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启动子区域-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基因测序技术检测289例MG患者与304名健康对照者TNF-α-308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进一步根据MG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型等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TNF-α-308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 MG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均未发现A/A基因型;MG患者TNF-α启动子-308位点G/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A出现的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性别间比较,男性MG组G/A基因型(P=0.025,OR=2.673,95%CI:1.105~6.467)及A等位基因(P=0.029,OR=2.533,95%CI:1.071~5.991)出现的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发病年龄<40岁的MG组,全身型G/A基因型(P=0.004,OR=4.760,95%CI:1.533~14.778)及A等位基因(P=0.005,OR=4.298,95%CI:1.450~12.740)出现的频率高于眼肌型。结论 TNF-α-308位点多态性与中国北方地区男性MG患者及早发全身型MG患者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位基因α-308多态性与重症肌无力(MG)发病的关系。方法MG患者100例及健康对照100名,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全血基因组TNFα启动子-328~-98片段(210bp),Nco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308位点,检测等位基因频率。结果MG患者TNFα-308A等位基因频率(0.32)高于健康对照组(0.21,P<0.05)。在发病年龄≥40岁患者组,该基因频率(0.34)较此年龄健康对照组(0.10)高(P<0.05),但此等位基因与患者性别分布无关。在疾病的类型中,等位基因A与Osserman分型以及是否合并胸腺病变无关。结论MG的发病可能与此基因相关,尤其是发病年龄大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细胞活化因子(BAFF)基因rs9514828多态性与重症肌无力(MG)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68例MG患者和14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基因分型,比较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MG患者与健康人群中及各MG亚组的分布,并观察与激素短期疗效的关系.结果 rs9514828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MG患者及健康人群及各MG亚组中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9514828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发病后1年内临床分型是否由眼肌型进展为全身型无关(P>0.05).不同激素短期疗效的MG患者rs9514828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FF基因rs9514828位点多态性与MG疾病的易感性及激素短期疗效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补体C3基因rs7951位点多态性与重症肌无力(MC)的易感性和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475例MG患者和487例健康对照组,采用SNPscanTM多重SNP分型技术对C3基因rs7951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MG组及各亚组(性别、发病年龄、胸腺情况、首发受累范围以及最严重时的Osserman分型和Osterhuis评分)间的分布.结果 rs7951位点检测到CC、CT、TT3种基因型,MG组T等位基因(118/950,12.4%)高于对照组(92/97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OR=1.360,95% CI 1.019~1.815).分别在共显性、隐性、显性和加性模型下分析MG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发现基因型差异(与CC相比)在显性模型(P =0.044,OR=1.38,95%CI1.01 ~1.89)和加性模型(P=0.037,OR =1.36,95%CI 1.02 ~ 1.82)下有统计学意义.除了在15 ~50岁MG亚组与对照组之间,rs7951位点的基因型在其他各MG亚组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补体C3基因rs7951T等位基因可能与MG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L-18基因启动子区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AD)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共入选SAD患者109例和同期年龄、性别完全匹配的对照组109例.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两组对象IL-18基囚启动子-607C/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IL-18基囚启动子-607C/A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在SAD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41).SAD组-607CC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9,P=0.043),携带-607CC基因型的人群患SAD的风险是非携带人群的1.90倍(OR=1.90,95%CI:1.017~3.550).结论 SAD与IL-18基因启动子-607C/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其中-607CC基因型的人群发生SAD的风险较其他基因型人群的风险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eprilys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SA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157例SAD患者(AD组)和125例正常对照(对照组)进行neprilysin基因rs373618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分型后,进行病例-对照相关分析。结果基因型的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C基因型与TT基因型相比,AD组CC基因型频率增高,TT基因型频率降低,CC基因型可以增加散发性AD的发病风险(P<0.05)。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prilysin基因rs3736187位点的CC基因型可能通过某种途径增加中国北方汉族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与分析颅内动脉瘤中Ⅲ型胶原蛋白α1链(COL3A1)基因启动子区rs2138533、rs11887092、rs1040186位点的多态性.方法 利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法,比较298例颅内动脉瘤与488例对照病人之间COL3A1基因启动子区各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构成.结果 颅内动脉瘤组与对照组中rs2138533位点TC+CC基因型频率差异显著(χ2=11.45,P=0.001),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χ2=30.93,P=0.000),采用Logistic回归纠正性别、年龄、高血压、吸烟及饮酒等因素后仍差异显著(均P<0.01):而两组rs11887092、rs1040186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L3A1基因启动子区rs2138533位点的CT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观察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MG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29例散发性MG和9例家族性MG患者的VDR型基因的多态性,观察其与MG临床特点的关系。结果 未发现VDR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MG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Osserman分型以及并发症有关,家族性MG患者无aa基因型,且其a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散发性MG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尚未发现散发性MG患者的VDR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特点有关。家族性MG患者的VDR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MG患者不同。MG患者的VDR基因多态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基因rs3761389和rs1800520位点多态性与重症肌无力(MG)的易感性和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i MLDR技术对AIRE基因rs3761389和rs1800520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等位基因频率在480例MG患者(MG组)、487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以及MG各亚组的分布。在共显性、加性和过显性遗传模型下比较基因型频率。结果 rs3761389位点G等位基因MG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基因型频率在加性模型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rs1800520位点MG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IRE基因rs3761389位点可能与MG的易感性相关,未发现其与MG严重程度相关;未发现rs1800520位点与MG的易感性和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in1基因-842G/C位点多态性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A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检测46例SAD患者和52名健康老年人的Pin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分布特征,并通过比值比(OR)分析基因与SAD之间的关系。结果:Pin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842G/C)与SAD的发病风险不相关,C等位基因与G等位基因的OR=0.90(95%CI=0.37~2.19),而GG基因型与非GG型基因频率在SA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n1基因启动子-842G/C位点多态性可能并不是SAD发病的独立遗传危险因素,与SAD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