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消化道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68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3~14岁,以消化道症状如腹痛、便血、恶心、呕吐等为首发症状35例(51.47%);以皮疹或紫癜为首发症状17例(25%);而皮疹与腹痛同时伴发者9例(13.24%)。另外,紫癜合并消化道症状及肾损害5例(7.35%);紫癜合并消化道症状及关节或下肢肿痛2例(2.94%)。所有患儿均出现皮疹和腹痛,部分患儿出现恶心、呕吐、便血或大便隐血阳性。胃镜和(或)肠镜检查8例(11.76%),主要表现为充血水肿、出血性红斑、糜烂及溃疡,病变以胃、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为明显。结论过敏性紫癜半数以上伴有消化道症状,内镜表现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混合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8例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混合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易致误诊的因素。结果:6例首发表现以呕吐、腹泻为主,伴有腹部不适,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0例首发表现以腹痛反复阵发性发作为主,脐周疼痛(其中3例发热,发热症状先于腹痛症状),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2例首发表现为脐周及右下腹腹痛,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早期治疗阶段,腹痛均无缓解,4 h~7 d出现不同程度的双下肢皮疹而诊断为混合型过敏性紫癜,给予泼尼松2 mg/(kg·d)分次口服、抗生素、氯雷他定、大剂量维生素C等治疗,治疗3 d后腹痛均缓解,治疗10~15 d治愈出院。结论:临床遇到以消化道症状首发的混合型过敏性紫癜时,要时刻观察疾病的演变过程。对无皮疹表现,早期对症治疗效果不佳者,要认真分析病史资料,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胃镜、腹部B超、血沉等)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住院的HSP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 297例(100%)HSP患儿均出现皮疹,其中34例皮疹不典型,合并消化道症状诊断为腹型HSP189例(64%),腹型组中136例患儿以皮肤紫癜首发,所有腹型HSP患儿均有腹痛,部分患儿合并消化道出血、呕吐、腹泻,患儿消化道症状重,腹部体征轻,1例合并肠穿孔,另2例合并肠套叠。52例患儿行胃镜检查:黏膜主要表现为充血、水肿、出血点、溃疡。结论以消化道症状首发的腹型HSP容易被误诊,尽早行内镜检查对早期诊断、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急性荨麻疹以皮肤风团样皮疹伴瘙痒为症状,发病率较高,发病原因复杂,感染、变应原暴露为最常见的原因。儿童是荨麻疹的高发群体,重症患儿还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腹痛等症状,严重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及学习。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都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反映机体炎症水平的重要指标。D-二聚体是反映体内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级联活化的重要指标,目前关于凝血与儿童荨麻疹关系的研究较少,考虑到凝血系统及炎症水平的变化可能有助于探寻某些类型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对儿童荨麻疹的治疗可能有所帮助,本研究检测了急性荨麻疹患儿体内D-二聚体及其他炎症相关指标如CRP、PCT的浓度,探讨三者在儿童急性荨麻疹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临床资料看,本例具有以下特点:(1)男性儿童;(2)腹痛、腹泻急性起病,中等以上发热,按肠道感染治疗,症状逐渐加剧,(3)左中下腹及脐周压痛,以致满腹压痛、反跳痛;(4)大便镜检有少量脓细胞,超声检查提示左中下腹液性平段。为此应考虑下列疾病: (一) 肠道蛔虫及其并发症为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患儿有阵发性腹痛,但患儿腹痛缓解时并非完全正常,且腹痛拒按,有肌紧张,显然不能完全用肠道寄生虫症来解释。(二) 急性胰腺炎该病常为左中上腹部特续疼痛,严重病例可有脱水及早期休克症状,发病3小时后血尿淀粉酶即可依次逐渐升高。而此病例以左中下腹部压痛为主,且发病24小时后血尿淀粉酶均属正常。故急性胰腺炎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陈雪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5):289-290
目的探讨甲基泼尼松龙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同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静脉滴注甲基泼尼松龙,对照组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观察两组腹痛、血便、大便隐血好转及完全缓解的时间。结果治疗组腹痛、血便好转及完全缓解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静脉滴注甲基泼尼松龙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对缓解消化道症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轮状病毒所致小儿急性水样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5例急性水样腹泻男性患儿,采用胶体金标法检测大便均提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患儿根据脱水情况,轻度者给予口服补盐液,中度者给予静脉补液,并指导患儿饮食,同时加用葡萄糖酸锌颗粒,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口服消旋卡多曲颗粒,两组疗程均为3 d,观察患儿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大便质量及呕吐、腹痛、腹胀、皮疹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2%(33/47)和93.8%(4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治疗24 h、48 h、72 h后大便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小儿急性水样腹泻在早期即可抑制液体物质的产生,从而减少大便次数、改善大便性状,缩短病程,减少临床上水电解质的补充摄入,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不同临床表现及诊治经验。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月本院诊治的29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起病前数周内均有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伴有腹泻、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且不能用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的原发疾病来解释。根据是否伴随有心源性休克分为A、B组,两组经比较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心电图和辅助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例死于心源性休克,死者病程短为(1.5±0.3)d,1例偶发室性期前收缩;B组心悸、头昏乏力、胸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心肌酶、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恢复正常者8例。两组的疗效比较发现A、B两组缓解率分别为71.43%、83.36%。结论: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蒋玲珍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122-3123
