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考察历代本草记载的生地黄功用,检索古代含生地黄复方治疗病症构成,在归类基础上提炼出整体功用,进而与2010版《中国药典》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除与《中国药典》相吻合的功能主治外,生地黄古代还广泛用于多种热病、虚损、疮疡痈疽、打扑损伤、月经不调、痹病、癥瘕积聚、中风、咳嗽、心神不宁等病症。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初步认为清热泻火(清热解毒)、补益、活血化瘀、宁心安神、平肝息风、蠲痹止痛为生地黄的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2.
刘倩  范颖  梁茂新 《新中医》2016,48(9):201-212
比较石斛在古代本草、古代方剂、2015版《药典》和《中药学》中所述的功用,确认所述核心功用已被《药典》收录。但由古本草提炼出来的补虚益气、补肾、祛风除湿、定惊、消痈排脓以及古代含石斛复方治疗痹病、肾虚、虚劳、虚损、中风、脚气、月水不调、痈疮、诸痛等病症,《药典》未曾收录。结合现代药效学研究,初步确认滋补强壮、祛风除湿、平肝息风、止痛、解毒消肿是石斛的潜在功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6):212-215
目的:探讨桔梗的潜在功能。方法:借助《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考察古代本草、古代方剂中桔梗功能,与《药典》有关桔梗功能主治进行比较,挖掘其潜在功能,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明确其潜在功能。结果:历代本草所载基本功能与《药典》相吻合。但由考察古代本草文献确认的活血、行气、安神、消食、除痹、温中散寒、止痛、清热泻火、止痢、清利头目、解表散寒、通窍、止渴、解毒等功能,以及古代含桔梗复方治疗虚劳、脾胃虚弱、虚损、癥瘕积聚、金刃所伤、诸痛、目赤肿痛、月水不调、腹痛、胸痹、诸热、目赤肿痛、中风、痞满、心悸怔忡、消渴、骨蒸、蛊毒等病症,《药典》未曾收录。结论:初步确认补益、活血化瘀、止痛、清热泻火解毒、平肝息风、安神和止渴是桔梗的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历代本草、古代方剂及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中有关牛蒡子功用的记载,确认历代本草与古代方剂中牛蒡子传统功用的核心内容与《中国药典》记录基本一致,但由本草文献中总结出来的明目、止痛、通利二便、祛风止痒等功能,以及《普济方》数据库中含牛蒡子复方所治中风、诸痛、风瘙痒、内外障眼、水肿、大便不通等病症,并未被《中国药典》所收录。结合现代药理学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初步认为平肝息风、明目、止痛、通利二便、祛风止痒是牛蒡子的潜在功用。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1):216-219
通过考察荆芥在古代本草文献、古代方剂和2015版国家《药典》一部中所载功用,确认古本草中记载荆芥的核心功用和古代方剂对其应用与《药典》记录基本一致。而由本草文献总结出来的止痛、明目、平肝息风、祛风止痒、止血、止痉、活血化瘀等潜在功能,以及《普济方》数据库中含荆芥复方所治中风、目赤肿痛、诸热、疥癣瘙痒、翳膜障眼、牙痛、虚劳、出血、痉病、痹病等病症,并未被《药典》收录。结合现代药效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初步确认止痛、祛风止痒、止血、止痉、活血化瘀、明目、平肝息风是荆芥的潜在功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结合文献考证和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挖掘和分析石菖蒲潜在功能,扩大临床应用范围。方法:分析《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含石菖蒲复方所治病证的分布和构成,同时考察历代本草记载的石菖蒲功用,并与2015年版《中国药典》相比较,发现古今功用主治的不同,挖掘和分析石菖蒲的潜在功能,结合现代药理学和临床应用加以佐证。结果:在《普济方》数据库中检索含石菖蒲复方758首,所治病证317个,分为30类,根据病证提炼功能,其中开窍醒神、明耳目、止痢、止痉、温胃化湿功能与201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内容相吻合,但治疗中风、诸痹、咳喘、疼痛,疥癣、癥瘕积聚、痈疮等病证的功能未被收录。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和临床应用验证石菖蒲具有平肝息风、祛风散寒除湿、止咳平喘、杀虫止痒、软坚散结、解毒消痈功能。结论:通过数据分析、文献考证及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的佐证,确认石菖蒲具有平肝息风、祛风散寒除湿、止咳平喘、杀虫止痒、软坚散结、解毒消痈的潜在功能。此外,石菖蒲止痛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历代本草、含山药古方及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山药功用的比较,确认历代本草所记载的基本功用已被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但含山药古方治疗疼痛、神志不安、中风、疮疡肿毒、出血、视物不清、虚寒等病症的功能未被收录,经现代药效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证明,山药具有止痛、平肝息风、解毒消肿、止血、明目、温里散寒的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文献分析的麦冬潜在功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麦冬在古代本草文献、古代方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简称《中国药典》)中所载功用,确认古本草中记载的麦冬核心功用和古代方剂对其应用与《中国药典》记录基本一致,而由古本草文献总结出来的清热泻火、解毒消痈、驻颜、健胃消食、消痞散满、益精种子、止痛等潜在功能,以及古代含麦冬复方所治热病、伤寒、疮疡、虚损、呕吐、中风、痞满、头痛等病症,并未被《中国药典》收录。结合实验研究和当今临床应用,可以确认驻颜、平肝熄风、消痞散满、清热泻火、益精种子是麦冬的潜在功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古代本草、古代方剂、2010版《中国药典》中记载旋覆花功能的考察比较,确认历代本草所载基本功能通过《中国药典》大体传承下来。