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听觉脑干反应的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鼻咽癌 (NPC)放射治疗 (放疗 )的放射野包括了部分听感觉传导通路 ,我们对 48例NPC常规放疗患者在放疗前、放疗中 (鼻咽部DT 40~ 48Gy/ 4~ 5w)、放疗结束 (鼻咽部DT70~ 78Gy/ 7~ 8w)时 ,在放疗结束后 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听觉脑干反应 (ABR)追踪检查 ,以观察NPC患者放疗后ABR的变化。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本组病例入选条件为放疗前ABR未见异常且CT排除鼻咽癌侵犯颅内 ;共 48例 ,男 32例 ,女 16例 ,年龄 2 1岁~ 6 6岁 ,中位年龄 43.5岁 ,鼻咽部低分化鳞癌 45例 ,其他3例。按鼻咽癌“九二分期” :…  相似文献   

2.
3.
肖琨  张学渊 《重庆医学》2007,36(22):2335-2337
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是通过电刺激听神经末梢螺旋神经节或脑干蜗核,诱发听神经和脑干产生一系列电活动并在头皮记录到的电位变化.自从人工耳蜗被作为治疗康复双耳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理想选择以来,电生理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临床及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EABR在临床的应用日趋成熟,在电听觉研究中成为重要的研究手段,其功能和意义还在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中.  相似文献   

4.
脑干听觉电反应(ABR)的某些实验研究魏保龄(中国医科大学听力研究室110000)ABR是Jewet氏在1970年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描记成功并命名的一种均和诱发电反应。它可无损伤地描记不到1微伏的极小的生物电位。有人称此均和诱发电位和CT是电子计算机...  相似文献   

5.
听觉脑干电反应与耳聋性质关系的探讨刘兴本,宋嗣荣,周秀艳,张颖(法医学系临床法医学教研室)关键词 听觉脑干电反应;耳聋性质听觉脑干电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s,ABR)是7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客观测听方法 ̄[1],尤...  相似文献   

6.
7.
探讨听觉脑干电反应在诊断外伤后聋中的作用。方法对56例中度和轻度外伤后聋病人进行ABR测试,通过分析聋耳ABR反应阈与主观听阈的关系来判断耳聋地性质和程度。结果发现真实听力22耳,可疑伪聋9耳。伪聋或生聋25耳。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系统观察了正常家兔听觉脑干电位(ABR)的某些电生理特性,对其波形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短声强度,初始相位,以及刺激间隔对其ABR的潜伏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提出刺激参量的适宜范围,为科研及临床提供可行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影响鼻咽癌放疗听觉诱发电位改变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鼻咽癌(NPC)病人放疗后听觉诱发电位改变的原因,方法:48例鼻咽癌病人在放疗前、放疗中(鼻咽癌DT40-48Gy)、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检测。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发析BAEP改变原因。结果:鼻咽癌放疗后12个月内BAEP总异常率为64.6%(31/48),放疗中(鼻咽癌DT40-48Gy),放疗结束以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异常率分别为16.7%(8/48),29.85(14/47),25.05(12/48),52.2%(24/46),52.3%(23/44)。年龄≤35岁,36-50岁,>50岁分别为25%(1/4),56.0%(14/25),84.2%(16/19),差异有显著性(P=0.03)。两耳前野组异常率为53.1%(17/32)。面颈联合野组者87.5%(14/16),后者明显比前者高,差异有显著性(P=0.02)。脑干(前缘)受量45-51Gy者BAEP异常率为58.6%(17/29),52-61Gy者为73.75(14/19),两者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29)。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BAEP改变的有照射面积,年龄。结论:鼻咽癌放疗后BAEP改变与年龄,照射面积有关。  相似文献   

10.
黎青莲  许海强  傅敏 《广东医学》2006,27(8):1196-1197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听觉通路变化。方法利用纯音测听和听性脑干反应对放疗前、放疗后1周和放疗后0.5年的患者进行检测。结果放疗后1周与放疗前比纯音气导语言频率听阈都有所降低,放疗前纯音气导语言平均听阈为(30.7±15.4)dBHL。放疗后1周语言平均听阈为(24.5±15.7)dBHL。其中2kHz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31.6±16.9)dBHL.放疗后(24.5±13.7)dBHL。放疗后0.5年与放疗前比语言频率气导听阈无明显变化(P>0.05),但高频气导听阈有所提高,其中8kHz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疗后半年与放疗前比,听性脑干反应Ⅰ~Ⅴ波间期延长(P<0.05)。结论放疗能暂时改善鼻咽癌患者听力,放疗后半年的听力下降,其原因可能与射线对中耳、内耳、听神经和部分脑干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1.
207例小儿脑干电反应测听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骨导听觉脑干电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测试中对侧耳适宜的掩蔽强度。方法 对16位正常受试者进行骨导ABR检测及观察刺激侧和对侧白噪声掩蔽对其波形的影响,并对一耳听力正常、另一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5位患者进行验证。结果 正常人当同侧或对侧耳加以白噪声掩蔽时,骨导ABR波形和Ⅴ波潜伏期与未加掩蔽时不同。在单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患侧给予60dB骨导刺激诱发的骨导ABR可被对侧40dB的掩蔽白噪声所消除。结论 一侧骨导声刺激可使双侧耳蜗兴奋产生双侧ABR,因此检测时必须在对侧耳加以气导掩蔽声,如用白噪声掩蔽时,掩蔽声的强度以比骨导刺激声低20dB为宜。  相似文献   

14.
听觉脑干电反应在小儿测听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导听觉脑干电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onse,ABR)测试中对侧耳适宜的掩蔽强度。方法对16例正常受试者进行骨导ABR检测及观察刺激侧和对侧白噪声掩蔽对其波形的影响,并对一耳听力正常、另一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5位患者进行验证。结果正常人当同侧或对侧耳加以白噪声掩蔽时,骨导ABR波形和V波潜伏期与未加掩蔽时不同。在单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患者给予60dB骨导刺激诱发  相似文献   

16.
17.
1991年1月至1998年1月共有8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在我科接受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其中41例行听觉及脑干电反应测试。ABR各波潜伏期,峰间期及I,V波波幅与下沉对照人群的测试结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非必须合并ABR的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功能评估中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及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CAP)的作用.方法:对53例Nucleus 24R型人工耳蜗植入者行第10电极EABR及ECAP测试.EABR测试参数:刺激频率48 Hz,脉宽25 μs/相.ECAP测试参数:脉宽25 μs/相,刺激频率900 Hz.比较EABR和ECAP波形出现率.结果:EABR波形出现率为96.22%,高于ECAP波形出现率(88.68%,χ2=61.3,P<0.05).结论:EABR是对人工耳蜗植入者听功能进行客观评价的有效方法,在对人工耳蜗术后听功能评价方面优于ECAP测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07例小儿脑干电反应测听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聋、哑、语言发育障碍、智力低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耳中毒药物及其他疾病患儿脑干电反应测听波V反应阈、波形分化、波形出现率、耳间波V潜伏期差和耳间峰I—V潜伏期差的表现特征。证明脑干电反应测听在小儿听力评价和听觉神经通路病变定位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常小鼠听觉脑干反应与中潜伏期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