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近年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技术成功地用于治疗肝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肾上腺癌、肾腺癌、腹膜后肿瘤以及骨肿瘤(骨转移癌)等实体肿瘤,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但国内外用射频消融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报道较少,本文总结了本院应用射频消融术的经验,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射频热疗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射频热疗分为射频容性加热法和射频热消融法。单纯射频容性加热很难使肿瘤组织坏死彻底.在肝癌的治疗中多采用射频容性加热合并其他的治疗方法。射频热消融对肝癌小病灶的治疗可达手术切除的效果,对大病灶也有明显减轻瘤负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微创疗法已成为胰腺癌治疗的研究方向之一.高强度聚焦超声、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经皮酒精注射、光动力疗法、冷冻消融等手段均可以使胰腺癌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和(或)坏死,可有效止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给胰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治疗不能切除的胰体尾癌适应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善华  王健  周铁  谢敏 《肿瘤学杂志》2008,14(10):844-846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不能切除的胰体尾癌的适应证。[方法]对手术不能切除的15例胰体尾癌行术中射频热疗。自2005年起对8例(A组)患者严格按照自身总结的适应证进行操作,对比2005年之前射频热疗7例(B组),观察生化指标、并发症、疼痛及生存情况。[结果]部分病例病理活检为凝固坏死改变,术后CT为高密度改变.B超为高回声改变。所有病例均无出血、感染、胰瘘并发症发生。2005年后行射频热疗8例患者,较之前的7例患者术后血清及腹腔引流液淀粉酶、CA19—9下降显著,腹痛分级好转明显。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8个月,2例死亡,13例带瘤生存。[结论]按照适应证射频消融治疗晚期胰体尾癌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摘 要: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约占原发性肝癌的75%~85%。HCC发病率高,早期诊断率低,预后较差。高达70%~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仅18%。免疫治疗是晚期HCC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射频消融也是重要的局部介入治疗方法。射频消融可直接作用于肿瘤,通过局部治疗毁损病灶,暴露抗原,引起自身免疫反应,联合免疫治疗协同激活全身免疫系统,助力免疫治疗。因此,免疫治疗联合个体化射频消融治疗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全文综述HCC的免疫治疗、射频消融治疗以及两种方式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射频消融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螺旋CT引导下,用Radionics RF system coo1-tip集束电极对20例晚期肝癌病人进行病灶射频消融治疗。并与行对症治疗的18例晚期肝癌病人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后螺旋CT摄片比较显示,消融效果良好。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病人与对照组病人相比,其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可改善晚期肝癌病人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实体肿瘤,具有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肿瘤侵袭性强等特点,临床上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胰腺癌局部进展期或存在远处转移,缺乏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治疗效果有限。不可逆电穿孔(也称纳米刀)是一种新的肿瘤消融治疗技术,通过两个电极针之间的高频电脉冲形成肿瘤消融区,在肿瘤细胞膜表面打出纳米级别孔隙,致使细胞内环境失衡,引起肿瘤细胞凋亡。相较传统的物理治疗方法,纳米刀具有无热副损伤、无电离辐射、无管道损伤等优点。近期临床研究和实践表明,纳米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肿瘤消融方式,可有效消融胰腺癌组织。进一步研究表明纳米刀治疗可以改善胰腺癌肿瘤免疫微环境,增敏胰腺癌化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但仍需进一步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本文主要就纳米刀的治疗原理、胰腺癌纳米刀治疗和联合免疫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行射频消融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间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后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的肿瘤缩小率、肿瘤完全坏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个月首次完全消融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9%,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首次完全消融率为94.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4%,影像学检查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的肿瘤缩小率和肿瘤完全坏死率分别为78.4%和54.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6.8%和3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患者首次完全消融率和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改善射频消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80岁以上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热消融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6年9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接受经皮射频消融或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80岁以上原发性肝癌患者,收集患者的并发症及生存预后资料,分析热消融治疗的治疗效果。结果高龄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为40~145分钟,中位手术操作时间为80分钟。术中发生并发症者3例,其中严重心律失常2例、高血压危象1例,积极处理后均好转。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者5例,其中门静脉血栓1例,右侧胸腔积液2例,严重腹水2例。