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大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277-127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多器官的损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脏器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肺外器官损害中,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器官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系统。105例患儿经过治疗均治愈出院,无后遗症发生。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为(6.53±1.12)d,平均住院时间为(12.45±2.64)d。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对多器官造成损害,对患儿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魏俊朋 《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713-1714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造成的多器官损害进行分析,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造成多器官损害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患儿中消化系统受损率最高,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与血液系统,同时还有皮肤、肌肉关节及神经系统。经相应治疗后患儿均痊愈,无后遗症,退热时间平均为(6.67±1.23)d,住院时间平均为(11.51±2.18)d。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发多器官损害,给予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可发挥最佳治疗效果,大幅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32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临床特点,并通过分析以期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水平.方法 对本院2006年9月~2009年7月住院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1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结果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率占到同期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的17%.其中小于3岁55例(占41.7%),大于3 岁77例(占58.3%) ;伴肺外症状者55例(占41.7%) ;出入院符合诊断者58例(占43.39%) .结论 MP感染在呼吸道感染中极为多见,因其发病年龄不受限,造成MP感染后肺外损害较多,初入院误诊率较高,值得重视.本文所有患儿用阿奇霉素,疗程2~3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冯梅  蒋喜凤 《中外医疗》2013,32(17):80-8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I型双重感染临床特点,提高对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I型双重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诊断的83例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I型双重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I型双重感染患儿热峰高、热程长,咳嗽剧烈,婴幼儿易伴喘息。83例患儿中49例患儿出现肺外表现,其中心血管系统损害16例,血液系统损害15例,消化系统损害11例,皮肤系统损害3例,神经系统损害3例,泌尿系统损害1例。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对症治疗,除1例以肝功能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患儿治疗3d自动出院外,其余患儿疗效显著。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I型混合感染时表现复杂多样,可致多脏器损伤的肺外合并症表现,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吴倩  韦彦成 《广西医学》2011,33(12):1674-1676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表现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肺外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 86例中发生肺外损害63例(73.3%),可累及一个或多个系统器官损害,其中消化系统27例(42.9%)、心血管系统18例(28.6%)、神经系统10例(15.9%)、血液系统8...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表现的临床特征,了解支原体感染造成的多器官系统损害,提高儿科医生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收治的病例,总结第一诊断为呼吸系统以外疾病的35例支原体感染患儿,对其临床症状、体征特点加以归纳,结合并发症的治疗和预后、转归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引起多器官系统受累,除呼吸系统外,临床主要以结缔组织、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组织、耳鼻喉科疾病等系统损伤为首发症状.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可引起多系统、多脏器损伤,且不易早期诊断.因此提高对小儿支原体感染的全面认识,对早期诊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临床。方法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系统损害的资料。结果 60例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等血液系统损害,也有呕吐的消化系统受累情况,还有红斑的皮肤损害情况等治疗结束后,除了1例患儿发生脑炎并发症死亡以后,其他患儿都有达到不同程度的痊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引起消化系统或皮肤等损伤,但预后总体效果不错,应及早明确病因并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并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复杂多样,包括呼吸道、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改变;经过对症治疗后,显效46例,有效28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7.37%。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临床特点复杂多样的特点,且伴有多系统损伤,因此,全面综合检查以及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是提高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治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446例,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及相应治疗措施。结果在446例患儿中有90例出现肺外并发症,占20.18%;常见受累系统为消化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经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后,患者治愈率为95.56%。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常会诱导肺外并发症发生,其中首发症状为肺外表现,且常有漏诊或误诊现象。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病症临床治疗中,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正>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属于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病例数约占小儿肺炎例数的20.00%,且多发于婴幼儿群体中~([1])。该疾病的发病原因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存在密切关联,其不仅可引发肺炎,还可损害多个系统,引起肝炎、心肌炎、脑炎等多种并发症,影响患儿生活质量~([2])。故探求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以帮助患儿缓解病情,改善预后,促使其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治疗的10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旨在探讨上述2种药物对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诊断以及临床治疗等各方面有关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相关并发症、治疗方法以及病情转归情况。结果 152例患儿中,以≤3岁的患儿发病率最高,共97例,占比为63.82%。对患儿通过给予阿奇霉素点滴、合并细菌感染者使用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等措施,均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在3岁以下婴幼儿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儿通过使用阿奇霉素以及针对性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多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李桂贤 《华夏医学》2008,21(1):146-147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2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率为10.7%,神经系统损害以脑炎及脑膜炎多见,临床表现以发热、呕吐、头痛或头晕、精神萎靡或行为异常为主,还表现为抽搐、意识障碍、神经查体有阳性体征。经应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及对症处理后治愈24例,好转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明显改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的肺炎及肺外并发症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MP感染的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资料。结果132例MP感染患儿中,有肺外并发症33例。结论MP感染能引起小儿肺炎,并可引起多系统多器官损害,易造成漏诊、误诊,我院采用金标免疫斑点试剂法监测MP-1gM,使误诊率下降,有并发症者根据病情采取综合治疗,均痊愈。  相似文献   

14.
