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选择本院近年来诊治的16例已排除心源性及食管器质性病变的胸痛患者,对其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抗反流治疗2~4周后,其中9例(56.25%)胸痛及胃食管反流症状完全消失,5例(31.25%)用药后明显缓解,1例(6.25%)无效,总有效率达93.7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漏诊,必要的辅助检查结合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性治疗是确诊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了多中心临床观察研究,以探讨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并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3年6月5家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给予患者口服埃索美拉唑40 mg·d -1,治疗2周后,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以症状发作频率每周<2次作为症状缓解的标准。症状缓解者,予埃索美拉唑20 mg·d -1继续治疗4周;症状未缓解者,予埃索美拉唑20 mg·d -1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21 mg·d -1治疗4周。治疗开始前及结束后均行反流性疾病问卷、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共收集189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经过埃索美拉唑40 mg·d -1治疗2周后,有70例患者症状得到完全缓解。119例症状未缓解的患者,予以埃索美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4周后,有92例(77.3%)症状达缓解标准,27例(22.7%)未达缓解标准。埃索美拉唑治疗无效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所占的比例及积分均显著高于埃索美拉唑治疗有效患者;联合治疗症状缓解和未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论患者症状是否得到缓解,联合治疗后焦虑抑郁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在联合治疗有效的92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没有焦虑抑郁状态。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可能影响质子泵抑制剂的疗效,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可以有效缓解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同时联合治疗对部分没有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也可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以呼吸道症状为临床表现的诊治情况及发病机制。方法以呼吸道症状为临床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40例,行胃镜检查和(或)24 h食管p H监测、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确诊的40例患者经给予PPI及促动力药物、胃黏膜保护剂治疗4~6周后25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所有患者经胃镜复查,食管炎症消失,黏膜恢复正常,其余病例继续巩固治疗2周后全部临床治愈。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由于其临床表现的多样化,部分患者消化道症状较轻或缺如,而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临床易误诊或漏诊,呼吸科医师应加强对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以呼吸道疾病为主要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总结永煤集团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治疗的经验。方法永煤集团总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胃食管反流病97例,对其中以呼吸道疾病为主要诊断的37例(误诊为支气管炎19例,哮喘6例,慢性咽炎8例、肺炎4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A级10例,B级20例,C级7例)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就诊病例均给予6周PPI制酸及胃肠动力药物治疗,继发呼吸道感染者给予短期抗感染等对症治疗,6周后咳嗽等症状均消失。结论临床医师在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过程中应注意其呼吸系统的症状,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埃索美拉唑治疗尿毒症并胃食管反流病45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琳  卢茗  冯杰  林涛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789-1790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的情况及埃索美拉唑的治疗效果。方法人选尿毒症患者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埃索美拉唑40mg/d,共4周)和对照组(法莫替丁40mg/d,共4周),治疗前后应用反流性疾病问卷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更明显的治疗及缓解症状的作用且发生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尿毒症患者都不同程度存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各种症状,应用埃索美拉唑有较强的治疗及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铝碳酸镁和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60例GERD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20mg每天2次,铝碳酸镁1.0g,每天3次,莫沙必利5mg每天3次口服。治疗后2、4、6周观察胃烧灼感、反流、泛酸、非心源性胸痛等症状的缓解情况,并于6周后复查胃镜,观察食管炎治愈率。结果治疗2、4、6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8.33%、85.00%、93.33%,治疗6周后内镜下A、B、C-D级食管炎治愈率分别达89.28%、80.76%、66.6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铝碳酸镁和莫沙必利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7.
季国增 《江西医药》2007,42(10):904-906
目的 观察兰索拉唑、法莫替丁联合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32例临床资料,于清晨空腹服用兰索拉唑30mg,夜间临睡前服用法莫替丁40mg,疗程8周.治疗前后,进行胃镜检查,观察临床症状及食管炎的改善情况.结果 症状评价:显效23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胃镜评价:除9例非靡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外,23例中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3%.结论 兰索拉唑、法莫替丁联合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3-2013年我们收治的以食管外表现为主要症状的3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均无典型胃食管胃反流症状,主要表现慢性咳嗽14,哮喘5例,非心源性胸痛11例,咽部不适2例,确诊前病程2~39个月,经确诊胃食管反流病给予相应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结论对于久治不愈的慢性咳嗽、哮喘、心绞痛样胸痛、咽部不适等症状的患者,应考虑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9.
