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73例胸腺癌的治疗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胸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的73例胸腺癌患者中爿45例,女28例,中位年龄51岁。采用Masaoka分期系统进行分期,Ⅱ期占1%,Ⅲ、Ⅳ期分别占48%、51%。接受手术治疗40例,其中6例完整切除,21例姑息手术,13例探查活检。70例接受了中位剂量印Gy的放疗,23例进行了中位4个周期的化疗。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及生存因素分析。随访率为90%,中位随访时间14年。结果 全组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1%、19%,中位生存时间35,1个月。Ⅲ、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45%、17%(P=0.002)。6例完整切除的5例存活。姑息切除术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2%,而只探查活检和未手术治疗的生存率只有14%(P:0.003)。有无化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8%和33%(P=0.671)。放射性心包炎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7%、9%。在Ⅱ+Ⅲ期36例中治疗失败13例,其中局部复发4例,远处转移7例,局部复发同时远处转移2例。结论 胸腺癌预后较差,Masaoka分期和手术治疗是影响生存的重要因素,放疗并发症可接受,联合化疗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259例胸腺瘤术后放疗长期生存结果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259例胸腺瘤治疗结果,试图获得影响胸腺瘤术后放疗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267例中符合入组条件的胸腺瘤共259例进入研究,其中男166例,女93例,中位年龄45岁。Masaoka分期Ⅰ期55例,Ⅱ期56例,Ⅲ期131例,Ⅳ期17例。手术完全切除179例,不完全切除62例,仅做活检18例。259例术后常规放疗的中位剂量为4939cGy(2148~6691cGy)。72例在不同时期接受了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氟尿嘧啶、长春新碱等的化疗。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69%。5、10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2%、72%。5、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4%、60%。5、10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2%、73%。Ⅰ、Ⅱ、Ⅲ、Ⅳ期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85%、74%、36%,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61%、49%和24%。多因素分析显示Masaoka分期、手术切除的完全性、肿瘤包膜有无侵犯和性别是影响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全组5、10年总生存率较高,Masaoka分期、手术切除的完全性、肿瘤包膜有无侵犯是影响胸腺瘤手术后放疗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 3 型胸腺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和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199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胸腺肿瘤切除术并病理诊断明确的159 例B 3 型胸腺瘤患者病历资料。按Masaoka临床分期,Ⅰ期12例,Ⅱ期33例,Ⅲ期62例,Ⅳ期52例。其中38例患者伴有重症肌无力。根治术后常规放射治疗的中位剂量50Gy。不同时期共有58例接受化疗。Kaplan-Meier 法计算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Cox 回归比例风险模型用于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52(8~125)个月,全组5 年总生存率为81.6% ,5 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6.2% 。5 年局部控制率为82.6% ,复发率为32.6% ,转移率为9.3% 。结论:B 3 型胸腺瘤治疗主要失败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肺和胸膜是胸腺瘤转移复发的主要部位。术后放疗可提高晚期胸脉瘤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Masaoka分期、手术切缘和放疗是与 5 年无进展生存率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胸腺瘤的长期生存结果,评价预后因素对胸腺瘤的影响,进而找出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142例胸腺瘤的临床资料。统计采用SPSS软件包,单变量分析用Kaplan-Meier法,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42例患者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9.9%、45.8%。Masaoka分期的各期5、10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3.8%、79.2%,Ⅱ期79.3%、55.2%,Ⅲ期53.1%、34.4%,Ⅳ期0、0。伴重症肌无力者30例,其中全身型19例,眼肌型11例;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0.0%,有3例患者最终死于重症肌无力。不伴重症肌无力者112例,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3.6%、42.0%。手术治疗116例,根治性切除84例,姑息性切除9例,仅取活检23例。放疗89例,术后放疗55例。单变量分析中Masaoka分期、是否伴有重症肌无力、病理组织学类型、治疗方式是预后生存指标,最终在多变量分析中得出Masaoka分期、是否伴有重症肌无力、治疗方式是预后生存指标。结论胸腺瘤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及组织学判断,治疗原则应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辅以放疗、化疗。