宋康文  卓平辉  杨钊 《中外医疗》2010,30(17):22-23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为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9年9月我院确诊的13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合并肺外并发症,所有患儿治疗后体温均于1周内降至正常,咳嗽减轻。18例患儿有轻微胃肠道反应,均采用对症治疗缓解。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应尽早进行X线检查,对怀疑有心功能损害的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查,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咸宁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4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4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发病年龄在6个月~3岁75例,占51.37%.患儿表现为发热、咳嗽、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IgM抗体(Mp-IgM)均为阳性,胸部X线检查表现多样性.并发症累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及中枢神经系统,有12例(8%)出现心肌酶谱异常,MP患者合并心肌损害.所有病例通过正规使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10-14d达到临床治愈效果.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通过X线早期明确诊断是基础,进行IgM抗体检测是诊断的关键环节,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小儿支原体肺炎肺外器官损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肺外器官损害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2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肺外器官损害的临床特征,并将肺外器官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组,无肺外器官感染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肺外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①262例患儿中肺外器官受损的113例,占43.1%。其中消化系统受累57例,占50.4%;泌尿系统受累38例,占33.6%;心血管系统受累25例,占22.1%;血液系统受累22例,占19.5%;神经系统受累7例,占6.2%,皮肤黏膜肌肉关节受累5例,占4.4%。2个脏器受累患儿22例,占19.5%;3个以上脏器受累8例,占7.1%;②研究组热程≥10 d、中等至大量胸腔积液、右上叶病变、肺部大片状阴影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发病7 d内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发病10 d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研究组热程≥10 d、中至大量胸腔积液、肺部大片状阴影是支原体肺炎肺外器官受损的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易发生肺外器官损害,其中热程≥10 d、中至大量胸腔积液、肺部大片状阴影患儿易发生肺外器官损害,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咸宁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4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4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发病年龄在6个月3岁75例,占51.37%。患儿表现为发热、咳嗽、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IgM抗体(Mp-IgM)均为阳性,胸部X线检查表现多样性。并发症累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及中枢神经系统,有12例(8%)出现心肌酶谱异常,MP患者合并心肌损害。所有病例通过正规使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103岁75例,占51.37%。患儿表现为发热、咳嗽、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IgM抗体(Mp-IgM)均为阳性,胸部X线检查表现多样性。并发症累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及中枢神经系统,有12例(8%)出现心肌酶谱异常,MP患者合并心肌损害。所有病例通过正规使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1014d达到临床治愈效果。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通过X线早期明确诊断是基础,进行IgM抗体检测是诊断的关键环节,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并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复杂多样,包括呼吸道、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改变;经过对症治疗后,显效46例,有效28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7.37%。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临床特点复杂多样的特点,且伴有多系统损伤,因此,全面综合检查以及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是提高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治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科收治的97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97例患儿除有呼吸道症状外,48例(49.5%)患儿有肺外损害的表现,以消化道系统(47.9%)、神经系统(25%)、心血管系统(14.6%)、泌尿系统(6.3%)多见.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临床多样化,除呼吸道症状外还可引起多系统损害,易致肺外脏器受累,尤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易误诊、漏诊,应常规给予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以明确诊断,并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和探讨儿科临床上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发病特点以及其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12年07月至2014年07月收治的57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总结该疾病患儿临床发病特点及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7例患儿经过4-5天的临床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均得到显著好转,体温明显下降,治疗7-9天后患儿的体温均恢复正常,咳嗽等临床主要症状得到显著控制。患儿临床治疗痊愈31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74%(54/57)。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科临床上的常见病,该疾病除引起患儿出现呼吸道系统临床症状之外,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其他系统和器官的损害,临床上需要尽在诊断,尽在治疗,此外本研究采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取得不错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