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干预CD86协同刺激信号在诱导母胎界面Th2型免疫偏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干预CD86协同刺激信号在诱导母胎界面局部形成Th2型免疫偏倚中的作用。方法 :将正常妊娠模型 (CBA×BALB/c)和自然流产模型 (CBA×DBA/ 2 )CBA孕鼠均分为两组 ,于孕第 4、6、8天 ,对照组腹腔注射大鼠IgG ,实验组腹腔注射大鼠抗小鼠CD86mAb ;孕第 9天 ,ELISA测定母胎界面组织培养上清中Th1型 (IFN γ、TNF α) /Th2型(IL 4、IL 10 )细胞因子表达水平 ,并计算IL 4 /IFN γ、IL 10 /IFN γ比值 ;孕第 12天比较两种模型各组的胚胎吸收率。结果 :正常妊娠模型中 ,干预CD86协同刺激信号对母胎界面原有的Th2型免疫偏离及妊娠预后均无显著影响。自然流产模型中 ,干预CD86协同刺激信号能够诱导母胎界面局部形成Th2型免疫偏倚并显著改善其妊娠预后。结论 :于孕早期 ,干预CD86协同刺激信号能够改善母胎界面局部细胞因子微环境 ,形成维持正常妊娠所需的Th2型免疫偏倚 ,诱导母胎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2.
Th1/Th2型细胞因子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勇华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2,29(6):328-331
主要由Th1细胞分泌促进细胞免疫的Th1型细胞因子和主要由Th2细胞分泌促进体液免疫的Th2型细胞因子在妊娠时期母胎间细胞因子网络平衡的调控中有重要作用,就Th1/Th2型细胞因子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作用与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存在着两种因子的失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泰山磐石散对复发性流产小鼠母胎界面Th1/Th2细胞因子及妊娠预后的影响,为泰山磐石散临床应用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经典造模方式DBA/2小鼠与CBA/J杂交,获得复发性流产小鼠模型,随机将与DBA/2小鼠合笼的60只CBA/J妊娠小鼠分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与BALB/C合笼的10只CBA/J孕鼠作为正常妊娠模型。于妊娠14 d后处死孕鼠,观察小鼠胎盘丢失情况,并提取培养胎界母细胞,24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IL-10含量。结果:经泰山磐石散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复发性流产小鼠胎盘丢失率明显改善,母胎界面细胞上清液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明显降低,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明显升高,Th1/Th2免疫调节失衡明显改善,以中药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明显。结论:泰山磐石散能改善复发性流产小鼠胎盘丢失情况,其具体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免疫调节平衡实现。 相似文献
4.
李大金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9,36(1):1-3
协同刺激信号在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中至关重要。成功妊娠实际是成功的母胎免疫耐受。妊娠早期协同刺激信号调控直接关系着妊娠预后。现有研究证据表明,妊娠早期母胎界面协同刺激分子过表达导致妊娠失败:着床期干预协同刺激信号可改善自然流产模型的妊娠预后。可以预见的是:以协同刺激信号为主线索进行研究将丰富和发展母胎免疫调节理论;妊娠期干预协同刺激信号可改善病理性妊娠的妊娠预后。 相似文献
5.
李大金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09,36(1)
协同刺激信号在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中至关重要.成功妊娠实际是成功的母胎免疫耐受.妊娠早期协同刺激信号调控直接关系着妊娠预后.现有研究证据表明,妊娠早期母胎界面协同刺激分子过表达导致妊娠失败:着床期干预协同刺激信号可改善自然流产模型的妊娠预后.可以预见的是:以协同刺激信号为主线索进行研究将丰富和发展母胎免疫调节理论;妊娠期干预协同刺激信号可改善病理性妊娠的妊娠预后. 相似文献
6.
侯倩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9,26(6):329-333
NK细胞在母胎界面的免疫调控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正常妊娠母胎界面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是Th2型细胞因子,雌、孕激素水平影响NK细胞增殖与分化和Th细胞因子的产生。本文就NK细胞、Th细胞因子与雌、孕激素水平在妊娠期空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Th1型/Th2型细胞因子对人孕早期蜕膜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Th1型 /Th2型细胞因子对人孕早期蜕膜细胞活性及TGFβ1和PRL分泌的影响。方法 :蜕膜细胞活性采用MTT法进行检测 ,蜕膜组织分泌TGFβ1和PRL的活性分别采用ELISA法和RIA进行分析测定。结果 :Th1型细胞因子IFNγ低浓度时 ( 1~ 10ng/ml)对蜕膜细胞活性及PRL分泌有促进作用 (P <0 .0 5 ) ,高浓度时 ( 10 0~ 10 0 0ng/ml)则有抑制作用 (P <0 .0 1) ;IFNγ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 10~ 10 0 0ng/ml)还可抑制TGFβ1的分泌 (P <0 .0 1)。而Th2型细胞因子IL 4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 1~ 10ng/ml)可明显促进蜕膜的分泌活性 (P <0 .0 1)。结论 :Th1型 /Th2型细胞因子可能是通过影响蜕膜细胞活性及TGFβ1和PRL分泌而在早期妊娠中起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主要由Th1细胞分泌促进细胞免疫的Th1型细胞因子和主要由Th2细胞分泌促进体液免疫的Th2型细胞因子在妊娠时期母胎间细胞因子网络平衡的调控中有重要作用。近年,就Th1/Th2型细胞因子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作用与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存在着两种因子的失衡。 相似文献
9.
