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370-37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本地区呼吸道感染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G、MP-IgM)的检测结果及小儿感染肺炎支原体现状、特点,探讨该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便为临床提供有价值诊断依据。方法对可疑儿童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德国欧蒙酶联免疫法试剂盒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G、Mp-IgM)联合检测。结果呼吸道感染儿童MP-IgM抗体阳性率为42.33%;MP-IgG抗体阳性率为51.04%;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IgG联合检出因肺炎支原体引起呼吸道感染阳性率为48.01%。结论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G联合检测可提高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临床研究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以此来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研究中将采用明胶被动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Ig M抗体。结果 154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检测结果呈阳性者40例(阳性率为25.97%),发病率最高年龄阶段为6~13岁(35.29%);确诊MP感染者中MP-IgM阳性率84.62%,而非确诊MP感染者中MP-IgM阳性率6.96%。结论通过研究显示,MP-IgM抗体检测也有效提高MP感染的确诊率,避免出现误诊、漏诊现象。  相似文献   

3.
182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MP)检测,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MP抗体检测试剂(SERODIA-MYCOⅡ),对2004-02~2006-02就诊的1824例儿科患者进行检测。结果在1824例患者中,检出MP抗体阳性者595例,阳性率为32.62%。各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1岁组13.77%、~3岁组25.64%、~6岁组32.47%、~14岁组50.27%,年龄组间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86.40,P<0.01)。女性MP抗体阳性率(39.97%)明显高于男性(27.74%,x~2=29.79,P<0.01)。时间分布,一年四季皆有不同程度MP感染患者发生,冬春季节MP感染率高于夏秋季节,以冬季感染率最高。2005年MP感染率高于2004年(x~2=6.60,P<0.05)。结论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中MP感染率较高,学龄期儿童为好发年龄,女性儿童感染机会高于男性儿童,易发季节为冬春季。对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进行MP抗体测定,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MP感染血清检查仍然是主要诊断方法。MP—IgM抗体检测作为感染早期的诊断指标已元异议,本文以IgM为感染期抗体的基础上同时测定IgG作了初步探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实践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各种症状、发病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探讨如何能够及时快速的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定性,并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方法根据本院近期接诊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程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中,平均发病年龄为7岁3个月,其中2~7岁的有53例,7~16岁的有47例,有发热症状的为82例,平均发热症状持续6d,有15例超过一周,有刺激性咳嗽症状的共74例,平均持续时间20d,喘息的48例,有其他并发症的为65例,对多有患儿均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效果较佳,没有出现耐药性的情况,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2d。结论通过研究表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人群多为学龄前和学龄期的儿童,该疾病病情比较严重,容易反复发病,症状多样化,通过综合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72例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和分析7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实验室检验方法,加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检验结果。结果 72例患儿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血沉及CRP升高,心肌酶谱的改变比例较高(54.2%),痰培养支原体阳性率为18.1%,冷凝集试验阳性率38.5%,肝功能损伤有AST的轻度增高;泌尿系统病变则多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显微镜下白细胞等。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儿童支原体肺炎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正确检验对提高临床诊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可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还可导致肺外疾病。其发病人数有逐年增加趋势,其感染率占小儿肺炎10%~30%,有资料报道为17.8%。小儿患支原体肺炎,症状往往不太典型,容易引起误诊。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调查本地区呼吸道疾病患儿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情况,,为相关研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收集佛山南海区里水医院2008年538例呼吸道疾病患儿血清,采用被动凝集法进行MP.IgM抗体检测。结果538例患儿MP-IgM抗体阳性232例,阳性率为43.02%。0—3岁、4—6岁、7~13岁年龄段中MP-IgM阳性率分别是43.84%、43.09%、39.63%。4个季度MP—IgM感染的检出率分别是50.45%、49.68%、39.60%、34.53%,其中1和4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和2季度MP.IgM感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3和4季度。结论各年龄段儿童人群普遍易感MP,有低龄化发展趋;l和2季度MP感染检出率明显增高,可能与季节和流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呼吸道感染者进行肺炎支原体(MP)抗体检测以调查本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的MP抗体检测试剂,对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796例呼吸道感染者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检测.结果 在1796例患者中,检出MP抗体阳性446例,阳性率为24.83%.男性阳性率为20.56%,女性为31.40%,全年均可发病,但以春夏季节为高,春夏秋冬各季阳性率依次为29.39%,25.99%,17.91%,21.42%.各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以小于1岁组最低,为3.19%o,4~6岁和7~14岁组最高,分别为34.67%和32.52%.结论 本地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MP感染率较高,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各年龄组均有感染,以4~6岁和7~14岁组感染率最高,感染者不只集中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季节上以春夏季感染率最高.对呼吸道感染者宜进行MP抗体检测,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肺炎支原体(MP)已经成为儿童呼吸道感染比较常见的感染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迄今MPP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除了MP引起组织的直接损害外,MP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MPP引起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易发生混合感染,引起肺外的并发症。MPP的治疗应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尤其是随着重症支原体肺炎及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病例的增多。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姚秀俊  宋嘉  高燕 《上海医药》2007,28(3):135-13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86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结果:286例MP感染中,均有呼吸系统表现,其中支原体肺炎200例(69.9%),肺外感染106例(37.1%),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淋巴结均可受累。结论:MP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可伴随多系统损害。早期诊断可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依赖于抗MP-IgM的检查。  相似文献   

13.