影响胸腺瘤长期生存最重要的因素为Masaoka临床分期、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胸腺瘤的疗效,探讨胸腺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283例胸腺瘤患者中,27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完整性切除术238例,不完整性切除术14例,仅做活检23例;251例患者行放射治疗,其中术前放疗3例,单纯放疗8例,术后放疗235例,放疗+化疗5例;76例患者在治疗的不同时期接受了化疗。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283例胸腺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0年(0.3~32.0年),5年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4%和68.4%。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3%、75.4%、56.6%和29.6%。45例患者出现复发,出现复发的中位时间为4.0年(0.4~28.0年)。70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出现转移的中位时间为2.0年(0.3~30.0年)。性别、Masaoka分期、手术方式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胸腺瘤患者经过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性别、Masaoka分期和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142例胸腺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胸腺瘤的分期、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评价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54年1月~1997年1月收治的142例胸腺瘤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按Masaoka分期法进行分期,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回顾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手术治疗109例(76.8%),根治性切除71例(65.1%),姑息性切除16例(14.7%),探查术22例(20.2%)放疗94例(66.2%),单纯放疗6例(6.4%)。随访所有患者,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59.9%,45.8%,其中Ⅰ期93.8%,,79.2%,Ⅱ期79.3%,55.2%,Ⅲ期51.5%,33.3%,Ⅳ期0。结论:胸腺瘤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及病理学判断,治疗原则应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辅以放疗、化疗。手术方式、分期对预后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4年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26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3、5年样本量分别为88例、45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9%、91.8%。WHO分型中A+AB+B1+B2型与B3型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6%与95.2%、90.6%与92.9%(P=0.764)。Masaoka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6%与95.2%、97.4%与72.7%(P=0.791)。完整切除与部分切除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8%与91.7%、100.0%与50.0%(P=0.964)。单纯完整切除与完整切除+术后放疗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与93.1%、100.0%与94.7%(P=1.000)。结论 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应尽可能行完整手术切除,术后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放疗。完整切除、术后放疗、WHO分型、Masaoka分期可能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胸腺上皮肿瘤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胸腺上皮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s,TET)是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临床上通常根据Masaoka分期及WHO组织学分型判定其良、恶性.本文通过对89例TET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WHO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不同分期、分型TET的手术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分析1999年3月~2009年6月经手术确诊的89例TE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TET Masaoka分期、WHO组织学分型及手术切除情况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Masaoka分期:I期39例(43.8%),Ⅱ期15例(16.9%),Ⅲ期31例(34.8%),Ⅳa期4例(4.5%),无Ⅳb期患者;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I期100%;Ⅱ期92.9%;Ⅲ期62.1%;Ⅳ期25.0%o WHO组织学分型:A型7例(7.9%),AB型16例(18.0%),Bl型13例(14.6%),B2型18例(20.2%),B3型13例(14.6%),C型22例(24.7%);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100%,94.1%,80.0%和54.5%.