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2.
颈动脉体瘤是副神经节瘤的一个类型,大多为良性肿瘤,临床发病率低,病因不明。其治疗以手术为主,但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手术风险较大,且术后并发症严重,临床上治疗较困难。本文对颈动脉体瘤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段、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及预防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例 1:患者男 ,36岁。因右上颈部无痛性肿块缓慢生长 1年入院。查体 :右颈动脉三角区 5cm× 5cm大小搏动性肿块 ,未闻及血管杂音 ,触压肿块可引起呛咳。右颈总动脉造影 :颈总动脉分叉处微血管团块影 ,结构模糊 ,颈内动脉虹吸部及大脑前、中动脉各分支未见异常。初步诊断 :颈部肿块性质待查 (右颈动脉体瘤 ,神经鞘瘤 )。手术治疗 :术中见肿瘤包绕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外动脉 ,解离肿瘤失败 ,结扎颈总动脉 ,整块切除肿瘤。术后对侧偏瘫、失语 ,呛咳 ,患侧面瘫、舌瘫。术后 2个月 ,面瘫及舌瘫恢复。术后 1年 ,偏瘫恢复 ,可胜任一…  相似文献   

4.
5.
探讨巨大颈动脉体瘤的术前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手术切除3例巨大颈动脉体,其上限均达至颅底。术前分别行CT扫描,B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检查。结论颈动脉体瘤广泛侵及咽旁隙时,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术前确定诊断,充分准备是彻底切除肿瘤及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手术治疗8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详细探讨了本病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提出:①凡颈动脉三角区原因不明的肿块,左右可活动较大而上下活动受限,特别是有搏动感者应怀疑本病;②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对诊断本病有较高价值;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如同时进行供血动脉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④外科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⑤多于术中视肿瘤的具体情况以决定对颈动脉的处理方式,总结4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诊治颈动脉体瘤4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诊治4例颈动脉体瘤的体会。认为彩色Doppler超声(彩超)检查和颈动脉造影,尤其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诊断颈动脉体瘤具有较高的价值。本病的唯一治疗方法是手术;术前应行颈总动脉压迫锻炼,为手术创造条件;术式的选择主要根据术前彩超和DSA结果,以及术中所见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而定。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颈动脉切除治疗颈动脉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颈动脉体瘤 ,预防术中致命大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 1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 ,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检测 (TCD)及术前颈动脉压迫训练 ,在清醒麻醉下行选择性颈动脉阻断或切除手术治疗颈动脉体瘤。术中全部夹闭颈总动脉 2h以上 ,切除颈总动脉 4例 ;分离切除肿瘤 6例 ,保留颈总动脉。结果 :10例均无手术死亡及其它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随访 5年均健在。结论 :颈动脉压迫训练 ,TCD检测及术中清醒麻醉 ,可以对选择性颈动脉阻断或切除起到充分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0.
报告诊治4例颈动脉体瘤的体会。认为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和颈动脉造影,尤其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诊断颈动脉体瘤具同的价值。本病的唯一治疗方法是手术;术前应行颈总动脉压迫锻炼,为手术创造条件;术式的选择主要根据术前彩超和DSA结果,以及术中所见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而定。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体瘤诊断与外科治疗的探讨(附30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进一步提高颈动脉体瘤诊断符合率和手术成功率的手段。方法 :采用血管造影术 (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即 DSA)明确术前诊断。 3 0例颈动脉体瘤中 ,行血管外膜下剥离 12例 ,外膜下剥离并颈外动脉切除 8例 ,肿瘤并颈内、外动脉切除 10例。结果 :4例失访 ,1例术后 2年死于交通意外 ,2 5例随诊 5个月~ 10年未见肿瘤复发 ,无一例手术死亡或脑血管并发症。结论 :DSA是颈动脉体瘤最具权威性的诊断方法 ,DSA或 (和 )经颅多普勒在颈动脉切除术中起决定性作用 ,准确的术前评估、正确地选择术式和操作步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CBT)诊断、手术治疗以及防治术后并发症的经验。方法 整理15例CBT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加以总结。结果 15例按照Shamblin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5例。术前影像学评估包括B超、CT、MR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64排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CTA。行手术切除14例,手术方式包括伴或不伴颈外动脉切除的完整剥离;瘤体连同颈内-颈总动脉切除血管重建。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良性。所有患者经3个月~9年4个月随访, 出现单侧喉返神经麻痹2例,单侧舌下神经麻痹1例,单侧颈交感神经损伤1例,无脑血管意外及死亡,均无局部复发。结论 64排CTA可作为CBT术前诊断、评估的首选方法。而正确诊断、周密完善的术前评估及合理的手术方案能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利于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21例(23侧)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检查、手术方法和要点及术后处理。结果:DSA和MRI对颈动脉体瘤的确诊率达100%。17例(19侧)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动脉外膜下分离单纯颈动脉体瘤切除术8侧,肿瘤并颈外动脉节段切除术9侧,颈动脉体瘤和颈总动脉分叉并颈内外动脉节段切除及颈动脉结扎1侧,颈动脉体瘤和颈动脉切除及人工血管重建颈动脉1侧。