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伴股骨上端骨折的原因,探讨其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4年8月~2006年5月治疗并随访观察的I5例股骨头坏死合并股骨上端骨折的患者,均采用记忆合金钢板固定骨折,同时行无柄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3个月~2年),骨折端均固定牢固,骨折愈合良好,关节假体位置佳,假体稳定,无松动现象。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Harris评分96分。结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合并股骨上端骨折,采用记忆钢板固定骨折,并行无柄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减少手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早期关节功能训练,早期离床,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据有关文献报道,我国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率为0.3%,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发生率不断增加,而且约10%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为了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而做好此类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至关重要。1一般资料2003年1~11月,我院骨科共收治7例髋关节疾病患者进行了全髋或半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均成功。其中严重创伤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髋关节半脱位1例,股骨头下型骨折4例;男2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63岁。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2.1心理护理术前医务人员应与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异体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红骨髓植入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异体松质骨、异体腓骨为部分脱钙冻干骨。BMP为牛骨来源的用Urist方法部分纯化制品(bBMP)。首先进行髓芯减压,彻底刮除死骨。将异体松质骨混合bBMP和自体红骨髓植入死骨刮除区,部分脱钙冻干异体腓骨植入髓芯减压孔道,直接支撑股骨头病变区软骨下骨。采用该治疗64例(78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结果:术后主要观察疼痛和功能情况,定期拍X线片、CT检查。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6年。平均44个月。随访3年以上28例(36髋),其中18例(22髋)FicatⅠ,Ⅱ期患髋无明显疼痛及功能受限,CT显示形成密度较高的新骨,病变范围及程度无发展。4例(6髋)FicatⅠ、Ⅱ期患髋症状无加重,但病变进展一期。在6例(8髋)FicatⅢ病例,其中2例无明显疼痛及活动受限,4例因症状无明显改善而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结论异体腓骨可提供直接的机械支撑力,阻止股骨头病变进展和塌陷。BMP因可诱导红骨髓和异体骨增强其成骨能力,所以该方法可作为治疗青壮年Ficat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4.
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人工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世界范围内难治性常见病。对该病自然病程的研究显示,未经有效治疗,约80%的股骨头坏死会在发病后1~4年进展到股骨头塌陷。股骨头一旦塌陷,则多数患髋会在2年左右进展至关节损坏、功能严重受损而不得不行人工关节置换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世界范围内难治性常见病。对该病自然病程的研究显示,未经有效治疗,约80%的股骨头坏死会在发病后1~4年进展到股骨头塌陷。股骨头一旦塌陷,则多数患髋会在2年左右进展至关节损坏、功能严重受损而不得不行人工关节置换的程度[1]。由于占ONFH多数的非创伤性坏死患者发病年龄较轻(美国为38.0岁,本中心为33.1岁),双髋甚至其他关节受累,因此对这类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会有许多顾虑,同时也将出现许多问题。尽管各种保存患者股骨头的手术疗效在不断提高,但仍有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创伤性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90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创伤组34例(36髋),非创伤组46例(54髋),对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价,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假体松动率的差异。结果80例患者均获随访,创伤组随访(7.50±1.13)年,术前、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4.4.00±2.06)分、(93.22±1.10)分,优26髋,良8髋,可2髋,优良率94:4%,术后异位骨化1例,假体松动1例;非创伤组随访(7.20±1.16)年,术前、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42.85±1.97)分、(92.48±1.44)分,优34髋,良16髋,可4髋,优良率92.6%,术后异位骨化2例,l例术后第3天假体后脱位,假体松动4例。