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密切相关 ,肿瘤的生长可以分为无血管期和血管期 ,在无血管期由于肿瘤主要依赖周围组织的弥散来获得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产物 ,所以明显限制了肿瘤的持续生长 ,肿瘤直径不超过 1~ 2 mm,而至血管期肿瘤内出现新生毛细血管并获得进一步生长的能力 ,肿瘤从而迅速生长并发生转移[1] 。 bcl-2基因是凋亡抑制基因 ,其编码的蛋白能抑制细胞凋亡和延长细胞寿命 ,其过度的表达与肿瘤形成及发展密切相关[2 ]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bcl-2基因与肿瘤血管生成有着紧密地联系 ,现综述如下。1  bcl-2基因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肿瘤…  相似文献   

2.
肿瘤转移是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之间多种分子和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发现了一类参与调控肿瘤转移的基因。由于此类基因的失活、突变及表达异常,可导致肿瘤转移,表明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因此被称为转移抑制基因。自从第一个转移抑制基因NM23于1988年被鉴定以来,已陆续确认了8个肿瘤抑制基因。KISS-1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就该基因参与肿瘤转移的机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正>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是近年来发现的在细胞DNA双链损伤修复时具有启动效应的基因,其表达状况与细胞受损后的修复、细胞凋亡周期的调控密切相关。最近研究表明,ATM表达及调控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涉及癌基因的转化、肿瘤的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因此,对ATM的深入研究对探讨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4.
王保信 《疑难病杂志》2010,9(6):478-479
<正>陈光惠等研究表明,高血压模型中细胞增殖抑制基因(hyperplasic suppress gene,HSG)在增生活跃的血管平滑肌中呈低水平表达,而外源性给予HSG可明显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长,同时证实HSG对多种肿瘤传代细胞系同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提示HSG有可能成为新的抑癌基因。下面就HSG的结构、功能及其与高血压、肿瘤等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在我国人口死因谱中占第一位,因此从分子水平阐明肿瘤的发生机制,使人类从根本上控制肿瘤是当前肿瘤研究的主要任务。分子生物的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是多种遗传学改变累积的结果,其中癌基因的正调节与抑癌基因的负调节之间平衡失调是导致肿瘤生长的重要原因,而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24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白介素-24(MDA-7/IL-24)是近年发现的、具有细胞因子样特性的肿瘤抑制基因。MDA-7/IL-24基因能抑制肿瘤生长、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研究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杂交时发现了一类与癌基因完全不同的基因。这类基因参与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负调控,当这类基因由于突变或缺失而失活时,最终将导致肿瘤的形成。野生型此类基因具有使肿瘤细胞逆转,抑制肿瘤形成的作用。此类基因现称为抗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1986年Dryja发现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Retinoblastoma susceptibilitygene)即是抗癌基因的一种,此基因可保护人体免得  相似文献   

8.
肺癌侵袭和转移是多基因、多步骤共同作用的结果,协同促进了细胞癌变、侵袭和转移.其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对肿瘤转移表型的失调控,最终导致肿瘤转移.近年来细胞水平和组织水平的研究表明nm23-H1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umor 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s),与肺癌细胞的转移潜力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基因转染技术,通过体外实验研究nm23-H1对nm23-H1基因缺失肺癌细胞株L9981转移表型的影响,初步探讨nm23-H1基因对肺癌的治疗价值,以期为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DMBT1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全球每年约有70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在我国城市居民中恶性肿瘤列死因第一位。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过程,数个癌基因激活和/或肿瘤抑制基因失活被认为是重要的环节。抑制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都发生突变或丢失时,功能丧失,可导致细胞转化。DMBT1为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候选抑制基因,它的表达下调、缺失、突变失活与多种肿瘤,特别是上皮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Maspin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编码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Maspin基因在抑制细胞的运动、增殖和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进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Maspin基因在肿瘤进展过程中广泛而强烈的作用为肿瘤的诊断及治疗评估提供了新的途径.现将Maspin基因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肿瘤抑制基因P53研究进展王禹,李天德,谷志远近年来,随着对细胞恶性态生长机制研究的深入,肿瘤抑制基因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P53基因是目前研究较为明确的一个抑癌基因。研究结果显示,P53基因在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研究使...  相似文献   

12.
传统理论认为肿瘤形成是由于人体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使某一部分细胞发生一系列基因突变而具有不受机体控制的无限增殖能力所导致,其中具有转移能力肿瘤称为恶性肿瘤。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肿瘤生长是所有肿瘤细胞共同作用结果。而Reya等[1]提出的“肿瘤干细胞学说”指出肿瘤生长和转移是由于其内部一部分具有干细胞特征的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所造成的结果,即在肿瘤组织中存在一种数量较少干细胞样癌细胞亚群,其同时具有癌细胞和干细胞特征,是肿瘤形成起始细胞,在肿瘤形成、生长和转移中起决定性作用,这种细胞称为CSCs。而大量研究表明PcGs在调控CSCs的自我更新、转移和治疗耐受等方面起重要作用[2]。因此,本文针对PcGs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根据现代细胞生物学的观点,肿瘤是一类细胞疾病,其基本特征是细胞的异常生长。由于每个肿瘤都起源于单一细胞,所以肿瘤细胞的恶性行为是通过细胞增值传递给子代细胞的,这表明肿瘤是涉及遗传基因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然而.这绝不是说肿瘤是遗传病.尽管有小部分肿瘤确实是直接由某些基因的遗传所产生的。目前普遍认为,绝大多数肿瘤是环境与基因相互作用引起的。但是,肿瘤在人群中的分布是不均一的.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同样暴露于特定的致癌因素,有些人发生肿瘤,而另一些人则不发生肿瘤。例如,在吸烟者中只有少部分人发生肺癌,…  相似文献   

