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医推拿对女足运动员体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恢复超负荷训练造成的运动性过度疲劳是当前各项竞技运动训练所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科学地恢复体能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中医推拿属于我国的传统医学 ,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几千年的实践经验 ,是我国各个运动队最常用且行之有效的疗伤方法 ,能帮助运动员恢复运动性疲劳。现代女子足球运动的技术动作及风格日趋男性化。高强度的激烈对抗对运动员力量、速度、柔韧性和灵敏度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于 2 0 0 0~ 2 0 0 1年担任上海女子足球运动队队医工作期间 ,运用中医推拿配合训练比赛计划 ,较好地处理了训练 疲劳 恢复 比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虚寒证脉象的特点及脉图参数的变化规律,为提高虚寒证的临床辨证水平、促进中医脉诊客观化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M—Ⅲc型智能化中医脉象仪采集病例684例,筛选出虚寒证病例124例,其中心阳虚组29例、脾阳虚组31例、肾阳虚组33例、肿瘤病组31例;另采集相应年龄的正常人脉象4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对各组脉象的检测、记录,进行比较分析。结暴:虚寒证组脉图特征参数与正常人组比较,t1增大,脉波幅值h1、h5降低,脉图面积As、Ad减小,h3/h1、h4/h1值增加,h5/h1降低为负值,w1、w1/t值增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4个不同病种的虚寒证脉图参数的变化趋势均符合虚寒证总体的脉图参数变化曲线;虚寒证不同病种组间的脉图参数比较分析也存在差异。结论:通过对正常人和中医虚寒证者脉象的比较分析,发现两者的脉图特征参数有显著差异,从而提示脉图特征参数可以作为虚寒证辨证的客观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急性运动性疲劳脉图评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建立急性运动性疲劳脉图评价方法和指标的实验依据。方法:对34名健康大学生应用功率自行车进行力竭运动造模,同步连续监测心肺功能;分别于运动前后检测血压、脉图、血乳酸(LA)指标,并设计应"用运动性疲劳主客观评分表",包括自我感觉疲劳程度(RPE)和客观症状评分两部分,对运动状况进行评价和记录。结果:受试者在负荷运动10min左右耗氧量(VO2)、呼吸商(RER)与心率(HR)达到平台期;运动造模后,RPE均数为16.79,LA/RPE均值37.13;与造模前比较,造模运动后血LA显著升高(P<0.01),收缩压(SBP)显著降低(P<0.01),脉图重搏前波h3、降中峡h4均显著降低(P<0.01),w/t则显著增大(P<0.01),最佳脉压(Pm)显著降低(P<0.01)、脉图生物龄(PY)明显增大(P<0.05),较日历年龄增大显著(P<0.01)。结论:脉图可以客观、有效地评价急性运动性疲劳状态;脉图的h3降低、h4降低、w/t增大、Pm降低、PY增大可作为急性运动性疲劳的脉图主要评价参数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高血压脉象客观化的临床应用及后续研究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PubMed和Web of Science,查找高血压脉象客观化的临床对照试验,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累计高血压病患者1503例,健康人972例。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结局指标中h1[P=0.0004,SMD 0.30,95%CI(0.13,0.46)]、h3/h1[P=0.003,SMD 0.46,95%CI(0.15,0.77)]、h5[P=0.0004,SMD 0.46,95%CI(-0.71,-0.20)]、w1/t[P<0.00001,SMD 0.39,95%CI(0.29,0.49)]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h1、t1、t3、t4及t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通过荟萃分析的方法证实了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的的脉诊信息差异客观存在,h1、h3/h1、h5及w1/t等变量可能与高血压相关,利用脉诊客观化可以为中医临床辩证诊断提供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方法。[方法]应用本课题组研发的中医诊断仪器——中医脉象仪、中医舌象仪以及自制中医证候量表,进行动态的望、闻、问、切"四诊"检查,采集中、西医临床客观化量化指标,采用IBM SPSSStatistics 19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脉图、舌图、中医证候量表等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能够准确反映出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状态及疗效,且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指标与西医现有疗效评价指标相比具有一定关联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疗效评价指标能客观全面反映患者的整体状态变化,为今后开展疾病疗效评价的无创检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中医客观化检测工具脉诊仪对高血压的脉象进行测量,通过对脉图参数与血流变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揭示脉图形成原理。[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2例,用脉诊仪采集脉象,同步采集静脉血,用血液流变仪进行血流变指标测试。同时完成中医证候量表的填写。将调查所得资料汇总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中医脉图检测及专家判定,高血压脉象以弦脉最多,在75%以上。高血压弦脉脉图参数改变,与全血黏度、血沉、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等具有相关关系,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弦脉组实证表现出现频率高,而非弦脉组则以虚证的表现为主。[结论]高血压脉图分布以弦脉为主。血流变指标与高血压弦脉脉图参数有相关性,可以认为血流变是影响高血压脉图形成与变化的重要相关因素。脉图可以作为高血压中医辨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背俞穴结合头部穴位推拿方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患者疲劳症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至我院就诊的CFS患者7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6例每周接受3次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合理的休息配合适当体育运动;治疗组3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背俞穴结合头部穴位推拿。