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300眼近视患者,根据制作角膜瓣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组1为飞秒激光(Intralase FS60KHz)制作角膜瓣,95例190眼; 组2为Moria M2 90号板层刀制瓣,55例110眼。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wk; 1,3,6mo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 I 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nce staining,FL)评分的变化。

结果:干眼症状评分:两组术后1wk; 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T:两组术后1wk; 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hirmerⅠ试验:两组术后1wk; 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素染色评分:两组术后1wk; 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早期泪膜功能减退,但飞秒激光制瓣术后泪膜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Oculus干眼分析仪观察飞秒激光与机械板层刀制瓣的LASIK术后干眼情况。方法:收集2014-01/04在潍坊眼科医院行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FS-LASIK)及机械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 )的患者60例120眼,年龄27.46±6.65岁。其中LASIK组28例56眼, FS-LASIK组32例64眼。应用Oculus干眼分析仪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 wk及术后1 mo时泪河高度、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平均泪膜破裂时间随时间的变化。结果:Oculus 干眼分析仪检查术前泪河高度为0.25±0.10mm,首次泪膜破裂时间为6.70±3.86s,平均泪膜破裂时间为10.14±4.51 s。术后1 wk 泪河高度为0.19±0.04mm,首次泪膜破裂时间为4.87±1.71s,平均泪膜破裂时间为7.77±2.30s,两组患者术后1wk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泪河高度为0.19±0.18mm,平均泪膜破裂时间为8.72±2.54s,首次泪膜破裂时间为5.02±2.30s,两组患者术后1mo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mo与术后1 wk泪河高度及平均泪膜破裂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 mo首次泪膜破裂时间与术后1 wk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S-LASIK与LASIK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板层刀制瓣LASIK和FS-LASIK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干眼,泪液分泌量及泪膜的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加用人工泪液干眼症状有所改善。 Oculus干眼分析仪非侵入性的反映泪液量及泪膜稳定性,有利于LASIK术后干眼的快速诊断及严重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术前人工泪液干预的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及干眼的原因分析.方法:收集2014-07/2015-07于我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并随访6mo者434例859眼.根据术前是否滴用人工泪液分为二组,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组1)和试验组(组2),组1为术前未滴用人工泪液,205例408眼;组2为术前滴用人工泪液,229例451眼.观察术前、术后1wk,1、3、6mo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干眼症状评分:两组术后1wk、1 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 mo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T:两组术后1wk,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3mo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hirmer I试验:两组术后1wk,1 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 mo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评分:两组术后1wk,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 mo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早期泪膜功能减退,但术前滴用人工泪液干预后泪膜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不同性别泪膜的变化。

方法:收集2013-08/09于我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并随访3mo的患者120例240眼,将其按性别分为两组,A组:男55例110眼,B组:女65例130眼,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wk; 1,2,3mo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ear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nce stain,FL)评分的变化。

结果:主观干眼症状评分:两组术后1wk; 1,2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3, 0.030),术后3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3)。 BUT:两组术后1wk; 1,2,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7, 0.026, 0.032)。 SⅠt:两组术后1wk; 1,2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24, 0.018),术后3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 FL评分:两组术后1wk; 1,2,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15, 0.036, 0.041)。

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泪膜功能的影响男性小于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采用不同位置角膜瓣对术后干眼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30例(460只眼)行LASIK的近视患者按角膜瓣蒂位置分为鼻侧和上方两组,分别观察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干眼症状发生率、泪膜破裂时间检查(BUT)、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Ⅰ试验)的结果,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前两组干眼症状发病率、SchirmerⅠ试验和BUT无差异(P〉0.05)。术后1周时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时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6个月两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眼在术后6个月干眼症状、SchirmerⅠ及BUT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LASIK术中制作鼻侧瓣蒂的术眼中干眼症的发生比上方瓣蒂少,干眼症的恢复也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Ocul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方法:收集2013-08/09于我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并随访3mo的患者120例240眼,观察术前、术后1wk; 1,2,3mo患者的Ocul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的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Ocul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的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结果:Oculus BUT:术后1wk; 1,2mo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2,0.000,0.023〈0.05),术后3mo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236〉0.05)。泪河高度:术后1wk; 1,2mo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25,0.019,0.026〈0.05),术后3mo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375〉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影响泪膜的稳定性,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持续时间比较短,症状比较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与角膜板层刀制瓣的LASIK术后对比敏感度变化的差异,探讨不同制瓣方式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近视患者106例212眼。