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桃红 《中外医疗》2011,30(1):143-14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性静脉炎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45例患者145次化疗过程中药物外渗情况的临床分析,应用循证护理的理论和实践步骤进行具体指导,制定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循证护理干预,化疗药物外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降低。结论循证护理改变了护理人员以往凭经验和感觉为主的护理模式,解决了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高了护理质量,有利于肿瘤病人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赵君妍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222-222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最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癌症患者的增多,化疗药物的应用也逐渐广泛,但是化疗药物是强刺激性药物,如果使用不当,会使药物外渗于皮下组织,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疼痛,周围组织坏死,造成功能障碍,严重者须经外科清创、植皮,引起医疗纠纷,由此可见,的合理使用化疗药物至关重要。在化疗药物的使用中,要密切观察外渗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化疗药物渗漏,注意观察对因输注化疗药物引起组织严重损伤的原因。总结2008-2009年2例患者,提出治疗措施,对发现疾病因素,药物因素,护理人员认知水平与组织损伤严重程度有关。认为发生强剌激性药物外渗后及时、准确,有效的处理,是防止强刺激性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严重损伤,避免不良后果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化疗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预防及护理的措施和方法。方法选用在本院进行化疗的癌症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35例。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实验组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模式护理。对两组患者静脉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化疗性静脉炎以及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其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其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进行化疗的癌症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化疗性静脉炎以及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并且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该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叶红 《中外医疗》2011,30(18):56-56
目的探讨化疗前护理干预在预防化疗药物血管外渗中的实施及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首次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化疗前护理干预组与化疗前未护理干预组各40例,护理干预组的患者入院后除常规的治疗、护理外,由护士给予化疗相关知识的详细宣教及外周静脉评估。结果护理干预组化疗药物血管外渗的发生率为1.2%,未干预组为7.5%,P〈0.01。结论化疗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预防化疗药物血管外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收到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靖  李莉  翟荣君 《黑龙江医学》2013,37(5):342-344
目的探讨成人静脉滴注非化疗刺激性药物预防外渗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12-01~2012-06在内科静脉滴注非化疗刺激性药物成人患者1186例为干预组,以2011-07~2011-12在内科静脉滴注非化疗刺激性药物的成人患者1203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静脉输液方法;干预组使用留置针,实施特殊用药告知,采用警示标识,加强巡视一系列措施。对两组患者发生输液外渗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输液外渗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静脉滴注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外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EBN探索防治化疗药物外渗的有效措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评估外渗药物的性质及外渗面积,查阅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及患者需要,选择最佳的护理证据,制定护理措施。结果 30例化疗药物外渗患者,无1例发生皮肤坏死或肢体功能障碍;有2例表阿霉素外渗经处理后,局部遗留硬结;有1例长春瑞滨外渗后局部起小水疱,经处理后小水疱结痂脱落。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临床,使传统护理经验走向科学发展,并促进护士主动学习,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化风险管理在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174例行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强化风险管理,对125例行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静脉炎、液体外渗、局部坏死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液体外渗及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1),局部坏死病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1个月后的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0.01)。结论对化疗患者护理采用强化风险管理可明显降低化疗性静脉炎及液体外渗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化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赵素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1):660-661
化疗药物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静脉输注时一旦药物外渗或漏出皮下及静脉可引起严重的无菌性炎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引起局部组织严重的炎性反应和导致皮肤溃疡,甚至发生干性坏死。2006年—2009年,我科乳腺癌患者输注化疗药物达206例次,通过总结及探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各种措施,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护士的专业培训,使护患双方掌握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知识,最大限度地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现象的发生。一旦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当班护士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减少外渗化疗药物的危害,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殷媛  郭秀玲 《中外医疗》2013,32(16):146-147
目的科学合理的运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化疗药外渗的发生。方法选取该科住院需静脉化疗的患者460例按低差别,排除干扰原则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23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手段和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化疗药外渗例数﹑范围和程度的差别。结果干预组发生化疗药外渗的例数,发生范围>3cm的例数,发生红肿,局部溃疡,坏死的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渗发生范围≤3cm的例数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化疗患者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化疗药的发生率,缩小化疗药外渗发生的范围,降低其对局部组织造成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分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恶性肿瘤静脉化疗时药物外渗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分期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药物外渗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针对恶性肿瘤静脉化疗时药物外渗患者采用分期护理方法进行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药物外渗情况发生,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对62例白血病患者行腰穿鞘内注射甲氨蝶呤或阿糖胞苷.结果: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程度明显减轻.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鞘内注射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使其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法研究对象取50例我院自2015年1月份到2016年8月份收治的化疗患者,50例患者均对化疗药物外渗进行预防以及护理,汇总患者的干预情况。结果 5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化疗药物外渗,1例出现水疱,1例出现静脉炎。结论化疗药物对机体血管有较大的刺激性,具有一定的毒性,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需要加强对血管的选择,提高穿刺技术,减少化疗药物外渗。  相似文献   

13.