比较两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疲劳症状采用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F-36、FS-14及PSQI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FS-14及PSQI相比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对照组SF-36平均分值为84.2,治疗组为91.5,治疗组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躯体疲劳、脑力疲劳、PSQI平均分值分别为3.5、2.1、10.9,治疗组分别1.8、1.1、6.7,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穴结合头部穴位推拿可以通过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疲劳症状,从而提高CFS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大运动量体能训练大学生运动员血清睾酮(T)的影响。方法:将45例大学生男性运动员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1组、治疗2组,每组15例。各组进行2 w的大运动量训练,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后对各组主观体力感觉进行评估并检测运动员血清睾酮(T)值。结果:各组运动员训练前后血清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后,治疗1组和治疗2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主观体力感觉评分值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后治疗1组和治疗2组主观体力感觉评分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过度的运动训练可引起机体疲劳,血清T的下降,TEAS能改善运动员疲劳状态,增强运动能力,减少血清T的下降,具有一定的防治运动性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针灸穴位注射刺五加对运动性疲劳大学生运动员血液生化指标影响,探讨其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大学生运动员分为对照组、针灸穴位组及刺五加穴位注射组。三组选用大运动强度训练4W后,进行主观体力感觉等级和感觉器官功效测定。刺五加穴位注射组和针灸组选用三穴穴位针灸治疗,同时刺五加穴位注射组注射刺五加四周,对照组不做治疗。结果刺五加穴位注射组与针灸组、对照组相比,可减轻运动性疲劳。并且降低乳酸(LA),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论刺五加穴位注射能够有效改善运动性疲劳生化指标,从而有效地改善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10.
任超学 《西部医学》2012,24(9):1674-1676,1682
目的探讨艾灸足三里穴对女子田径运动员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将陕西省400m优秀女子运动员12名按照配对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大负荷训练+艾灸足三里组)和对照组(大负荷训练组),实验组于冬训6w后做艾灸足三里穴干预,干预总时间为4w,每周6天,每天1次,每次20min。分别于冬训期前一天、第6w末和实验结束次日晨采集受试运动员肘静脉血5ml,常温静置30min后于25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测IgA、IgG、IgM。结果冬训6w末时,两组运动员IgG、IgA较冬训前都下降(P〈0.05),实验结束时艾灸足三里组运动员IgG、IgA较6w末时上升(P〈0.01或P〈0.05);对照组运动员实验结束时IgG、IgA较6w末下降(P〈0.05或P〈0.01);实验结束时艾灸足三里组与对照组IgG、IgA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抑制运动训练引起的体液免疫功能下降,促进免疫功能恢复,减少大负荷训练期运动员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是一种经济实惠、对运动员无创伤的提高免疫机能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比较综合分期法和整复手法对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神经肌电作用和量表评价。[方法] 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分期疗法治疗组、传统推拿手法组(以整复手法为主)和西医非手术常规治疗组3组,对以上患者治疗前和急性期后进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肌电和腰痛量表评估。[结果] 治疗后各组肌电和腰痛评估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1),其中以综合分期疗法组改善作用最为明显,传统推拿手法组改善作用最差(P<0.01,P<0.05),肌电和腰痛量表评分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综合分期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神经肌电和腰痛量表评分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整复手法不适宜在急性期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用腹部推拿手法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部推拿辅以推揉腰背部,对照组口服通便灵胶囊。[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部推拿手法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实现规范教学,减少随意性,全面、合理地体现教学大纲意图,题库及题库管理系统是教学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本院当前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授课质量终端控制,实现"教考分离"的重要工作.在学院领导和教务处的的指导下,一年来进行了新~轮的题库建设和题库管理系统的研制,取得初步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颈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推拿组和颈胸同治组,传统推拿组采用法、拿法、一指禅法、弹拨法、牵引法选择性的分别作用于颈后部两侧肌肉、肩胛部肌肉及颈部不适部位。除传统推拿手法,颈胸同治组另行胸椎小关节整复手法。两组治疗均每周两次,共3周。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并于治疗前、治疗后及1个月后随访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结果]颈胸同治组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推拿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及1个月后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均有改善,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颈胸结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腹部推拿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进一步探索其治疗机制。