主要由Th1细胞分泌促进细胞免疫的Th1型细胞因子和主要由Th2细胞分泌促进体液免疫的Th2型细胞因子在妊娠时期母胎间细胞因子网络平衡的调控中有重要作用。近年,就Th1/Th2型细胞因子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作用与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存在着两种因子的失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菟丝子总黄酮三阴交贴敷对流产大鼠妊娠结局及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将确认受孕的SPF级SD雌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屈孕酮组、菟丝子总黄酮组、菟丝子总黄酮三阴交贴敷组,每组15只。妊娠第1天开始,地屈孕酮组灌胃地屈孕酮水溶液5 mg/kg并于三阴交处贴敷淀粉膏贴,菟丝子总黄酮组灌胃菟丝子总黄酮200 mg/kg并于三阴交处贴敷淀粉膏贴,菟丝子总黄酮三阴交贴敷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并于三阴交处贴敷菟丝子总黄酮膏贴,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并于三阴交处贴敷淀粉膏贴,每日1次,持续11天。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孕鼠于孕11天时灌服米非司酮4 mg/kg诱导建立SD大鼠的流产模型。实验结束后麻醉大鼠采集眼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催乳素(PRL)、孕酮(P)含量;分离子宫蜕膜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蜕膜组织中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ELISA法检测蜕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0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蜕膜组织TNF-α、IFN-γ、IL-4、IL-10及胎盘组织中转录因子T-bet、GATA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局部绒毛、蜕膜组织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探讨药物流产发病机制。方法Th1/Th2型细胞因子以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NF-γ)/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为代表,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药物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中IL-2、INF-γ、IL-4、IL-10的表达进行检测(实验组),利用计算机CMIAS系统,表达指标以阳性数密度(N/S)计算,并与40例正常人工流产的绒毛和蜕膜组织比较(对照组)。结果原位杂交显示实验组绒毛组织IL-2、INF-γ、IL-4、IL-10分别为[(0.003±0.001)、(0.0027±0.0007)、(0.0±0.0)、(0.031±0.008)],与对照组[(0.0027±0.001)、(0.0028±0.0007)、(0.0±0.0)、(0.042±0.011)]比较,IL-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蜕膜组织实验组IL-2、INF-γ、IL-4、IL-10[(0.0±0.0)、(0.0±0.0)/(0.029±0.010)、(0.028±0.010)]与对照组[(0.0±0.0)、(0.0±0.0)/(0.031±0.005)、(0.032±0.0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原位杂交一致。结论绒毛组织Th1/Th2型细胞因子与流产有关,蜕膜组织Th1/Th2型细胞因子与药物流产无关,绒毛组织Th1/Th2平衡失调是米非司酮导致流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研究深部浸润型与表浅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临床特征以及腹腔液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术后病理证实诊断为EM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腹腔液,根据术中诊断分为:表浅型(腹膜型,n=30)、深部浸润型(n=16);以同期因输卵管因素不孕症行腹腔镜探查的妇女(n=16)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3组腹腔液中IL-2、IL-4、IL-6、IL-10、TNF-α、IFN-γ的表达差异性。结果:表浅型EMs患者年龄较轻、不孕率高、腹水发生率高,而性交痛则是深部浸润型EMs患者的典型临床特征。与对照组相比,EMs组腹腔液中IL-4、IL-6、IL-10、TNF-α表达均升高,IFN-γ在EMs组表达均降低。IL-2仅在深部浸润型EMs组升高;深部浸润型EMs组与表浅型EMs组之间对比,IL-6在表浅型EMs的升高明显(P<0.01),IL-10与TNF-α则在深部浸润型EMs组升高明显(P<0.01),IFN-γ在深部浸润型EMs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IL-4在2个EMs组间表达无差异。结论:在表浅型与深部浸润型EMs的发病机制中,两者具有不同的免疫学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Th1、Th2各细胞因子在不同临床特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差异性表达。方法:收集120例拟诊为"EMs"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于卵泡期行腹腔镜手术探查,术后经病理证实EMs者87例,非EMs者33例,将EMs组和非EMs组患者分别以主要主诉及临床特征如不孕、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卵巢受累进行再分组,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腹腔液中IL-2、IL-4、IL-6、IL-10、TNF-α、IFN-γ的表达。结果:以"痛经/盆腔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Ms组与非EMs组患者腹腔液TNF-α表达有显著差异,显示其与EMs盆腔痛有相关性(P=0.00);以"不孕"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Ms组与非EMs组患者腹腔液IL-2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3);在检查有盆腔包块或月经异常的患者,术中探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或明确卵巢受累者的腹腔液IL-10在EMs组与非EMs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EMs患者Th1/Th2漂移的免疫异常中,不同的细胞因子在发病和临床特征的形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树突细胞(DCs)及其亚群在正常妊娠和子痫前期患者间的变化,及与Th1/Th2型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正常妊娠孕妇25例、子痫前期患者17例和正常未孕妇女15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外周血树突细胞及其髓样(MDC)和淋巴样(PDC)亚群,比较其数量和比值在妊娠前后及子痫前期患者的变化,并与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含量比较。结果:与正常妊娠早期和晚期相比,妊娠中期MDC和PDC数量减少,MDC/PDC比值升高,妊娠早、晚期相比无显著差异。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比较,子痫前期患者PDC数量减少,MDC数量改变不明显,MDC/PDC比值升高,两组相比差异显著。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相比较,子痫前期患者Th1型细胞因子IL-2含量增加,IFN-γ无显著差异,Th2型细胞因子IL-10减少,IL-2/IL-10、IFN-γ/IL-10比值升高。结论:DCs在正常妊娠的不同阶段其数量和亚群发生变化,子痫前期患者出现PDC减少和MDC/PDC比值升高现象,并与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