手术完全切除69例(86.3%),不完全切除或活检11例(13.8%),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92.8%和9.1%0Masaoka分期、WHO组织学分型、手术切除的完整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WHO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分期有高度相关性(P=0.000),两者皆可指导临床治疗.手术完全切除是TET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胸腺癌的放疗范围。方法35例Ⅲ期胸腺癌中,男22例,女13例,中位年龄53.7岁。鳞癌16例,分化差癌9例,不能分型10例。20例手术治疗,12例接受2个周期以上含铂类为主的化疗。34例接受放疗,按放疗范围分为局部照射组(瘤床或原发灶外放2 cm)和扩大照射组(全纵隔全心包加或不加锁骨上区),其中19例为局部照射,15例为扩大照射。除扩大照射组累及重要血管稍多外,两组其他临床特征相似。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44个月,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5%、35%。接受完整切除和不完整切除及未手术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和56%、39%及11%、11%(P=0.028)。只侵犯了周围组织的10年生存率为53%,而重要血管受侵者无5年生存(P=0.000)。接受局部照射和扩大照射者疗效相似,5、10年生存率分别为49%、34%和34%、34%(P=0.647)。局部照射组有3例放射性心包炎,而扩大照射组除2例放射性心包炎外,还有3例放射性肺炎。局部照射组和扩大照射组治疗失败分别为10、3例,但8例失败部位不在扩大照射的范围内。再程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4.2个月。结论手术性质和肿瘤侵犯范围是影响Ⅲ期胸腺癌生存的重要因素。给予全纵隔全心包的扩大放疗,预后无明显改善。对转移复发者应给予积极的再程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48例胸腺瘤复发转移患者的治疗结果。方法 48例符合入组条件的复发转移性胸腺瘤进入研究,收集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Kaplan-Meier方法 统计总生存率和再治疗后生存率,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48例中,27例复发,均为纵隔内复发;26例转移。复发肿瘤手术再切除1例,手术+术后放疗7例,放疗10例,放疗+化疗4例,化疗5例,复发放疗中接受二程放疗者为14例。转移患者中接受放疗9例,放疗+化疗4例,化疗12例,手术+化疗1例。全组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31%,中位生存期5年(1.0~32.0年)。全组再治疗后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38%、25%,中位生存期2.7年(0.3~14.5年)。多因素分析表明无任何因素影响再治疗后生存率。结论全组再治疗后的生存结果提示对胸腺瘤复发或转移者仍应采取积极的挽救性治疗。  相似文献   

11.
同步放化疗治疗颈部异位胸腺瘤长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部局部晚期异位胸腺瘤的临床特点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取同步放化疗治疗颈部局部晚期异位胸腺瘤一例,结合文献回顾分析。结果一例43岁男性颈部局部晚期胸腺瘤患者,CT显示肿瘤与血管粘连无法手术切除。给予同步放化疗(60Gy)和2周期巩固化疗。放疗结束后随访1年半无复发。结论无法手术的颈部局部晚期异位胸腺瘤可以通过同步放化疗根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恶性胸腺瘤患者放疗中重症肌无力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患者共45例进行了分析。放疗单次肿瘤吸收剂量1.8~2.0Gy,中位总剂量54.2Gy。疗中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控制肌无力症状。结果44例患者按时完成了放疗,1例因呼吸肌受累中断放疗。44例术后放疗患者中4例肌无力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例肌无力症状有所加重,2例术后出现胆碱能危象,余34例肌无力症状术后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术前放疗的1例患者放疗中及术后肌无力症状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单次剂量1.8~2.0Gy的照射方式不会加重肌无力症状,但放疗中必须应用合理的抗胆碱酯酶药物,密切观察肌无力变化,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Ⅲ期胸腺瘤的生存和复发情况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65—2010年间本院首次治疗的 111例Masaoka Ⅲ期胸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根治术 ±放疗 68例,姑息术 ±放疗 23例,活检术 ±放疗 20例。单纯手术 24例,术后放疗 87例中 12例术前放疗。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66个月,随访率为92.5%,随访时间满 5年者 60例。根治术比姑息术和活检术的 5年总生存率(OS)、无瘤生存率(DFS)、肿瘤特异生存率(DSS)均高\[(88%比59%和57%,χ2=12.11,P=0.002)、(74%比40%和41%,χ2=11.49,P=0.003)、(94%比69%和60%,χ2=10.95,P=0.004)\],全组单纯手术与术后放疗的生存相似\[55%与77%(χ2=1.01,P=0.316)、61%与61%(χ2=0.12,P=0.729)、72%与85%(χ2=0.27,P=0.601)\],68例根治术 ±放疗中,单纯手术(12例)与术后放疗(56例)生存也相似\[82%与89%(χ2=0.31,P=0.576)、72%与81%(χ2=0.05,P=0.819)、89%与95%(χ2=0.05,P=0.825)\]。结论 Ⅲ期胸腺瘤首选根治性手术,疗效优于姑息术和单纯活检者,应开展多中心临床随机研究以明确术后辅助放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恶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恶性胸腺瘤的形态特点、临床分期、治疗等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诊治的64例恶性胸腺上皮肿瘤,按照Levine等提出的恶性胸腺瘤的标准分为Ⅰ型和Ⅱ型,参照Muller-Hermelink等提出的组织学分型标准对MT进行分类,依Masaoka提示的标准进行临床分期。 MT41例,TC23例。MT中无一例髓质型及混合型。皮质为主型、皮质型、分化好前胸腺癌、鳞癌及淋巴产癌5年生存率分别为75  相似文献   

15.