但由古代本草文献提取的止痛、定悸、祛风除湿、退翳明目、清热泻火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功能,以及古代含旋覆花复方治疗头痛、目赤肿痛、中风、眩晕、疮疡、癥瘕积聚等病症,《中国药典》未曾收录。结合现代研究,初步确认止痛、清热泻火解毒、补益、软坚散结是旋覆花的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古代本草、古方书和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有关山茱萸功用的记载,确认历代本草所载基本功用已被《中国药典》收录。但由古本草提炼出来的祛风散寒除湿、安神、调经、行气活血、温中、驱虫等功能,以及古代含山茱萸复方治疗痹病、中风、痈疮、脚气、惊悸不安、疝气、疥癣瘙痒等病症,《中国药典》未曾收录。结合现代药效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初步确认祛风散寒除湿、平肝息风、解毒消痈、杀虫止痒是山茱萸的潜在功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芪和丹参提取物配伍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功构建大鼠心梗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组、丹参组、黄芪-丹参配伍组,每组8只大鼠,另设假手术组8只.术后48 h,黄芪、丹参及黄芪-丹参配伍组大鼠,均按20 mg· kg-1灌胃,其中黄芪-丹参配伍组,黄芪、丹参提取物按照1∶1配伍;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20 mL·kg-1灌胃.8周后测定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应用HE染色分析左心室心肌细胞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Masson染色法检测左心室心肌胶原纤维;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蛋白激酶D1(PKD1)的表达情况.结果: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黄芪组-丹参组及黄芪丹参配伍组心脏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曲线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均显著升高(P<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显著降低(P<0.01),与丹参组相比,黄芪丹参配伍组LVSP,±dp/dt均明显升高(P<0.05).HE染色分析,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坏死严重,成纤维细胞增多,伴有炎症细胞浸润;黄芪、丹参单体组,细胞形态略显模糊,核肥大,成纤维细胞轻度增生,炎症细胞减少;黄芪-丹参配伍组细胞形态较清晰,成纤维细胞和炎症细胞少见.Masson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心肌以胶原组织为主,各治疗组大鼠以红色心肌组织为主,间杂以胶原组织.免疫组化分析表明,模型组心肌组织胞浆中PKD1蛋白的表达极其明显(P<0.01);和模型组相比,黄芪-丹参组心肌组织胞浆中PKD1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但仍清晰可见;和黄芪、丹参单体组相比,黄芪-丹参配伍组心肌组织胞浆中PKD1蛋白的表达进一步下调(P<0.05).结论:黄芪-丹参配伍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组织的病理学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心肌组织PKD1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提取含丹参、红花药对的方剂,运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丹参、红花药对用药规律。最终纳入方剂39首,涉及中药280味,使用频率除丹参、红花外最高的前5位中药依次为当归、川芎、香附、白芍、桃仁/生地黄。经过聚类得到核心药物6组,分别为丹参-香附-红花,丹参-白芍-红花,丹参-当归-香附-红花,丹参-当归-白芍-红花,红花-丹参-白芍-当归,丹参-白芍-红花-当归。设支持度11(38.46%),置信度80%,共得到关联规则38组。提示丹参、红花常与活血、行气之品联用,主以妇科病、瘀血疼痛证、中风等为治疗病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丹参药材指标成分及浸出物含量与外观色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对18批丹参药材中有效成分(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方法对丹参药材的浸出物进行测定,使用色差仪测定丹参粉末甲醇溶液的色度值,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有效成分、浸出物含量和色度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丹参中有效成分含量越高,浸出物含量越高,a*(红绿分量值)越大,外观红色越深,药材质量越好;有效成分含量越低,浸出物含量越低,a*越小,外观红色越浅,药材质量越差。结论:通过丹参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关联度分析,确立了一种可用于判断丹参质量的简便方法,验证了传统鉴别经验"色红者佳"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丹参-人参活性组分抗肝癌优化配伍并对其作用机制作初步研究。方法:以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为研究对象,人正常肝细胞L-O2为对照,采用CCK-8法以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和正常肝细胞保护作用为筛选指标,正交设计优选丹参-人参活性组分抗肝癌有效组合,确定优化配伍;应用实时细胞分析技术(RTCA DP)检测丹参-人参组分优化配伍对肝癌细胞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L-O2增殖的影响,并进行时效关系考察;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经高内涵细胞成像系统(HCS)检测丹参-人参组分优化配伍对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影响。