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盆腔内膀胱壁外嗜铬细胞瘤一例李刚,王爱玲嗜铬细胞瘤为嗜铬组织的肿瘤,75%~95%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发生于肾上腺外的占10%,常见的部位有肾门、肠系膜根部,腹主动脉旁、膀胱和纵隔。发生膀胱的约占肾上腺以外的10%,而发生于膀胱壁外的国内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2.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对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2008-1~2009-12解放军总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嗜铬细胞瘤4例(男性3名,女性1名,年龄39~62岁,平均48岁).4名患者利用16排或64层CT扫描机进行了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医师对病变发生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增强特点进行分析.结果:4例膀胱嗜铬细胞瘤均位于膀胱后壁,病变形态均呈圆形或类圆形,以宽基底附着于膀胱壁,边界清楚.CT平扫的CT值为41~53Hu,平均46.75Hu;增强扫描CT值为73~93Hu,平均85Hu,病变呈中度或明显强化.4例均未发现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术前3例诊断为嗜铬细胞瘤,1例误诊为膀胱癌.结论:膀胱嗜铬细胞瘤CT影像上具有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富血供之特点,结合临床相关病史,可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多发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多发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动态增强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嗜铬细胞瘤9例,其中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例,Von Hippel-Lindau病1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并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术前经螺旋CT和多层螺旋CT平扫、动脉期(30s)和门脉期(70~80s)扫描。对比剂采用欧乃派克或优维显,注射流率3ml/s。仔细复习CT扫描结果并与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9例嗜铬细胞瘤共18个病灶中,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和肾细胞肾癌1例(Von Hippel-Lindau病),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并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1例。良性病灶13个,恶性病灶5个。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15个,不规则形3个。直径3.2~13.7cm,平均5.6cm。病灶直径<5.0cm3个,5.0~10.0cm13个,>10cm2个。肿瘤实质成分平扫CT值为34.2~53.0HU,平均42.7HU;动脉期CT值63.7~91.5HU,平均80.7HU;门脉期CT值75.1~126.4HU,平均98.1HU。8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6个病灶中,6例两侧病灶大小、形态、密度、动态增强强化程度和强化方式相仿,2例两侧大小不同,坏死、囊变不同,但动态增强强化程度和强化方式相仿。结论:多发嗜铬细胞瘤包括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脏器嗜铬细胞瘤,多位于双侧肾上腺,CT表现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仿,同一病例不同肿瘤的大小、形态、坏死囊变、动态增强强化方式和强化程度相仿,少数肿瘤大小不同,坏死囊变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腹腔异位嗜铬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来自于嗜铬细胞,能分泌儿茶酚氨类激素的少见肿瘤,98%的嗜铬细胞瘤发生在腹腔,其中超过90%发生在肾上腺。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称为异位嗜铬细胞瘤,可发生在全身各处含有嗜铬细胞的组织中,在腹腔主要发生在腹膜后、Zuckerkandl器官和膀胱。在MR检查中,T2WI呈高信号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相对特征性表现,但在肾上腺外,是否亦表现为此特点,由于病例较少见,笔者尚未见大组MRI特征的总结报道。笔者对14例腹腔异位嗜铬细胞瘤的MRI特征进行总结,同时对部分行其他影像检查的资料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讨论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MSCT表现.方法 对8例资料完整、经手术证实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肿块均为单发,分别位于膀胱三角区(2例)、顶部(2例)、前壁(1例)、后壁(3例),2例位于粘膜下,6例位于膀胱肌层.病灶平扫呈均匀低密度,无囊变,1例可见环形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动脉期与平扫病灶CT值相差>40HU,门脉期与动脉期CT值相差为15HU左右.结论 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在MSCT有其特征性表现,术前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北京中铁建总医院放射科王大辉,陈孝柏膀胱壁嗜铬细胞瘤较罕见,我们遇见一例经病理手术证实报告如下:男39岁,突发性高血压,心悸、气急、多汗伴视力模糊一年。一年前无诱因突然出现视力模糊,当时测量血压达21.5/16.0kpa,口服降...  相似文献   

7.
到嗜铬细胞瘤中的10%发生在肾上腺以外,称为异位嗜铬细胞瘤。本文报告影像学诊断后施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膀胱壁嗜铬细胞瘤1例如下。患者女,54岁。因排尿时头痛、头晕10 年,以膀胱嗜铬细胞瘤收入院.查体:T37℃,P 82次/min,R21次/min,BP14/8kPa。中年女性,一般情况可。心肺(-)。左侧上肢前内侧皮下有一约1.5cm×2.5cm大小的包块,可活动,质韧。左侧下肢有一约10cm长的手术疤痕。余(-)。排尿试验:基础血压13/8kPa,憋尿至张力较高时出现上述症状,血压高达28/16kPa,平卧5min后血压降至19/11kPa。影像学检查:B超显示左侧膀胱壁有2cm×2c…  相似文献   

