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求黄芪四物汤配合温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采用口服黄芪四物汤辨证加减,配合温针天柱、百劳、大杼、颈椎夹背穴、肩髃、曲池、养老等穴治疗,同时观察治疗前后常规肌电图和F波传导速度的改变.结果: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3.1%,随着病情好转,肌电图复查异常自发电位减少,运动单位电位数和电压增加,F波传导速度增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01).结论:内服黄芪四物汤辨证加减配合温针治疗可缓解或消除颈神经根受压状态,使受损的神经根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功能状态改善.  相似文献   

2.
陈自成  梁镇宏 《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74-2075
目的:探求黄芪四物汤配合温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采用口服黄芪四物汤辨证加减,配合温针天柱、百劳、大杼、颈椎夹背穴、肩髃、曲池、养老等穴治疗,同时观察治疗前后常规肌电图和F波传导速度的改变.结果: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3.1%,随着病情好转,肌电图复查异常自发电位减少,运动单位电位数和电压增加,F波传导速度增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01).结论:内服黄芪四物汤辨证加减配合温针治疗可缓解或消除颈神经根受压状态,使受损的神经根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功能状态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求针灸疗法对神经根病损的治疗作用。方法:对78例神经极型颈椎病的患者采用温针天柱,百劳,大杼,颈椎夹脊穴,肩禺、曲池,养老穴为主,并辨证加减,结合当归注射液加维生素B12交替于曲池,大杼或风池穴位注射,同时观察治疗前后常规肌电图和F波传导速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舒筋活络胶囊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针刀结合口服舒筋活络胶囊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口服根痛平颗粒治疗。并观察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肌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正中神经及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F波传导速度显著增快,但观察组增加更显著,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针刀结合舒筋活胶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缓解或消除颈神经根受压状态,使受损的神经根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卧位牵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和对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8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卧位牵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坐位机械牵引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结果:研究组的整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F波的传导速度也快于对照组,且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卧位牵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梁镇宏 《中医药学刊》2003,21(4):603-603,616
目的:探求手法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摩、揉、滚、点按、拿捏以及双掌推压法、斜扳整复法、屈膝屈髓动腰法、托腿按腰晃身法、反背震颤法等手法治疗,同时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内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常规肌电图和F波传导速度的改变。结果:经2疗程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1.2%,随着病情好转,肌电图复查异常自发电位减少,运动单位电位数和电压增加,F波传导速度增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手法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可缓解或消除神经的受压状态,使受损的神经根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功能状态改善。  相似文献   

7.
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管遵惠  王祖红 《中国针灸》1997,17(3):135-137
热针治疗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前后的肌电图对比观察表明,患者肌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热针治疗后,腓总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加快;远端潜伏期缩短(P<0.001);H反射异常者7例,全部恢复正常;出现自发电活动者6例,无明显变化。肌电图结果提示: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热针的刺激和热针体内的热效应,使突出的髓核萎缩变性,缓解或消除了对神经根的压迫,使受损的坐骨神经得以改善和修复。  相似文献   