结果:丹参-人参组分配伍抗肝癌SMMC-7721细胞的优化组合为丹参总酚酸、人参总皂苷和人参多糖,其配伍剂量分别为10,10,5 mg·L-1;优选的丹参-人参组分配伍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呈现时间依赖性,而对正常肝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不明显;丹参-人参组分优化配伍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对正常肝细胞的凋亡无显著影响。结论:丹参-人参组分优化配伍具有潜在的特异选择性抗肝癌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5.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丹参药材农药残留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全国范围内丹参农药残留现状,并为制定丹参农残含量标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建立检测144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85种农药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所收集的来源于安徽、山西、河南、河北及四川省的40批丹参样品中农药残留量,并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丹参项下含量测定的规定对其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应用SAS 8.2软件分析研究丹参农药残留量与丹参酮类、丹酚酸B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40批丹参样品中有20批检测出有农药残留,均为非禁用或限用农药。其中19批检出草克净/嗪草酮,3批检出氟乐灵,8批丹参样品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成分含量不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草克净/嗪草酮的残留量与丹参酮类、丹酚酸B均没有相关性。结论:丹参药材栽培过程中存在非常普遍的农药使用情况,使用地区广泛,农药的种类趋于一致。草克净/嗪草酮的使用对丹参中丹参酮类、丹酚酸B的生成和代谢没有影响。该研究为全国范围内丹参农药残留现状及为丹参农残含量标准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合用环磷腺苷葡胺对冠心病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症状、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本院78例冠心病心绞痛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术后治疗)33例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200 mg,环磷腺苷葡胺120 mg静滴,qd)45例,治疗时间为术前24 h至术后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变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症状改善,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两组存在差异,与治疗前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脑利钠钛前体(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水平两组存在差异,与治疗前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合用环磷腺苷葡胺在冠心病心绞痛PCI术后可改善血液流变,临床症状及心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参-三七"药对的物质基础,预测其作用方向。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丹参"和"三七"所有的分子、靶点和相关疾病,使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作用靶点-相关疾病"的网络模型,对药对物质基础和机制进行预测和研究。结果:通过口服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和类药性(drug-likeness,DL)筛选得到73个活性成分,145个靶点和325中相关疾病。自由度(degree)值较高的活性成分有槲皮素(87),β-谷固醇(51)和1,2,5,6-四氢丹参酮(46)等,degree值较高的靶点有雌激素受体(63),雄激素受体(59),前列腺素G/H合成酶2(56)等,Degree值较高的疾病有癌(16),肺转移性骨肉瘤(12),心血管疾病(10),乳腺癌(9)和胰腺癌(9)等。结论:该文对"丹参-三七"药对的物质基础和机制进行初步预测,为更深层次的研究和临床提供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8.
通过考察秦艽在本草文献、古代方剂及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所载内容,发现古代本草及方剂文献中提炼出来的功用主治与《中国药典》基本吻合。但综合古代文献提炼出来的疏散风邪、平肝息风、清热泻火、止血、止咳等功用《中国药典》不曾收录。结合现代药效学研究成果及临床应用,初步确认这些功用均为秦艽业已失传的潜在功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肝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治疗肝病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构建数据库,进而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茯苓、丹参、茵陈、白术、柴胡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丹参、茯苓","白术、茯苓","丹参、赤芍"等;置信度为0.6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黄芪-丹参","白术-茯苓","黄芪-茯苓","党参-茯苓"。结论:纳入研究治疗肝病的处方多用健脾渗湿、凉血活血、养阴柔肝、疏肝解郁之品,配伍精巧,符合中医标本兼治的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