非创伤组松动率(7.4%)明显高于创伤组(2.8%),两组随访时间、术前及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效果满意,但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松动率较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高,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Pemberton截骨术加股骨近端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为主一期手术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评估术后髋脱位、股骨头坏死和关节僵硬的发生率。方法自2002年6月-2006年3月用Pemberton截骨术加股骨粗位下短缩旋转截骨为主多种辅助手段治疗大龄(7-14岁)发育性髋149例,随访101例(136髋),随访1.5-4(2.7±1.10)年。结果术后髋关节脱位16髋,占11.8%。按照Salter提出的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136髋中股骨头坏死38髋占27.9%。髋关节屈曲〈90°者25髋占17.7%。结论Pemberton髋臼周围截骨结合股骨粗隆下短缩截骨一期手术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疗效可靠,降低了术后再脱位,股骨头坏死率及髋关节僵硬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股骨头髓芯减压联合髋关节镜清理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2005年2月-2006年9月,应用小直径、多孔道、多方向髓芯钻孔减压联合髋关:常镜清理,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8例105髋,其中男44例,女14例。年龄21~66岁,平均38岁。病变部位双髋38例,右11例,左9例-乙醇性34例64髋,激素性12例22髋,外伤性3例3髋,特发性9例16髋。术前及术后行X片及MRI检查,应用Ficat分期系统和Harris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价。术后Harris评分〉80分认为是手术成功,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术前Harris评分10~65分,平均36分;术后评分49~95分,平均82分。成功率Ficat I期46/48,Ⅱa期20/26,Ⅱb期15/24,Ⅲ期1/7;总成功率78.1%。结论认为小直径、多孔道、多方向髓芯钻孔减压联合髋关节镜清理治疗早期(FieatⅡb期前)股骨头坏死有较好疗效,尤其对减轻疼痛效果明显,而对FicatⅢ期后即股骨头塌陷后效果较差。股骨头坏死的程度、范围和部位是影响效果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采用人工骨(羟基磷灰石)与骨水泥混合植入治疗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2003年10月至2008年1月期问对FicatⅡ—Ⅲ期的15例(19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死骨清除人工骨与骨水泥混合植入治疗。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疗效,并摄X线片。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平均24.6个月。结果手术前后采用改良Merled’Aubigne评分法对患髋功能进行评价。19髋由术前平均11.68分改善至术后平均15.11分。术后X线片示股骨头塌陷均有所恢复,外形改善,复查时大部分患者的股骨头仍能维持术后的形态,坏死范围未见扩大,患者均对治疗结果感到满意。结论人工骨与骨水泥混合植入法能防止股骨头进一步塌陷,保留髋关节功能,推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时间,具有创伤小、手术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FicatⅡ~Ⅲ期患者,尤其适用于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异体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红骨髓植入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异体松质骨、异体腓骨为部分脱钙冻干骨。BMP为牛骨来源的用Urist方法部分纯化制品(bBMP)。首先进行髓芯减压,彻底刮除死骨。将异体松质骨混合bBMP和自体红骨髓植入死骨刮除区,部分脱钙冻干异体排骨植入髓芯减压孔道.直接支撑股骨头病变区软骨下骨。采用该治疗64例(78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结果:术后主要观察疼痛和功能情况,定期拍X线片、CT检查。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6年。平均44个月。随访3年以上28例(36髋),其中18例(22髋)FicatⅠ,Ⅱ期患髋无明显疼痛及功能受限.CT显示形成密度较高的新骨,病变范围及程度无发展:4例(6髋)Ficat Ⅰ、Ⅱ期患髋症状无加重.但病变进展一期。在6例(8髋)Ficat Ⅲ病例,其中2例无明显疼痛及活动受限,4例因症状无明显改善而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结论异体腓骨可提供直接的机械支撑力,阻止股骨头病变进展和塌陷。BMP困可诱导红骨髓和异体骨增强其成骨能力.所以该方法可作为治疗青壮年Ficat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1.