目的 探讨双歧三联活菌散剂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80例急性腹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常规予以调整饮食、口服或静脉补液,纠正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紊乱等基础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双歧三联活菌散剂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单纯的双歧三联活菌散剂治疗.结果 联合组患儿治疗后的大便外观、呕吐、腹痛和大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3d后,联合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x2 =7.99,P<0.01).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散剂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儿的腹泻症状,缩短腹泻的病程,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53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皮疹复发及慢性过敏性紫癜组(A组)28例、肾炎复发及慢性过敏性紫癜组(B组)22例以及对照组103例。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患儿紫癜性肾炎临床分型。结果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腹痛、消化道出血、肾炎以及持续性皮疹,且3组患儿的严重腹痛、持续性皮疹和肾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紫癜性肾炎的临床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儿临床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腹痛、消化道出血、肾炎、持续性皮疹等症状,要进行必要的抗敏、输液、去病因、止痛以及对症处理,并进一步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本科2008至2010年89例小儿阑尾炎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处理经验。结果本组89例,腹痛、右下腹固定压痛、发热及白细胞升高为最主要表现,89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诊断,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腹痛、右下腹固定压痛、发热及白细胞升高仍是诊断儿童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最主要依据,并且小儿阑尾炎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以防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刘海燕  李维勤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521-3523,I0001
目的通过胃肠功能评分来评价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并研究原发疾病及腹腔感染与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收治入外科ICU的≥18岁成年人危重症患者胃肠道功能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患者入科后即进行性别、年龄、原发病等信息采集,根据原发病分为两组:非腹部外科疾病组(A组)和腹部外科疾病组(B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腹部体征的连续观察,人科24h内记录影响胃肠道功能的危险因素,记录APACHEII评分,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B组胃肠功能评分比A组高[(6.8±3.8)分与(2.6±2.6)分,t=9.1,P〈0.01];腹部外科疾病是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1.999—15.509,P〈0.01)。在B组中,合并腹腔感染患者胃肠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其他患者[(9.6±3.0)分与(5.4±5.4)分,t=6.5,P〈0.01],ICU滞留率也明显升高(70.6%与8.1%,x。=45.6,P〈0.01)。腹腔感染是导致严重胃肠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2.259—1336.797,P=0.014)。两组之间ICU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腹部外科疾病是胃肠功能障碍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荨麻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急性荨麻疹患儿105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临床表现:105例儿童急性荨麻疹中,皮疹以风团样丘疹95例(90.5%),伴腹痛63例(60%),伴发热71例(67.6%),伴胸闷、胸痛8例(7.6%)。(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以白细胞升高86例(81.9%),中性粒细胞升高90例(85.7%),C-反应蛋白(CRP)升高50例(47.6%),血糖升高75例(71.4%),嗜酸粒细胞(EOS)升高40例(38.1%),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阳性18例(17.1%);心肌酶谱升高30例(28.6%),其中以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为主,心肌肌钙蛋白I(cTnI)升高2例(6.7%);心电图主要表现ST—T段下移,T波倒置,提示心肌缺血25例(23.8%),窦性心动过速18例(17.1%)。(3)治疗结果:患儿平均住院7d,复查试验室检查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儿童急性荨麻疹临床表现复杂,严重者可引起心肌损害,临床应予积极系统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的不同年龄段胃镜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70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高度疑诊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为进一步确诊慢性浅表性胃炎,全部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在胃镜下观察胃肠黏膜的病理特征,根据不同年龄将患者分为三组,3~6岁为低龄组,7~10岁为中龄组,11~15岁为高龄组,比较三组患儿胃镜与病理特征。