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飞秒组(后面简称FS组)与板层刀组(后面简称SBK组)。 FS ( LASIK with femtosecond laser )组接受飞秒制瓣的 LASIK 手术,共56例112眼;SBK ( LASIK with mechanical microkeratome )组接受板层刀制瓣的LASIK手术,共50例100眼。于术前及术后1wk,3mo行对比敏感度检查,比较两组之间的对比敏感度的变化及其差异。结果:FS组及SBK组术后1 wk明视下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3 mo两组明视力下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wk FS组及SBK组暗视力下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SBK组较FS组下降更为显著,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3 mo SBK组暗视力下高空间频率(14.2c/d)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显著下降以外,其余各空间频率两组暗视力下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1wk两组眩光下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均 P<0.05),SBK组较FS组下降更为显著,有统计学差异(均 P<0.05)。术后3mo除SBK组眩光下高空间频率(14.2c/d)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显著下降以外,其余各空间频率两组眩光下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飞秒制瓣的LASIK手术与角膜刀制瓣的LASIK手术相比,能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术后半年内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情况及对比分析。方法78例(156只眼)接受LASIK矫正近视者,依受术者要求分为飞秒组和板层刀组,分别观察两组术前、术后不同时间段的主观症状、泪液分泌实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和泪膜破裂时间(BUT)。结果两组泪液分泌量在术后3个月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5,P〈0.05),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4,P〉0.05)。两组BUT比较,术后3个月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579,P〈0.05),术后6个月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0,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术后1个月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41,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7,P〉0.05)。结论两组术后早期泪膜稳定性均下降。飞秒组术后干眼症状轻,恢复快。两组术后短期内出现的干眼多在6个月时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不同年龄组患者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方法:选择性收集2014-07/2015-06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患者75例150眼,要求30岁以下、30~ 40岁、40岁以上患者各选取25例50眼.检查术前,并随访术后1wk,1、2、3mo时患者的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的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并应用McMonnies干眼病史问卷调查表(McMonnies Questionnaire,MQ)评估干眼症状得分.结果:三组患者术前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30岁组最低,40岁以上组最高.术后1wk,三组干眼症状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上升,随后均逐渐下降.其中,30岁以下、30~40岁组在术后2mo评分下降至术前水平,40岁以上组在术后3 mo下降到术前水平.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各时点BUT和TM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指标均为<30岁组最高,40岁以上组最低.术后1wk,三组患者两指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随后均逐渐上升.其中,30岁以下、30~ 40岁组在术后3mo BUT回升至术前水平,而40岁以上组未回升到术前水平;30岁以下的TMH在术后2mo即回升到与基线没有统计学差异,3()~40岁组、40岁以上组的TMH在术后3mo回升到与基线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可影响干眼症状和泪膜的稳定性,影响程度随术后时间逐渐减弱,年龄越小的患者更快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 SMILE )与飞秒(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1a在泪膜稳定性与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等方面是否具有差异性。方法:选取2014-06/2015-07在我院行SMILE (43例86眼)与飞秒LASIK (47例94眼)的手术顺利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6mo,1a均行平均泪膜破裂时间( average tear film break-up time,aBUT)、泪液分泌功能( SchirmerⅠtest,SⅠt)及Pentacam眼前节分析诊断仪等检查,比较并分析两种不同术式在术后1a泪膜及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无差异,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4±1.92mo。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mo时aBUT和SⅠt值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6 mo和1 a时的aBUT值在两组间有差异性(P<0.05);两组间SⅠt 值在术后6mo时有差异性,但到术后1a时两组间已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 a时SMILE组与飞秒激光组的角膜最薄点高度分别为4.11±2.35、4.21±2.09μm;角膜顶点后表面高度分别为1.33±0.94,1.23±0.93μm。角膜最薄点与角膜顶点后表面高度值在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均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MILE组术后远期在泪膜稳定性上优于飞秒Lasik组,两组患者术后远期在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未发现明显差异,均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比较2.2、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和眼表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05/2014-05来我院接受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和B组,每组各45例45眼。 A组患者为微切口组,行2.2mm同轴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B组为小切口组,行常规3.0mm同轴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DES( dry eye symptom)评分、BUT( break-up time )、 S Ⅰ t ( Schirmer’s Ⅰ test )和 CFS ( 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评分,比较各项结果对患者影响程度的差异。结果:术后10、20、30d,两组患者的DE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的DES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9.501、-10.070、-7.961,均P<0.05);两组患者的BUT均低于术前,且B组的BUT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110、4.477、4.331,均P<0.05);两组患者的SⅠt均高于术前,且B组的SⅠt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6.288、-4.012、-3.277,均 P<0.05);两组患者的CF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的CFS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1.672、-5.851、-4.677,均P<0.05)。术后90d,A组患者的DES评分、BUT、SⅠt和CF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t=1.290、0.606、0.559、0.178,均P>0.05);B组患者的DES评分、BUT、SⅠt和CF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t=7.321、4.071、3.620、4.214,均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角膜切口大小对术后眼表和泪膜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切口小的能有效降低手术对患者眼表所造成的损伤,且术后早期对泪膜和眼表的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12.