王素芹  汤贯君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4):130-132,135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2.6%,干预组为9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FVC、FEV1、PEFR均有所改善,干预组患儿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总满意率为82.6%,干预组为95.7%,干预组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内科较为常见,临床护理时需综合患儿的具体临床表现进行干预,可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季平 《中国医药科学》2012,(22):221-222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临床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87例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的患儿,对87例患儿的采集样本进行检验,对咽喉壁的脱落细胞进行采集,然后进行MP-DNA检验;同时进行抽血,采取ELISA法做抗体检验;采取金标法对患儿血清进行MP-IgM检测。结果 87例患儿当中,有72例患儿发热,占到82.76%,均有咳嗽症状。15例患儿没有明显阳性体征。0~3岁患儿人数与4~8岁患儿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温较低的1~3月份和10~12月份患儿人数与气温较高4~6月份和7~9月份患儿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引起患儿出现重症肺炎,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预后;同时,对于年龄较小的人群在气温较低的时候要加强预防,以降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与性别、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检测。结果1701例肺炎患儿的样本,其中阳性样本数共569例,阳性率为33.5%。男性、女性肺炎患儿MP-IgM阳性率分别为30.1%、3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1岁组婴儿MP-IgM阳性率为5.8%;2~3岁组幼儿MP-IgM阳性率为35.3%;4~6岁学龄前期儿童MP-IgM阳性率为43.3%;7~14岁学龄期儿童MP-IgM阳性率为52.9%。各组患儿MP-]gM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2008年与2009年MP-IgM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200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季节分布上,2007年流行年四季M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其他两年春季MP感染率较低,另外三季无明显差异。结论MP感染好发年龄仍为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女性儿童感染机会高于男性儿童;流行季节为春季。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近10年来有关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中西医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与分析,阐述了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的研究进展,客观评价了中西医治疗该病的优势及特点,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明确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促进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对12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肺部表现、肺外表现等情况进行研究。采用特异性免疫凝集实验检测血清IgM抗体,滴度≥1∶80为阳性。结果 125例患儿中,52例肺外器官受累,以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皮肤损伤最多见。125例患儿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既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又有其他器官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为支原体肺炎感染,避免误诊和漏诊,一旦确诊就要及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105例重症MPP患儿(重症组),并选取同时期105例轻症MPP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重症MPP大部分临床症状有咳嗽、高热,高热持续时间长,极易有气促、心动过速现象,有的还会出现发绀、三凹征症状,经肺部影像学检测一般会显示大片状阴影,伴或不伴肺不张症状、胸腔积液、坏死性肺炎等肺内严重并发症,还有的患者出现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均出现功能受损现象。重症MPP患者中有16例发生闭塞性支气管炎症状。17例重症患儿随访只有4例基本好转,肺功能恢复正常;其余经肺部高分辨CT检查有肺不张现象。结论临床症状严重、发热持续时间长、肺部影像学呈现大片状阴影,合并肺不张等肺内严重并发症患者或存在系统功能受损严重MPP患儿,需予以高度关注并及早予以治疗,若重症MPP患者出现遗留性肺结构及功能受损现象,需予以肺部高分辨CT检查并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19例MPP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MPP常见症状是发热、咳嗽、喘息,喘息在婴幼儿更多见,X线检查多呈支气管肺炎改变,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多在正常范围,单核细胞绝对值可正常或升高,部分患儿出现心肌损害.结论 不同年龄段MPP临床表现不一,婴幼儿病情较重,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异性,X线检查改变明显,阿奇霉素治疗MPP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P—DNA、MP—IgM及MP—IgG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动态变化情况,为患儿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98例患儿均留取咽拭子和血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患儿咽拭子标本中的MP—DNA;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患儿血清中MP—IgM;采用ELISA检测患儿血清中MP—IgG。MP—DNA阳性或MP—IgM阳性或两者都是阳性者均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观察分析确诊病例在不同病程时MP—DNA、MP—IgM及MP—IgG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98例患儿在就诊当天MP—DAN的阳性率达76.53%,随着病程的延长,MP—DNA阳性率逐渐下降;MP—IgM的阳性率在就诊当天为36.73%,大约2周时达高峰,后缓慢下降;MP—IgG在就诊当天的阳性率很低,只有3.06%,大约4周时达高峰,至第8周时仍持续高值,三者在不同病程时期的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就诊当天、治疗后1、2、4及8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不同的病程时期应动态监测MP—DAN、MP—IgM及MP—IgG,并进行综合分析,实现优势互补,以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减少漏诊和误诊,使患者得到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