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 男性 ,70岁。入院前 5个月因左上肺肿物行左上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 :肺鳞状细胞癌。给予卡铂、VP 16常规化疗 1个疗程。 2个月前 ,患者自觉左上腹胀痛不适 ,B超检查发现脾脏肿物。入院后查体未触及脾脏。B超检查 :脾脏上极内侧可见 5 5cm× 4 6cm无回声反射区 ,边界清楚 ,形状欠规则 ,肿物内壁欠光滑 ,呈低弱回声反射 ,周边型分布。CT检查 :脾上极局部外突型肿物 ,其内低衰灶直径约 4 0cm× 5 0cm ,CT值 10 0~ 18 5Hu。以“脾脏肿物”进行手术探查。术中发现脾上极肿物大小约 6 0cm× 3 5cm× 4 0c… 相似文献
3.
<正>病例患者男性,67岁,17年前因右肾透明细胞癌行右肾切除术。2016年3月9日增强CT显示:胰腺颈部、体部富血供结节,考虑胰岛细胞瘤可能,胰尾囊肿,肝囊肿,左肾未见异常,右肾缺(见图1)。2016年3月10日CA 19-9 5.94 U/m L,CEA 1.54 ng/m L,AFP 2.95 ng/m L。2016年3月11日以上腹胀痛伴周身不适1个月余为主诉被收住我院普外科。腹部查体:腹平坦,右腰部至右中腹见一斜行手术切口瘢痕,长约20 cm,上腹部剑突下偏右压痛(+)。余无异常体征。术前 相似文献
4.
5.
患者,女,54岁。进食梗阻感进行性加重2月于2001年9月6日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体征。食管钡餐造影及胸部CT检查示:食管中下段不规则充盈缺损。管腔狭窄。管壁僵硬,黏膜中断破坏及肿块影,近端食管扩张,病变长约15cm。纤维胃镜检查:距门齿28—38cm见不规则肿块突出腔内。表面黏膜糜烂、质脆、易出血,进镜困难。病理活检: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6.
7.
食管癌目前已成为我国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发病原因多而复杂。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是指局限于食管黏膜层的鳞状细胞癌,而侵犯到黏膜下层的鳞状细胞癌属于浅表性食管癌。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早期和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率不断提高,目前内镜下治疗的方法主要有内镜下切除和非切除治疗,其中内镜下切除治疗主要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等,相对于手术治疗,内镜下切除治疗具有安全、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对于淋巴结转移风险较大的患者,若行内镜下治疗后,建议术后密切随访。随着针对较大病变的内镜下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等技术的开展,内镜下治疗将会为早期食管肿瘤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肾集合管癌并鳞状细胞癌一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患者 ,女 ,71岁。因腰腹痛伴尿频、血尿、腹部包块 3个月入院。B超和CT提示肾盂癌可能。查体 :一般情况差 ,慢性病容 ,右腹部可触及约 2 6 .0cm× 14 .0cm包块 ,质中 ,囊性感 ,近腰部触痛 ,肾区叩痛明显。实验室检查 :肾功正常 ,尿涂片查见恶性细胞。 2 0 0 3年 12月 10日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 ,行右肾癌姑息性切除。病理检查 :不规则形组织块 15 .0cm× 10 .0cm× 9.0cm ,9.0cm× 6 .0cm× 1.5cm ,切面肾脏正常结构丧失 ,呈多囊状 ,囊腔不规则 ,内含乳头状肿瘤和血块及 2 .5cm× 2 .3cm× 2 .0cm和 4 .0cm×2 .8cm×… 相似文献
9.
10.
李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1,(2):146-148
近几年免疫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对于胸外科医生而言,免疫治疗还是个新生事物,缺乏足够的经验.因此,本文试图就一些免疫治疗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包括免疫治疗的适应证、不良反应、疗效以及疗效的判定等,以期引起胸外科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Fyn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1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ESCC)和10例食管正常黏膜上皮组织(UNR),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食管正常黏膜组织Fy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Fyn蛋白表达水平(9.68±2.31)高于食管正常黏膜组织中染色指数(3.2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印迹结果亦显示食管鳞癌组织中Fyn蛋白表达强于食管正常黏膜组织.结论 Fyn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Fyn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03?01?01至2009?05?31病理确诊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瘤的B超表现为低回声团块,难以与胰腺癌鉴别;而在CT动脉期可表现为增强病灶,又难以与神经内分泌肿瘤鉴别。(2)术后病理大体标本表现为边界清晰,切面灰黄,伴有灰红色坏死区域肿块。镜下为细胞质量多呈透明色的成片状排列。(3)1例病人术后11个月死亡,另2例病人随访至2009年5月,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21个月和2个月,现仍在继续随访中。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瘤的共同特点为B超表现为低密度团块,CT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增强病灶。术前诊断主要依靠既往病史及CT检查。根治性胰腺转移瘤切除术后生存状况仍难确定,通常认为若无复发、转移,则有望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3.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术后长期生存和短期生存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的食管鳞癌手术患者126例,根据随访结果,将其分为长期生存组(≥5年,48例)和短期生存组(≤1年,78例),应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在肿瘤长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和食管残端鳞癌检查结果的阴阳性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长度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有关(P<0.05),它们的危险系数分别为2.943,2.641,2.126和1.728。相关分析发现肿瘤长度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r=0.488,P<0.001),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病理分级均呈正相关(r=0.216,P=0.014;r=0.238,P=0.007)。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食管残端癌残留阴阳性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无关(P>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肿瘤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长度;肿瘤病理分级为强危险因素,肿瘤长度为低危险因素;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和食管残端癌残留阴阳性为非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肾细胞癌发生阴茎转移非常罕见,2005年3月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病人男,63岁。进行性吞咽困难2月余。查体无显著体征。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示食管下段长约5cm不规则狭窄,局部黏膜中断,内见纵行腔内龛影,管壁僵硬。电子胃镜显示距门齿33—37cm处一溃疡病灶,边缘不齐,底部不平,触之易出血。术前诊断为溃疡型下段食管癌。 相似文献
19.
脾脏转移性鳞状细胞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6 8岁。 2 0 0 0年 8月 2 8日因左上腹持续性隐痛1个月而入院。自发病以来食欲明显减退 ,且消瘦、乏力 ,无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 ,既往无肝病史。查体 :脾脏肋下 4cm ,质略硬。左上腹有压痛 ,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实验室检查 :血清球蛋白 36 7g/L ,尿素氮 8 70mmol/L ,WBC6 92× 10 9/L ,RBC 4 17× 10 12 /L ,PLT 12 4× 10 9/L。腹部B超提示 :脾脏肿大 ,脾脏实质内可探及 37mm× 2 2mm的异常回声区 ,边界清 ,形态规则 ,内部回声不均匀 ,为混合性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 :脾脏占位性病变。于 2 0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