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由多种病毒侵犯心肌引起局灶性弥漫性心肌间质炎症渗出和心肌纤维变性、坏死或溶解的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其发生、发展与细胞因子有密切联系,细胞因子在诱导和发生免疫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灯盏花素系菊科植物灯盏细辛提取的灯盏甲素、乙素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灯盏乙素。笔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小鼠柯萨奇B3病毒所致病毒性心肌炎模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寻找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用近交系4~6周龄雄性BALB/C小鼠84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组)24只,心肌炎组(V组)30只,治疗组(T组)30只。于病毒接种后第8天、第15天、第21天分别采血后处死小鼠并留取心脏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iNOS蛋白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及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V组和T组小鼠心肌细胞iNOS免疫组化染色表达呈阳性,c组iNOS免疫组化染色阴性;(2)T组与V组比较,心肌细胞iNOS表达在第15天及第21天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T组在第15天及第21天血清NO含量较V组明显降低(P〈0.05);(4)光镜下T组炎症细胞浸润较V组轻,炎症积分在第15天及第21天明显低于V组(P〈0.05、P〈0.01);(5)电镜下V组及T组可见肌原纤维溶解断裂,线粒体膜消失,含溶酶体丰富的单核巨噬细胞浸润,c组小鼠心肌未见上述变化。结论:三七总皂苷可降低小鼠病毒性心肌炎iNOS的表达,从而减少NO释放,可能对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将67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及对照组33例,两组采用相同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左卡尼汀2~3g加入5~10%葡萄糖100~250mL,静滴,每日1次,14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及CK-MB下降等情况.结果 左卡尼汀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P<0.05).结论 左卡尼汀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良好药物.  相似文献   

4.
左卡尼汀对妊娠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母婴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评价左卡尼汀对妊娠合并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96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L-CN)(2.0g/d),连用21天。结果两组总疗效比较,L-CN组患者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43.5%、39.1%、17.4%,与对照组24.0%、32.0%、44.0%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并且对胎儿其早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无明显致畸等不良反应。结论左卡尼汀对治疗妊娠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母婴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对心肌炎患者hs-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37例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予以黄芪40 ml/d,静脉滴注,另一组给以左卡尼汀2.0 g/d,静脉滴注,共2周;比较两组患者hs-CRP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过程中及结束时,两组患者的hs-CRP浓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治疗后第3天、第7天,左卡尼汀组hs-CRP浓度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左卡尼汀能有效地降低心肌炎患者hs-CRP浓度,促进心肌细胞修复.  相似文献   

6.
顾坚  李堰松  顾教伟  李敬风 《医药导报》2012,31(9):1156-1158
摘要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左卡尼汀50~100 mg·kg-1·d-1,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辅酶A 100 U·d-1+三磷腺苷40 mg·d-1,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 d。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NF α、SOD水平。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TNF α治疗前分别为(629.2±30.8),(628.6±30.4) ng·L-1,治疗后分别为(604.6±28.9),(346.5±19.7) ng·L-1(P<0.01);SOD水平治疗前分别为(74.9±7.6),(72.5±6.8) U·mL-1,治疗后分别为(78.3±7.8),(150.3±13.1) U·mL-1(P<0.01)。结论左卡尼汀可降低血清TNF α水平,增加SOD水平,对病毒性心肌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1,6-二磷酸果糖、维生素C、辅酶Q10等营养心肌的药物及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并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左卡尼汀注射液替代1,6-二磷酸果糖进行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临床总有效率及心电图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都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较治疗前后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肯定,能明显提高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63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6%(P〈0.05),观察组在左心功能、心肌酶、肌钙蛋白及C反应蛋白、脑钠肽恢复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好,能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营养心肌、抗感染、常规休息、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左卡尼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5%,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不良反应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19%,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临床表现均比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而且观察组胸闷、胸痛、心悸的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肌酸磷酸激酶(CP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氧酶(LDH)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PK和LD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黄芪辅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左室射血(LVEF)、心电图,心肌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病毒抗体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CK-mB、cTnI降低更明显(P<0.01),心电图恢复更快(P<0.05),心功能改善显著,病毒抗体转阴明显(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D8较对照组降低(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中药黄芪结合传统治疗药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杨楠  张宏艳  陈朝晖  张炜 《天津医药》2007,35(8):569-57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18(IL-18)、干扰素(IFN-γ)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72例VM患儿(VM组)及2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IL-18、IFN-γ的含量.