张少维  毛晓春  李琴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875-187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2.2及3.0mm透明角膜切口对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泪膜功能及眼表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5-01/10在我院接受超声乳化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15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A组微切口组(75例75眼)行2.2mm透明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B 组小切口组(75例75眼)行常规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两组资料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wk,1、3、6mo的眼表疾病指数( 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 break-up time,BUT)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s Ⅰtest,SⅠt)指标的变化。
  结果:术后1wk,1、3mo,两组患者的 OSDI 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的OSDI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角膜知觉均较术前降低,且B组的角膜知觉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SⅠt均低于术前,且B组的SⅠt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wk,1mo,两组患者的BUT均低于术前,且B组的BUT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6mo,A组患者的OSDI、角膜知觉、BUT和SⅠt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的OSDI评分和角膜知觉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UT和SⅠt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2.2mm透明角膜微切口对眼表及泪膜的影响较小,对并发白内障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镜与传统角膜接触镜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眼前后节联合手术后眼表的差异性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12在新疆自治区中医院眼科住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96例96眼,其中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23 G玻璃体切割术辅助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镜48例48眼设为试验组,对照组48例48眼为采用传统角膜接触镜,余均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病程均匹配。观察术前、术后第1、7、30 d的角膜厚度( corneal thickness,CT)、基础泪液分泌量( Schirmer’s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 breaking-up time, BUT )、角膜荧光染色( 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CFS)。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两个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的 CT 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48.355,P=0.000;F组别=27.196,P=0.000),其中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角膜厚度均明显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 SⅠt 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71.094,P=0.000),其中两组术后1、7d S I t值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 S I t值均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两个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BUT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843.122,P=0.000;F组别=24.664,P=0.000),其中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BUT值均缩短,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个组术眼CFS值不同组间和不同时间点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312.093, P=0.000;F组别=16.232,P=0.000),其中,两个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CFS值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镜在PDR患者眼前后节联合手术后对眼表影响小,术后干眼症状较轻。  相似文献   

14.
王兵  刘娴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2):2285-2288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人工泪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我院2014-03/2017-04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50例15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辅助泪液的不同分为A组(对照组)、B(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C组(应用卡波姆凝胶滴眼液)3组(各50例50眼).比较并分析三组患者术前、术后1wk,1、3mo BUT、FL评分、SⅠt检查结果及OSDI评分和术前、术后3 mo LogMAR视力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前、术后1 wk BUT、FL评分、SⅠt检查结果及OSDI评分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1mo,B、C组BUT、SⅠt均高于A组,OSDI、FL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BUT、FL评分、SⅠt及OSDI评分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3mo,B、C组BUT、SⅠt均高于A组,FL及OSDI评分均低于A组(P<0.05),C组BUT、SⅠt均高于B组,FL及OSDI评分均低于B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3 mo视力均较术前改善(P<0.05).三组患者术前、术后3 mo视力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辅助不同类型人工泪液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均能在一定程度改善患者干眼症状,其中卡波姆滴眼液或含脂类的人工泪液对于术后干眼症状与体征的改善效果更好,且不会影响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VisuMax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等效球镜-3.00~-9.00D)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我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共84例168眼分为两组:Ⅰ组为接受SMILE手术的患者42例84眼;Ⅱ组为接受准分子激光LASIK手术的患者42例84眼。两组患者术前近视度数在-3.00~-8.00D,散光-0.25~-2.00D。术后跟踪随访6mo,分别对术前、术后1、3、6mo 的裸眼视力(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 )、等效球镜( spherical equivalent, SE)、高阶像差( higher order aberration, HOA)、对比敏感度( contrast sensitivity, CS)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进行顺利,术中和术后均无危害视力的并发症发生。术后Ⅰ组UCVA好于Ⅱ组,且SE低于Ⅱ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高阶像差均较术前增加,Ⅱ组球差高于Ⅰ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低、中、高频率空间点对比敏感度较术前相比均下降(P<0.05);3、6mo对比敏感度均有所恢复。