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相关报道认为早产低出生体重是发病的根本基础,对于某些小孕龄、发育差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来说,不合理氧疗是ROP的重要诱发因素。不合理氧疗包括吸氧浓度高、时间长以及吸氧时的氧分压大幅波动。本文重点介绍ROP与氧疗的关系,以探讨其确切发病原因和机制,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ROP防治现状。方法采取调查表形式调查当地6家医院NICU病区ROP筛查和治疗情况及医护人员、患儿家属对ROP的了解和认识情况,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11年6月~2013年10月,在6家医院平均每年收治早产儿300多例。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50多例。6家医院只有氧疗的监测及对患儿家属告知氧疗的可能出现情况,无一例随访,无一例进行ROP筛查,患儿发生ROP的情况不清楚。结论 ROP防治在大医院及三甲医院筛查治疗率高,但在偏远山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医护人员及患儿家属对ROP的整体认识不够,从而导致患儿即使失明也不知原因的情况,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大医院的多加指导。 相似文献
4.
高原人群血氧饱和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高原地区人群血氧饱和度状况。方法随机抽查泽当镇(海拔3500m)健康居民血氧饱和度并进行分年龄组统计分析。结果海拔3000m以上高原定居的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的血氧饱和度在85%-95%之间。没有明显年龄差别和民族差别,与既往调查结果相符。结论近年来气候、环境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高原上人群的血氧饱和度没有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筛查状况的分析,反映中心城市周边地区ROP筛查存在的问题,为完善ROP筛查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电话随访、上级医院及本院眼科资料反馈等方式搜集资料,对本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出生和收治的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视网膜病筛查状况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8月前我院眼科未开展常规视网膜病筛查工作,告知率98.37%,筛查率4.28%,筛查阳性率7.14%;2010年8月我院眼科开展视网膜病筛查工作后告知率99.00%,筛查率50.18%,筛查阳性率1.27%.两者比较告知率无显著性差异(P>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原因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58例早产儿,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7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眼底检查,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原因,同时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给予护理组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ROP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原因是早产低体质量、氧疗;护理组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6.3%,常规组患者的网膜病变发生率为15.2%,护理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产低体质量、氧疗是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原因,而给予早产儿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防治ROP提供参考.方法 将在我院新生儿科治愈出院的胎龄≤34周符合ROP诊断标准的早产儿37例设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时期胎龄≤34周无ROP治愈出院的早产儿37例设为对照组.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一般情况、住院情况及合并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找出与ROP相关的因素.结果 两组早产儿入院时胎龄、出生体质量,小于胎龄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产前激素应用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男婴构成比高于对照组(70.2% vs 51.3%,x2=3.980,P=0.041).呼吸机应用天数、CPAP应用天数、肠外营养时间、最低血红蛋白值、最高胆红素值、住院天数、出院体质量及出院时矫正胎龄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最高吸氧浓度、最高血气氧分压、最高CRP值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5).败血症、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氧天数、最高吸氧浓度、抗生素使用天数是ROP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儿发生ROP的高危因素为吸氧天数、最高吸氧浓度、抗生素使用天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4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4例患儿抗感染控制较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均基本在正常范围内,出现医源性贫血,短暂低血糖,低血钾,凝血功能障碍.4例患儿均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均吸氧,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4例患儿孕周、体重接近,病程变化及治疗相似,生后4~6周间均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筛查,成活.例1和例2为同卵双胎,无ROP,例3和例4为同卵双胎,最终发展成ROP.结论 随着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成活率逐渐增高,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也逐步上升.冷凝治疗或激光治疗是目前治疗ROP最为成熟、效果最好的方法,但不能对其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法(NIRS)评估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对早产儿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生后2 h内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失败的予以插管-给药-拔管法(INSURE)联合PS治疗作为治疗组,单纯CPAP治疗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治疗开始前、治疗过程及治疗后的各5 min时长窗应用NIRS监测脑氧饱和度 (ScO2) ,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SaO2,计算脑摄氧率(FTOE)。结果: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出生的早产儿,符合标准纳入本研究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5例,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及应用PS治疗前的ScO2和FTO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给药期间,ScO2水平较其基线水平明显升高(82.1% ±6.4% vs 77.0±%3.7%,t= 3.362,P=0.002),FTOE水平较基线水平明显降低(0.11± 0.05 vs 0.19±0.05,t=5.552,P=0.000);给药后5 min ScO2和FTOE均恢复至基线水平。给药期间,治疗组的ScO2变化率(与基线水平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变化率[1.049 (1.026~1.122) vs1.000 (0.972~1.013),Z =135.0,P = 0.001],而治疗组FTOE变化率较对照组变化率大 [ 0.560 (0.378~0.794) vs 0.938 (0.860~1.110),Z= 99.00,P=0.000],相应时间段对照组ScO2和FTOE与基线水平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S治疗RDS早产儿时可引起脑氧代谢发生明显变化,ScO2升高,FTOE降低,为临床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更为合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以及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出生的9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保温、早产儿配方奶粉以及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非营养吸吮,观察两组早产儿营养以及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为(7.9±.8)d,肠道营养达到418.4kJ/(kg·d)的时间为(11.6±.