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的21例(21眼)PDR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术后随访2~23个月,手术后矫正视力提高18眼,脱盲率43.75%.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光凝是治疗PDR的有效方法.PDR的病变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术后视力是否改善,故手术时机的合理选择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2.
张海江  李铮  苏陆青  李世强  张月玲 《河北医药》2012,34(15):2357-235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进展性的微血管病变,而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epro liferative diabeticretinopathy,PDR)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盲原因.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常见适应证,玻璃体切割手术常联合硅油填充术.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成年人失明最主要的病因。DR的发病机理主要包括多元醇途径的紊乱、蛋白激酶C通路的活化、生长因子表达增加、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堆积、氧化应激、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根据眼底病变的严重程度,DR可分为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PDR)。其中,新生血管形成是NPDR进展为PDR的重要标志。常见的眼底检查方法有眼底镜、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部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鉴别NPDR与PDR的金标准。此外,定期规律的眼底检查可以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相关视力损害。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是DR治疗的基础,对于PDR或黄斑水肿的患者应考虑激光光凝术和玻璃体切割术。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晶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16-217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部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合并严重的玻璃体出血、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重要原因,严重的PDR患者需要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在进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之前,使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对其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PDR患者43人共52只患眼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29人共32只患眼,术前第5~7天在玻璃体腔内注入适量抗VEGF药物;对照组14人共20只患眼,无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对比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和术后高眼压等并发症以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手术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术中玻璃体腔内填充物使用次数低于对照组,术后视力好转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及术后出血率、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前使用抗VEGF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PDR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术后视力,还可以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龙波  谢超莲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360-136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f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中央暗影、视物变形、视网膜微血管瘤、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出现新生血管,最终因新血管破裂致玻璃体出血机化牵拉视网膜脱落而失明,已成为世界四大致盲病因之一。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前提下,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DR惟一有效的方法,手术难度大。护理要求高。现将83例DR患者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肖彧君  李春霖 《药品评价》2008,5(6):248-249
大量研究结果证实血糖的控制水平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得越差,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眼部病变的发生率就越高。糖尿病患者的晚期白内障、玻璃体病变、继发青光眼、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等需要手术治疗以挽救患者的视力。围手术期安全有效的血糖控制,不仅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孙子林  陆婧 《药品评价》2009,6(8):318-322
糖尿病眼底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可导致不可逆性失明,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发生失明的危险高25倍。糖尿病眼底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DR病变类型分为两种: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NPDR表现为静脉扩张及串珠样变、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出血、硬性渗出、微血管异常、棉絮斑。NPDR继续发展为PDR,以新生血管形成、神经胶质增生为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方法具有玻璃体手术指征的PDR 48例(51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视力、裂隙灯、间接检眼镜、眼B超、角膜曲率和人工晶体度数等检查。回顾性分析26例(27眼)行单纯玻璃体切除术和22例(24眼)行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的PDR患者。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4个月和8个月。结果单纯玻璃体切除组有13眼视力≥0.4(48.1%),联合手术组有6眼视力≥0.4(25.0%);单纯玻璃体切除组有1眼出现前房炎症反应,联合手术组有5眼出现前房纤维素渗出;单纯玻璃体切除组有13眼出现白内障,联合手术组有6眼出现后发性白内障(后发障)。结论单纯玻璃体切除组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术后视力较好;联合手术组手术时间长,术后反应重,但避免再次手术,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为 PDR的患者79例79眼纳入本研究。依据术前是否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40眼、对照组39例39眼。试验组术前3d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05mL(0.5mg),然后行玻璃体切割术,对照组直接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视力、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眼压、术后并发症。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术后视力明显提高,分别为0.25±0.18和0.15±0.12,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试验组为25.26±10.31min,而对照组为41.12±13.54min(P<0.05)。试验组术后3d眼压0眼升高,而对照组眼压Tn+1为5眼,占12.8%(P>0.05),术后随访期内,试验组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行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为1眼,而对照组再出血8眼,其中4眼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需要再手术。结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术前玻璃体腔注射0.5 mg康柏西普可以显著提高视力,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对术后腿压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玻璃体手术联合光凝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对60例PDR患者(70只眼)行玻璃体手术联合激光光凝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60例PDR患者经过3~6个月随访,术后视力提高49只眼(70.00%),不变11只眼(15.71%),下降10只眼(14.26%)。3只眼术后视网膜再脱离,8只眼再次发生玻璃体积血。结论大多数PDR患者经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后改善了视力。术前有效的视网膜光凝能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严重玻璃体出血的原因、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3月住院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PDR的112例患者中术后发生严重玻璃体出血的18例(18只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玻璃体出血中49%出现于术后第1天,出血原因包括纤维血管膜残端出血、视网膜新生血管膜渗血、视网膜切开、视网膜裂孔、前玻璃体纤维血管增殖等;出血并发症包括继发性青光眼、增殖膜形成等。结论PDR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出血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于出血量大,难于吸收及出现并发症的病例,积极治疗可改善视力预后。  相似文献   

13.