周华荣  廖剑良 《江西医药》2012,47(7):603-604
目的 探讨西沙必利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胃镜检查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用泮托拉唑30mg,口服,每日1次;西沙必利5m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用泮托拉唑3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均为6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临床症状与内镜检查均有疗效,但西沙必利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更加明显.结论 西沙必利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应用泮托拉唑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肖飞  巩燕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2):151-151
目的帮助广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走出被误诊的误区,提高对该病消化到外症状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例胃食管反流病纠误经过。结果患者反酸、灼烧感40年,进食甜食、刺激性食物后明显。11年前出现喘息、憋气来第二炮兵总医院就诊,病程中长期被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型呼吸衰竭。入院后经血气分析、24h食管pH监测、食管动态压力测定、胃镜检查等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行Stretta微量射频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结论临床上有些所谓的"哮喘"、"咳嗽"、"咽炎"病根可能在胃里,是由于胃食管反流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48例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奥美拉唑、吗丁啉和谷维素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将4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早餐和晚餐前半小时各服奥美拉唑20mg,早、中、晚餐前半小时各服吗叮啉10mg、谷维素30mg,疗程8周。治疗前后行胃镜检查,观察食管炎及反流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临床效果:显效3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8%;胃镜下愈合情况:显效29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6%。结论奥美拉唑、吗丁啉和谷维素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的疗效,是胃食管反流病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辛开苦降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予以西医治疗,另40例予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分别作为西医组与中医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中医组泛酸烧心、胃脘灼痛、胸痛累及两胁、口苦口干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中医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西医组的80.0%(P <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西医治疗,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误诊心绞痛原因及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鹤壁煤业公司第二职工医院2005年2月至2010年3月,29例胸痛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误诊心绞痛,应用埃索美拉唑40mg,qd早餐前30min等药物治疗观察疗效。结论对临床上以胸痛就诊于心内科的患者,治疗无效或疗效欠佳时,应考虑GERD的可能,应及时行胃镜检查和PPI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问卷在基层医院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3月~2011年10月门诊及胃镜检查患者中,对存在反流相关症状患者249例进行问卷调查。同时以胃镜检查、PPI试验其中任何一项阳性作为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标准。结果 249例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中胃食管反流问卷(GerdQ)调查诊断率与胃镜检查阳性率和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试验阳性者与无明显差别。结论胃食管反流病问卷作为初步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是简单易行有效的方法,对临床诊断特别是基层医院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的98名患者随机分为兰索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分别服用兰索拉唑30mg/日,奥美拉唑20mg/日,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症状与胃镜检查结果。结果兰索拉唑组的有效率为95.92%,奥美拉唑组的有效率为79.59%,通过χ2检验,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兰索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胸痛为主要表现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治要点。方法选择已排除冠心病心绞痛及食管其他疾病的胸痛患者23例,对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治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中17例患者经内镜检查、口服奥美拉唑后胸痛等症状消失,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所有患者确诊后予以抗反流治疗,临床总有效率达95.66%。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漏诊,必要的辅助检查结合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性治疗是确诊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源性疼痛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4月至2009年10月30例食管源性疼痛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经胃镜检查其中28例确诊,2例抗食管反流治疗症状消失,初期部分表现为胸痛、反酸、反胃、上腹部不适等,但部分患者无消化不良症状,误诊为冠心病18例,肺部病变9例,神经痛3例。经相应治疗,症状均未得到缓解。结论胸痛患者诱因不明时或抗心绞痛治疗无效时,要警惕食管源性胸痛可能,应扩大诊断思路,积极查找食管反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在两种老年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80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观察组为糜烂性食管炎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兰索拉唑治疗,治疗后进行食管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食管症状评分和对照组治疗前的食管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4、8周后的食管症状评分分别和本组治疗前的食管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周后的食管症状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治疗4、8周后的食管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在老年糜烂性食管炎和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均获得较好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肖招英  张颂达 《中国药业》2011,20(11):60-61
目的 分析胃食管反流病住院患者的诊断分型和治疗结果.方法 根据200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胃食管反流病全球定义和分类,对医院2007年4月至2008年8月住院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83例患者进行分型;治疗则以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促胃肠动力药,辅以抑酸药、抗酸剂控制症状4~8周,再以质子泵抑制剂维持治疗1年,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用治疗方案对于胃食管反流病表现为食管综合征的患者,症状治疗有效率为96.39%,胃镜评价治疗有效率为95.18%.结论 加拿大蒙特利尔胃食管反流病分类方法对诊断食管综合征有明确的指导性;先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和促胃肠动力药控制症状,再长期抑酸治疗,在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病治愈后的维持治疗中作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用雷贝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7月本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1~4周口服雷贝拉唑20 mg,1次/d,5~12周改为隔日一次维持治疗;对照组应用法莫替丁进行治疗,1~4周用法莫替丁20 mg,2次/d,加莫沙必利5 mg,3次/d口服,5~12周维持用药则单用法莫替丁20 mg,2次/d。治疗第1、4、8、12周返院就诊,了解患者症状好转程度,第12周对原有食管炎者进行内镜检查以了解食管炎治愈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及食管炎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法莫替丁加莫沙必利相比,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临床症状缓解快速、完全缓解率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