[方法]纳入广泛性焦虑症心脾两虚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腹部推拿治疗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腹部推拿治疗组运用腹部推拿法治疗,西药对照组按照临床最普遍采用的丁螺环酮治疗。通过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对两组受试者治疗前、疗程结束后、疗程结束后3个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量化对照比较;同时,通过检测受试者治疗前、疗程结束后经颅多普勒及红外热像的前后变化。[结果]腹部推拿组的有效率为66.67%,西药对照组的有效率为34.78%,腹部推拿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同时,腹部推拿可以改善左、右侧椎动脉峰值平均血流速度和左右侧额部温度,但是组内和组间比较并无差异。[结论]腹部推拿为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安全、绿色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脉象与中医证候相关性。[方法] 采集脉象参数,记录中医证候,观察治疗前后变化,探讨相关性。[结果] 1)治疗组左手主波幅度(Lh1),左手重搏前波幅度(Lh3),右手主波幅度(Rh1),右手重搏前波幅度(Rh3),右手降中峡幅度(Rh4),右手收缩期面积(RAs)及对照组左手收缩期面积(LAs)较治疗前升高(P<0.05).2)各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及治疗组中医单项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3)脉象与中医证候存在相关性。[结论] 1)肠益方对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治疗前后脉象具有一定的变化趋势,且能改善中医证候。2)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脉象与中医证候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循经点穴手法结合激光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 将4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0例,试验组采用循经点穴推拿手法结合激光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并于治疗前、治疗中每10 d及试验结束后6个月分别对两组进行腰椎活动度及下腰痛评分量表(JOA)的比较,30 d后评价临床疗效,并于治疗结束6个月后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率。[结果] 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8%,治愈显效率为8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8%,治愈显效率为70.0%,两组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治疗结束后及6个月随访情况显示,腰椎活动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JOA比治疗前显著上升,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经点穴推拿手法结合激光综合治疗方案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与传统推拿手法相比,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增加腰椎活动性,疗效稳定,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运周推腹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 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使用运周推腹治疗,对照组使用电针治疗,治疗2 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体质量、体重指数、腰臀比值、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并作疗效评价。[结果] 运周推腹组的总有效率为91.11%,电针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质量、腰围、临床症状、体征等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相当。[结论] 运周推腹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推拿手法配合颈椎电动间歇牵引治疗颈椎曲度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颈椎曲度异常并伴有颈、肩、背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6例,对照组34例。试验组患者先后采用推拿手法及颈椎电动间歇牵引疗法进行治疗,每日1次,持续治疗2周,共14次;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颈椎电动间歇牵引进行治疗,每日1次,持续治疗2周,共14次。疗程结束后分别对患者的临床疼痛症状及颈椎曲度变化进行评价。[结果] 临床疗效分析方面,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76.47%,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显示,试验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颈曲值比较分析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颈曲值比较显示,试验组改善颈椎曲度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该研究初步证明了推拿手法配合颈椎电动间歇牵引对于改善颈椎曲度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恢复其颈椎曲度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中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屈膝点按扣揉推拿手法配合微波治疗膝关节鹅足滑囊炎的疗效。[方法] 将46例膝关节鹅足滑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屈膝点按扣揉推拿手法配合微波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配合微波治疗,两组10 d后通过膝关节评分标准(HSS)、疼痛视觉模拟量尺评分(VAS)评分标准,压痛测试仪分析疗效。[结果] 治疗后HSS膝关节评分较治疗前明显缓解(P<0.05),VAS疼痛评分明显改善(P<0.05),及压痛测试仪测量膝关节压痛明显缓解(P<0.05)。[结论] 两组均有效,但对于患者主观疼痛的缓解及压痛的缓解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