刘蓓 《黑龙江医药》2014,(4):1012-10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5月我院眼科收治的3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对其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及临床干预措施。结果:本组所有患者病情平稳,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视力恢复较好,效果满意。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科室2008年1~12月25例行玻璃体切割术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伤口恢复良好,取得满意的疗效。住院时间7~16d,平均(11.2±4.8)d。结论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细致的护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治愈率,促进了患者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娉  汤学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1):3237-3238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手术后护理方法,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观察并总结对3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施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术后护理。结果:体位、心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结论:规范而得当的护理是保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LVR)后眼压升高的发生情况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91眼)PDR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高眼压发生情况及发生时间,对比不同情况下LVR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分析高眼压发生原因.结果 78例(91眼)患者术后出现高眼压21眼(23.1%),眼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术中与术后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11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手术中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术中组)和单纯手术1周后给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手术治疗(术后组)的情况,通过随访比较两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期进行视力测量,术中组视力改善率高于术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组较术后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术中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与术后补充光凝治疗相比,有利于患者视力恢复,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IgG型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的阳性表达及其在不同分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间的变化趋势。方法:根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及正常对照组。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为抗原,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不同分型患者血清IgG型抗内皮细胞抗体阳性率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血清IgG型AECA阳性表达BDR组和PDR组均高于ND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BDR组和PDR组间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NDR组和正常对照组间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由正常眼底向DR的转变,血清IgG型AECA阳性率呈增高趋势,表明AECA与DR存在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9.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严重危害视力的因素之一,其发病与糖尿病(DM)的病程有一定关系,病程3年内PDR的患病率为0%,病程由15年增加到25%.持续的高糖、缺血、缺氧是PDR强烈的刺激因素.增殖阶段的特点是形成新的血管蔓延视网膜表面,常侵入玻璃体腔,并最终导致出血、纤维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其病理过程中新生血管形成及纤维化涉及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PDR的发病机制及指导临床治疗,现就PDR相关细胞因子在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532 nm黄绿激光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评价。方法对95例(138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行VISUCAS 532 nm黄绿激光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术后密切随访,末次光凝结束时开始计时,术后3个月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与激光治疗前造影结果相比较,主要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底无灌注区、新生毛细血管、玻璃体积血以及有无纤维增殖膜形成等情况,对于原有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或新生毛细血管仍未消退的患者要追加光凝治疗。随访6个月-1年。结果末次治疗6个月后65只眼(47.1%)视力提高2行以上,58只眼(42.0%)视力无明显变化,其余15只眼(10.9%)视力下降超过2行。129只眼(93.5%)可见视网膜新生毛细血管消退,9只眼(6.5%)出现玻璃体积血。对于少量玻璃体积血的患者,通过采取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患者玻璃体积血明显吸收,对于玻璃体积血量大的患者,采取玻璃体切割术,术后患者视力均未受影响。结论532 nm黄绿激光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