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2±.9)d和(14.8±.8)d(P均〈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31.11%)(P〈0.05);gL察组摄入奶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且残奶量、呕吐和腹胀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的营养以及喂养不耐受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以我院新生儿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32例早产儿呼吸暂停作为对照组,我院新生儿科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32例早产儿呼吸暂停作为治疗组,两组患儿都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氨茶碱治疗,治疗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回顾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无发生不良反应病例,对照组有2例患儿用药时出现烦躁、心率增快,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枸椽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安全,副作用少,可作为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早产儿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征,使早产儿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更规范,避免抗菌药物滥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东省东莞市石排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其中2011年收治早产儿136例设为对照组,为普遍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组;2012年收治早产儿150例设为观察组,为严格按用药指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组。分别调查2011年、2012年住院早产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际发生感染率、医院感染发生率、人均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费用及人均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结果:观察组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28.7%,对照组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7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际感染发生率11.0%,观察照组实际感染发生率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5.3%,对照组发生率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P〈0.05)。两组患儿人均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费用、人均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0.92、20.78,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P〈0.01)。结论:严格掌握早产儿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征,可减少实际感染发生率,同时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使用抗菌药物费用,减轻了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服氟康唑在预防出生胎龄≤32周和/或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早产儿真菌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分娩后收治的早产儿118例,其中未预防性给予氟康唑的早产儿(对照组)56例,预防性给予氟康唑的早产儿(预防组)6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同时监测两组患儿的生化指标,观察氟康唑口服治疗有无肝肾损害,并记录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脑损伤、出院时体质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相关情况。结果:预防组发生真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9,P<0.01);预防组病死率、NEC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短、费用少,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ROP发生率、BPD发生率、脑损伤发生率、出院时体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态监测预防组患儿无明显肝肾损害。结论:采用口服氟康唑预防早产儿真菌感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产儿的早期胃肠道干预方法。方法 选择23例早产儿,分成两组,在鼻饲喂养的同时,观察组进行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及肛管刺激。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患儿的残留奶量、腹胀次数明显减少,排便次数明显增加(P均<0.01)。结论早期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及肛管刺激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的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儿静脉补钙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38例早产儿静脉补钙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结果:38例早产儿静脉补钙均未发生皮下组织的坏死与钙化灶。结论:高度认真负责,细心观察和护理,早预防,早发现,早期干预,及时有效处理,是避免钙剂外渗,促进好转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部分床上活动对患者心肌耗氧量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于入院两周内,在平静状态下,床上排便、排尿、探视、床上浴、进食及翻身、深呼吸和低强度下肢活动9个时间点应用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及外周血氧饱和度(SpO2)并计算D-P值(心率与收缩压两项乘积用以表示心肌耗氧量)。结果床上排便、排尿、探视、床上浴活动D-P值增加显著,床上排便时D-P值最大。同样,床上排便、排尿、探视、床上浴及进食的SpO2下降明显,床上排便时的SpO2下降最明显,而翻身、深呼吸、低强度下肢活动时的D-P及SpO2无明显改变。结论在进行排便、排尿、探视、床上浴、进食时严密监测和观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呼吸肌能力,减轻心脏负荷。同时适当进行低强度的下肢活动和深呼吸活动,定时翻身,防止潜在的、危险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滴定调节”早产儿吸入氧浓度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需要吸氧的早产儿120例,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用脉搏血氧仪监测,采用“30-60-90”规则按照目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调节吸入氧浓度(FiO2),稳定半小时后进行血气分析。观察组采用“滴定调节”方法调节FiO2,每次FiO2变化为0.01;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调节FiO2,每次FiO2变化为0.05。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计算两组早产儿PaO2达到正常范嗣的氧疗调节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氧疗调节成功率(82.1%)显著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88,P〈0.05);观察组PaO2大于90mmHg的发生率(9.2%)显著低于对照组(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706。P〈0.05);观察组PaO2小于50mmHg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78,P〉0.05)。结论“滴定调节”新生儿吸入氧浓度方法能减少引起氧损伤或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体位护理对早产儿心肺功能及睡眠影响。方法选取9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A、B、C 三组各30例;A 组给予俯卧护理,B 组给予侧卧护理;C 组给予仰卧护理;比较三组早产儿心肺功能及睡眠情况。结果A 组、B 组心率、呼吸均明显好于 C 组,睡眠时间长于 C 组,且 A 组略好于 B 组。结论俯卧护理有助于改善早产儿心肺功能,提高睡眠质量,护理期间应及时调整护理角度以及患儿睡眠姿势,以确保早产儿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