术后1例患者术前药物治疗未控制的室性心律失常自愈;1例出现声嘶,1周后完全恢复;1例颈动脉切除未重建的患者,术后出现经常性头痛,3个月后逐渐消失;其余患者无明显并发症。结论:DSA和MRI是目前诊断颈动脉体瘤的最佳手段。外科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措施,肿瘤和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节段切除后,人工血管重建颈动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11例颈动脉体瘤诊断和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的诊断方法和手术疗效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CBT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CT和DSA检查结果以及手术和疗效。结果:11例CBT均为Shamblin Ⅰ型和Ⅱ型;颈部CT均提示颈动脉分叉处肿块;DSA能清楚显示一个血管化的实质性肿块及其与周围动脉的关系,术前行超选择性瘤体滋养动脉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所有病例均完整切除肿瘤而未结扎颈内、外动脉;经1~5年随访,11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对颈部包块患者应考虑到CBT的可能;DSA在CBT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早期手术可减少动脉和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恶性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及预后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2年2月至2006年6月50年间收治的9例恶性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9例均行超声检查,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4例,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3例.术前动脉压迫锻炼5例,其余4例肿物较小可触及颈动脉走行者未行压迫锻炼.术式均为动脉体瘤及周围组织扩大切除术,3例阻断颈总动脉,其中1例行人工血管颈动脉重建术,2例结扎颈总动脉.结果 术前诊断"颈动脉体瘤"7例,"转移癌"1例,"颈部肿物待查"1例.8例术后出现颅神经功能障碍,声嘶3例次,舌偏4例次,Horner综合征3例次,口角左偏1例次,呛咳1例次;术中出血50~1800 ml,输血800~1600 ml,无输血并发症;结扎颈动脉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偏瘫等.术后临床及病理诊断恶性颈动脉体瘤9例,有包膜2例,无包膜7例.颈淋巴转移伴肺转移1例.术后放疗2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14年,中位随访时间6年.生存6例,其中伴有间断头晕及呛咳2例;2例死亡,1例死于颈部复发,1例死于肺癌;1例失访.结论 恶性颈动脉体瘤临床少见,常侵犯颈动脉及颅神经,诊断应以病理学特点结合邻近组织侵犯及发生淋巴或远处转移为准;应及早选择手术治疗行广泛切除,发生转移或复发者预后较差,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瘤及颈动脉体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一家系4例颈静脉球体瘤及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和预后情况。先证者为左侧颈静脉球体瘤伴左侧颈动脉体瘤,先证者亲妹妹为右侧颈动脉体瘤,先证者堂妹为双侧颈动脉体瘤伴右侧颈静脉球体瘤,先证者堂哥为双侧颈动脉体瘤伴左侧颈静脉球体瘤。4例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均行颈部超声、CT或CT血管造影(CTA)、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3例术前行血管栓塞。结果:4例患者手术顺利,均无肢体偏瘫或死亡病例。随访24~29个月,无复发。术后半年堂哥声嘶消失,堂妹声嘶无明显好转。术后1年堂妹出现右侧周围性面瘫,颞骨CT示右侧颈静脉球体瘤。结论:颈部超声、CT、CTA、MRI及DSA是颈静脉球体瘤、颈动脉体瘤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对指导治疗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前进行血管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术中使用显微镜可提高术野清晰度,避免大血管及神经损伤,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瘤和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特性,手术要点。方法:单纯颈动脉体瘤者采用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颈静脉球体瘤及同侧同时患有颈动脉体瘤者,一律采用大“S”形切口,显露颈静脉孔和岩尖的颞下进路。结果:5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瘤体均彻底切除且完好保留了颈内动脉。5例颈静脉球体瘤患者3例肿瘤切除彻底,2例有意姑息切除瘤体,经1~3年随访,未见残余肿瘤增大。结论:化学感受器瘤具有一定的家族性。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球体瘤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颈动脉球体瘤的诊断手段、术前准备和手术方法。方法:总结诊治8例颈动脉球体瘤的经验。以术前磁共振、血管造影明确诊断,采用动脉外膜下剥离及颈外动脉切除,彻底切除颈动脉球体瘤。结果:按Shamblin分期3例为Ⅱ期,5例为Ⅲ期,有家族史者3例。5例Ⅲ期的病人,采用了动脉外膜下剥离及颈外动脉切除的方法,均保全了颈总和颈内动脉,瘤体获全切,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本文介绍的手术方法可以成功地切除颈动脉球体瘤。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1995~2004年收治的29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前评价、治疗方法、手术要点和术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通过MRI、MRA、CT、B超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n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查共确诊颈动脉体瘤患者29例,其中25例行手术治疗,1例建议接受放射治疗,3例因非手术适应证未手术。随诊期间肿瘤无复发。结论DSA是目前诊断颈动脉体瘤的最佳手段。暂时性球囊阻断试验(temporaryballoonocclusion,TBO)是判断是否可以行颈动脉结扎的可靠方法,手术是颈动脉体瘤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3例(25个)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2003~2008年,我科收治23例颈动脉体瘤患者,作彩超CTA以及MRA等无创检查,明确诊断后,全部行手术治疗。结果:无手术死亡;无脑栓塞发生;无肿瘤复发;5例发生术后神经并发症。结论:通过多普勒超声、CTA或MRA检查,在术前明确颈动脉体瘤的血供来源和脑部Willis环的结构是否完整,便于判断术中是否能临时阻断颈动脉,减少创面出血,从而减少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和其他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