8.
我们最近用血管造影的方法诊断一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嗜铬细胞瘤的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可大量合成和分泌儿茶酚胺,使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等许多临床危急症状,其诊断和治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灶的定性、定位。随着分子影像学和核医学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对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而且能对恶性嗜铬细胞瘤特别是伴有转移的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治疗提供一种新的临床治疗手段。综述了放射性核素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及家族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以及在恶性嗜铬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嗜铬细胞瘤主要是由于大量儿茶酚胺作用于肾上腺能受体所致。以心血管症状为主,兼有其它系统的表现。嗜铬细胞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稍多,少数病例平日无症状,可能因麻醉手术及其它应激状态下激素大量分泌引起高血压、心衰和肺水肿。嗜铬细胞瘤应行手术切除,通过分析嗜铬细胞瘤手术前后发病情况,运用护理程序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探讨其最佳护理措施。方法:回顾1999午10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的嗜铬细胞瘤9例临床资料做为参考。结果:9例嗜铬细胞瘤病人通过手术治疗及运用护理程序对其实施整体护理,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手术前后,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嗜铬细胞瘤是产生儿茶酚胺的肿瘤,主要来源于神经外胚层有分泌作用的chromograffin细胞。在普通人群中发生率大约为0.01%~0.001%,胸部嗜铬细胞瘤只占所有嗜铬细胞瘤的1%~2%,且报道中最多位于后纵隔,心包内嗜铬细胞瘤极为罕见。作者对1981年~1993年间发现的12例经手术证实的心包内嗜铬细胞瘤影像特征做了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邓亚  罗军德  解天梅 《西南军医》2011,13(5):830-831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CT、MR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临床资料,术前均行CT、MRI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MR征象。结果 6例均位于肾上腺区,无位于肾上腺外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呈较大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CT平扫呈软组织密度,T1WI信号强度类似肝实质,T2WI信号较高,肿瘤实体部分多明显强化,易发生坏死、囊变。结论嗜铬细胞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MRI检查可较好地显示肿瘤部位、形态、大小、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合临床表现多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9例原发于肾上腺的嗜铬细胞瘤,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本文讨论了选择性肾上腺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分析了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血管造影征象。并指出选择性肾上腺动脉造影对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较B超、CT,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31I-MIBG 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与全身平面显像两种方法对诊断嗜铬细胞瘤的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拟诊为高血压查因或嗜铬细胞瘤待排的患者行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检查.先进行全身平面显像,再进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所得影像资料均由2位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共同阅片.结果:全身平面显像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2.4%,94.1%, 93.3%,84.2%,88.2%.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100%、88.2%、89.5%、100%、94.1%.后者诊断嗜铬细胞瘤较前者有更高的准确度,特别是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有明显提高.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提高了定性诊断嗜铬细胞瘤的准确度,对较小病灶的发现较平面显像明显提高;并对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定位和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灶的寻找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嗜铬细胞瘤的病理特征与临床联系730050兰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哈英娣俞天麟邢传平钱震曹晓哲关键词嗜铬细胞瘤;病理学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6.6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内分泌肿瘤,多发性嗜铬细胞(MPCT)又仅占其中的10%。14例多发性嗜铬细...  相似文献   

16.
嗜铬细胞瘤CT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醇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醇乙醇介入疗法对嗜铬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材料和方法:嗜铬细胞瘤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31-59岁,平均42岁。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2例,左侧5例,右侧7例,均为单发,其中8例经活检证实,4例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CT表现作出诊断。右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术后复发1例,在右侧交感神经链上有2个复发灶。13例嗜铬细胞瘤均在CT引导下行乙醇注射消融治疗。结果:治疗后7-20天CT或MRI复查,8例肾上腺良性嗜铬细胞瘤完全消失,4例完全坏死并缩小。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的2个复发灶完全消失。所有病例已随访7-30个月,患者血压一直正常,未再发阵发性头晕、面色苍白、四肢麻木等表现。血、尿儿茶酚胺检查也正常。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醇消融疗法对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具有确切疗效,安全可靠,并发症少,费用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腰椎嗜铬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嗜铬细胞瘤较为少见,易漏、误诊,现报告手术病理证实L5椎体嗜铬细胞瘤1例。  相似文献   

18.
<正> 典型嗜铬细胞瘤具有明确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增高,临床诊断不难。CT检查主要是定位诊断;而隐匿型和无功能型嗜铬细胞瘤因无临床症状,CT检查不仅具有定位诊断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定性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本文收集我院2002~2008年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MSCT表现,分析探讨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嗜铬细胞瘤 (pheochromocytoma)为嗜铬组织的肿瘤 ,192 1年由Pick正式命名。主要发生于肾上腺髓质 ,其次为交感神经节和旁交感神经节 ,但体内含嗜铬组织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其临床表现以高血压为主。过去对该病的诊断以实验室检查为主 ,随着B超、CT ,尤其是MRI等影像学应用的不断成熟 ,影像学的检查对于嗜铬细胞瘤的早期定位、定性诊断和手术切除后的观察成为首选方法[1,2 ] 。至今 ,少见对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综述文章 ,因此 ,笔者对其做一综述。1 解剖和病理嗜铬细胞瘤又称褐色细胞瘤[3 ] ,75 %~ 80 %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8月~2009年8月后腹腔镜下手术切除的2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手术均成功,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65~140min(平均90min),出血量30~200ml(平均75ml),瘤体直径2.5~6.4cm(平均4.5cm)。病理均提示嗜铬细胞瘤。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细致操作,后腹腔镜下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是安全有效的,腹腔镜手术可成为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