结论:SMILE 手术能够有效矫正中高度近视和散光,与LASIK手术相比术后视力较好、屈光度更稳定、球差增加较少、在对比敏感度的恢复及提高视觉质量方面优于LASIK手术,但需加大样本量及延长随访时间做远期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先天性下睑倒睫分层缝合法与常规缝合法的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方法:将2014-06/2015-01在我院就诊的69例138眼先天性下睑倒睫患者均接受皮肤轮匝肌切除术,按切口缝合法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35例70眼,对照组34例68眼),观察组分层缝合法,对照组行常规缝合法,两组患者均随访6mo,术后1wk,1、6mo对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wk,1、6mo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均为98.57%,外观满意度分别为68.12%、97.10%、98.5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均为98.53%,外观满意度分别为14.93%、56.72%、88.06%。两组治疗有效率术后1wk,1、6mo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满意度在术后1wk,1、6mo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有效患者满意度在术后1 mo即达稳定,对照组有效患者满意度在术后随访中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先天性下睑倒睫缝合法中,分层缝合术式在治愈倒睫的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早期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联合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hEGF )对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10/2016-05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150例150眼,随机分为试验组(75例75眼)和对照组(75例75眼)。试验组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联合rhEGF治疗,对照组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单药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wk,1mo的干眼主观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 FL)情况、泪液分泌试验( SⅠt)以及泪膜破裂时间( BUT)。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干眼主观症状、泪膜稳定性指标(BUT、FL、SⅠ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随时间延长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较对照组干眼主观症状更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U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Ⅰt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联合rhEGF可有效改善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状,恢复泪膜稳定性,其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  相似文献   

18.
宋建军  张慧丽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0):1837-1840
目的:研究不同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近视及散光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干眼和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7/2016-07在本院眼科接受治疗的近视和散光患者986例,根据研究对象所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将986例研究对象分为SMILE组、FS-LASIK组、SBK组和LASIK组,通过对比各组患者术后25、90 d的屈光度、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高阶影像差各项指标来判定术后视觉质量;通过对比四组患者术后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FS)评分数值来判定患者术后干眼情况;通过对比四组患者术后的高信号强度角膜滞后量(corneal hysteresis,CH)和角膜阻力因子(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以判定患者术后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FS-LASIK组、SBK组、LASIK组患者手术前后其屈光度、UCVA、BCVA和高阶像差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LE组患者手术前后屈光度、UCVA、BCVA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阶像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BUT时间、FS数值明显下降,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IK组患者术后SⅠt数值明显降低,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CH和CRF值均降低,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LE、FS-LASIK、SBK及LASIK对治疗近视及散光有同样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李琦  王军  李嘉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9):1700-1704
目的:探讨干眼症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功能的变化,比较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玻璃酸钠滴眼液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在干眼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治疗的疗效和差异.方法:选取2015-02/08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干眼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组(A组)、玻璃酸钠滴眼液组(B组)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组(C组),每组30例3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7、30、90d进行干眼问卷调查(OSDI)、泪膜破裂时间检查(BUT)、角膜荧光染色(FL)、泪液分泌试验(SⅠt)、睑板腺照相.结果:三组各项检查值在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各项检查术前与术后7、30、90d比较,除睑板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各组SⅠt、BUT检查低于术前,FL、OSDI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SⅠt、BUT及OSDI评分结果A、C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检查结果A组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90d,三组SⅠt、BUT、FL、OSDI评分均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d,三组各项检查结果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手术会影响干眼患者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功能,局部应用小牛血眼用凝胶、玻璃酸钠滴眼液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均可改善干眼患者的症状.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在延长BUT方面优于玻璃酸钠,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修复角膜上皮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从而为临床白内障治疗提供更优选择。方法: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本次收治的98例98眼单纯性老年白内障患者分组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9例49眼。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各时间段视力和角膜平均散光值、平均手术时间、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 mo角膜散光值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段视力和角膜散光值明显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不同时间段平均视力及角膜散光值、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晶状体核硬度为Ⅰ~Ⅲ级时,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晶状体核硬度为Ⅳ~Ⅴ级时,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超声乳化手术来说,临床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效果与其相当,但临床需根据白内障患者核硬度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手术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