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钙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3年8月~2005年4月黑龙江一重集团公司医院12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奥扎格雷钠,对照组常规治疗,均在发病6~48h内给药。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评价总有效率治疗组95%,对照组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治疗组75%,对照组4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中止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巴曲酶和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连续积累2002-01~2004-03广东佛山市顺德桂洲医院15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巴曲酶组(42例)、低分子肝素组(48例)和对照组(60例),均在发病后6~72h内给药,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比较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结果巴曲酶组治愈率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治疗后巴曲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也显著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及巴曲酶辅助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同期收治的32例TO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6例,两组均予常规脱水、改善脑循环、抗感染及支持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5例临床病因为脑血栓者予巴曲酶静滴,11例临床病因为脑栓塞者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疗程10~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法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不同病因尽早使用低分子肝素及巴曲酶等抗凝或降纤药物可改善TOBs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溶栓加序贯抗凝治疗方案在次大面积肺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同时行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PaCO2、PA-aO2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0.01),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心率及呼吸频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CT肺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出血倾向无显著增加。结论尿激酶溶栓同时行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根本  林晓虹  郭少川  陈丽吟 《内科》2007,2(2):173-174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脑梗塞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个体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连续用10d;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评价疗效,监测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FT)、血小板粘附率、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9%,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5);Fg降低。FT延长,BPC粘附率降低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较对照组也有显著差异(P〈0.01);CT、BT、KPTT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凝溶栓作用,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恢复,且无再出血的危险及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脑梗塞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6.
将78例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0.6ml脐周皮下注射,连用10d。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于第7天有明显差异(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差异增加(P〈0.01)。治疗组DVT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梗死合并下肢DV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肺栓塞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肺栓塞28例疗效。方法将56例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除常规口服华法林治疗外,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和丹红注射液,对照组仅用低分子肝素。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2.9%和78.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肺栓塞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死抗凝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每组24例,分别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明显优于对照组(58.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P<0.01),治疗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活性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纤维蛋白原降低(P<0.05),血液流变学变化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抗凝作用强,其方法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东菱克栓酶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3~2005年进展型脑梗死患者105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5例。3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和东菱克栓酶,对照1组应用低分子肝素,对照2组应用东菱克栓酶,连续应用7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监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1组、2组(P〈0.01),对照1组、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7、14d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东菱克栓酶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可更有效中止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巴曲酶对实验性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犬冠脉内皮损伤与冠脉狭窄法,制备犬UAP模型,观察巴曲酶对冠脉流量降低次数(CFRs)、血小板(PLT)聚集、纤维蛋白原(FG)及凝血因子(PT、APTT、TT)的影响。实验分为4组,即溶剂对照组、巴曲酶Ⅰ组、巴曲酶Ⅱ组及依替巴肽组,每组5只犬。溶剂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巴曲酶Ⅰ、Ⅱ组分别给予0.15和0.3BU/kg,依替巴肽组给予依替巴肽(0.24mg/kg)。结果:给予巴曲酶0.15BU/kg后,CFRs次数减少,给药后2h内有效率为80%,且有40%的犬CFRs完全消失,消失时间为(48.5±14.8)min。给予巴曲酶0.3BU/kg后1、2h,CFRs次数分别较基础值减少了62.7%和81.0%,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有效率为100%,且有80%的犬CFRs完全消失,消失时间为(20.7±25.4)min。给予巴曲酶0.3BU/kg后1h,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PLT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给予巴曲酶0.15BU/kg后1、2h,FG的含量明显降解,与基础值比较降解率分别为51.5%(P〈0.05)和57.2%(P〈0.05)。给予巴曲酶0.3BU/ks,降解FG的作用更加明显,给药后1、2h,与基础值比较降解率分别为68.4%(P〈0.01)和78.5%(P〈0.01)。给予巴曲酶0.15和0.3BU/kg后,对P11无明显影响,但可使APTT和TT均明显延长。结论:静脉给予巴曲酶后,对UAP具有确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柳祥忠  高雅玲 《山东医药》2007,47(31):85-86