股骨头坏死(ONFH)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是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ONFH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不得不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由于股骨头坏死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之间,如果过早置换关节,往往将要面临2次或多次翻修的可能,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上负担和肉体上的痛苦。因此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采取确实有效的保髋治疗来缓解或治愈疾病,最终达到保留患者股骨头或延缓行人工关节置换时间。本文就中西医结合保髋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股骨头坏死(ONFH)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是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1]。ONFH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不得不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由于股骨头坏死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之间,如果过早置换关节,往往将要面临2次或多次翻修的可能,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上负担和肉体上的痛苦。因此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采取确实有效的保髋治疗来缓解或治愈疾病,最终达到保留患者股骨头或延缓行人工关节置换时间。本文就中西医结合保髋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联合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10月,髓芯减压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25例患者(28髋),其中Ficat I期6髋,II期22髋。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4例(27髋)随访平均17个月,1例症状加重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余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症状减轻,髋关节功能改善。术后3月VAS及Harris评分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12个月时VAS评分及Harris评分与术前比有显著差异。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近期疗效肯定,能够缓解疼痛症状和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王卫军 《医疗装备》2015,(16):71-72
目的:探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就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48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完成所有患者的分组,两组患者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2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人工关节种类选用骨水泥型假体,观察组2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人工关节种类选用生物型假体,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Harris评分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无明显差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能力,同时假体材料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及手术的要求来选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人工半髋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01/2010-03采用骨水泥型双动人工半髋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16例。年龄70-89岁,平均81岁,均为新鲜骨折;取后外侧切口,保留大小粗隆部位骨块,将其复位,钢丝固定,切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插入股骨柄,安放人工头,观察住院时间、术后行走负重时间、并发症及死亡率。随访1-3年,平均1.2年。结果平均住院23 d,术后1周均能扶助行器行走,术后15-29 d(平均21 d)能完全负重行走,术后3-6个月肢体功能恢复到伤前水平,无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随访期内假体无脱位,髋臼无明显磨损。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获得优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1.2%结论对于70岁以上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采用人工半髋置换治疗,效果良好,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钽棒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保髋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58例,共63髋股骨头坏死。采用钽棒对对其进行治疗,并使用自拟的X线进展和Harris评分进行影像随访观察钽棒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效果。结果术后随访未发现与钽棒本身有关的并发症发生;在最后一次随访中术前Harris平均评分为(98.96±4.19)分,终点事件以股骨头塌陷〉4mm,术后随访一年的生存率为77.7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Ⅱ期、不稳定型Ⅱ期的生存率分别为84.4%、58.3%;改良正位分型C1、C2的生存率分别为85.37%、11.1%,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钽棒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保髋疗效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感染后并发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2年4月骨科收治的21例感染后并发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前根据Harris评分、影像学表现等对疾病进行确诊,并通过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验证,结合术前术后患者总结并发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结果术中可见关节囊增生、间隙变窄、股骨头表面凸凹不平;病理结果提示,关节囊纤维样增生、瘫痕生成、股骨头呈缺血性坏死;并发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其中13例患者因炎性物质的直接破坏所致,另8例则是因为髋周结构异常等间接因素所致。结论炎症反应可以直接破坏股骨头滋养血管或间接令髋部结构异常,迫使股骨头缺血坏死,通过清除增生挛缩组织、减轻囊内压力、重建股骨头及血运等方法,以有效治疗感染后并发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18.
侯洪涛 《现代保健》2010,(34):133-134
目的探讨改良减压植骨术一自体骨打压支撑植骨术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自体骨打压支撑植骨术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12例16髋,按ARCO分期:ⅡB期3髋,ⅡC期6髋,ⅢA期2髋,RIB期3髋,RIC期2髋。以术后1、3、6、12、24个月骨盆正位及蛙式位X线片植骨区、腓骨棒及股骨头外形表现及末次ARCO分期为观察项目。结果平均24个月随访,X线片提示病灶植骨区修复良好、腓骨棒与受区融合,但负重行走1年后股骨头植骨区周围碎裂甚至塌陷;末次随访时ARCO分期:Ⅲ期9髋,Ⅳ期7髋。结论自体骨打压支撑植骨术促进了股骨头坏死区修复,腓骨棒起到了有效支撑作用,但需进一步改进手术方式及手术器械以扩大病灶的清除及植骨范围,探索病人负重时机及负重程度,以减少因应力集中而导致良好修复后的股骨头发生碎裂、塌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人工骨植入加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26例股骨颈骨折。探讨其术后骨折愈合率及骨不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情况。方法应用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BMP人工骨植入加纯钛空心钉治疗不同病因、不同年龄及不同程度的股骨颈骨折126例,术后随访1年9个月~5年7个月,对其临床功能,X线片进行评估。结果功能优良者102例(81%),骨折不愈合8例发生率为6.4%,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6例,发生率为12.6%,二次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预后良好。结论血管蒂髂骨瓣转移、BMP人工骨植入加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机率低,内固定稳定性强,手术时间短,临床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曾湘林  来全忠 《现代保健》2010,(11):154-155
目的比较自体骨髓细胞加自体髂骨结合髓芯减压术与单纯髓芯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将4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RCO分期Ⅰ~Ⅱ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A组采用单纯髓芯减压术,B组采用白体骨髓细胞加自体髂骨结合髓芯减压术治疗。结果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3—24个月,平均随访18.8个月。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A组18例33髋中,显效9髋(27.3%),有效15髋(45.4%),无效9髋(27.3%);B组24例39髋中,显效16髋(41%),有效22髋(56.4%),无效1髋(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细胞加A体髂骨结合髓芯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髓芯减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