结果(1)VM组血IL-18、IFN-γ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VM组肌酸磷酸激酶MB亚型(CKMB)升高者血IL-18的含量高于CKMB正常者(P<0.05),但血IFN-γ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VM组血清IL-18含量与CKMB含量呈直线正相关(r=0.46,P<0.05).(3)VM患儿治疗后血IL-18、IFN-γ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中细胞因子IL-18、IFN-γ参与了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免疫过程;血清IL-18的水平可作为诊断的一项辅助指标;而治疗后血IL-18、IFN-γ水平的变化,可用于评价预后和疗效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6、IL-10、IL-18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ELISA法和单克隆抗体法对30例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了血清IL-2、IL-6、IL-10、IL-18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慢性肾炎患者在治疗前血清IL-2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5),而IL-6、IL-10和IL-18水平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半年治疗后血清IL-2、IL-6、IL-10、IL-18和CD4/CD8与治疗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慢性肾炎患者血清IL-2、IL-6、IL-10、IL-18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判断病情及其预后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治疗与预后,为进一步评价药物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工作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确诊的4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室性心动过速组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治疗总有效率均达到90%,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心动过速组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心肌酶谱各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将治疗效果评价与心肌酶谱各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更客观地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进行比较研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目前无特别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5.
刘晓惠  张捷  廖华伟 《中国药房》2007,18(14):1093-1094
目的:观察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浆细胞因子IL-13、IL-18的变化。方法:选择40例LN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LN患者口服泼尼松0·8~1·2mg·kg-1·d-1和静脉滴注环磷酰胺8~12mg·kg-1·d-1,每月连续冲击2d,治疗12wk,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IL-13、IL-18水平。结果:LN患者治疗前血浆IL-13、IL-18分别为(71·92±5·86)、(712·46±256·42)pg·mL-1,治疗后分别为(32·46±4·28)、(286·54±82·46)pg·mL-1,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IL-13、IL-18虽有改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N患者血浆IL-13、IL-18水平升高,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IL-13、IL-18水平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诱因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前症状及病毒感染诱发病毒性心肌炎情况,以便对病毒性心肌炎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7例患儿发病前1~14天有上呼吸道感染15例(55.5%),消化道感染8例(29.6%),腮腺炎1例(3.7%),水痘1例(3.7%),伴有发热史16例(59.3%),无感染史2例(7.4%).结论病毒性心肌炎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本组病毒性心肌炎92.3%发病前有感染史,因此要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对在1~14天内有病毒感染的患儿出现胸闷、气促、面色苍白、乏力、多汗、头晕、腹痛、抽搐症状,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心率减速力(DC)的影响。方法:将7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辅酶A100U、ATP4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d。对所有患儿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应用DC处理软件,离线计算DC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DC值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DC值及CK—M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伴有迷走神经功能受损,灯盏花素注射液可改善迷走神经功能.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玉婷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8):49-49,51
目的探讨辅酶Q10,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辅酶Q10和黄芪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1.65%,对照组显效率为79.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辅酶Q10黄芪注射液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保护心肌,改善心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机理。方法 7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36例给予黄芪治疗(黄芪组),36例给予维生素C治疗(VitC组)。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SOD下降(P<0.01),LPO上升(P<0.01);CD4~+及CD4~+/CD8~+均下降(P<0.01),CD8~+上升(P<0.01)。黄芪能明显提高血浆SOD活性,降低LPO水平,用药后使患儿CD4~+、CD8~+及CD4~+/CD8~+比值趋于正常。结论 黄芪注射液具有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提高SOD活性、降低LPO水平、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是其取得疗效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特点做进一步分析。方法选取从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并且分析其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在1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有27例患儿心电图正常,占22.17%,有93例患儿心电图异常占77.83%。多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各类早搏、ST-T改变及多种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心电图检查具有较强的可重复性、经济、无创、操作起来比较方便,是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