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柏群  陈绍成  彭腾  黄道秋 《中成药》2012,34(11):2229-2233
目的研究风芍六君子汤对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大黄复制小鼠脾虚腹泻模型,观察受试药物对小鼠排便及肠推进率的影响;采用番泻叶及胶带束缚法复制大鼠脾虚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观察受试药物对大鼠肠道敏感性、肠推进率及结肠组织中5-羟色胺量的影响;以及观察受试药物对冰醋酸致小鼠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结果风芍六君子汤对脾虚腹泻具有止泻作用,能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肠道功能。水煎液及不同提取部位对改善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的不同表现有不同的效果。结论风芍六君子汤对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改善作用,其中水溶性部位能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运动功能异常,正丁醇部位在增加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敏感性方面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水煎液以及不同提取部位对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大黄泻下法复制小鼠脾虚腹泻模型,观察受试药物对小鼠排便和肠推进率的影响;采用番泻叶及胶带束缚法复制大鼠脾虚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观察受试药物对大鼠肠道敏感性、肠推进率及血清、结肠组织中5-羟色胺量的影响。结果: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改善作用,水煎液及不同提取部位对改善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的不同表现有不同的效果。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中香砂六君子汤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主要通过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敏感性来发挥治疗作用;水溶性部位、水煎液部位具有明显的止泻作用,主要通过改善肠道运动功能异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
肠道易激综合征的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易激综合征 ,是一种具有特殊生理病理基础的、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肠道无结构上的缺陷 ,但对刺激的生理反应过度或出现反常现象。过去称此症为“结肠功能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黏液性结肠炎”等。由于肠道实际并无炎症 ,功能紊乱实际也不限于结肠 ,故统称肠道易激综合征。本病是胃肠道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 ,多见于壮年成人 ,男性多于女性 ,约为 3:2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为主要症状。肠道易激综合征 ,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疗 ,取…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是结肠的一种功能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疑难杂症之一.传统中医药治疗肠道疾病多从化湿、健脾、温肾等单方面入手,而现代医学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多从松弛肠道平滑肌、抗抑郁焦虑及止泻等方面进行.由于其病因复杂,病机不明,且病程较长,症状较多,发作频繁,缠绵难愈,因此,临床疗效常不甚理想.笔者应用疏肝健脾温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又称过敏结肠,或痉挛结肠。指慢性反复发作,以肠道运动障碍为主,而不伴有器质性病变的肠道功能紊乱。笔者用痛泻要方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茵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8):858-860
肠易激综合征(简称IBS),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排便过程异常及排便不尽感等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可以解释的证候群,其特征是肠道功能的激惹性。曾被称为黏液性肠炎、结肠痉挛、结肠过敏、过敏性结肠炎、易激结肠炎等易混淆的术语,现统一命名为肠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本病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7.
吴正平  晏莉  晏招兰 《新中医》2006,38(1):81-82
结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指慢性、反复发作、以肠道动力障碍为主,难以用解剖异常解释的肠道症候群。近3年来,笔者采用自拟肠安汤治疗结肠易激综合征74例,并与西医对症治疗比较,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是功能性胃肠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近年来,肠道菌群在肠易激综合征相关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失衡、菌群组成及多样性改变、有益菌减少而有害菌增加导致了疾病发生发展,以肠道菌群为导向的治疗手段也逐渐增多。同时,由于药物干预未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在寻求替代疗法的过程中,针灸因其应用广泛、不良反应少而备受关注。相关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来调节肠道功能,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因此,本研究旨在论述肠道菌群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并从调节肠道菌群的角度探讨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应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研究主要集中在肝脾肾等五脏功能失常。中医学"大肠燥化"不仅是大肠功能的主要体现,也涉及到肺脾等功能体现。"大肠燥化"功能在人体内的正常发挥与否与便秘或泄泻也有关系。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表达调控肠道水分吸收与中医理论的"大肠燥化"在大肠传输正常的情况下对水分吸收过度或减弱等作用具有相关性;同时,在诊治"大肠燥化"异常导致的肠易激综合征时也要涉及到肺脾。  相似文献   

10.
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边生 《吉林中医药》2007,27(10):28-28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因肠道功能障碍而引发的疾病,排除器质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或称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黏液性结肠炎,神经性腹痛,临床表现持续和间歇发作的腹痛、腹泻或便秘,腹部不适,属中医"腹痛"、"泄泻"、"便秘"范畴.本病是一种自然--社会--心理病征,中医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为肝脾不和.笔者应用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6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患者常常有肠道症状及情绪异常等表现,且容易复发,日常生活受到较大的干扰。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发现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较为明确,并且能够改善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症状,但是针灸能否作为首选的非药物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 ble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病症,属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以往称肠功能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等。是最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之一,是由肠道运动和分泌功能异常所引起,肠壁并无结构上的炎性病理改变,但对各种刺激反应过度或出现反常现象。因该病缺乏相关的形态改变和生化异常,一般认为是多因素的生理心理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或便秘等排便习惯的改变,或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是高级神经功能紊乱的肠道生理功能障碍性疾病,经检查无组织结构上的病理改变^[1]。西医治疗无特效药物,多采取对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或采用微生态制剂以调整肠道菌群等方法,疗效多不稳定。1997-01~2003-05,我们采用四逆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中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最为常见。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优势在于能有效缓解其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临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应特别注意疏肝健脾。现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和辨证施治两方面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来探讨说明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体会。  相似文献   

15.
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舒士敏  顾洁 《河北中医》2009,31(7):989-989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以肠道平滑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其特点是肠壁结构无缺陷,但肠道对刺激有生理反应或反常现象。其病因、病机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精神、饮食、遗传、胃肠功能障碍和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2001—01-2008—06,我们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以肠道运动障碍为主的一种功能性疾病.表现为与排便有关的腹痛、腹胀、大便习惯改变,常伴腹泻、便秘等症状,而肠道本身并无任何器质性病变.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自今不明,涉及动力紊乱、内脏高敏、炎症和脑肠交互作用等各个方面.临床和实验室证据均提示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肠道动力紊乱性疾患.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7,(8):1787-1788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科常见病,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肠道菌群失调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业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概述了肠道菌群失调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中医药对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调控。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肠道菌群失调被认为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文章就肠道菌群失调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及中药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在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分型中,肝郁脾虚是较常见的征候,痛泻要方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基础方。5-HT信号系统在肠易激综合征的肠道功能紊乱、内脏感觉异常等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从5-HT信号系统角度能很好地诠释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至今机制未明的反复发作性疾病,其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为该病的最常见类型。一般认为肠道黏膜屏障受损是该病发病的关键环节,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四逆散可通过修复肠道黏膜屏障,改善肠道功能,有效治疗该病。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基于机械、化学、生物、免疫这四大肠道黏膜屏障,探讨四逆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