结果经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阳性率高达85.93%(232/270),胃肠溃疡病与过敏性紫癜的胃镜阳性率仅为4.44%(12/270)、8.52%(23/270),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胃镜阳性率显著高于胃肠溃疡病与过敏性紫癜(P均<0.05);在不同年龄段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阳性率显示为:低龄组<中龄组<高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反之,不同年龄段的胃肠过敏性紫癜胃镜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低龄组胃黏膜炎症、胃肠腺体萎缩与滤泡增生等病理特征也显著优于高龄组(P均>0.05)。结论不同年龄段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的胃镜特点与病理特征各异,胃镜检查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龙敏  张静  柏凌云 《中国药房》2011,(18):1701-1703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183例3~14岁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9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片,B组(9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旋咪唑片,比较2组患儿急性期主要症状好转时间、治疗效果和停止用药后的观察期内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A组症状好转时间和总有效率(86.96%)明显优于B组(76.92%),观察期内感染次数和持续时间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能缩短症状好转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CRP,WBC和ESR联合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应用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春岩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1926-1927
目的:探讨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血沉(ESR)的检测对儿童早期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为细菌感染组35例、病毒感染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采用CRP快速分析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及ESR测定仪检测.结果:细菌感染组CRP、WBC、ES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比较CRP、WBC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但ESR无显著差异(P>0.05);病毒感染组CRP、WBC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ESR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小儿急性感染时,CRP、WBC的检测有助于疾病早期鉴别诊断,对于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而ESR阳性率低,对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早期鉴别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急腹症患儿腹部术后入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的预后及腹腔感染抗生素治疗情况,从而判断患儿预后,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急腹症腹部外科术后进入PICU的6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预后指标,总结治疗经验。根据小儿危重症评分将患儿分成一般危重组(81~90分)、危重组(71~80分)、极危重组(≤70分),分析比较其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及患儿滞留ICU时间,并了解腹部外科疾病腹腔感染病原菌种类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根据小儿危重症评分,一般危重组36例,危重组21例,极危重组5例,血清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4.38±3.56)g/L、(30.56±6.57)g/L、(33.12±2.61)g/L,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45.70±40.57)mg/L、(102.90±16.41)mg/L、(96.73±16.8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滞留ICU时间分别为(1.79±1.66)d、(5.66±2.64)d,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白蛋白与危重症评分、滞留PICU时间的相关性高于白蛋白(r分别为0.6520及0.4506、0.4473及旬.5387),差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送检标本共71份,分离细菌21例,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5株,感染率为71.43%,革兰阳性菌6株,感染率为28.57%。根据临床经验抗菌药物首选为亚胺培南一西司他丁钠(秦能)、去甲万古霉素、甲硝唑。结论:危重症评分越低,前白蛋白水平越低,患儿滞留ICU时间更长。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对患儿预后评估比白蛋白更敏感,可作为病情严重度监测的辅助性指标。患儿腹部外科疾病腹腔感染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革兰阳性菌感染有增多趋势,故抗菌药物选择应兼顾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肠粘连导管在粘连性肠梗阻中临床疗效。方法以入住我院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应用常规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在无效时采用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B组应用透视下插入法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胃肠减压,观察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实用肠梗阻导管后,发现B组腹痛腹胀缓解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排气时间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个24 h消化液引流量比较,B组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X线片平片观察,A组常规胃肠减压,腹平片未见明显变化,使用肠梗阻导管,可见腹片液平面减少或者消失,平均消失时间为(7.9±5.3)d;引流液性质:肠导管深黄色粪便样液体,伴臭味、黄色肠液而普通胃管为黄色肠液、绿色胆汁样液体,白色胃液。结论肠梗阻导管能有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手术率,疗效优于普通胃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