选择2003年8月-2006年8月临床确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小剂量rt—PA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50例,丹参20ml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对照组50例,疗程均为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血清脂蛋白显著改善(P〈0.05)。认为rt—PA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TIA简单易用、高效、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rt-PA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8月~2005年8月临床确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小剂量rt-PA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60例,对照组丹参20ml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疗程均为1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3%。二者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小剂量rt-PA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TIA,具有易用、高效、副作用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连续积累2005-200780例进展型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在发病后6-24h内给药治疗,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比较巴曲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稳定性心绞痛患不同分子量肝素治疗后体内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6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随机分为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组(A组,依诺肝素组)33例和皮下普通肝素组(B组,肝素钙组)30例,疗程为5d,观察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凝血指标。结果:治疗后A、B组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7%和80%(P<0.05),出血发生率显性差异(P>0.05)。治疗5d后两组血浆抗因子Xa活性(anti-Xa)、抗因子IIa活性(anti-IIa)均明显升高(P<0.01),anti-Xa活性A组明显高于B组(P<0.01),而anti-IIa活性B组明显高于A组(P<0.05)。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在A组无明显变化(P>0.05),B组明显下降(P<0.01)。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水平两组均明显下降(P<0.01)。血浆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B组均明显延长(P<0.01),第5天时B组APTT稍长于A组(P=0.05)。结论:治疗5d后,普通肝素以抗因子IIa为主,低分子量肝素以抗因子Xa为主;普通肝素导致血浆AT-Ⅲ活性明显下降,而低分子肝素则无此不良作用;低分子量肝素抑制凝血酶产生的作用明显优于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组心绞痛的缓解率明显高于肝素钙组,与凝血系统的变化相符合,两组出血倾向差异无显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苯那普利联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效果。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苯那普利治疗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0、4、8、12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尿白蛋白排泄率(AER)、血肌酐(Cr)等。结果对照组随观察时间延长,AER略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苯那普利组、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后4、8、12周AER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较同期低分子肝素组或苯那普利组也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明显减少尿白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较单一用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蓝海  李金荣  潘国辉 《内科》2008,3(4):534-535
目的探讨蕲蛇酶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甲组采用常规治疗;乙组在甲组的基础上加用蕲蛇酶;丙组在乙组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分别对3组治疗前、后3、7、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治疗前及治疗14d后血液流变学及疗效评价。结果丙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优于甲组和乙组(P〈0.01)。总有效率丙组96.2%,乙组79.6%,甲组66.3%,丙组明显优于乙组和甲组(P〈0.05);显效率分别为丙组83.2%、乙组53.1%、甲组32.8%,丙组优于乙、甲组(P〈0.05、P〈0.01);丙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改善明显优于乙、甲两组(P〈0.01)。3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显著变化,未发现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蕲蛇酶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明显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循环,疗效显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低分子量肝素、杏丁注射液及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1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低分子量肝素组(33例),杏丁注射液组(34例),及两药合用组(34例),低分子量肝素的用法为0.4ml,皮下注射,每日2次。杏丁注射液组的用法为2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各组均治疗14日。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缺损评分,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结果 两药合用组显效率71%,有效率91%,均显著高于单用低分子量肝素组或杏丁注射液组(P〈0.05和P〈0.01)且未发现有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和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与杏丁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其中任何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肝素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TI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所观察的50例TIA病人分为治疗组: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法国塞诺菲温莎公司生产)0.4ml腹部脐旁两侧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对照组:5% 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丹参液20ml静点滴及肠溶阿斯匹林片75mg每日一次口服。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与副作用,并将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低分子肝素治疗TIA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副作用小。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TIA效果好,较安全。  相似文献   

19.
血塞通软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塞通软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血塞通软胶囊,每次120mg,每日2次口服,2周后改为每次60mg,每日2次口服,同时低分子肝素钙6 150U,皮下注射,每12h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67.3%,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分别为26.9%、69.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生率、心电图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血塞通软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等治疗,治疗组患者另予以低分子肝素5000U/a皮下注射,连续7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半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均有明显好转,且治疗组患者心绞痛日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