Su XD  Rong TH  Long H  He JH  Zhang LJ  Zhang X  Zhao JM 《癌症》2005,24(11):1363-1366
背景与目的: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9年制定了新的胸腺瘤组织学分型标准。本研究探讨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经外科治疗的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有经验的病理科医生按WHO组织学分型标准重新做出诊断,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胸腺瘤A型5例(6.1%),AB型21例(25.6%),B1型14例(17.1%),B2型12例(14.6%),B3型14例(17.1%),C型16例(19.5%)。根据Masaoka临床分期,Ⅰ期29例(35.4%),Ⅱ期13例(15.8%),Ⅲ期32例(39.0%),Ⅳa期8例(9.8%)。临床分期与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有显著性意义(χ2=47.29,P<0.001)。肿瘤外侵的程度与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也有显著性意义(χ2=30.78,P<0.001)。A﹑AB﹑B1和B2型胸腺瘤合计切除率较B3和C型胸腺瘤合计切除率高(84.6%vs.50.0%,χ2=11.29,P=0.002)。临床Ⅰ、Ⅱ、Ⅲ、Ⅳa期胸腺瘤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69.5%和37.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1%、57.1%、47.5%和0。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生存率的差异(log-rank=40.31,P<0.001)与组织学分型间生存率的差异(log-rank=16.0,P=0.007)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WHO组织学分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胸腺瘤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胸腺瘤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胸腺上皮肿瘤的外科治疗-20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文涛  陈文虎  陈岗  何中  蒋勇 《肿瘤》2005,25(4):377-380
目的总结对胸腺上皮肿瘤(TET)的外科治疗结果以改进现有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对204例TET的外科治疗,方法为手术探查切除结合术后辅助治疗.根据WHO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分型和改良Masaoka分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全组外科整体切除180例占88.2%(其中根治切除139例占68.1%,大体切除41例占20.1%),部分切除17例占8.3%,单纯活检7例占3.4%;Masaoka Ⅰ/Ⅱ期肿瘤的外科整体切除率显著高于Ⅲ/Ⅳ期肿瘤(100%和75%,P<0.001),其根治性切除率则更明显地高于后者(94.5%和37.2%,P<0.001).外科整体切除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部分切除或单纯活检病例(524.7 ml和1955.4 ml,P<0.001).24例(11.8%)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29人次,其中肌无力危象11人次,合并重症肌无力、部分切除或单纯活检、Ⅲ/Ⅳ期肿瘤、年龄<45岁为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后死亡15例(7.4%),其中6例死于肌无力危象.部分切除或单纯活检以及合并重症肌无力为手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前行激素化疗的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率及其死亡率均显著降低.WHO组织分型A/AB/B1型TET中Ⅰ/Ⅱ期肿瘤明显多于B2/B3/C型(87.6%和26.4%,P<0.001);其外科整体切除率显著高于B2/B3/C型(98.9%和78.3%,P<0.001).全组术后5年和10年生存率为63.2%和50.4%.WHO组织分型B2/B3/C型、MasaokaⅢ/Ⅳ期肿瘤及部分切除或单纯活检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根治性切除仍然是治癒TET的主要手段,术前激素化治疗有利于降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手术风险;TET的治疗原则应以WHO组织分型和改良Masaoka分期为依据,Ⅰ/Ⅱ期、A~B1型TET切除率高、手术安全、远期预后好,手术治疗应列为首选,术后放疗并无必要;Ⅲ期以上、B2~C型TET切除率低、手术困难且风险较大,传统的"手术探查切除 术后辅助治疗"策略效果不理想,应通过诱导治疗提高切除率以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