角均有增宽,房角关闭及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减小;中央前房深度为(3.12±0.46)mm,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观察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不同房角关闭状态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房角的改变及对眼压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1例(36只眼),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术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分组,A组8只眼,房角关闭粘连≤1/2周;B组10只眼,1/2周<房角关闭粘连≤3/4周;C组18只眼,房角关闭粘连>3/4周.术前及术后常规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Goldmann前房角镜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中央前房深度和眼压检查.结果 三组36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前房深度增加.除A组外,B、C两组术后眼压均明显降低,统计学处理组内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术后组间眼压差异无显著性.房角镜及UBM检查术后房角均有增宽,房角关闭及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明显减小甚至消失,部分患者房角重新开放,其中房角全部开放15只眼,1/4周<房角关闭粘连≤1/2周7只眼(C组),房角关闭粘连≤1/4周12只眼(A组2眼B组4眼C组6眼),随访6~24月未见房角关闭粘连扩大及眼压再次升高;房角关闭粘连仍≥3/4周2只眼(C组),术后早期出现青光眼复发.结论 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治疗房角关闭粘连的范围超过1/2周甚至达3/4周以上的闭角型青光眼.但是对于房角关闭粘连超过3/4周以上甚至全,闭,且术前用药后眼压仍较高者,术后可能出现青光眼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有白内障的首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且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的患者16例18眼,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观察分析术前和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及矫正视力的变化。 结果:术后眼压全部控制在20mmHg(1mmHg=0.133kPa)以下,前房深度明显增加,17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眼无变化。术中、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期间,17眼视力无明显变化,1眼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引起眼底出血视力下降明显。术前和术后眼压、前房深度、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恰当适应证的选择可使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在22例27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继发闭角型青光眼中,术前及术后常规行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镜、眼压检查,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4.57±4.78mmHg)较术前用降眼压药后平均眼压(25.81±2.90mmHg)明显下降,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22±0.35mm增加到术后2.35±0.26mm,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术前关闭房角有不同程度地开放。结论: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继发闭角型青光眼能良好地控制眼压和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07/2012-06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均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后随访3mo。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01);术后3mo,平均眼压为15.6±3.4mmHg,较术前平均眼压(27.3±4.8mmHg)明显下降(P<0.05);术后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67±0.46mm增加到3.19±0.38mm(P<0.05);房角较术前增宽,术前关闭的房角不同程度的开放。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术后房角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5例(37眼),其中前房角关闭范围≤180°者16眼,>180°者21眼,均在表面麻醉下行角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其手术前后的房角状态,眼压,中央前房深度,视力进行对照观察。结果:随访3~24mo术后房角状态与术前比有3眼大部分开放,余房角均开放,随访期内未见房角关闭及粘连范围扩大,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4.3±4.1)mmHg,较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26.4±3.2)mmHg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6,P<0.01),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2.0±0.3)mm,增加到术后的(3.2±0.4)mm,视力除2眼有视神经萎缩外,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对于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开放房角,加深前房,提高视力,与滤过性手术相比,手术并发症少,是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收集2009-10/2014-06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0例52眼,手术均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mo。

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 患者术后6mo眼压平均为15.76±2.09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 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 术前前房深度为1.97±0.29mm,术后增加到2.83±0.35mm,差异有显著性(P<0.05); 未发生恶性青光眼、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 所有术眼人工晶状体均在晶状体囊袋内,未出现偏位、夹持。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6.
孙勇  万新娟  刘刚  秦艳莉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1942-1944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且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的患者46例56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观察分析术前和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的变化。

结果:术后眼压全部控制在21mmHg(1mmHg=0.133kPa)以下,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前房深度明显增加,房角均有不同程度开放。术中、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前和术后眼压、前房深度、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选择对合适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初次发作后,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再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6例,16只眼,应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观察术前及术后视力、周边前房深度、前房角、眼压情况.术后随诊4~12个月,平均9.4个月.结果 16只眼术后视力、周边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前房角完全开放,眼压非药物控制于正常范围,平均眼压14.24mmHg.术后早期并发角膜水肿3只眼,前房纤维样渗出2只眼,无浅前房和后发障发生.结论 应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后,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可有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且术后视力恢复快、眼压控制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及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治疗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3例(13只眼)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前房角粘连关闭均〉180°)合并白内障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及术中应用丝裂霉素,注意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和眼压,手术并发症及滤过泡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3—6个月。13只眼眼压均降致正常范围,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根据Kronfeld分类,Ⅰ、Ⅱ型功能滤过泡4只眼(30.8%),非功能Ⅲ型滤过泡9只眼(69.2%)。结论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及术中应用丝裂霉素(MMC)治疗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降低眼压,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激光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Phaco+IOL)作为初始治疗手段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的重塑作用。方法:选取37例39眼合并白内障首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平均眼压69.22±21.23mmHg,经过药物降眼压,完成激光虹膜成形联合周边切开术,病情稳定7~14d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房角开放状况和虹膜形态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3~27mo,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其中29眼未再使用用抗青光眼药物,最后4次随访平均眼压14.90±2.19mmHg,较激光术前明显下降(P<0.05),随访期间38眼眼压控制平稳,视野无进行性损害,1眼眼压波动在18~28mmHg,同时存在进行性视野损害,于术后10mo接受了滤过手术。OCT对虹膜形态的观察表明,所有患者虹膜均由术前的膨隆形变化为平坦型,房角开放度由激光术前平均10.86±5.11度增加为术后46.34±13.32度(P<0.01)。结论:激光联合Phaco+IOL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助于开放房角,达到解除瞳孔阻滞,疏通房水引流的作用,避免滤过手术的风险,白内障术前激光治疗可以迅速缓解急性发作的症状,开放房角,控制眼压,加深前房,使白内障手术更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09/2011-10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86眼。本组患者均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和眼压情况。结果:术后视力:〈0.1共5眼,0.1~0.2共11眼,0.3~0.5共53眼,0.6以上17眼。术后患者眼压均降到临床统计正常范围(10~21)mmHg。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减轻了患者多次手术的负担,临床有显著效果,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较佳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