患者住院时间为4~10天,平均5.4天。肿瘤消融治疗后30天内无一例患者死亡。高龄原发性肝癌患者完全消融率为95.3%,生存时间3~7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6个月,术后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4.2%和51.6%。结论对80岁以上高龄肝癌患者经皮热消融安全有效,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1983年日本学者杉甫信之率先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酒精注射治疗肝癌,开拓了肝癌消融治疗序幕.20多年来,化学消融(无水酒精、醋酸)、热消融(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和冷冻消融等各种消融治疗措施相继出现,丰富了肝癌的综合治疗手段,对于改善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高频热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重庆市彭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A组(采用射频消融治疗)28例、B组(采用高频热疗治疗)26例及C组(采用射频消融联合高频热疗治疗)3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缓解率及甲胎蛋白(AFP)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C组CD3+、CD4+、CD8+和CD4+/CD8+等均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症状/不良反应评分、缓解率及AFP含量等均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高频热疗可有效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治疗腹膜后和盆腔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腹膜后和盆腔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腹膜后和盆腔恶性肿瘤患者9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原发性肾上腺梭形细胞瘤术后复发1例,软骨肉瘤术后腹膜后转移2例,肺癌、恶性胸腺瘤术后1例,胰腺癌腹膜后转移1例,直肠癌和子宫颈癌术后盆腔转移各1例.CT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术.[结果]腹膜后和盆腔肿块射频消融术共19次,平均2.1次.9例患者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临床缓解率100%.增强CT复查完全热凝固坏死4例,不完全坏死3例,部分坏死2例.患者术中较好地耐受治疗,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腹膜后和盆腔恶性肿瘤安全,对直径小于6cm的肿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1891年Arsonval发现射频电流(10kHz)能够穿过肝组织,引起肝组织局部温度升高而并不引起神经肌肉兴奋,可用于治疗肝脏疾病。之后射频消融(RFA)逐渐应用于心脏、前列腺及神经系统等。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Rossi等于1990年率先采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消融模式,将RFA应用于肝脏原发性和继发性恶性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和冷冻消融等热消融治疗也渐见有报道.尽管局部消融治疗展现了良好的局部控制,但总体区域及远处转移率仍较高,因此,结合有效的全身治疗是探索的方向.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和热消融参与"癌症-免疫周期",可以促进肿瘤抗原释放、提...  相似文献   

15.
摘 要: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是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技术。随着甲状腺疾病检出率的逐年增高,热消融以其安全性高、疗效好和可重复治疗等优点成为部分甲状腺结节的可选治疗方法。热消融法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和激光消融等,文章就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技术对甲状腺结节治疗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将射频电极针(或电极导管)直接插入到肿瘤组织中,利用460kHz射频电流在组织中产生的热效应(90℃110℃)直接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微创治疗技术。RFA应用于肝癌的治疗已有近20年的历史,随着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和临床技术的不断提高,RFA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疗效确切、微创安全,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一、肝癌病灶原位灭活消融技术RFA治疗时,射频电极针直接插入肝癌病灶中。射频电极针的构造、输出功率、消融时间与消融体积及消融效果密  相似文献   

17.
射频消融在治疗肝癌方面取得显著疗效,并成为肿瘤直径小的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法和肝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浅述射频消融的基本原理、适应证及禁忌证,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及几种常用的局部消融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等来评述肝细胞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利用三维适形技术提高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方法 通过对原发性肝癌的CT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直观显示病灶在肝脏内的形态、大小及解剖关系等立体结构,模拟角度、电极针及射频消融毁损区与病灶的立体吻合程度,最后再实施射频消融。结果 在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8例完全消融,消融完全率为72.7%。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中,应用三维适形技术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观察组、肝动脉栓塞化疗的对照1组和射频消融治疗的对照2组,每组各40例。观察治疗后的免疫功能和远期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8、NK细胞、TNF-α的含量以及生存例数、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组和对照组2组;肝内转移例数、肝外转移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手术切除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比单一肝动脉栓塞化疗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电极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是较先进的一种姑息疗法,为微创治疗肝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系统的组成,治疗原理,临床效果。适应证,并发症,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