8.
梁镇宏 《新中医》2003,35(8):29-30
目的:观察李氏清暑益气汤加减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对32例多发性神经根炎患者采用李氏清暑益气汤(由黄芪、党参、白术、苍术、麦冬、神曲、黄柏、泽泻、当归、炙甘草、升麻、陈皮、青皮、五味子、葛根组成)辨证加减治疗,同时用肌电图观察治疗前后F波传导速度的改变。结果:治愈15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4%。随着病情的好转,尺神经和腓神经F波传导速度均明显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多发性神经根炎的主要病机为脾虚湿困。补中益气、清热化湿、强筋健肌疗法可以使神经根炎症消除,节段性髓鞘脱失较好地修复,传导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电针颈三针配合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牵引疗法联合西药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颈三针电针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仪上肢F波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及NPQ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及NPQ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62/68),对照组为73.53%(50/6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颈三针配合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有效地修复患者神经根受压的情况,从而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卧位牵顿”这一创新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肌电图的影响,为该手法的治疗作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卧位牵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坐位机械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结果:卧位牵顿手法对改善F波传导速度优于牵引疗法。结论:“卧位牵顿手法”是一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可靠的创新技术,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梁镇宏 《新中医》2002,34(3):38-3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糖悄病周围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糖尿生周围神经炎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同时用肌电图观察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传导速度的改变,结果:经2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6%,尺神经和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FI皮传导速度均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以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可使周围神经节段性脱失的髓鞘较好地修复,再生,改善其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2.
手法黄芪桂枝五物汤并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求手法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6 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摩、揉、滚、点按、拿捏以及双掌推压法、斜扳整复法、屈膝屈髋动腰法、托腿按腰晃身法、反背震颤法等手法治疗 ,同时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内服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常规肌电图和F波传导速度的改变。结果 :经 2疗程的治疗后 ,总有效率达 91 2 % ,随着病情好转 ,肌电图复查异常自发电位减少 ,运动单位电位数和电压增加 ,F波传导速度增快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手法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可缓解或消除神经的受压状态 ,使受损的神经根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 ,功能状态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棱针散刺与梅花针叩刺对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神经肌电图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60例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三棱针组和梅花针组,每组30例。三棱针组采用三棱针散刺治疗,梅花针组采用梅花针叩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及诱发电位波幅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及诱发电位波幅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及诱发电位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棱针散刺和梅花针叩刺均无法改善受损神经功能,且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4.
本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热针治疗前后的肌电图对比观察表明,腰突症患者均出不同程度的肌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主国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热针治疗后,腓总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加快,远端潜伏期缩短(P〈0.001),H反射异常者7例,全部恢复正常;出现自发电活动者6例,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杨开洋  席莉  刘智斌 《陕西中医》2012,(10):1425-1427
目的:证明角度牵引能够使家兔颈椎的椎间隙增宽,椎间孔增大,椎管容积增大,减轻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使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加速消散,并具有抑制颈椎的退变,使颈椎发生蠕变,使颈椎小关节的刚度及应力下降等作用。使神经根与颈椎的固有平衡得到恢复,以此消除CSN的发病基础,达到减缓症状以及治愈疾病的目的,并探讨疗法对改善眩晕症状、神经压迫症状的作用机制。结果:空白组与模型组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有极显著差异(P<0.01),模型组与角度牵引各组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有显著差异(P<0.05),角度牵引组中立位与后伸15°位尚不能认为有差异(P>0.05),前屈15°位与后伸15°位和中立位相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①应用强制应力低头位45°每天5h可成功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动物模型。②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③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敏感,F波传导速度是检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灵敏指标。④角度牵引组中前屈15°位牵引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丹参川芎注射液穴位注射,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肌电图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上肢肌电图正中神经、尺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肢肌电图正中神经、尺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麻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麻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患者肌电图,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7.
温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把5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均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采用温针疗法,每日1次,每星期治疗6次,共治疗4星期。对照组肌注弥可保(甲钴胺针)500μg,每日1次,共治疗4星期。检查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星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为61.5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传导速度比较两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可以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配合毫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颈椎牵引配合毫火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配合镇痛灸外敷治疗。治疗两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肌电图动作电位峰值、腋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动作电位峰值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腋神经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牵引配合毫火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改善患者肌电图动作电位峰值、腋神经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采用F波(F-wave)技术对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进行判定的可行性。方法2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予以“4+5”穴位优化组合方案(4个基本穴,5个辨证配穴)治疗,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以及随访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和F波检测。结果治疗后显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87.5%:随访6个月显效率为53.5%,总有效率为80.5%,治疗结束和随访6个月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227侧上肢F波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205侧上肢F波传导速度减慢的患者经治疗后和随访6个月后,正中神经及尺神经腕至C7、肘至C7的F波传导速度增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与随访6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8侧F波潜伏期延长患者经治疗后和随访6个月后,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平均F波潜伏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与随访6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波传导速度和潜伏期的变化与患者病情的变化呈正相关,可用作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针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温针治疗,对照组应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H波、M波最大波幅及H波/M波最大波幅比值的变化情况,判定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H/Mmax均降低,且治疗组H/Mmax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治疗对中风后处于异常活动状态的脊髓运动神经元具有抑制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