14.
23基因研究的历史回顾肿瘤转移是肿瘤的恶性表现之一,是患者的主要死因。它是一个多因素综合调控、极其复杂的系统变化过程,包括细胞移动、侵入组织和基底膜、逃避机体免疫反应和迁徙到别处继续克隆形成转移灶。许多研究表明,癌细胞的转移过程受与肿瘤发生所不同的另一组特殊基因调控。但这些基因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研究癌细胞转移的有关基因是学者们非常感兴趣的课题。1985~1986年间,许多学者采用细胞转染技术研究发现,ras基因能使NIH/3T3细胞和大鼠胚胎纤维母细胞恶性转化并具有转移能力。认为ras基因可能…  相似文献   

15.
探讨重组FN多肽CH50对IFN-γ基因转染癌细胞体内生长及免疫刺激作用的影响。将小鼠IFN-γ基因转染黑色素瘤B16/Fl细胞,测定其表达产物与CH50协同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的作用、转染细胞接种小鼠并注射CH50时对脾细胞的免疫刺激作用及瘤细胞的体内生长特性。结果表明,转染细胞表达产物可与CH50协同作用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转染细胞表达IFN-γ水平较低,仍可在体内形成肿瘤,注射CH50能够抑制其形成肿瘤。基因转染细胞和CH50能够促进脾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研究表明,CH50不仅可以提高肿瘤疫苗的安全性,也可以提高肿瘤疫苗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并提示,表达CH50和IFN-γ双因子的肿瘤疫苗可为提高肿瘤疫苗治疗肿瘤的效果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IL-24真核表达质粒,研究其体内外表达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重组DNA技术构建IL-24真核表达质粒pEGFP-IL-24。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及空载体体外转染B16F0细胞后,经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表达,用MTT法检测B16F0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用小鼠实体瘤模型研究基因转染对肿瘤生长的抑制。结果:pEGFP-IL-24转染B16F0细胞后,LSM可观察到其表达。IL-24基因转染的B16F0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转染IL-24的B16F0细胞体内致瘤率降低。结论:IL-24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体外生长受抑。IL-24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体内生长能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抑癌基因PTEN与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TEN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DPs)活性的抑癌基因,该基因在细胞的生长、增殖、迁移和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PTEN基因的突变、缺失或转录水平降低常见于多种原发性恶性肿瘤,如脑胶质瘤、乳腺癌、肾癌、子宫内膜癌和恶性黑色素瘤,表明PTEN基因与肿瘤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KAI1/CD82基因抑制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AI1/CD82是近年来发现并分离出的一个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属于TM4SF(transmembrane4superfamily)家族成员,能与多种转录因子结合,调节基因转录。研究表明,KAI1/CD82在细胞膜上可与各种整合素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组成复合体,通过PKC、IP4等信号通道来介导细胞的黏附,使肿瘤细胞不易脱离原发灶而起抑制转移功能,同时对肿瘤细胞的迁移和在转移部位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从而实现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和侵袭。本文就KAI1/CD82基因的结构、作用机制及抑制肿瘤转移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7,(2):145-147
目的:探讨survivin和bcl-2单基因与双基因敲减后对舌癌裸鼠移植瘤成瘤性的影响。方法:将筛选含有转染survivin siRNA-Tca8113;bcl-2siRNA-Tca8113;survivin/bcl-2siRNATca8113;Negative-siRNA-Tca8113细胞及未转染的Tca8113细胞分组进行培养,细胞数调成1×10~7细胞/ml接种于裸鼠左后肢股部,以无菌生理盐水做阴性对照,隔日观察裸鼠肿瘤发生情况,并测量肿瘤大小、体积。接种5周后处死并测量肿瘤体积大小、比较抑制结果及肿瘤组织切片HE染色病理分析。结果:肿瘤形成率显示空白对照、Lipofectamine和Negative-siRNA三组的裸鼠成瘤率100%,生长速度快、瘤体大;单基因敲减组(bcl-2siRNA、survivin siRNA)和双基因敲减组(survivin/bcl-2siRNA)瘤体较空白对照组小,生长速度慢;双基因敲减组成瘤率低(66.6%),注射生理盐水的阴性对照组接种后未出现肿瘤。肿瘤生长曲线显示空白对照、Lipofectamine、Negative-siRNA三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单基因敲减和双基因敲减组,而双基因敲减组不仅成瘤延长,而且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单基因敲减组。肿瘤抑制率显示双基因敲减(84.5%)明显高于单基因敲减(67.6%和69.8%,P<0.05);肿瘤组织HE染色镜下可见:空白对照、Lipofectamine、Negative-siRNA组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有大片坏死区,survivin和bcl-2基因敲减后的肿瘤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未见明显浸润现象,肿瘤组织坏死区较少。结论:survivin和bcl-2基因敲减能有效抑制裸鼠移植瘤成瘤性,双基因敲减对裸鼠移植瘤抑制作用强于单基因敲减。  相似文献   

20.
bcl-2及其相关基因Bax与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薇  韦敏怡 《广西医学》2002,24(5):644-644
细胞有增殖、分化和凋亡三方面的特征。在维持正常组织的生长平衡过程中 ,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三者相互协调 ,共同调节 ,其中细胞凋亡对细胞衰亡与更新 ,保持细胞数目的相对恒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越来越多资料表明 ,肿瘤不仅是增殖、分化异常的疾病 ,同时也是凋亡异常的疾病〔1,2〕。目前 ,肿瘤细胞凋亡研究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一大“热点”。其中 ,凋亡相关基因bcl 2 (B celll ymphoma/leukema 2即B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基因 2 )基因家族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就近年来bcl 2及其相关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