肖淑梅 《吉林医学》2013,(31):6605-6606
目的:了解并重视静脉滴注盐酸多巴胺外渗后的护理。方法: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生的3例典型静脉滴注盐酸多巴胺外渗后的局部处理方法。结果: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愈后良好,患者满意。结论:酚妥拉明稀释液在注射部位作浸润与硫酸镁药物局部湿热敷的联合应用,对盐酸多巴胺外渗后的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季德胜蛇药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物,如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新碱、诺维本、丝裂霉素等,均为强刺激的发疱性化疗药物。一旦出现药物外渗,往往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充血,甚至坏死、溃疡的发生。自2000年2月~2005年6月,我所对化疗药物外渗患者21例采用季德胜蛇药外敷,联合利多卡因和激素局封、冰敷治疗,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黄惠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1):597-598
目的预防化疗药物的外渗,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化疗护理。方法培训专科护理人才,规范化疗操作流程,实行化疗护理的专业化管理。结果由于建立了相应的化疗安全管理,降低了化疗外渗的发生,发生率为2%,无严重组织损伤发生,本组患者全部顺利完成化疗。结论健全化疗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化疗护理行为,是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6.
吴丹 《大家健康》2016,(1):228-228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所致渗漏性损伤的预防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化疗药物所致渗漏性损伤的预防及护理配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渗漏性损伤发生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研究组化疗相关渗漏性损伤发生率仅为4.44%,对照组则具有高达15.56%的化疗相关渗漏性损伤发生率(P0.05);研究组对本次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渗漏性损伤发生率,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正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是化疗过程中的一个潜在的并发症。化疗药物一般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外渗一旦发生,轻者引起局部红肿、疼痛,患侧静脉通道不能继续使用;重者皮肤组织坏死,甚至损伤神经、肌腱,造成肢体功能障碍。护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的原因,掌握化疗药物外渗的有效预防和护理,不断学习总结,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痛苦。[1]1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紫杉醇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对89例应用紫杉醇治疗的患者,用药前做好药物指导、心理护理,用药中密切观察,加强巡视,用药后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通过对应用紫杉醇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患者无一例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危及生命。结论:通过化疗前、化疗时中、化疗后的观察与护理,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化疗药物外渗的常见原因与预防处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金花 《当代医学》2010,16(24):117-118
本文总结了化疗药物外渗的常见原因,探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出现外渗后的处置方法。提出了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对护士责任心的培养和临床技能的专业培训,使护患双方掌握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知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一旦发生外渗,护理人员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将药物的危害和患者的痛苦降到最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肿瘤化疗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药物顺利输入,避免化疗药物外渗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方法:对180例肿瘤化疗患者及危重患者采用PICC置管输入化疗药物及营养液。结果:PICC置管化疗全过程顺利,无渗漏现象的发生。结论:大剂量化疗及强刺激性药物小剂量化疗、大剂量的输入水化液及营养液施行PICC都能很好的保护血管,有效防止化学性静脉炎,减少患者痛苦。正确选择血管是穿刺成功的关键,严格无菌操作,脉压式封管及耐心的与患者沟通指导是预防置管并发症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